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责任险

搜索文档
中国人寿绿色保险上半年提供保障超8.6万亿,助“两山”理念落地
环球网· 2025-09-01 19:27
公司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 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持续拓展绿色金融产品谱系 [1] - 广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100亿元 在全国落地50余个碳减排项目 [1] - 财险公司绿色保险提供风险保障约8.64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 [2] 绿色信贷业务 - 广发银行为安吉县竹产业项目提供银团贷款授信额度2亿元 [1] - 广发银行汽车消费贷款较年初增长超26%(2025年上半年) [3] 绿色保险创新 - 财险公司创新落地海洋碳汇指数保险 聚焦海洋环境变化造成的碳汇减弱 [1] - 实现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碳汇保险全覆盖 [2] - 创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和林业生物资产票据保险等试点项目 [2] - 寿险公司绿色保险保费同比增长160%(截至2025年6月末) [3] - 财险青海分公司推出"绿色车险"组合方案 将车险定价与低碳维修承诺挂钩 [3] 综合金融服务 - 集团发挥综合金融优势 银行与保险板块联动开展林业保险保障合作 [1] - 通过股权投资计划向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增资50亿元 助力清洁能源投资建设 [2] - 寿险公司为绿色产业链企业提供意外、医疗、寿险等一揽子人身险保障方案 [3] 业务模式创新 - 试点森林保险+气象+科技服务模式 [2] - 广发银行推出全生命周期汽车金融服务方案和"广发车e贷"产品 [3] - 信用卡绿色积分权益鼓励低碳行为 [3] 战略规划 - 公司全力推动实施"333战略" 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3]
让蛋鸡产业 “生金蛋”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6
四川省蛋鸡产业集群发展 - 四川省蛋鸡产业集群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拟立项名单 [1] - 乐山市作为省内蛋鸡存栏量最大城市 正加速推进蛋鸡规模化养殖 [1] 金融创新支持农业转型 - 中国人民银行乐山市分行指导乐山农商银行落地省内首笔"银行+保险"农业转型金融贷款380万元 [1] - 创新推出"银行+保险"金融服务模式 引入平安财险环境污染责任险为企业融资增信 [2] - 指导银行机构探索"碳减排挂钩贷""碳足迹挂钩贷"等农业转型金融产品 [1] 粪污处理资源化转型成效 - 亚庆农牧公司通过粪污处理设施改造 从日处理成本3600元转变为年收益280万元 [1] - 日处理鸡粪能力达90吨 年产高品质有机肥10950吨 [2] - 实现从粪污处理成本40元/吨到有机肥生产收益260元/吨的增值 单位增值达380元/吨 [2] 碳减排与环境效益 - 项目每年可实现碳减排量2204.70吨 [2] - 成功实现从"污染源"到"资源化"的绿色转型 [2] - 为农业生态转型提供可复制的"乐山经验" [3] 多方协作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乐山市分行联合市农业农村局 乐山金融监管分局等部门协同推进 [1] - 携手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为企业量身定制养殖粪污资源化转型方案 [2] - 保险机制增强银行支持农业转型项目的信心和动力 [2]
上半年四川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18%
四川日报· 2025-07-26 09:32
银行业整体表现 - 截至6月末四川银行业资产17.85万亿元、负债17.26万亿元、存款余额13.9万亿元、贷款余额12.7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4%、9.35%、10.21%、11.43% [1] - 前6月四川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41.43亿元,同比增长2.96% [1]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09%,其中文旅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19% [2] - 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4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6%,占全部制造业贷款比重57.6% [2] - 普惠型涉农贷款、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6.35%、29.38%、35.30%,新发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化平均利率较2024年下降45个基点 [2] - 三大粮食作物保险前6月提供风险保障207.7亿元,累计赔款支出7989.36万元、受益农户36.85万户次 [2] 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 - 绿色融资贷款余额1.99万亿元,环境污染责任险累计为780家次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2] - 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18%,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累计投放10笔、余额21.78亿元 [3] - 5家大型银行在川拟设立11只AIC股权投资基金,意向落地金额95亿元、已落地3只30亿元 [3] -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49% [3]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5% 四川银行业持续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1 06:48
四川银行业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末四川银行业资产17.61万亿元负债17.02万亿元存款余额13.76万亿元贷款余额12.4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9%8.37%9.34%11.45% [1] - 1—3月四川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99.28亿元保费规模位列全国第7位 [1]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发展 - 四川金融监管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金融资源倾斜力度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2] - 截至3月末四川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5%制造业贷款余额高新技术产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8.67%19.5% [3] - 普惠型涉农贷款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5.74%19.13%25.28% [3] - 1—3月四川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承保面积44.51万亩提供风险保障2.73亿元累计赔款支出2048.09万元受益农户24.04万户次 [3] - 截至3月末四川绿色融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34%环境污染责任险累计为446家次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3] 房地产与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 - 截至3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为869个"白名单"项目授信2821.81亿元发放贷款2595.06亿元 [4] - 截至3月末四川各级工作专班累计走访经营主体185.01万户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授信8841.2亿元新发放贷款6976.5亿元 [4] -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6万亿元同比增长17.7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31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2024年度下降40个基点 [4] 金融创新试点进展 - 四川纳入全国8个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省(市)成都纳入全国18个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城市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从成都扩大到四川全省 [5] - 截至3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48%当年累放金额同比增长30.97% [5] - 3月14日适用科技企业并购试点政策的首笔贷款完成发放3月18日四川首支金融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5]
“碳”路者 大家保险绿色金融的生态答卷
新华网· 2025-04-30 12:57
绿色金融整体发展 - 绿色金融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引擎,重塑金融行业格局 [1] - 公司深度融入绿色金融浪潮,开展全方位创新实践,为保险行业绿色转型提供范本 [1] - 公司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动能,交出高质量绿色金融生态答卷 [1] 绿色投资 - 2024年公司绿色金融新投项目总金额达47.1亿元,同比增长90% [2] - 投资绿色金融债权类项目余额累计42.52亿元,其中2024年新增17.14亿元 [2] - 公司锚定清洁能源赛道,以光伏为核心发力点,设立12亿元新能源基础设施基金,落地保险业首单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首期交割规模超500兆瓦,覆盖18个省份,服务200余家工业客户 [3] - 公司与越秀资本、老窖资本联合设立20亿元越秀光惠基金,专注农村户用分布式光伏,锁定14个省市自治区近2.5吉瓦电站,预计年发电2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20万吨 [3] 绿色保险 - 2024年公司绿色保险金额达7337.7亿元,赔付件数13.7万件,赔款支出4.3亿元,服务企业8564家,分别同比增长225.7%、169.1%、91.5%和37% [4] - 在清洁能源领域,为风电制造企业提供约1亿元风险保障,为77家售电公司提供超5亿元电力交易履约保证保险 [4] - 在绿色交通领域,承保新能源车辆14.7万辆(同比+79%),赔款支出3.9亿元(同比+115%),开发充电桩安全责任保险新产品 [5] - 在绿色农业领域,推出2款高标准农田保险、10款无害化处理联动养殖保险、5款森林保险及2款农业气象指数保险 [5] - 在环保安全领域,环境污染责任险和安全生产责任险保单合计10475笔,提供701亿元保额 [5] 绿色运营 - 公司通过节能减排专项改造、制定节能方案及量化管理,每年节约用电成效显著 [6] - 倡导集约办公,盘活闲置资源,提高空间利用率,推动数字化办公减少纸质文件使用 [7] - 优先采购环保产品,通过比价招标控制成本,鼓励员工提出节约建议推动绿色采购发展 [7]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以“专精特新实”让帮扶更有效
中国环境报· 2025-04-29 11:07
政策导向与营商环境优化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意见 强调包容审慎执法以优化营商环境 [1] - 地方政府同步出台强化指导帮扶惠企举措 聚焦"专精特新实"五大实施路径 [1] 专业化帮扶机制建设 -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指导帮扶工作队与专家库 整合生态环境保护科研院所及高校资源 [1] - 联动政企研校多方力量 解决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绿色低碳领域信息不对称问题 [1] 精细化服务模式创新 - 实施"供给侧"改革式帮扶 开展菜单式/点菜式/结对子服务 避免形式化检查 [1] - 构建"线上问诊+线下培训"双轨机制 形成问题发现-反馈-整改-评估闭环 [1] 定制化解决方案设计 - 推行"一企一策"个性化帮扶 专家专业背景需与企业实际需求精准匹配 [2] - 引入企业健康管理理念 推广环境污染责任险等保险产品实现风险托底 [2] 技术创新与政策落地 - 通过帮扶行动传导新政策法规 涵盖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税费减免等工具 [2] - 推广行业新型管理模式与污染治理工艺 促进生产工艺革新 [2] 长效机制构建 - 帮助企业建立违法风险清单 基于行业特征与处罚数据划出合规红线 [3] - 动态更新隐患排查对照检查清单 覆盖环评/排污许可/生产工艺等全要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