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
icon
搜索文档
今年以来“翻倍基”数量达16只
证券日报· 2025-08-16 01:15
权益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权益市场赚钱效应显著,权益资产成为公募基金净值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截至8月15日年内净值增长率超过100%的"翻倍基"数量达16只[1] - 权益资产走强带动相关基金净值整体增长,截至8月15日市场上年内净值增长率在50%以上的基金共计209只[1] - 16只"翻倍基"分别来自汇添富基金、长城基金、中银基金、华安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等14家公募机构[1] 创新药板块表现 - 在16只"翻倍基"中有15只基金重仓了创新药板块[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以143.24%的年内净值增长率暂居榜首,该基金在今年二季度仍继续看好创新药方向,股票投资仓位达92.65%[2] - 除医药主题基金外,诺安精选价值混合、中航优选领航混合发起、嘉实互融精选股票等"翻倍基"也选择重仓创新药[2] - 创新药板块主要演绎了"大额对外授权预期"这一逻辑,符合"寻找与时代相契合的超级大单品"的选股策略[2] 基金规模变化 - 亮眼业绩表现吸引市场资金持续流入,截至8月14日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QDII-ETF)规模达190.43亿元,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达149.94亿元[2] - 部分基金已选择限购,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已在7月份下旬暂停申购[2] 行业前景分析 - 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投资认知仍在不断完善,部分标的估值仍较低[1] - 超预期出海项目持续出现带动创新药板块整体估值抬升[3] - 当前是国产创新药从仿制到跟随再到第一次出现超越的历史阶段,本轮创新药行情上限有望超过前一轮CXO行情[3]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市盈率处于历史中低位置,仍有较大上行空间[3] - 创新药的核心驱动逻辑是国内政策红利释放与全球化突破带来的巨大成长空间[3] - 创新药企业通过积极的BD有望实现可观收入增长,并借助海外授权交易在海外打开全新增长曲线[3]
重回聚光灯下 主动权益类基金打响“正名之战”
上海证券报· 2025-08-10 22:03
业绩回暖与市场表现 - 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涨幅均超16%,占据基金指数冠亚军宝座 [3] - 净值翻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含QDII)已接近10只,其中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净值涨幅近130%,规模是去年末的110倍 [3] - 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发起式、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中航优选领航混合发起等产品上半年规模增幅较大 [3] - 绩优权益类基金持续占据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热搜榜,如永赢科技制造混合发起等 [3] 规模变化与投资者信任 - 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大成洞察优势混合提前结束募集,首募规模均超20亿元 [4] - 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规模下滑,二季度普通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总规模环比下滑近百亿元 [4] - 市场走强初期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可能不升反降,持续获取阿尔法收益后投资者信任度会逐步提升 [4] 投资难度与策略调整 - 行业轮动周期缩短至约2个月,如2至3月科技成长板块领涨,5月创新药板块崛起 [4] - 医药主题基金年内首尾业绩差超90个百分点,细分赛道切换频繁 [5] - 基金经理需应对政策、行业动态、企业战略调整等信息面变化,调整投资组合的及时性与精准度要求更高 [5] 投资策略与选股逻辑 - 从依赖集中持仓转向深耕产业细节,从追逐赛道贝塔转向挖掘个股阿尔法 [2][7] - 主动偏股型基金行业持仓集中度下降,前五行业合计占比50.1%,环比下降3.24个百分点 [8] - 重仓股数量占全部A股比例44.05%,环比增加1.41个百分点,中小盘股弹性优势凸显 [8] 差异化选股与投研能力 - 部分基金经理转向挖掘中小市值、市场关注度小的企业,如医药领域的"黑马"标的 [9] - 基金公司优化投研体系,强化战略定力与战术执行力,实现一体化投研能力 [9] - 行业提出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 [9]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市场主线集中在科技成长方向,包括AI产业链、创新药、新消费、机器人、军工等 [6] - 主动权益类基金需发掘真正代表未来的产业力量,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10] - 与时俱进、扎根产业的从业者将成为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可靠桥梁 [10]
主动权益类基金显现财富效应 1126只产品创下净值新高
证券日报· 2025-08-08 00:17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逐步回暖,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强劲反弹,超九成产品实现净值增长,千余只产品净值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增幅超过百亿元,业绩与规模同步增长 [1] - 主动权益类基金有望带动信心、资金、规模形成连环共振,加速构建"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 [1] 行业分布 - 创新药与科技成为驱动主动权益基金净值上涨的两大主线,净值增长率领跑的9只基金重仓创新药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以129.97%的年内净值增长率领跑,重仓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热景生物等创新药企业 [2]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年内净值增长率为91.23%,关注全球云计算产业,重仓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光通信、PCB领域企业 [3] 基金规模变化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基金规模从年初的17.62亿元增长至138.45亿元 [4] -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基金规模从年初的10.35亿元增长至108.63亿元 [4]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回暖显著提振投资者信心,九成以上产品净值增长带动基金认购热情升温 [4] - 场外资金加速入场为A股提供增量流动性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4] - 基金销售端热度提升,客户咨询频次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节奏加快,部分热门赛道基金出现提前结募情况 [5] 未来展望 - 在权益市场持续走强的支撑下,主动权益类基金"水涨船高"的势头有望延续 [5] - 8月份A股或将震荡上行,政策发力和消费韧性使二季度总需求增速边际改善 [5] - 科技、消费、中游制造领域在中报业绩期存在业绩边际改善的可能 [5]
绩优基金二季度“加仓”忙,科技医药成核心
环球网· 2025-07-17 10:36
公募基金调仓动向 - 2025年二季度权益类基金积极调仓 科技与医药板块成为核心配置方向[1]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股票投资占比从72.48%提升至75.89% 规模增长9.3倍[1]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A股票投资占比从1.62%大幅提升至90.16%[1] 行业配置变化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重仓股转向全球云计算产业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进入前十大[1] - 长城医药科技六个月混合A加仓三生制药、石药集团、益方生物等创新药企[1] - 基金经理谭小兵表示聚焦政策受益及海外BD超预期的创新药[1] 市场观点 - 前海开源基金指出业绩靠前基金维持高仓位运作 基于对权益市场整体走势的信心[3] - 晨星分析师认为结构性行情中主动权益基金选股优势得以发挥 科技赛道产业趋势与资本共振[3] 三季度展望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基金经理看好创新药海外授权和国内销售放量两个方向[3]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基金经理将关注前沿模型、新兴应用及光通信等领域[3]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A基金经理认为机器人行业将进入量产爬坡期 Beta机会显著[3]
二季度多只绩优基金补充权益“弹药” 科技与医药或成核心配置方向
证券日报· 2025-07-17 00:18
公募基金二季度调仓动向 - 二季度多只绩优权益类基金提升权益资产仓位,科技与医药板块成为核心配置方向 [1]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上半年净值增长率达75.18%,规模从1975万元增至2.04亿元(9.3倍增幅),股票投资占比从72.48%提升至75.89% [2]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A股票投资占比从1.62%大幅提升至90.16%,同泰远见混合A从78.65%提升至85.74% [2] 行业配置聚焦科技与医药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前十大重仓股完成更替,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光通信龙头取代原有云计算持仓 [3] - 长城医药科技六个月混合A新增三生制药、石药集团、益方生物等创新药股,基金经理强调政策受益及海外BD超预期的投资逻辑 [3] - 晨星(中国)指出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科技赛道形成跨市场共识,基金经理通过高仓位布局高成长性领域获取超额收益 [4] 三季度投资展望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预计创新药管线海外授权趋势延续,国内销售放量取决于季报及医保谈判结果 [4]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经理任桀将跟踪前沿模型发布、海外云/芯片厂商动态,重点挖掘光通信(CPO)、PCB等全球云计算机会 [4] - 同泰产业升级基金经理王秀认为机器人行业进入量产爬坡期,头部厂商订单放量及大模型突破将驱动板块Beta机会 [5]
多只权益类基金二季报披露 基金经理调仓新动向揭晓
证券日报· 2025-07-14 00:12
权益类基金运作情况 - 截至7月13日已有5家公募机构旗下17只权益类基金披露二季报 [1] - 多只权益类基金在二季度进一步提高股票仓位 维持高仓位运作 [1] - 基金经理积极调整投资组合 机器人、金融科技、医药等领域受青睐 [1] 权益投资比例变化 - 截至二季度末 同泰慧利混合等9只基金股票仓位均在80%以上 [2] - 同泰远见混合股票仓位从一季度末的78.65%提升至85.74% [2]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股票仓位从一季度末的1.62%跃升至90.16% [2] 基金投资领域分布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A/C份额分别实现35.86%、35.72%的净值增长率 [3]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前十大重仓股由银行股转向机器人方向 [3] - 同泰金融精选股票聚焦大金融领域 重仓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 [3] - 德邦新回报灵活配置混合配置银行、白色家电、公用环保、黄金等资产 [3] 重点投资领域展望 - 机器人行业将进入量产爬坡期 核心驱动来自订单放量和技术突破 [4] - 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工业制造、服务行业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4] - 创新药将在管线海外授权及国内销售放量两个方向展开 [5] - 券商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市场回暖将带来业绩弹性 [5] - 金融科技受政策重视及新技术赋能 具有长期成长性 [6]
主动权益基金年内“翻倍基”出炉,发行却陷入平淡,如何破局
北京商报· 2025-06-16 22:16
主动权益基金市场表现 - 年内首只"翻倍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A/C收益率突破100%,A/C份额分别达103.67%、104.05% [1][3] - 16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收益率超70%,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A/C以87%收益率位列第二,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式A/C以79%排名第三 [3] - 全市场8000余只主动权益产品中超6000只实现正收益,但首尾业绩差达132.35个百分点,平均收益率仅2.87% [3] 港股结构性机会与基金配置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重仓港股创新药板块,荣昌生物年内涨幅276.39%,科伦博泰生物—B、信达生物、诺诚健华均涨超100% [4] - 基金经理认为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带动创新药企业长期成长空间,资产配置灵活性为"翻倍基"关键因素 [3][4] 新发基金市场遇冷 - 年内主动权益基金新发规模仅299.16亿元,占公募总新发规模4559.93亿元的6.56% [5] - 89只新发产品中仅7只规模超10亿元,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以19.91亿元居首,32只产品规模不足1亿元 [5] - 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混合募集失败,53家公募参与发行,富国、广发等5家各发行4只产品 [6] 行业破局方向 - 监管推动公募改革,要求基金收入与投资者回报绑定,强化长周期考核与奖惩机制 [7] - 专家建议提升资产配置能力、优化产品设计及投资者教育,市场估值低位或为建仓机会 [7][8] - 部分公司转向存量产品管理,通过分散投资和持续营销重建投资者信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