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机器人

搜索文档
外媒记者走进江苏盐城 感受“国际湿地城市”绿色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8-24 00:00
中新网盐城8月23日电(记者谷华)8月20日至21日,"'新'动江苏——2025外媒看江苏"采风活动走进盐 城,外媒记者通过走访科技企业、零碳园区、文化景区等,感受"国际湿地城市"的绿色发展。 在智泰新能源(东台)有限公司展厅内,企业负责人向外媒记者介绍企业发展及创新历程。"每年投入多 少资金用于技术研发""电池性能怎么样?"……外媒记者在现场不断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中印对话》编辑德温德尔·库马尔对能源循环利用问题比较关注,他说,期待企业能开展相关研究, 提供一些更加完善的能源循环利用方案。 在东台西溪天仙缘景区,实景演出《寻仙缘》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让外媒记者争相 打卡拍照。 盐城是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在大丰港零碳产业园,绿电进园区、绿电进企业的实际应用场景,吸 引着外媒记者的目光。巴基斯坦《每日邮报》记者巴伯说,这个园区的发展理念非常先进。在盐城感受 到了中国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的巨大努力。 迎宾机器人、楼宇配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走进江苏普渡机器人有限公司展厅,各类 机器人集中亮相,让外媒记者惊叹科技赋能生活的魅力。 "我在中国很多的宾馆、酒店看到过送餐机 ...
发展“机器人+”守护大国粮仓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10
行业趋势 - 5G AI 数字孪生 群智感知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粮库机器人向更智能 更协同 更普惠方向演进[1][5] - 机器人正成为现代粮库守护者 重塑管理模式 推动行业从传统高粉尘高强度作业转向高效精准安全的智能化新时代[1][3] - 最终将形成覆盖入库 存储 出库全流程的无人化作业体系 提升粮食储备能力[5] 技术应用 - 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与芯禾机器人联合研发粮面智能平仓系统 与搬运 高空作业 扦样 熏蒸 清扫 巡检机器人组成智能方阵[1] - 自动导引车 无人叉车通过激光导航实现精准装卸 码垛机器人依托视觉识别完成堆垛 自动采样机器人消除人为误差[3] - 巡检机器人实时采集温湿度虫害数据并预警 平粮机器人自动平整粮面 熏蒸机器人替代人工化学熏蒸[3] 替代人力动因 - 传统粮库作业高度依赖人工 面临劳动强度大 效率低 粉尘爆炸 粮堆塌陷等安全隐患[2] - 人工粮情监测存在滞后性 难以及时掌握库存动态 温湿度变化及虫害情况 易引发决策延误造成粮食浪费[2] - 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用工成本持续上升 传统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粮库发展需求[2] 应用成效 - 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作业大幅提高效率 收购旺季避免人力不足延误工作[3] - 彻底改变高粉尘 高强度 高风险作业环境 大幅降低事故率[3] - 带动粮库数字化转型 实现粮食全流程可追溯 提升产业链效率[3] - 推动劳动力结构升级 催生机器人运维 智能调度 大数据分析等新兴岗位[3] 制约因素与对策 - 初始投入大 技术适配性不足 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 数据互联与标准化不足制约推广[4] - 建议通过财政补贴 低息贷款支持中小型粮库智能化改造[4] - 定制化研发满足不同规模需求 加强防尘防潮耐腐蚀等特种机器人研发[4] - 深化校企合作培养运维人才 制定统一行业标准确保系统兼容互通[4]
给树林“拍CT”、指挥机器人取快递?这个新专业把科幻变日常
央视网· 2025-06-28 07:14
时空信息工程专业概述 - 时空信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2023年新设的科技前沿交叉专业,深度融合空天科技、测绘遥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1] - 专业服务于空天探索、低空经济、智能交通、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领域 [1][4] - 武汉大学2023年开设全国首个时空信息工程专业,依托测绘学院深厚积淀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5] 核心技术应用 - 智能自主飞行测量系统集成北斗芯片、相机、惯性导航、激光传感器,实现厘米级精度的环境感知与三维建模 [2] - 轮式机器人通过多传感器自主导航+机械臂模块,可完成物体抓取移动,为家政机器人提供技术支持 [4] - 北斗导航定位接收器实现建筑物毫米级位移监测,已应用于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 [4] 人才培养体系 - 武汉大学时空信息大类招生250人,下设测绘工程、导航工程和时空信息工程三个方向,新专业首年招生30人 [5] - 课程设置以时空信息和人工智能为核心,覆盖地理信息、遥感、北斗导航等核心课程,引入计算机科学、海洋科学等模块 [5][7] - 培养方案突出"时空信息+算法+场景"的复合能力,贯穿人工智能基础算法到产业落地全链条 [7] 产业应用场景 - 农业领域:0.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实现农作物面积测量、产量调查、灾害评估,相关业务已创造1亿元营收 [10][11] - 社区服务:多模态感知技术开发的清扫机器人已销售500台,配送机器人签约107个小区,产值超千万元 [13] - 生活服务:时空信息技术可支持复杂环境自主导航,实现取快递、跑腿等日常需求 [2] 行业发展前景 - 时空信息与定位导航服务已成为全球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8] - 专业人才可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时空智能核心技术需求 [7] - 实时时空位置大数据与AI算法结合,将深度服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7]
首程控股机器人产业生态峰会举行 推进“投资+运营+生态”协同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6-27 14:34
行业动态 - 机器人产业生态峰会暨投资人大会在北京首钢园举行 汇聚政府 高校 企业 科研机构 投资机构等数百位嘉宾 探讨机器人产业新趋势 新模式 [2] - 大会聚焦从投资入局 运营共建到落地实践的机器人产业生态蓝图 [2] - 石景山区重点打造人工智能 人形机器人等产业集群 深化与企业在空间定制 技术孵化 场景打造等合作 [2] - 机器人产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 北京国管将依托政策生态圈 国央企链主企业生态圈等助力打造机器人之都 [3] - 行业进入从技术验证迈向场景落地与生态构建的窗口期 [3] 公司战略 - 首程控股发布机器人生态战略 签约50余家机器人企业 启动全球首个"机器人综合体验店"全球招募计划 [2] - 公司推进"投资+运营+生态"一体化发展路径 围绕"资金+场景+产业链"核心能力为机器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 [3] - 战略路径为"投资入局 运营共建 借江成海" 目标打造机器人领域"产业全链条服务商" [3][4] - 投资端设立多只产业发展基金 持有机器人核心资产 构建最佳投资组合 [3] - 运营端依托四大业务板块资源 通过资本输血 场景造血 生态补血实现机器人核心资产运营 [4][5] 业务布局 - 首次发布"机器人能力清单 需求清单 标杆项目清单" 全景展示生态参与方进展 [5] - 在首钢园设立户外"机器人嘉年华"展区 50余家企业产品覆盖人形机器人 特种作业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等多品类 [5] - 展品涵盖家庭 工业 教育 园区等典型应用场景 宇树科技 墨现科技等企业产品引发高度关注 [5] 合作网络 - 北京国瑞基金携手首程控股以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为抓手 聚焦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等方向并向上下游延伸 [3] - 通过全产业链服务帮助企业打通堵点 实现被投企业与生态合作伙伴间上下游联动 构建互利共赢产业合作网络 [5]
玉禾田业绩会:已申请百余智能专利,多措施确保经营现金流持续正增长
第一财经· 2025-05-20 20:34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提出"智能化升级"和"业务多元化"双轮驱动增长战略 重点探索"机器人+环卫"模式并已初见成效 [2] - 智能化业务集群初步形成 已申请百余项专利 清扫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清洁车产品成功落地 技术出海至东南亚和中东市场 [3] - 计划2025年通过智能装备产业化替代50%人力成本 采用人机协同模式实现平稳过渡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2 03亿元(同比+16 93%) 净利润5 75亿元(同比+10 4%)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8 8亿元(同比+10 6%) 净利润1 61亿元(同比+9 21%) [2] - 截至2024年底在手合同总金额593 25亿元(2020-2024年CAGR 21 49%) 待执行合同382 31亿元(2020-2024年CAGR 9 6%) 城市运营板块新签合同83 4亿元 [2] - 2024年应收账款42 2亿元(占总资产46%) 2024年一季度应收账款44 5亿元 但回款金额17 74亿元(同比+21 26%) [3][4] 现金流管理 - 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3 69亿元(同比+12 58%) 2024年一季度净流入1 02亿元(同比+354 2%) [4] - 采取提升毛利率 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评估政府客户支付能力等综合措施确保现金流正向增长 [5] 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推动环卫行业进入历史拐点 [2] - 国家政策助力企业应收账款回收 [4]
机器人产业链加速“跑起来”
上海证券报· 2025-04-28 03:12
行业动态 - 长三角多地陆续召开人形机器人相关活动 产业链 产业联盟及产业园区蓬勃发展 [1] - 无锡首个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区将于12月投入使用 目前入驻率约60% 已有外骨骼机器人 管网运维机器人 清扫机器人等细分行业头部企业落地 [1] - 今年企业融资额将至少翻倍 估值随之提高 量产需求增长 [1] - 人形机器人带动整个产业链零部件快速发展 尤其在减速器 空心杯电机 丝杠 传感器等领域 [2] - 长三角和珠三角将出现大量机器人零部件厂商 [2] 技术发展 - 传感技术发展对灵巧手和人形机器人非常重要 需布置更多传感器以实现智能化 [2] - 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机器人方向发展 利用相通技术如加工精度 热处理和材料硬度 [2] - 机器人已在4S门店用于迎宾 递水和介绍车辆 在工厂用于搬运和处理重型物品 [2] - 人形机器人面临续航能力和安全性两大根本问题 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机功率密度物理极限尚未突破 [3] - 灵巧手企业面临多模态感知能力问题 包括自由度 负载能力 感知精细及控制算法等挑战 [3] 商业化进程 - 企业初期在写字楼办公研发和组装 订单增长至几十至上百台时需要更适合组装制造的空间 [1] - 技术需通过应用场景试错 采集数据并改进 需政府或公共投入推动场景开放 [3] - 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整车厂向机器人方向发展 以应对未来人工短缺和成本压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