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面

搜索文档
北京打工人都在抢着去的避暑绿洲,就在这儿
36氪· 2025-07-07 07:54
地理位置与交通优势 - 乌兰察布距离北京仅300多公里,自驾需四小时,高铁不到两小时,成为北京打工人的周末避暑首选[1][3] - 地处内蒙古中部,是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地级市,宣传语为"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4][6] - 历史上是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过渡区域,明清时期为草原丝路重要节点和物流集散地[6] 气候与旅游资源 - 年平均气温4.3℃,夏季平均气温18.8℃,被中国气象学会誉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3] - 草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60%以上,辉腾锡勒草原是世界三大高山草甸草原之一,植被覆盖率95%[7][9] - 辉腾锡勒风电场为亚洲最大风力发电场,草原活动包括骑马、射箭、草地摩托等[7][9] 独特地质与自然景观 - 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唯一全新世喷发的火山,开放8座火山,3号火山可登顶俯瞰,6号火山因火星地貌成打卡热点[10] - 涝利海为天然湖泊,兼具草原、湿地、林地景观,夏季成为露营首选地,吸引上万只候鸟栖息[12] 美食与文化特色 - 卓资山熏鸡与山东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并列为全国名鸡,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初[13][15] - 本地美食包括莜面窝窝、焖面、手把肉、冰煮羊等,早餐以羊肉烧麦和羊杂汤为主[15][16] - 沙葱为特色配菜,与羊肉搭配可去膻增鲜,铁帽烤肉和夜市小吃如奶茶锅、马奶酒等体现草原烟火气[16][18] 旅游吸引力总结 - 结合草原、火山、湖泊、美食等多元体验,成为北京打工人夏季短途旅游的理想目的地[3][9][12][18] - 综艺《再见爱人》第四季取景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强化了熏鸡等美食的文化标签[13]
晋味美食与汾酒文化绽放首都 杏花村酒家北京三元桥店盛大开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3 21:56
公司战略布局 - 杏花村酒家北京三元桥店开业标志着公司深化京津冀市场布局、拥抱首都经济文化活力的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1] - 该店作为汾酒集团文化营销的创新载体,通过"餐饮+文化"深度融合搭建消费者与汾酒文化的沟通桥梁 [10] - 选择北京三元桥重要交通枢纽布局是公司深耕京津冀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 [10] 品牌文化传播 - 杏花村酒家以"让世界品味山西汾酒文化"为使命,将千年汾酒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消费场景 [3] - 店内空间设计深度融入汾酒文化元素,通过沉浸式场景展现"中国酒魂"文化魅力 [5] - 该店肩负传播山西文化、链接首都消费的使命,是品牌从区域特色向全国化文化传播的跨越升级 [10] 产品与服务特色 - 餐饮体验巧妙融合山西传统美食与现代餐饮美学,保留刀削面、莜面栲栳栳等经典晋菜风味并进行改良 [6] - 采用"汾酒入馔、晋味为本"特色,将传统山西菜与现代烹饪技艺结合,创新开发符合当代健康理念的菜品 [8] - 打造"美食+美酒+文化"立体化经营模式,创造"诗酒田园"用餐场景 [8] 行业趋势契合 - 当前消费者需求从"饱腹需求"转向"品味需求",从"单一风味"转向"文化体验" [8] - 该店"用文化讲好菜品故事,以品质赢得消费者信赖"的模式符合北京餐饮市场发展趋势 [8] - 公司通过体验式消费核心,实践"汾酒复兴纲领",推动品牌文化价值变现 [10] 市场定位与愿景 - 该店定位为"传递山西待客之道的文化驿站",为都市人群提供放松身心的温馨港湾 [6] - 未来将以三元桥店为起点,致力于成为该区域"餐酒文化新名片" [10] - 目标是为北京"美食地图"增添独特晋味芬芳,扩大山西文化影响力 [10]
杏花村酒家北京首店落子三元桥
贝壳财经· 2025-07-03 12:21
汾酒集团战略布局 - 汾酒集团旗下"杏花村酒家"北京首店开业,深化京津冀市场布局,目前在全国拥有15家门店(山西、北京、江苏南通等地)[1] - 北京三元桥店定位为汾酒沉浸式体验空间,融合品鉴清香汾酒、山西美食(过油肉、刀削面、莜面栲栳栳)及三晋历史文化展示[1] - 公司称北京首店是"立足山西,走向全国"战略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将以三元桥店为起点创新服务体验[1] 餐饮行业趋势 - 杏花村酒家采用"美食+美酒+文化"立体化经营模式,契合消费者从"饱腹需求"转向"品味需求"、"单一风味"转向"文化体验"的趋势[2] - 行业专家指出,晋菜在京发展需兼顾"传承与创新"(如传统山西菜结合现代烹饪技艺)、"文化赋能与品质升级"(酒文化与菜品融合)、"携手共促餐饮繁荣"(推动菜系交流及"餐饮+旅游"新模式)[2] 品牌文化输出 - 杏花村酒家是汾酒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通过"汾酒入馔、晋味为本"特色强化品牌形象,同时展示山西非遗技艺和风土人情[1][2] - 北京门店开业正值建设国际美食之都关键阶段,公司计划通过美食美酒故事助力首都餐饮市场升级[2]
员工拍摄就餐小朋友照片并发在社交平台上,西贝道歉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15:54
事件概述 - 西贝员工未经许可拍摄顾客儿童照片并发布在社交平台 引发消费者投诉 [1] - 涉事员工为西贝杭州滨江天街店短期工作人员 已于2024年8月离职 [2][4] - 公司核查后确认员工行为属实 已删除相关照片 [2][4] 公司回应 - 西贝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 对事件表示深刻歉意 [4][5] - 公司强调严禁员工未经授权拍摄或发布顾客照片 禁止留存顾客信息 [4][5] - 将组织全国门店开展顾客隐私保护专项培训 明确违规处理标准 [5] 业务背景 - 西贝餐饮集团创立于1998年 旗下拥有多个餐饮品牌 [6] - 截至2025年5月 全国门店数量近400家 [6] - 公司重点发展儿童餐业务 2024年儿童餐销量超2000万份 销售额突破5亿元 [6] 消费者影响 - 涉事消费者为长期会员 每周带孩子就餐 事件后表示将不再光顾 [1] - 消费者质疑餐厅在客户信息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1]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宁武莜麦产品打入东亚高端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6-24 10:16
公司发展 - 山西天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已发展成为集种植、初加工、深度研发于一体的有机全谷物食养健康全产业链新型农业企业 [3] - 公司打造了万亩莜麦种植基地,年处理有机全谷物能力达1.5万吨 [3] - 公司计划进一步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拓宽销售市场,打造全国知名品牌 [3]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攻克莜麦加工技术难题,2025年1月成功研发莜面面条、馒头等成形产品 [1] - 产品凭借高营养、低糖等健康属性获得国内外市场认可,100公斤燕麦粉成功出口日本 [1] - 日本客商对产品品质高度评价,计划深入对接第二批出口产品 [1] 市场拓展与销售 - 公司构建线上、线下联动销售网络,线上与京东京喜等电商平台合作,5月24日完成12万单促销活动 [2] - 线下通过展会展示拓宽渠道,参加第27届中国国际焙烤展览会提升品牌知名度 [2] - 为知名连锁企业及线上亿级品牌提供研发服务,与胖东来、吴召国运营团队合作完成60万单私域流量销售 [2] 产能与供应链 - 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启动生产线二期改造工程,于6月20日完工以提升产能 [2] - 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展优良品种试验培育,提高莜麦产量,打造地标性有机莜麦产品 [2] 行业地位 - 宁武县依托"中国高原莜麦之乡"优势,将莜麦产业作为农业发展重要引擎 [1] - 公司产品成功打入东亚高端市场,推动宁武莜麦产业向国际化发展 [1]
贾国龙没学好任正非
搜狐财经· 2025-06-19 15:22
公司发展历程 - 1988年贾国龙开始创业,从内蒙古临河卖啤酒、饸饹面起步,后转向北京发展西北菜,2001年北京首家西贝莜面村开业[14][15][16] - 2009年启动连锁化扩张,截至2024年在全国62个城市开设400家门店,成为中餐头部企业[17] - 标准化运营是成功关键:中央厨房严控食材流程、门店统一红白格桌布标识、菜品从烹饪到上菜时间均有严格标准[18][19] - 2014年通过"I❤莜"超级符号和《舌尖上的中国》营销合作实现品牌出圈,知名度大幅提升[20][21][22] 2023-2024年业绩波动 - 2023年整体营收超62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莜面村销售净额20亿元,接待顾客3766万人次,零售收入3.4亿[6] - 2024年遭遇市场寒流,客流量断崖式下滑,业绩增长停滞,被创始人称为"最艰难的一年"[3][6][7] - 消费分层加剧、新兴品牌冲击、公司副牌战略分散资源是业绩下滑主因[8][9][11] 战略调整与改革措施 - 2024年贾国龙重新出任CEO,砍掉11个副牌业务(包括快餐和零售),聚焦正餐主业[4][5][26] - 品牌升级:将"西贝莜面村"简化为"西贝",强化品牌认知[27] - 改革激励机制:每日发放20-30万元奖金给排名前20的门店,全年奖励支出约1亿元[28] - 调整资本策略:2020年放弃"永不上市"承诺,计划2026年IPO,但2024年表态上市积极性降低[31][32] 战略反思与行业挑战 - 过度依赖创始人决策导致与市场脱节,2014年后贾国龙将60%精力投入零售、30%投入快餐,仅10%关注核心业务[12][25] - 副牌战略消耗数亿元资金但多数失败,快餐业务尝试11个品牌均未达预期[9][11] - 行业趋势向单品化、垂直化发展(如夸父炸串),西贝大而全的品类策略面临效率挑战[30] - 学习华为存在表面化问题:未能建立抗风险业务生态,资源分配失衡导致主业受损[31]
担子米粉丨餐饮生意总亏本?3 个颠覆性改变,让你快速扭亏为盈
搜狐财经· 2025-06-08 16:50
行业现状 - 全国每年新增餐饮门店超百万家,同时倒闭率高达60% [1] -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需主动求变以保持竞争力 [1] 菜品创新 - 同质化菜单易导致顾客审美疲劳,差异化特色菜品是关键 [1] - 海底捞凭借"服务+番茄锅底"特色成为火锅界巨头 [1] - 西贝莜面村专注西北风味,将莜面做成招牌 [1] - 菜品创新需基于对市场和顾客需求的深度洞察 [3] - 可从地域特色挖掘灵感,将小众食材或传统工艺现代化改良 [3] - 关注健康饮食趋势,推出低脂低糖、素食轻食等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菜品 [3] - 定期更新菜单,设置季节限定菜品可保持顾客新鲜感 [3] - 创新需与餐厅定位、整体风格和客群需求相契合 [3] 服务优化 - 服务已成为餐饮竞争的关键战场 [3] - 标准化服务流程重要,但人性化服务更能打动顾客 [3] - 胖东来超市的"三无退货"政策让顾客感受到被信任 [3] - 硬件方面需合理规划店内动线,营造舒适用餐环境 [6] - 软件方面需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同理心 [6] - 建立顾客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意见并改进 [6] - 通过会员体系、社群运营等方式增强顾客粘性 [6] 品牌塑造 - 品牌塑造需构建独特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 [6] - 蜜雪冰城凭借"高质平价"定位和魔性营销成为茶饮界国民品牌 [6] - 文和友通过还原老长沙场景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6] - 品牌塑造需明确自身定位,找准目标客群和核心价值 [8] - 通过视觉设计、营销活动、口碑传播等多渠道传递品牌形象 [8] - 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平台进行内容营销,讲述品牌故事 [8] - 打造网红打卡点可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 [8] - 注重品牌口碑维护,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 [8] 总结 - 餐饮行业需从菜品创新、服务优化、品牌塑造三方面主动改变 [9] - 做好这三个方面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9]
专访西贝贾国龙:今年开始,我会把70%的股权分红给员工
虎嗅APP· 2025-06-07 17:30
战略调整 - 创始人贾国龙重新挂帅CEO,将个人精力分配从"九成折腾新业务"调整为"全力聚焦正餐",停止快餐业务并大幅收缩零售业务 [2][11][20] - 公司经历2024年营收和客流下滑的危机后,决定回归主业,进行组织资源向内聚拢的调整 [12][20] - 创始人模式的特点是决策更纯粹决绝,做事纯度更高强度更强,直接到一线边看边说边想边做决策 [25] 业务布局 - 快餐业务从2015年立项到2024年叫停,十年间总计投入约十个亿 [11][16] - 零售业务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到2023年停止,与正餐快餐并行三年 [11] - 全国推广烤鸭单品,已铺到近100家店,预计国庆节前全国门店上新完毕 [34] 管理机制 - 每日举行"好好学习 天天奖励"会议,拿出20万~30万元奖金奖励好评排名前20的门店 [29][30] - 将创始人及妻子持有的85%股权中的70%分红权让渡给员工,调整后员工拥有70%股权分红权 [32][35] - 管理风格强调模糊计算而非精算,关注员工状态和顾客体验等定性指标 [28] 行业认知 - 餐饮行业消费分层不可逆,企业必须守住自己的生态位 [2][36] - 餐饮行业要控制发展节奏,让顾客需求拉着企业走而非反之 [36] - 餐饮是解决人基本需求的业务,不会被颠覆,关键在于占好生态位 [36] 企业文化 - 创始人认为企业不是兄弟关系而是职业球队,强调各司其职的伙伴关系 [22][23] - 公司愿景从"全球每一条街开一家西贝"调整为"西贝logo在全球每个城市闪耀" [36] - 目标打造"最舍得"的企业标签,强调财散人聚的理念 [35]
呼和浩特科技创新全链条赋能现代农牧业
内蒙古日报· 2025-05-28 09:42
科技创新驱动农牧业升级 - 呼和浩特市80个农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涵盖农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及奶制品等多个领域 [1] - 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农牧业全链条改造,实现从经验种植到数据驱动、从初级生产到高附加值发展的转型升级 [1] 品质评价体系与数据分析 - 农草畜产品品质评价与大数据分析团队创新构建"评价有模式、模式显变化、变化现规律"的营养品质评价体系 [1] - 托县辣椒维生素C含量达参考值1.4倍、钾元素含量超参考值34%、硒元素含量达参考值1.3倍 [1] - 和林羊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常规羊肉高13.2%,蛋白质含量19.8g/100g,鲜味氨基酸总量突破6.7g/100g [2] 大数据平台与产业应用 - "农草畜品质大数据分析平台"依托十余年农畜产品检测数据,成为产业升级的"智慧中枢" [2] - 平台可对食材的剪切力、胆固醇等27项指标进行多维度分析,助力蒙餐企业研发出标准化预制菜产品 [2] - 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品质数据库已收录3.2万组检测数据,产地溯源大模型实现产品精准"身份认证" [2] 市场规范与标准化发展 - 产地溯源技术使武川莜面、清水河小香米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仿冒率下降62% [2] - 分类鉴定评价体系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产区产品硒含量、氨基酸构成等112项指标差异,推动产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2]
内蒙古如何提升人才培养适配度?
内蒙古日报· 2025-05-20 21:48
转自:草原云 初夏时节,草木葳蕤。内蒙古大地欣欣向荣,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风光"无限。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撑腰",人才成长需要产业"搭台"。在当前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推 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精准匹配是内蒙古高等教育亟待回答的时代之问。连日来,记者走 进高校实验室、实训室,走上企业生产线,对话教育行政部门,看内蒙古高等教育如何破局突围—— 聚焦专业优化,破解人才供需矛盾 4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区高校共获批新增本科专业 点1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专业点1个,撤销本科专业点20个。其中,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 农业大学、呼伦贝尔学院等11所高校获批新增飞行器运维工程、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等自治区空白专业。 目前,各相关高校正紧锣密鼓开展调研走访、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下学期的新专业教学做准备。 "我们学校的大飞机学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就立足国产商用大飞机产业需求打造特色专业。"鄂尔多斯 应用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宫箭说,"内蒙古地域辽阔、空域资源丰富,在通用航空、低空旅游、 航空物流、应急救援等低空经济领域有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