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鲜农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完善城乡消费设施重在补短板
经济日报· 2025-09-06 06:14
城市商业综合体"扎堆"改造升级,智慧商圈、沉浸式体验成为激活消费新引擎;5G信号覆盖山区村 庄,快递车穿梭于乡间小道,村里的便民小店打通农村消费"最后一公里"……消费设施建设是提振消费 的"硬件基础",优质的消费设施可以提升消费体验、降低消费成本,从而激发公众消费热情与意愿。城 乡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已成为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 完善城乡消费设施重在提升品质。当前,城市更新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在已有消费基础设施和新 兴消费场景建设中实现有效对接,打造更多融合社交、购物、文娱等功能的城市"第三空间",是激发消 费新需求的重要环节。要推动老旧商圈向智慧商圈、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新型商业场所转型,优化布局城 市商业网点,打造购物中心、商业街、社区便民生活圈等多层级消费中心,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积 极融入更多数字、绿色与健康的新型消费理念,让群众在高品质消费中收获更多幸福感。 完善城乡消费设施重在强化协同。消费设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冷链物流不 仅要覆盖农村,还要衔接城市商超;社区便民设施不仅要服务居民,还要联动周边商圈;绿色消费不仅 要布局终端,还要打通回收、再利用全链条。对此,政府 ...
美国关税之履,岂合民生之足?|新漫评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6:26
美国政府加征的关税,正化作沉重的靴底,一次次践踏着普通家庭的消费能力。所谓"保护性关税"早已 沦为对民众钱包的掠夺。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如同一双尺码不符且价格虚高的铁鞋,逼得美国消费者 不得不掏更多钱"削足适履",而每张购物小票上不断攀升的数字,就是关税战危害最具象化的证明。 近日美国《纽约时报》刊文称,美国消费者或许很快就会发现,大到汽车,小到一双鞋和一根香蕉,几 乎所有商品的售价都会上涨。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预测显示,服装、食品、汽车等日常消费品类别的 价格涨幅最大,生鲜农产品价格预计将上涨7%。短期内,鞋类价格预计将飙升40%,服装成本有可能 上涨38%,新车的平均价格或跳涨5800美元。这些价格上涨可能会给本就难以跟上通胀步伐的家庭预算 带来更大压力。 ...
美国关税之履,岂合民生之足? | 新漫评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4:03
核心观点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 对普通家庭消费能力造成显著压力 [1][3] 价格影响 - 生鲜农产品价格预计上涨7% [3] - 鞋类价格短期内预计飙升40% [3] - 服装成本可能上涨38% [3] - 新车平均价格或跳涨5800美元 [3] 行业影响范围 - 汽车行业面临价格大幅上涨压力 [3] - 服装行业成本显著提升 [3] - 食品行业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受直接影响 [3] - 日常消费品类别普遍受到价格上涨冲击 [3] 消费者影响 - 家庭预算面临更大压力 难以跟上通胀步伐 [3] - 消费者需要为所有商品支付更高价格 包括从汽车到鞋类等各种商品 [3] - 购物支出持续攀升 关税政策直接影响民众购买力 [3]
布米普特拉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关税下美国食品行业先靠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08-25 19:51
行业关税豁免诉求 - 美国食品行业正积极寻求豁免于新一轮高额关税的措施 因大量农产品无法在国内以合理成本种植 行业极易受关税政策冲击[1] - 美国实际关税水平已达数十年高点 贸易格局面临重塑[1] 水产品进口依赖与挑战 - 全美85%水产品消费依赖进口 因美国水域达最大可持续捕捞量且国内水产养殖规模难以扩大[3] - 2022年美国水产品贸易逆差达240亿美元 其中虾类进口占比约90% 印度供应超三分之一[3] - 自8月27日起印度输美商品面临50%关税税率 行业压力加剧[3] 生鲜农产品进口现状 - 美国新鲜果蔬年进口总额达360亿美元 主要供应国为墨西哥 秘鲁和加拿大[3] - 国际生鲜农产品协会呼吁将水果蔬菜完全排除在关税讨论范围之外[3] 关税豁免机制与先例 - 食品行业豁免程序尚不明确 缺乏既定申请流程[6] - 已有贸易协议中部分食品类别获豁免 如美印尼协定含不可获取自然资源豁免条款 美欧文本有类似安排[6] - 美国对巴西征税时橙汁和巴西坚果获豁免 咖啡未获排除[6] - 《美墨加协定》规定三国间食品贸易关税水平较低 美国已提议对符合条款商品豁免高税率[6] - 美商务部曾建议对国内不生产的咖啡 芒果和菠萝等自然资源予以关税豁免[6] 潜在价格影响与行业立场 - 若未获更多豁免 部分食品价格可能显著上升 如仅季节性种植食材征税将导致菜单价格大幅上升[8] - 食品饮料产品并非贸易逆差主要成因 应予以特殊考虑[8] - 黄瓜进口比例从1990年35%升至近90% 若改国内温室常年种植将急剧推高成本[8] - 部分关税幅度过大可能引发明显价格上升 行业希望争取豁免并将措施转为针对性方案以促进生产回流和就业支撑[8]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7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农业农村部联合10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旨在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培育消费增长点[1] - 方案聚焦农产品消费对稳定市场和农民增收的双重作用,推动产业链升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1] 供给端优化措施 - 全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6万个,较"十三五"末增长70%,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超6000亿元[2] - 实施扩总量战略:加强四类农产品培育(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有机农产品生态化开发/名特优新产品特色挖掘/地理标志产品追溯体系)[2] - 促优质举措: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重点建立水果/牛肉等分级标准,推动生物技术赋能食品工业[3] - 工信部推动食品工业升级:首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发布,重点发力生物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建设/消费扩容[3] 流通体系升级 - 全国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2024年新建冷链设施2000万立方米,"十四五"新增产地冷库容量9800万立方米(较"十三五"翻番)[4][5] - 建设重点:产地端完善冷链集配中心,销地端改造菜市场/生鲜超市,推动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4][5] - 商务部将举办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促进产销对接[5] 消费场景创新 - 开展绿色农产品进商圈/街区/景区活动,结合体育赛事举办土特产展销[6] -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农事研学/农创市集/非遗体验带动地产地销[7] - 强化品牌建设: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提升数字化营销能力[7][8] 消费升级方向 - 推动营养健康消费:重点补充优质蛋白(大豆/乳制品),开展特定人群营养科普[8] - 促进产销模式创新:支持营销服务体系构建,整合展会/对接/促销资源[8]
独角兽企业从“量”向“质”跃升 以创新姿态成为新消费场景破局先行者
央视网· 2025-06-24 13:55
独角兽企业定义与政策支持 - 独角兽企业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10亿美元、拥有核心技术且未上市的公司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支持独角兽企业发展 [1] - 2024年中国新晋独角兽企业53家,占全球近40% [1] - 中国372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22个省级行政区 [3] 区域分布与产业聚集 - 北京(75家)、广东(64家)、上海(59家)、江苏(49家)为独角兽主要聚集地 [3] - 北京依托政治经济中心优势成为核心聚集地 [3] - 近七成独角兽企业集中在"京粤沪苏"地区 [1] - 广东凭借改革开放前沿优势成为重要孵化地 [17] 商业航天领域案例 - 星河动力航天成立7年成为国内发射数量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民营火箭企业 [5] - 公司通过3D打印技术将尾喷管成本大幅降低,重量减轻 [11] - 目前国内唯一可兼顾陆海发射的民营火箭企业,已发射81颗卫星 [13] - 累计融资近50亿元,估值达160亿元 [13] 新消费领域发展 - 新消费与零售领域独角兽数量最多达66家,总估值2039亿美元 [27] - 钱大妈集团通过数字化实现3000多家门店运营 [19][21] - 采用"日清"模式和"定时打折"机制确保食材当日售罄 [21] - 依托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运营 [19] 行业赛道分布 - 集成电路、清洁能源等7个赛道独角兽数量占比43.3% [30] - 超七成独角兽属于前沿科技领域,新晋中占比超八成 [30] - 集成电路连续4年成为独角兽数量最多的赛道 [30] - 近六成新获融资独角兽集中在6个高科技赛道 [30] 发展趋势与挑战 -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9] - 正从"数量增长"向"质量跃升"转变 [35] - 面临美元资金退出、耐心资本匮乏等挑战 [35] - 将建立部省联动的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