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产品

搜索文档
祖国统一势不可挡
环球网· 2025-09-20 23:27
若说"防卫韧性"是虚晃的招牌,那100亿美元"采购"美国农产品就是他"跪美卖台"的实锤。台当局农业 部门近期承诺,未来四年将向美国购买超100亿美元农产品,金额较过去五年均值增加25%,且采购目 标刻意选在特朗普掌控的共和党州。这笔交易恰在台美关税谈判焦灼之际,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印太"计 划主任葛莱仪(Bonnie S. Glaser)直言其"助力关税谈判",台湾所谓驻美代表俞大㵢更称"从朋友那里 采购才是最合理选择"。岛内民众更是质疑赖清德买更贵的美国农产品,最终只会转嫁到民生物价与产 业负担上,让全民买单,把民众当提款机。赖清德所谓的"战略物资安全"不过是幌子,这种依附式 的"合作",只会让台湾经济越来越受制于美国,民生资源被不断挤压榨干,哪里有半分"韧性"可言? 赖清德的"放话"荒唐且卑鄙。他声称台湾面临"自然环境"与"威权扩张"两大挑战,将大陆污蔑为"威权 扩张"的代表,还抛出"2030年前防务预算达GDP的5%""编列1500亿强化'国土'安全预算"的计划。他就 是在打着所谓"和平靠实力,实力靠韧性"的旗号制造恐慌。可他口中的"实力",从来不是台湾民众的福 祉,所谓"强化防卫",不过是为"台独"分裂 ...
非农夜,恐成转折点!
搜狐财经· 2025-09-05 17:25
黄金市场表现 - 现货黄金隔夜收跌0.4%至3545.63美元 盘中最低触及3511.44美元 [1] - 当前黄金价格小幅上涨至3548美元附近 [1] 美国股市表现 - 道指涨350.06点或0.77%至45621.29点 [1] - 纳指涨209.96点或0.98%至21707.69点 [1] - 标普500指数涨53.82点或0.83%至6502.08点 [1] 劳动力市场数据 - 美国8月ADP就业人数增加5.4万人 低于预期的6.5万人 [1] - 前值从10.4万人修正为10.6万人 [1] - 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升至23.7万人 超出预期且较前周增加8000人 [3] 美联储政策预期 - 市场对9月降息预期强化 CME数据显示9月维持利率不变概率仅0.6% 降息25基点概率达99.4% [3] - 10月累计降息50基点概率为55.3% [3] 美日贸易协定 -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实施美日贸易协定 明确关税调整措施 [5] - 日本承诺将美国大米采购量增加75% 年采购额达80亿美元农产品 [7] - 协议涵盖玉米 大豆 化肥 生物乙醇等产品 并推动美国汽车和飞机销售 [7] 非农就业预期 - 经济学家预测8月非农新增就业7.5万人 略高于7月的7.3万人 [7] - 失业率预计从4.2%升至4.3% 为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7] - 平均时薪月率预计环比持平 同比增速从3.9%放缓至3.7% [7] 地缘政治动态 -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26国承诺在俄乌停火后向乌克兰部署军队 [12]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特朗普通话讨论对俄制裁和领空保护方案 [12] - 特朗普表示将与普京进行对话 [12] 技术面分析 - 黄金价格正考验日线级别5均线支撑 晚间关注支撑力度 [15] - 非农数据从ADP表现看利多可能性较大 [14]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执行美日贸易协议 日业界认为将对出口造成冲击
新华社· 2025-09-05 14:41
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国总统签署行政令正式执行7月与日本达成的贸易协议 [1] - 美国将对几乎所有日本产品征收15%基准关税 [1] - 对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产品、仿制药及特定自然资源实施特定待遇 [1] - 日本汽车关税从现行27.5%下调至15% 最早下周生效 [1] - 日本输美产品税率已达15%或以上的商品不再加征"对等关税" [1] - 税率低于15%的产品税率提高至15% [1] 日本市场准入承诺 - 日本为美国制造业、航空航天、农业、食品、能源、汽车和工业品生产商提供关键领域市场准入 [1] - 日本推进每年采购总额达8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计划 [1] - 在"最低进口配额框架"中将美国大米进口量增加75% [1] - 日本政府同意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投资内容由美国政府选择 [2] -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与美国商务部长签署对美投资备忘录 [2] 行业影响分析 - 日本汽车行业输美关税由之前2.5%大幅上调至15% [2] - 预计将对日本汽车出口造成冲击 面临出口下滑导致的业绩冲击 [2] - 美方征收的汽车关税税率虽低于现行水平 但较今年初仍大幅上调 [1] - 8月7日"对等关税"生效时部分日本产品被重复征税 [1] 协议谈判评估 - 日本通过谈判将"对等关税"由最初25%降至15% [2] - 谈判策略体现行为经济学中的"锚定效应" 以25%税率作为基准锚点 [2] - 日本投资备忘录删除了"投资收益的90%归美国"的表述 [2] - 日本主张未得到充分体现 政府仍需继续努力交涉 [2]
关税大消息!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
中国基金报· 2025-09-05 08:02
美日贸易协定核心内容 - 美国将对几乎所有日本输美商品征收15%基准关税 [1][2] - 对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产品、仿制药和特定自然资源实施差异化关税待遇 [2] - 日本承诺将美国大米采购量提高75%并每年采购8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 [4] - 日本向美国开放制造业、航空航天、农业等关键领域市场准入 [4] - 美国制造乘用车可免检测进入日本市场 [4] 关税政策法律争议 - 特朗普政府要求最高法院推翻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关于征收关税违法的裁决 [5] - 美国企业已支付超过2100亿美元被裁定为非法的关税 [5] - 若维持原判美国财政部可能需退还7500亿至1万亿美元已征关税 [5] 关税预期对贸易数据影响 - 美国7月贸易逆差扩大至783亿美元较6月591亿美元显著增加 [6] - 进口增加主因企业赶在加征关税前囤积商品和材料 [6] - 黄金出货量大幅增加推动进口总量上升 [6]
关税大消息!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
中国基金报· 2025-09-05 07:58
美日贸易协定实施 -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实施美日贸易协定 对几乎所有日本输美商品征收15%基准关税[2][3][4] - 特定领域实施差异化关税待遇 包括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产品、仿制药及美国无法获取的自然资源[4] - 新关税框架结合美国出口扩大及投资驱动生产模式 旨在减少对日贸易逆差并推动贸易平衡[6] 日本市场准入承诺 - 日本为美国制造业、航空航天、农业等关键领域提供突破性市场准入[7] - 日本将美国大米采购量提高75% 并每年采购8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包括玉米大豆化肥等[7] - 推动美国认证乘用车在日销售免检测 并采购美国商用飞机及国防装备[7] 美国关税政策法律争议 - 特朗普政府要求最高法院推翻联邦法院关于征收关税违法的裁决[8] - 美国财长称若维持原判需退还7500亿至1万亿美元关税 可能造成重大混乱[8] - 截至8月24日美国企业已支付超过2100亿美元被裁定非法的关税[8] 美国贸易逆差变化 - 美国7月贸易逆差扩大至783亿美元 较6月591亿美元大幅增加且高于市场预期[9][10] - 逆差扩大主因企业赶在加征关税前进口商品材料 黄金出货量增加推动进口总量[10]
特朗普没想到,4次递台阶都失败了,印度50%关税加身:绝不妥协
搜狐财经· 2025-08-28 14:46
特朗普可能万万没料到,自己一连四次主动想与莫迪通话,竟然全都无功而返。而与此同时,美国从8月27日零点起,正式对印度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 税。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制裁,印度政府态度却异常强硬,反复强调"绝不妥协"。两件事放在一起,不免让外界生疑:特朗普为何如此执着要和莫迪通话? 难道真以为一通电话就能缓解贸易矛盾,还是另有所图? 在外界看来,特朗普的连番拨号似乎是想给美印关系找个台阶,毕竟此前两国还在谈贸易协议,双方关系完全僵死并不符合利益。但如果仔细分析美国的动 作,就会发现所谓的"台阶"根本就是陷阱。美国给印度加税的理由一会说市场不公,一会指责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7月31日、8月6日接连两次行政令,税 率一步步累加到50%。倘若莫迪真接电话,特朗普十有八九会要求印度减少俄油进口,或者打开农业市场让美国农产品进入。可这些条件,印度怎么可能答 应? 先说能源问题。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出于保障能源安全、降低采购成本的长期考虑。若轻易放弃,印度将陷入被动。再看农业,印度农 村人口超过六成,数以千万的农民靠耕地维生。若贸然放开市场,美国廉价农产品涌入,本土农民的生计必受冲击。此前印度因为农业改革爆发 ...
欧盟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委员会正采取措施,扩大美国海产品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
新浪财经· 2025-08-21 19:32
行业动态 - 欧盟委员会正采取措施扩大美国海产品的市场准入 [1] - 欧盟委员会正采取措施扩大美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 [1]
事关中国,特朗普紧急签署总统令!不到24小时,巴西打来电话,迫切想要的中方痛快给了
搜狐财经· 2025-08-19 11:40
中美关税暂停措施延长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对中国的关税暂停措施再次延长90天,除保留基础的10%关税外,原本加征的24%关税暂停实施的状态将再持续90天 [1] - 美国企业界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叫苦不迭,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指出此次延期"至关重要",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1] - 美国农产品、高科技产品等在中国有广阔销路,贸易摩擦升级导致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受阻,许多美国农场主收入锐减 [1] - 若持续加征高额关税,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1] 美国政治考量 - 特朗普清楚与中国彻底撕破脸的代价,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 [3] - 贸易战无限制升级将导致美国国内消费者面临物价大幅上涨压力,影响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率 [3] - 美国在诸多全球性问题上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安全等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 [3] - 特朗普试图在对华关系上寻求平衡,既展现强硬姿态又避免过度对抗损害自身利益 [3] 中方立场与回应 - 中方保持坚定且理性的立场,相关部门发布公告予以回应,双方默契地将关税暂停措施延续 [4] - 中方强调应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对话与合作,不寻求贸易顺差而是希望通过公平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4] - 此前中方采取合理反制措施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4] - 中方将继续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美方进行经贸磋商,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4] 巴西的立场与行动 - 巴西总统卢拉在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不到24小时内主动致电中方 [4] - 巴西一直对美国关税政策持强硬态度,卢拉多次表态绝不屈服于特朗普的关税大棒 [6] - 巴西在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等领域面临美国关税压力但拒绝妥协,强调只有在美方有诚意谈判时才会开启对话 [6] - 巴西经济实力有限,单枪匹马对抗美国贸易霸凌并非易事,美国关税政策直接影响巴西产品出口冲击国内经济 [6] 巴西的诉求 - 卢拉希望中方在维护自由贸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巴西应对美国贸易霸凌 [7] - 巴西希望借助金砖国家机制团结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共同对抗美国贸易单边主义行为 [7] 中方的支持与承诺 - 中方明确表示支持巴西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全力支持巴方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9] - 中方承诺与巴西携手应对关税战挑战,加强贸易合作拓展双边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 [9] - 中国庞大市场需求可为巴西优质产品提供销售渠道,帮助巴西企业增加出口收入缓解美国关税冲击 [9] - 中方准备以金砖国家机制为依托号召全球南方国家联合起来,形成更强大力量应对美国贸易霸凌 [9]
韩国被迫“屈膝”,特朗普称霸世界!全球仅剩三国死不低头
搜狐财经· 2025-08-02 08:57
韩国经济让步 - 韩国对美出口商品被征收15%关税 削弱企业竞争力 同时美国汽车 卡车和农产品享受零关税进入韩国市场 冲击本土产业 [3] - 韩国被迫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 其中1500亿美元指定用于美国造船业 直接扶持竞争对手 打击韩国全球领先的造船业 [3] - 韩国需额外购买100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 导致资金外流 能源安全策略受制于美国 [3] 美国施压手段 - 美国国防部计划从韩国撤走4500名驻军 消息引发韩国政坛震动 迫使韩国在关税谈判中软化立场 [5][8] - 撤军被解释为"战略调整" 适应"分布式作战"新战略 同时降低美军在朝鲜半岛的核冲突风险 [5] 全球盟友反应 - 英国 日本和欧盟先后与美国达成协议 付出高昂经济代价换取贸易让步 [12] - 加拿大采取对等反制但经济高度依赖美国市场 印度采取拖延战术 中国成功迫使美国让步 [14] 行业影响 - 韩国中小企业面临出口成本上升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双重困境 [3] - 美国造船业获得韩国1500亿美元投资 直接冲击韩国造船业全球地位 [3] - 能源行业受协议约束 韩国液化天然气采购完全依赖美国市场 [3] 长期经济影响 - 韩国原本可用于国内投资和创造就业的巨额资金流向美国 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形势 [3] - 协议导致韩国贸易和财政双重打击 被描述为"代价高昂的战略性妥协" [3]
美国贸易代表施压印度:还得聊聊 印度保护市场的政策得变
观察者网· 2025-07-30 07:39
"我们持续与印度方面保持沟通,始终与他们进行非常建设性的讨论,"格里尔称,"印度方面表达了开 放部分市场的强烈兴趣,我们当然愿意继续与他们对话。但我认为我们需要与印度朋友进行更多谈判, 以了解他们在这方面有多少雄心。" 格里尔表示,美国需要进一步谈判以评估印度政府在达成贸易协议方面的意愿。他此前曾暗示与美印协 议可能即将来临,但强调,印度需要转变贸易政策,降低贸易壁垒。 他指出:"需要了解的是,印度的贸易政策长期以来以强烈保护国内市场为基础,这是他们的做事方 式。而(特朗普)总统希望达成大幅开放其他市场的协议,开放全部或几乎全部市场。" 格里尔接受电视节目采访 视频截图 据悉,美国谈判团队将于8月访问印度,进行下一轮拟议双边贸易协议谈判。今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 实施所谓"对等关税",对印度关税高达26%,随后暂停90天至7月9日,后延至8月1日。 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16日曾表示,美印可能"很快"达成贸易协定。几天前,印度商工部长皮尤 什·戈亚尔表示,他对达成协议持乐观态度。戈亚尔还坚称美印关系没有障碍,并表示未在谈判中提及 包括H-1B技术工人签证在内的移民规则。 8月1日最后期限逼近,作为最早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