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粉底液
icon
搜索文档
“妆”点海内外市场,国货美妆增长势头获看好
中国证券报· 2025-08-17 22:21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出口额达258亿元,同比增长12% [1] - 2024年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达10738.22亿元,同比增长2.8%,连续两年超过1万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额达2291亿元,同比增长2.9% [3] - 国货品牌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5% [3]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推动美妆等领域开发联名款文创产品,打造国货"潮牌""潮品" [3] - 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的公告》,鼓励化妆品原料创新 [3] - 行业进入稳健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本土化将持续加深 [10] 国货品牌出海 - 橘宜集团旗下品牌酵色进入30多个国家,在新加坡等地设立分公司,组建超200人的本地化运营团队 [5] - 毛戈平借助丝芙兰进入香港市场,计划在海外建设百货商店专柜及网店 [5] - 部分国货品牌如珂拉琪、花知晓等在海外市场单月营收可达数千万元,年营收破亿元 [6] 上市公司业绩 - 上美股份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40.9-41.1亿元,同比增长16.8%-17.3%,净利润5.4-5.6亿元,同比增长30.9%-35.8% [8] - 毛戈平2025年上半年预计收入25.7-26.0亿元,同比增长30.4%-31.9%,净利润6.65-6.75亿元,同比增长35.0%-37.0% [9] - 珀莱雅一季度营业收入23.59亿元,同比增长8.13% [10] - 丸美生物一季度营业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28.01%,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22.07% [10]
雅诗兰黛资生堂们也陷“致癌”风波?
36氪· 2025-07-26 11:02
国际美妆巨头致癌风波 - 雅诗兰黛、资生堂、联合利华等30家化妆品公司因销售含致癌化学物质二乙醇胺(DEA)且未贴警示标签的产品被正式起诉 [1][3] - 涉事产品涵盖睫毛膏、粉底液、润肤露、洁面乳、洗发水、凝胶、染发剂、剃须膏和脱毛膏等数十种品类 [1] - 诉讼要求对每项违规行为处以最高2500美元(约合人民币17919元)的民事罚款并停止销售违规产品 [3] 诉讼主体与法律依据 - 诉讼由消费者安全组织Initiative for Safer Cosmetics提起,指控违反加州《第65号法案》 [2][3] - 《第65号法案》要求公司告知消费者可能接触到的致癌或生殖毒性化学物质 [4] - 该法案适用于在加州销售或通过在线销售给加州客户的公司 [4] 二乙醇胺(DEA)的致癌性 - 二乙醇胺自2012年被列入加州已知致癌物质清单 [5][9] -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二乙醇胺列为2B类物质(对人类可能致癌) [8] - 化妆品中二乙醇胺浓度范围可能在1%至25%之间 [6] 全球监管现状 - 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规定二乙醇胺属于禁用组分 [11] - 欧盟禁止二乙醇胺用于化妆品 [12] - 美国未禁用二乙醇胺但FDA建议消费者检查产品成分标签 [12] 行业影响与趋势 - 2024年二乙醇胺违规通知数量激增,已超300件,主要针对个护产品和化妆品 [12] - 全球监管趋严使消费者对产品成分的知情权与安全诉求愈发突出 [14] - 企业需主动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并完善合规流程以降低法律风险 [14]
底妆市场与消费者洞察报告-青眼情报
搜狐财经· 2025-07-25 22:2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中国底妆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从2022年的73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37.0亿元,2025年预计达到108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95%、13.40%和4.57% [1][9][10] - 抖音以51.23%的线上GMV占比成为第一大渠道,淘天平台以29.02%位列第二,拼多多反超京东,市场份额达8.53% [1][12][13] - 行业呈现双寡头格局,抖音与淘天合计占据80.25%市场份额,传统电商增速低于10% [15] 渠道与品类表现 - 基础底妆品类占主导地位,快手平台占比达71.18%,抖音局部修饰品类占比8.7%,拼多多定妆品类占比31.22% [16][17] - 淘天气垫品类异军突起,GMV达17.94亿元同比增长261.7%,成为增长主引擎 [19][20] - 抖音粉饼品类实现50%以上超高增长,GMV达30.58亿元,修容和高光品类增速分别达52.81%和83.10% [21][22] 品牌竞争格局 - 粉底液品类呈现平台分化,淘天由雅诗兰黛主导(14.2%),抖音由Passional Lover等新品牌主导 [26][27] - 气垫品类中圣罗兰在淘天市场份额达21.1%,抖音则由修可芙(13%)、烙色等国产品牌主导 [29][30] - 粉饼品类花间颂在抖音异军突起,市场份额提升至第三位,淘天仍由花西子(11.5%)和方里(10.8%)主导 [32][33] 消费者洞察 - 核心消费群体为31-35岁,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37.54%,混合性肌肤和油性敏感肌占比近90% [2] - 主要使用场景为社交聚会(85.64%)和日常通勤(64.36%),偏好自然裸妆(70.24%),需求集中在8-12小时持妆 [2] - 产品功能需求突出遮瑕和持妆特性,近90%消费者存在皮肤瑕疵问题 [2] 市场趋势 - 长效持妆技术持续升级,彩棠、烙色等品牌通过专利技术实现24小时持妆 [2] - 妆养合一成为主流趋势,产品融合保湿、抗氧化等养肤成分 [2] - 场景化创新显著,迷你便携产品和专属方案受青睐,文化赋能与IP联名增强吸引力 [2] - 多效合一和素颜霜品类因适配高效需求实现快速增长 [2]
美妆618数据复盘以及下半年展望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美妆行业 - 公司:珀莱雅、兰蔻、欧莱雅、雅诗兰黛、修丽可、韩束、毛戈平、完美、恋火美妆、薇诺娜、彩棠、可复美、上美股份、若雨辰、巨子生物、润本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今年 618 购物节整体销售情况**:综合电商平台销售额达 8556 亿元,同比增长 15.2%,但活动时间延长至 36 天,日均销售额同比个位数下滑[2] 2. **美容护肤品类表现**:总销售额约 400 亿元,天猫前五为珀莱雅、兰蔻等;抖音韩束居首,珀莱雅第二[3][4] 3. **各品牌表现** - 毛戈平:抖音增速 55%-60%,靠鱼子酱面膜等大单品;天猫护肤增速约 60%,彩妆约 40%,1 - 6 月累计增长显著[1][5] - 完美:抖音增速大几十个百分点,靠小金针系列等新品;天猫增速约 40%[1][6] - 恋火美妆:运营侧重常态销售,购物节表现平稳[1][6] - 韩束:抖音居首,同比增约 20%,降低达播比例至 15%,新品类拓展超预期,净利率提升[1][7][8] - 薇诺娜:抖音 GMV 接近 2 亿元,2025 年同比增速 20%,管理层求变成效显著[1][9][10] - 珀莱雅:抖音 GMV 达 4.5 亿元,增速有压力;天猫正增长,未来增速有望提升[1][11] - 彩棠:抖音增长超 100%,天猫四五十个百分点,新管理层下增长显著[1][12] - 可复美:5 月 13 日 - 6 月 18 日抖音 GMV 2.7 亿元,同比增 20%,受舆情影响日销下降,预计增速修复,优化渠道结构有望提净利率[3][13] 4. **行业投资建议**:美妆行业大盘增速符合预期,天猫和抖音扶持美妆品类;关注上美股份和若雨辰;巨子生物和润本因估值回调适合投资[3][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可复美 5 月 13 日 - 24 日同比增速超 80%,日销平均 1400 - 1500 万元,5 月 24 日后降至三四百万元区间,产品质量无问题,老客户支持[13] - 润本因品类拓展及渠道扩张预计有 30%增速[14]
零售周报|沪离境退税增85%,首店潮、两品牌冲上市、盒马首盈利‌
搜狐财经· 2025-04-30 16:55
上海零售市场概况 - 一季度上海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达7.6亿元,同比增长85%,入境游客增长84%带动退税销售额达23.7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8% [2] - 国际品牌加速集聚形成"虹吸效应",新零售领域盒马首次实现盈利,打破七年亏损困局 [1]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资本动作密集,两家品牌冲刺IPO,行业竞争格局面临重构 [1] 国际品牌中国市场动态 - 瑞典户外品牌CRAFT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同步在上海张园和南京德基开设快闪店,设置沉浸式体验区 [2][3] - 保加利亚小众包袋品牌BY FAR将退出中国市场,最后一家门店北京国贸店将于5月14日关闭 [22] - 英国冷冻超市巨头Iceland亚太首店落地北京门头沟,6800平方米商业体将开展特色直播 [37] 本土品牌扩张与创新 - 追觅旗下潮玩品牌DREAME MART中国首店5月1日亮相北京,已孵化多个潮流IP [5][7][8] - 橘朵推出副牌「橘朵橘标」聚焦运动彩妆,主品牌2024年收入超20亿元同比增长23% [24][25] - 零食品牌好想来华北首家城市旗舰店开业,创新融合"零食+潮玩+民生"模式,母公司签约门店超1.5万家 [30][32] 餐饮与新茶饮发展 - 沪上阿姨通过港交所聆讯,门店总数达9176家,超半数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27] - 绿茶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餐厅数量三年复合增长率29.8%,2024年收入38.38亿元 [29] - 新茶饮品牌椿田熟成茶行全国首店开业,提供23种SKU,单价14-22元 [14] 零售业态升级 - 盒马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计划2025年新开近100家门店,重点拓展下沉市场 [33] - 华润万家Olé品牌六店连开,南京food hall首店开业推进全业态整合 [34] - 麦德龙温州瓯海新店开业,浙江门店增至8家,强化生鲜与进口商品管控 [38] 新兴业态布局 - 室内高空游乐品牌弹力梦工厂华南首店签约海口日月广场,占地6000平方米 [17] - 美妆集合店HARMAY話梅三城连开四店,加速门店网络扩张 [18][19] - 茉酸奶上海首开"牧场奶仓"门店,新增酸奶贝果等零售产品 [10]
海外品牌入华,一个复杂问题的简单化
晚点LatePost· 2024-06-03 16:30
行业格局与市场地位 - 天猫国际在跨境进口市场份额达40%,是行业第一[2][5] - 过去一年新增7000个境外品牌入驻,累计超40000个海外品牌[6] - 2024年618首波4小时内1497个进口品牌成交翻倍,任天堂成交破1.2亿元增速超600%[6] 发展历程与关键节点 - 2014年2月正式上线,首批引入10个商家如草莓网、Sasa网[4] - 2016年双11一小时售罄全平台商品,标志业务爆发[8] - 2018年开放自主入驻后品牌数增至1600家,后续呈指数增长[9] 核心竞争优势 - 搭建保税仓网络实现1-3天送达,商品正品溯源码覆盖率达90%以上[11] - 形成平台+自营+直购(全球探物)三模式,支持品牌分阶段发展[14] - 自营业务通过大宗采购降低成本,建立S&OP体系实现精细化运营[12] 供应链与基础设施 - 数字化供应链系统实现全节点90%以上可视化[11] - 海外直购模式整合全球官网商品,2022年升级为五大地区馆的"全球探物"[13] - 逆向物流解决方案于2023年成熟,解决非标品履约难题[13] 品牌赋能策略 - 早期提供"保姆式服务",案例:Nature's Bounty入驻时协助选品定价与店铺设计[8] - 新品牌入驻后配备6合1钉钉服务群及分阶段陪跑课程[16] - 案例:iHerb通过探物频道→旗舰店→集团入驻三阶段实现年成交超千万元[14] 消费趋势与营销创新 - 推动"无硅油"洗发水、安瓶护肤品等趋势在国内爆发[17] - 建立全球直播达人体系,要求红人必须会说中文[17] - 开发AI工具优化详情页、定价等运营环节[17] 国际化招商经验 - 针对不同市场制定策略:美国通过服务商、韩国利用财团竞争[7] - 关键案例:Costco通过佣金特批入驻,梅西百货需CEO层面决策[7] - 日本个护品牌因竞品业绩增长示范效应转变态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