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电制氢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双良节能90%资金受限背后:百亿债务与复杂的关联交易网
搜狐财经· 2025-11-06 16:48
流动性状况与偿债压力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56.12亿元,其中50.52亿元(占比90%)处于受限状态,绝大部分(约45亿元)被用作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 [2] - 同期公司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合计89.03亿元,剔除已贴现票据后需偿还53.39亿元,远超其可自由使用的货币资金规模,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4.35% [2] - 公司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高达95.13%,远超TCL中环(12.28%)和隆基绿能(26.35%)等同行,行业平均值仅为39.16%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88亿元,同比下降37.13%,综合毛利率仅为1.45% [3] - 2024年全年公司营收130.38亿元,同比下降43.68%,毛利率为-2.22%,业绩下滑主因是光伏行业产能阶段性错配导致单晶硅业务盈利骤降 [3]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60.76亿元,同比下降41.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44亿元,但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5317.79万元,同比增长164.75% [3] 客户与供应商关系 - 2025年上半年,光伏新能源板块的第一大客户“公司B”(交易额4.53亿元)同时是该板块的第二大供应商(采购额2.79亿元) [4] - 公司与“公司A”存在资本纽带,双方通过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公司D),公司参股45%并实缴2.25亿元,该合资公司下属企业主要为公司提供硅片切片代工服务 [4] 战略转型与氢能布局 - 公司于2025年10月终止2023年度定增方案,并推出规模缩水近50%的新方案,拟募资不超过12.92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建设零碳智能工厂、年产700套绿电智能制氢装备等 [6] - 公司在氢能领域已有布局,2025年6月签署一份价值4.5亿元的绿电制氢系统订单,并宣称已发布全球最大标方的5000Nm³/h高性能碱性电解槽 [6]
双良节能拟定增12.9亿元押注氢能
国际金融报· 2025-10-25 14:36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0.76亿元,同比下降41.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4亿元 [3]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6.88亿元,同比下降49.86%,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转正至5317.79万元 [3] - 业绩变动主要因光伏产品受行业影响销售减少,但通过精益管理、成本下降及单晶硅价格回暖,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显著回升 [3] 融资活动 - 终止2023年度定增事项,新披露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12.92亿元,较原方案大幅缩水近50% [4] - 新定增募集资金拟投向四大方向:零碳智能化制造工厂建设项目(拟投入4.93亿元)、年产700套绿电智能制氢装备建设项目(拟投入2亿元)、研发项目(拟投入2.1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3.85亿元) [5] 财务状况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1.91%,2021年至2024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2.7%、68.49%、76.45%、82.77% [7] - 高负债率源于2021年以来的高杠杆扩张,2021年借款为30亿元,2024年增至150亿元,利息费用从2021年的0.35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5.48亿元 [7] - 截至三季度末,净资产为46.13亿元,有息债务高达127亿元,货币资金为43.35亿元 [8] - 2024年营收规模降至130亿元,净利润亏损21.34亿元,全部债务高达166.5亿元,短期债务占比高达75.7% [8] 战略转型与业务发展 - 公司通过收购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切入光伏多晶硅还原炉领域,但主业增长见顶,多晶硅产能过剩严重 [9] - 公司将未来押注氢能领域,聚焦绿氢带来的电解槽业务需求,已签署制氢设备订单,合同金额为4.5亿元 [9][10] - 公司自主研发的SDJ S1系列碱性水电解槽产氢量可达2000Nm³/h,并发布世界最大标方5000Nm³/h高性能碱性电解槽 [10]
双良节能(600481):25Q3业绩转正,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4 22:42
投资评级 - 对双良节能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5][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迎来拐点,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业绩表现超市场预期 [5][8] - 内部降本增效叠加硅片价格回暖是业绩改善主因,2025Q3毛利率达20.43%,同比提升9.13个百分点 [8] - 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2.9亿元,投向零碳智能装备平台和先进制氢装备研发,氢能业务贡献未来成长性 [8] - 尽管因硅片价格波动下调2025年盈利预测,但考虑到光伏业务盈利回升及氢能业务潜力,维持买入评级,其估值水平(2026年PE 18倍)低于可比公司均值(27倍) [8]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76亿元,同比下降41.27%;归母净利润为-5.44亿元,但同比实现减亏 [5] - 单季度看,2025Q3实现营收16.88亿元,同比下降49.86%;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 [5] - 盈利预测方面,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4亿元、6.35亿元、11.33亿元 [7][8] - 盈利能力持续修复,预计毛利率将从2025年的7.1%提升至2027年的16.3%;ROE预计从2025年的-11.5%改善至2027年的19.2% [7] 业务进展 - **节能节水装备**:溴冷机、换热器、空冷系统等业务稳步推进,中标京能涿州热电项目空冷系统,金额4.19亿元 [8] - **新能源装备**:重点拓展氢能,与闳扬新能源签订4.5亿元绿电制氢系统合同,并中标印度ACME阿曼年产10万吨绿氨项目 [8] - **光伏产品**:硅片产能规模效应显现,与上游硅料厂及多家下游电池厂商保持稳定合作关系 [8] 资本运作 - 公司计划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6,313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9亿元 [8] - 募集资金拟用于建设零碳智能装备平台(包括节能装备和年产700套绿电智能制氢装备)以及AEM制氢设备研发项目 [8]
携手发力内蒙绿氢赛道!国富氢能(02582)与中煤绿能共推乌兰察布风光制氢项目
智通财经网· 2025-10-16 10:38
合作概述 - 国富氢能与中煤绿能科技就乌兰察布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将推进绿氢购销合作框架协议 [1] - 合作旨在为项目推进奠定基础,双方将聚焦核心需求细化合作路径 [1] 合作方优势与互补性 - 国富氢能是氢能全产业链头部企业,优势集中在技术研发、核心装备制造与全流程解决方案输出,可提供绿电制氢系统和电解槽等关键设备,并具备绿氢消纳场景对接能力 [3] - 中煤绿能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的新能源平台,核心业务涵盖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技术服务,优势聚焦绿电资源整合与项目统筹推进,专职绿电制氢业务 [3] - 双方战略互补性显著,为合作稳定推进提供核心保障 [3] 合作规划与分工 - 中煤绿能主要负责风光发电系统及绿电制氢电力系统的投资建设,保障项目绿电供应稳定性 [4] - 国富氢能承担核心装备供应与绿氢消纳双重角色,为项目提供绿电制氢系统及电解槽等设备,同时承接绿氢销售需求 [4] - 双方约定年销售目标2万吨,制氢工厂分期建设,第一期产能不低于1万吨 [4] - 项目将同步规划建设规模化制氢装置、配套储氢设施及核心电解设备,以匹配绿电制氢产能需求 [4] 产业链布局与战略意义 - 合作本质是“产供销”一体化协同,国富氢能以装备输出和消纳拓展为核心,中煤绿能以绿电保障和项目统筹为支撑 [4] - 双方计划投资建设氢气液化工厂,以平衡管道压力、降低运氢成本,进一步完善“风光发电-绿电制氢-储输液化”全链条布局 [4] - 此次合作是国富氢能拓展绿氢供应链、深化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举措,旨在打造规模化风光制氢示范标杆,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4]
携手发力内蒙绿氢赛道!国富氢能与中煤绿能共推乌兰察布风光制氢项目
智通财经· 2025-10-16 10:19
合作概述 - 国富氢能与中煤绿能就乌兰察布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将推进绿氢购销合作框架协议 [1] - 合作聚焦绿氢制氢及销售领域,双方将围绕项目核心需求细化合作路径 [1] 合作方优势与互补性 - 国富氢能是氢能全产业链头部企业,优势集中在技术研发、核心装备制造与全流程解决方案输出,可提供绿电制氢系统、电解槽等关键设备并具备绿氢消纳能力 [3] - 中煤绿能是中煤能源集团的新能源平台,核心业务涵盖风电、光伏、氢能、储能,优势聚焦绿电资源整合与项目统筹推进,专职绿电制氢业务的投资建设 [3] - 双方战略互补性显著,为国富氢能的装备输出和消纳拓展与中煤绿能的绿电保障和项目统筹提供合作稳定核心保障 [3][4] 合作规划与分工 - 中煤绿能主要负责风光发电系统及绿电制氢电力系统的投资建设,保障项目绿电供应稳定性 [4] - 国富氢能承担核心装备供应与绿氢消纳双重角色,为项目提供绿电制氢系统及电解槽等设备,同时承接绿氢销售 [4] - 双方约定年销售目标2万吨,制氢工厂分期建设,第一期产能不低于1万吨 [4] - 项目将同步规划建设规模化制氢装置、配套储氢设施及核心电解设备以匹配产能需求 [4] 项目战略意义 - 合作本质是“产供销”一体化协同,旨在完善“风光发电-绿电制氢-储输液化”全链条布局,双方计划投资建设氢气液化工厂以平衡管道压力、降低运氢成本 [4] - 此次合作是国富氢能拓展绿氢供应链、深化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举措,助力乌兰察布打造规模化风光制氢示范标杆 [4] - 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全链条协同”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路径,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注入绿色动能 [4]
政策东风重塑光伏竞争格局,双良节能乘势而上
证券时报网· 2025-07-25 18:21
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与市场动态 - "反内卷"成为光伏行业高频关键词 政策预期推动产业链价格上涨 [1] - 多晶硅期货价格涨幅超60% 现货价格从3万元/吨底部反弹 [1] - 中证光伏指数自6月低点上涨17% 但涨幅未充分反映行业见底事实 [2] - 行业深陷亏损 产能出清接近尾声 或迎来三年最具确定性周期反转 [2] 政策驱动与价格修复 - 2023年以来政策密集发声 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 明确整治内卷式竞争 [3] - 硅料价格大幅上涨 n型复投料周环比涨12.23%至4.68万元/吨 n型颗粒硅涨7.32%至4.40万元/吨 [5] - 硅片价格同步上行 N型G12R单晶硅片周环比涨8.70%至1.25元/片 [5] - 券商认为产业链价格回升是"反内卷"第一步 供给侧改革将夯实行业底部 [6] 双良节能核心竞争力 - 形成多晶硅装备 单晶硅材料 电池组件全产业链 布局地热 氢能 储能等领域 [7] - 自主研发Wonder PSi多晶硅还原炉 实现36吋热场拉制N型210单晶量产 [7] - 氢能领域获4.5亿元绿电制氢系统订单 碱性电解槽多项指标行业领先 [7][8] - 2024年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210.48% 2025Q1毛利率环比改善13.8%至4.52% [13] 行业估值与增长潜力 - 光伏指数市净率1.91 处于10年19.06%低分位 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11] - 政策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改善头部企业定价权 促进盈利修复 [10] - 2024年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招标需求超2.37GW 同比增40% 碱性电解槽占比98% [13] - 双良节能光伏业务盈利修复明确 氢能业务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13]
壹快评丨血拼价格难有出路,人气逊于往年的光伏展折射哪些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6-25 11:13
行业现状与趋势 - 光伏行业当前面临周期性阵痛,价格战激烈,行业已"卷无可卷",创新成为突围关键 [1] - 展会热度下降但"创新"成为高频词,行业从产品技术、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等多维度探索出路 [1] - 行业从"成本思维"向"价值思维"转变,未来取决于创新深度而非产能扩张速度 [6] 技术创新 - 电池技术迭代进入深水区:N型TOPCon量产效率突破25.8%,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33.9% [2] - 金属化降本成为重点:工艺端通过多主栅(SMM)、无主栅(0BB)减少银浆用量;原材料端探索银包铜、电镀铜等替代方案 [2] - 技术创新需多路径布局,结合智能制造实现"高效+低成本"双轮驱动,并开发适应"光伏+"场景的定制化产品 [2] 商业模式创新 - 企业从"卖产品"转向综合能源服务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如光储氢一体化),双良节能签订4.5亿元绿电制氢合同,项目制氢量达72000Nm³/h [3] - "光伏+储能"深度融合,企业通过开发专用储能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提高附加值,规避价格竞争 [4] - 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头部公司积极布局"氢+光伏"和"光伏+储能"模式 [4] 产业链协同创新 - 龙头企业需建立"光伏创新生态圈",带动材料、设备、工艺全链条协同,避免重复投入并加速技术扩散 [5] - 产业链企业通过技术共享、产能协同等方式共渡难关,电力市场化改革下需与电网企业共建新型电力系统 [5] - 协同创新减少内耗,为行业转型升级赢得时间 [5] 未来展望 - 行业处于深度创新阶段,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革命并行,企业需在多个维度实现突破 [6] - 坚持创新的企业将在洗牌后成为行业引领者,推动中国光伏高质量发展 [6]
双良节能斩获4.5亿绿电制氢大单 创新驱动发展五年研发费13.3亿
长江商报· 2025-06-16 08:53
新能源业务突破 - 全资子公司签订福海县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合同,金额达4.5亿元,占2024年经审计营收的3.45% [1][2] - 项目绿氢产能为72000Nm³/h,电解槽单机产量行业领先,预计对资产总额、净额及净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2] - 氢能业务订单金额2025年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300%,形成"国内+海外"双市场布局 [2][4] 战略规划与技术研发 - 提出2025年经营计划:节能节水板块提升净利润,单晶硅业务抓配额制机遇,绿电制氢技术及市占率目标行业第一梯队 [3] - 五年累计研发投入13.32亿元,突破光伏组件、制氢电解槽等技术,开展AEM催化剂、液氨电解制氢等课题研究 [1][5] - 拟投入16.1亿元募集资金建设年产700套绿电智能制氢装备项目,加速产能扩张 [4] 光伏业务表现与产能布局 - 2024年光伏产品营收88.62亿元,同比下滑48.7%,但单晶硅三期产能进入行业前三,硅片产能达40GW [4] - 全部采用1600炉型单晶炉适配N型电池薄片化趋势,2025年计划将硅片产能提升至100GW [4] - 推动数智化工厂建设,通过智能拉晶、自动复投等技术降本增效 [5] 行业竞争与碳中和布局 - 通过"光伏+氢能"双轮驱动战略优化产能结构,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 [4] - 与俊瑞绿氢能源签署战略协议,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制氢装备已出海至澳大利亚、欧洲等地 [4][5] - 构建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解决方案,绿氢业务有望随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增长 [5]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全资子公司签订日常经营合同的公告
合同基本信息 - 合同类型为日常经营性合同,金额为人民币45,000万元(大写:肆亿伍仟万元整)[1][5][8] - 合同供货标的为绿电制氢系统,用于福海县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5] - 项目绿氢产能为72,000Nm³/h,配置5,000Nm³/h、3,000Nm³/h、2,000Nm³/h碱性电解槽,制氢总量及单机产量均为行业领先水平[5] 合同主体及条款 - 买方为闳扬新能源发展集团吉林有限公司,卖方为双良节能全资子公司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5][8] - 付款方式采用预付款-发货款-到货款-调试验收款的银行电汇或电子承兑汇票结算[8] - 交货地点为福海县项目现场车板交货,质量保证期为验收合格后一年或最后一批货物出厂18个月(以先到为准)[8] - 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生效,争议解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协商不成可向签署地法院起诉[8] 合同对上市公司影响 - 合同金额占公司2024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3.45%,预计对当期及未来资产总额、净额和净利润有积极影响[9] - 合同有利于绿电制氢业务市场开拓,体现电解制氢技术获下游优质客户认可,并积累技术经验及项目案例[9] - 合同履行不影响公司业务独立性,不形成对买方的业务依赖[9] 项目技术及行业地位 - 福海县项目绿氢产能及电解槽单机产量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凸显公司在电解制氢领域的技术优势[5]
天赐材料:拟在摩洛哥投建电解液生产基地;金鹰股份:公司未涉及固态电池业务|新能源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07:51
双良节能绿电制氢系统销售合同 - 全资子公司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与闳扬新能源签订4 5亿元绿电制氢系统销售合同 标的为绿电制氢系统 绿氢产能72000Nm³/h [1] - 合同预计对公司当期及未来资产总额 资产净额和净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1] - 合作有助于公司绿电制氢业务市场开拓及技术经验积累 [1] - 此次合作标志着公司在绿氢生产领域的重大突破 进一步巩固新能源领域地位 [1] 天赐材料摩洛哥电解液生产基地 - 公司及全资孙公司与摩洛哥签署投资协议 拟投资25 76亿摩洛哥迪拉姆约2 8亿美元建设电解液与原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2] - 项目规划年产15万吨电解液产品及其关键原材料 [2] - 投资有助于扩大电解液生产能力 确保关键原材料稳定供应 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2] - 项目是公司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步骤 有望加强全球电解液市场领导地位 [2] 金鹰股份业务澄清 - 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因连续两日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 [3] - 主营业务为纺织 纺织机械 塑料机械及锂电池材料 其中锂电池材料业务2024年收入2172 21万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1 70 [3] - 公司明确未涉及固态电池业务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无未披露重大事项 [3] - 市场波动可能反映对公司近期表现的过度反应 投资者需理性看待业务结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