Workflow
混动车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最先进,照搬他们又有何不可?”
观察者网· 2025-09-04 19:45
欧洲汽车行业对欧盟减排政策的分歧 - 欧洲汽车行业领军人物呼吁欧盟在推动减排政策时借鉴中国经验 将混合动力车型纳入支持范围 而非坚持2035年全面禁燃令 [1]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康林松指出中国在脱碳出行上全球最先进 因其政策鼓励电动车及混合动力等多减排技术 建议欧洲讨论类似开放技术模式 [1] -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及舍弗勒动力总成首席执行官支持康林松观点 认为中国不限制技术的思路值得借鉴 [1] 欧盟政策与行业反应 - 欧盟理事会2023年法规决定从2035年起禁售会导致碳排放的新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 [1] - 欧洲汽车业围绕2035年禁燃时间线存在分歧 沃尔沃和Polestar等电动车制造商支持该法规 而梅赛德斯-奔驰等车企敦促重新审视 认为政策迫使全部投资押注纯电动车 忽视混合动力等多元化路径 [2]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和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8月27日致函欧盟委员会 称实现僵硬零排放目标在当前环境下不再可行 [2] 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现状 - 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进展不一 2024年上半年梅赛德斯-奔驰电动车销量占全球总销量8% 低于宝马集团18% 雷诺集团16% 大众集团11% [5] - 欧盟已放宽2025年车企减排目标 允许企业在三年内分摊达标任务 并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以扶持本土产业 [5] - 2024年1至7月电动汽车占挪威 冰岛和欧盟汽车市场份额17% 混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占43% 预计2025年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将提升至22.6% [5] 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表现 - 中国车企未因欧盟加征关税放慢在欧洲市场扩张 比亚迪 蔚来 小鹏和零跑等品牌将携最新混动车与纯电动车亮相慕尼黑国际车展 [6] - 2024年7月中国品牌占欧洲电动车销量9.9% 连续第三个月在整体汽车市场占据超5%市场份额 比亚迪欧洲销量经常超过特斯拉 [6] - 中国车企在快速增长的混动汽车中表现出色 随着推出更多车型 仍有增长潜力 [7] 中国减排成果与能源转型 - 中国碳排放量在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6% 在截至2024年5月的12个月里下降1% [7] - 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至17.9% 碳排放强度下降超34% 承诺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8][9] - 中国以创纪录速度部署可再生能源技术 是世界最大清洁能源投资者 未来可能在全球气候行动中发挥领导作用 [7][9]
欧洲汽车业喊话欧盟:中国脱碳模式全球最先进,照搬他们思路又有何不可?
观察者网· 2025-09-04 19:44
欧洲汽车行业对欧盟减排政策的分歧 - 欧洲汽车行业领军人物呼吁欧盟借鉴中国减排政策 将混合动力车型纳入支持范围 而非坚持2035年全面禁燃令[1]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康林松指出中国模式成功在于政策鼓励电动车及混合动力等多减排技术 无截止日期和禁令[1] -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及舍弗勒高管认同中国不限制技术的思路 认为照搬此思路对欧洲有利[1] 欧盟政策与行业反应 - 欧盟理事会2023年法规决定2035年起禁售会导致碳排放的新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1] - 沃尔沃和Polestar等电动车制造商支持该法规 而梅赛德斯-奔驰等车企敦促重新审视 认为政策迫使全部投资押注纯电动 忽视混动等多元路径[2]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和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8月27日致函欧盟委员会 称实现僵硬零排放目标不再可行[2] 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现状 - 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进展不一 梅赛德斯-奔驰上半年电动车销量占全球8% 低于宝马18% 雷诺16% 大众11%[5] - 欧盟已放宽2025年车企减排目标 允许三年内分摊达标任务 并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5] - 欧盟官员不愿放松2035禁燃令 因欧洲电动车销量显著上升 1-7月电动车占挪威冰岛和欧盟市场份额17% 混动及插电混动占43%[5] 电动车投资与市场压力 - 制造电动车需要巨额投资 利润率低于燃油车 在美国加征关税和成本上升背景下 欧洲车企压力增大[5] - 欧委会去年10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 在原有10%关税基础上最高加征35.3%[5] - 欧洲各界反对加征关税 认为违背市场经济原则 干扰对华经贸合作 阻碍欧盟绿色转型[6]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扩张 - 中国车企未因欧盟加征关税放慢欧洲市场扩张 比亚迪蔚来小鹏和零跑等将携最新混动车与纯电动车亮相慕尼黑车展[6] - 7月中国品牌占欧洲电动车销量9.9% 连续第三个月在整体汽车市场占超5%市场份额 比亚迪欧洲销量经常超过特斯拉[6] - 中国车企在快速增长的混动汽车中表现出色 随着推出更多车型 还有增长潜力[7] 中国减排成果与能源转型 - 中国碳排放量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6% 截至5月的12个月里下降约1%[7] - 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至17.9% 碳排放强度下降超34%[8] - 中国以创纪录速度部署可再生能源技术 是世界最大清洁能源投资者 承诺203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7][8]
叫停电动车研发,本田在打什么算盘?
36氪· 2025-07-11 10:42
本田电动化转型战略 - 公司电动化转型策略较为被动,更多基于政策调整而非主动出击,相比同行如大众、丰田等进攻强度不足 [1] - 近期因美国终止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取消7500美元新车抵免及4000美元二手车抵免),公司叫停部分电动车研发以止损 [6][9] - 全球电动化态度分化:欧洲转型力度放缓,中国市场需求强劲,导致公司采取区域差异化策略(如中国加大投入,欧美收缩) [6][1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2025年CES展发布0系列概念车(0 Saloon/0 SUV),计划在俄亥俄州电动车中心量产,但后续进展受政策环境影响 [4] - 调整研发投入:原计划10万亿日元纯电研发预算削减至7万亿日元,重心转向混动领域 [10] - 2027-2030年规划推出13款下一代HEV车型,目标提升燃油效率10%、降低混动系统成本30%(较2023年) [12] 合作项目进展 - 与索尼合资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2023年财报显示运营亏损520亿日元(约26亿人民币),收入为0,新车Afeela市场反响平淡 [8] - 终止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经济型电动车计划,基于奥特能平台的本田Prologue前景不明 [9] 中国市场策略 - 中国新能源市场特殊性迫使公司调整策略,但产品研发仍延续"本田主导+属地修改"模式,未能完全适应当地需求快速变化 [14] - 烨品牌等新车迭代存在"本田特色",但用户需求响应速度不足,导致市场份额与品牌美誉度下滑 [14][16] - 需强化中国研发团队自主权,从产品定义到技术取舍全面本土化,以应对丰田、日产等竞品的成功案例 [16] 行业环境观察 - 电动车产业已脱离早期环保驱动逻辑,政策波动(如欧美补贴退坡)直接影响车企战略节奏 [6] - 全球车企电动化目标趋同,但区域市场执行路径分化,中国成为不可忽视的核心战场 [1][12]
我为什么支持BBA放弃全面电动化?
虎嗅· 2025-06-23 15:41
欧洲车企电动化战略调整 - 奥迪放弃2033年停售内燃机车型计划 同时取消2026年前停止研发内燃机车的规划 [2] - 奔驰 沃尔沃已确认相似路线调整 宝马始终坚持"多元动力共存"策略 [4] - 战略转变源于欧洲品牌电动化产品销量不佳 电动车未能成为盈利支柱 [6] 电动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 产品研发路线需兼顾电动车与燃油车 导致资源分散和产品定位模糊 [8] - 不同能源形式的同系列产品互相拖累 影响用户体验 [9] - 电动车使用成本优势正在减弱 补能价格持续上涨 冬季能耗问题显著 [18][19] - 非800V平台电动车补能时间长达40分钟 便利性不足 [20] 燃油车的持续竞争力 - 内燃机车代表百年汽车工业技术结晶 智能化发展路径未被阻断 [25][31] - 一汽-大众探岳证明燃油车同样可实现智能化升级 [32] - 驾驶体验方面 传统变速箱操控感仍具优势 [28] - 豪华品牌通过驾驶学院等活动强化性能车品牌传承 [31] 车企技术路线选择 - 豪华品牌具备多技术路径并行研发能力 不同于新势力ALL IN单一路线 [34][35] - 宝马同时推进纯电和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 [37] - 现代集团在全球布局内燃机 纯电和氢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 [37] - 多家欧洲车企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 华为)展开合作 [36] 电动车使用成本分析 - 城市通勤场景下 电动车补能成本约为2 0T燃油车的三分之一 [14] - 保养项目减少(仅需更换刹车油 刹车片等) 维护成本降低 [15] - 但事故维修成本可能上升 尤其对小品牌电动车影响显著 [21] - 保险成本可能因事故率较高而上涨 [29]
市场变局:纯电、混动、燃油车谁主沉浮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3 09:19
电动汽车市场降温迹象 - 福特与日产共享电池工厂 通用出售电池资产 本田、宝马下调纯电动汽车销量预期 [2]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态不放弃传统内燃机 奇瑞、长安等车企加码燃油车与混动车领域 [2] - 吉利近6成、长城超7成的销量仍来自燃油车 今年一季度燃油车市占率达57% 混动车型全球占比超过纯电动 [2] 新能源汽车增长结构变化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 同比增长34.4%和35.5% [2] - 插混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40% 较2023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2]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1650万辆 增速接近30% 其中插混、增程销量超800万辆 占比接近50% [3] 2025年新能源汽车转折因素 - 2026年实施针对纯电动汽车安全新规 将推高单车生产成本 [3] -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坡 2025年或将完全取消 [3] - "油电同权"呼声高涨 新能源车路权优势可能弱化 [4] 纯电动车使用成本问题 - 纯电动车二手残值普遍仅为新车价的30%~40% 远低于燃油车50%~60% [5] - 最早一批新能源汽车更换电池费用超过二手车残值 [5] - 纯电动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不再 影响购车决策 [5] 燃油车和混动车优势显现 - 插混和增程车型兼具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灵活性 年行驶里程低于8000~10000公里时油车更具经济性 [6] - 一线、小城市首购用户及东北、西北等地区燃油车适应性更强 [6] - 燃油车技术持续迭代 在碰撞安全、动力系统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 [7] 动力技术多元化发展趋势 - 2030年汽车市场可能形成40%混动、30%纯电、30%燃油车的"433"结构 [9] - 过渡期将形成多种动力形式长期共存状态 [9] - 纯电车型需突破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多重瓶颈才能实现对燃油车的全面替代 [9] 纯电车型普及面临的宏观挑战 - 我国60%以上电力仍依赖火电 大规模普及纯电车可能加剧碳排放 [10] - 核心城市充电设施负荷、换电站建设、超高压电网升级等难题待解 [10]
日产考虑出售总部大楼!日本7大车企集体渡劫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8 09:39
日产汽车资产出售计划 - 考虑出售日本横滨全球总部大楼 估值超过1000亿日元(约50.30亿元人民币)[1] - 出售资金用于支付关闭工厂等结构性改革的高额成本[1] - 总部大楼列入2026年3月底前出售的资产清单中[1] 日本车企2024财年业绩表现 - 7大车企总营收100.6767万亿日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同比增长5%[2] - 7大车企净利润合计58392亿日元 同比下降22.6%(减少17040亿日元)[2] - 日产净亏损6708亿日元 丰田净利润下降3.6% 本田下降24.5% 马自达下降45.1% 斯巴鲁下降12.2% 三菱大跌73.5%[2] - 铃木净利润逆势增长31.2% 得益于印度市场表现[2] - 2025年1-3月季度:丰田净利润6646亿日元(下降33%) 本田净利润305.7亿日元(暴跌87%) 日产净亏损6760亿日元[2] 结构性改革与业务调整 - 日产发布"经营重建计划Re:Nissan" 全球裁员2万人[4] - 全球汽车工厂从17家整合至10家 关闭泰国/墨西哥/阿根廷/印度/日本等地工厂[4] - 九州动力电池工厂项目紧急叫停[4] - 本田将2021-2030财年电动化投资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5] - 本田暂停加拿大电动汽车及电池工厂建设计划 推迟约两年[5]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进口车加征25%关税(4月3日起) 对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5月3日起)[6] - 日本头部车企处于"每小时损失100万美元"状态[6] - 丰田预计2025财年净利润下降35%至3.1万亿日元(近十年最大跌幅)[6] - 丰田4-5月营业利润预计损失1800亿日元[6] - 本田预计2025财年净利润下降70%至2500亿日元 关税影响营业利润6500亿日元[7] - 日产预计关税造成4500亿日元损失 2025年4-6月营业亏损2000亿日元[7] - 马自达因关税不确定性推迟公布2025财年预期[7] 电动化转型挑战 - 丰田2024财年全球销量1027.4万辆 纯电动车仅14.5万辆(占比1.4%)[10] - 插电混动车16.1万辆(1.57%) 油电混动车444.1万辆(43%)[10] - 本田将增强混动车产品线应对北美市场需求[10] - 2024年丰田在华销量177.6万辆(下降6.9%) 本田85.2万辆(下降30.9%) 日产69.6万辆(下降12.2%)[12] - 北美市场促销费用增加挤压利润 马自达/本田均提高激励措施[13]
东风汽车申请注册无极智驾商标;起亚下调电动汽车销售目标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0 06:22
东风汽车智能驾驶布局 - 东风汽车申请注册"东风无极智驾"商标 国际分类涵盖运输工具 科学仪器 网站服务 当前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 [1] - 公司注册资本156亿元人民币 成立于1991年6月 法定代表人为杨青 [1] - 商标注册显示公司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的战略布局 可能提升品牌在智能汽车市场的辨识度 [1] 大众汽车欧洲电动车表现 - 一季度在欧洲交付电动汽车15万辆 较去年同期7.44万辆增长超100% [2] - 欧洲纯电动车销量逆势增长 主要受欧盟新排放目标及新车型推出刺激 [2] - 数据反映公司在新能源车市场强劲势头 与环保法规强化及需求激增相关 [2] Stellantis意大利生产困境 - 一季度意大利汽车产量同比下降35.5%至约11万辆 涵盖轿车和厢式货车 [3] - 六家组装厂生产活动均收缩 去年产量已创70年最低 [3] - 新车型推迟至明年推出 短期难以带动产量回升 [3] 起亚电动车目标调整 - 2030年电动车销售目标从160万辆下调至126万辆 混动车目标从88.2万辆上调至近100万辆 [4] - 调整后2030年新能源车总目标为419万辆 [4] - 目标修正反映公司对市场竞争与需求评估的重新校准 [4] 蔚来充换电网络扩张 - 武汉蔚来能源与济宁高新控股签署协议 计划在山东合作建设50座换电站 [5] - 合作范围包括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储能及电池梯次利用 [5] - 此举强化公司在新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运营能力 推动行业配套完善 [5]
【保值率】2025年2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
乘联分会· 2025-03-06 16:38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中美贸易战持续发酵 中国对进口2 5L以上排量大排量汽车和皮卡加征关税 导致价格上涨 跨国豪华品牌国产化成为明智选择 [3] - 消费者购买趋势转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车 政策导向加速这一趋势 [3] - 国六排放标准执行存在漏洞 部分企业通过软件作弊规避检测 混动车排放检测滞后 生态环境部正研究制定国七标准 [4] - 大众品牌通过发动机技术突破可能重振燃油车市场 反映行业技术升级趋势 [4] 二手车市场现状 - 2025年2月二手车市场仍未恢复 线上线下渠道整合导致车源量恢复缓慢 商户经营方向不明且投入不足 [5] - 新车价格下降和极低首付政策挤压二手车生存空间 消费者对二手车需求显著下降 高端车型需求相对稳定 [6] - 中型车和中大型SUV本月保值率上升 入门级车型价格大幅下跌 [6] - 二手车市场缺乏金融支持和产品更新刺激 行情持续冷淡 [5][6] 新能源车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受益于国内市场规模 领先海外企业 使用成本低是用户选购主因 [7] - 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制约发展 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换电设施 使用环境改善将带动销量和后市场业务 [7] - 2月新能源二手车价格总体稳定 特斯拉旧款车型推出五年零息促销 市场观望新品上市和价格走势 [9] - 厂商推出零首付 零息贷款和车险补贴等措施 但市场反应平淡 [9] 保值率研究价值 - 保值率反映品牌产品力 认知度和美誉度等综合实力 为回购 置换 租赁和金融业务提供重要数据参考 [1] - 保值率数据采用良好车况下的二手车B2C售价计算 用于分析市场环境 行业动向和企业发展关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