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云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敲完钟的奇瑞,还藏了好几手
新浪财经· 2025-10-11 17:53
公司核心观点与市场定位 - 公司处于向新能源与智能化升级转型过程中,销量规模、品牌及业绩属国内民营车企第一梯队,但市值被低估 [3] - 公司的海外优势与燃油车基本盘能提供稳定现金流,若募资有效投入新能源领域,有望在2025-2027年实现营收与利润的二次增长 [3] - 市场普遍看好公司登陆港股后的发展前景,认为其业绩已进入快车道,2024年营收达到约2699亿元人民币高位 [3] 新能源转型进展与产品策略 - 公司利用经典燃油车IP(如风云、QQ、瑞虎)作为开拓新能源市场的抓手,实现经典车系转型 [4] - 风云A9L车型上市后连续两个月(8月和9月)交付突破1万辆,成为传统车企IP转型新能源的佼佼者 [6] - 公司设立QQ事业部聚焦新能源小车市场,全新纯电奇瑞QQ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量产上市 [6] - 2025年1-9月公司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77.1%至约58.8万辆 [6] - iCAR品牌V23车型凭借复古造型,1-8月累计销量近4万台,成为细分车型销量冠军,设计口碑领先 [14] 全球化布局与海外市场表现 - 公司拥有强大的全球化产销网络,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销量超过93.6万辆,同比增长12.9%,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7] - 公司是首个累计出口销量突破500万的中国品牌,并创下连续5个月出口超10万辆、单月出口突破13万辆的记录 [7] - 欧洲市场表现强劲,1-9月在欧洲销售汽车14.5万辆,实现2倍多的增长,并成功进入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匈牙利等市场 [8] - OMODA和JAECOO品牌用两年时间覆盖全球44个市场,并计划进入丹麦、克罗地亚、德国、法国等新市场 [8] - 风云新能源和iCAR品牌具备全球化视野,新车研发符合多市场要求,计划进入中东、东盟等新能源渗透率低但需求强烈的市场 [9] 技术创新与品牌向上 - 公司被称为“理科生”,注重技术研发,是“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评选的常客 [13] - 通过展示捷途纵横G700的“纵横方舟”水陆两栖行驶技术,实现了营销突破,该车有望成为公司历史上关注度最高的40万级新车 [13] - 纵横G700在迪拜哈利法塔亮相,标志着公司正式以豪华之姿登上世界舞台 [14] - 2025年1-9月公司累计销售新车超过200万辆,同比增长14.5%,在新能源赛道展现出量、价齐升的势头 [15]
今年港股最大车企IPO来了!奇瑞汽车正式上市,募资规模高达91.4亿港元【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9-26 14:36
公司上市与财务表现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在港交所以每股30.75港元上限定价上市 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 创港股新股238倍超额认购纪录 [2]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跃升至2698.9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70.7% 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57.1% [3] - 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突破1008.97亿元 占总营收37.4% 2025年1-8月出口汽车79.88万辆 同比增长10.8% 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位置 [3] 公司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1997年 注册资金超54亿元 自2004年起连续22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 [2] - 在2023年中国全球化品牌五十强汽车板块中排名第14 与上汽同属出口第一梯队企业 [3] - 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2022年达24.4% 远超全球13.3%平均水平 位居全球第一 [4] 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从2018年14.71万辆上升至2022年67.9万辆 2025年1-8月出口量累计达202万辆 同比增长51% [6] - 行业技术领先全球3至5年 但需警惕全固态电池/滑板底盘/轴向磁通电机等新技术颠覆风险 [7][9]
奇瑞汽车登陆港股:中国汽车全球化与新能源转型的双重样本
新浪财经· 2025-09-26 11:03
公司上市表现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在香港上市 股票代码9973HK 开盘价342港元/股 较发行价上涨1122% [2] - IPO发行价定为每股3075港元 处于招股价区间2775-3075港元的最高端 市值达177342亿港元 [6] - 公开招股首日获超额认购约10倍 市场反应热烈 [6] 市场地位与行业格局 - 奇瑞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车企 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5] - 比亚迪、吉利、奇瑞三家中国车企巨头齐聚港交所 代表中国汽车业智能化、电动化、全球化趋势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295万辆 同比增长494% 增速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 [5]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926亿元增长至269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707% [5] - 同期净利润从58亿元增长至143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571% [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909% 增速领先绝大多数同行 [5] 业务增长模型 - 采用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双线发展策略 实现协同发展 [6] - 在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同时实现强劲增长 [6] - 形成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四赛道"全面增长模型 [6][4] 新能源汽车转型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暴增超过265% 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7] - 采取纯电+插混+增程多技术路线并举策略 [10] - 打造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矩阵 覆盖全价格区间 [10] 产品定价策略 - 乘用车平均售价稳步增长 2024年度较2022年度增长335% [10] - 其中国内乘用车平均销售单价增长370% 国外增长194% [10] - 奇瑞品牌平均销售单价增长309% 捷途品牌增长395% [10] 全球化布局 - 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12] - 拥有3169个海外经销商网点 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4] - 在德国、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及马来西亚设立研究机构 [14] - 与西班牙EV MOTORS合作在巴塞罗那建立生产工厂 成为首家在欧洲生产整车的中国自主品牌公司 [14] 海外市场收入 - 2022年海外收入30387亿元 占总收入328% [15] - 2023年海外收入77060亿元 占总收入472% [15] - 2024年海外收入100897亿元 占总收入374% [15] -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收入26289亿元 占总收入385% [15] 研发投入与未来规划 - IPO募资重要用途为投入新能源研发 [11] - 重点布局下一代电池技术、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前沿领域 [11] - 资本市场助力开启全球化发展新篇章 [15]
每股定价30.75港元 奇瑞上市首日涨3.8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21:25
上市概况 - 公司于9月25日登陆港交所 股票代码HK09973 收盘价31.92港元 市值达1841亿港元 首日股价上涨3.80% [1] - 以招股价上限30.75港元定价 发行2.97亿股H股 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10% 国际发售占90% 设15%超额配股权 [1] - 募资规模91.4亿港元 为年内港股最大规模车企IPO [1] 募资用途 - 净额35%用于研发不同车型版本以扩大产品组合 [1] - 净额25%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 [1] - 净额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 [1] - 净额10%用于提升芜湖生产设施 [1] - 净额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球累计销量229.5万辆 同比增长49.4% [2] - 乘用车平均售价2024年较2022年增长33.5% 其中国内增长37.0% 国外增长19.4% [2] - 奇瑞品牌平均售价增长30.9% 捷途品牌增长39.5% [2] - 营收从2022年92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2698.97亿元 2025年一季度达682.23亿元 [2] - 净利润从2022年58.0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3.34亿元 2025年一季度达47.26亿元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75亿元 [2] 新能源业务 - 新能源车收入占比从2022年13.2%提升至2024年21.9% 2025年前三个月达27.3% [4] - 2025年前三个月新能源车收入186.65亿元 燃油车收入429.74亿元 [4] -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23.0%提升至2030年47.0% [3] - 与华为合作智界品牌2024年销量3.85万辆 双方共同投入超100亿元组建5000人研发团队 [6] 战略调整 - 成立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 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 分别聚焦高端/经典/新能源/小车产品 [6] - 另设iCAR品牌针对年轻用户 产品为方盒子风格 [6] - 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认购5.87亿美元(约45.73亿港元) 包括高瓴/景林/地平线/国轩等机构 [5] - IPO后前三大股东为芜湖投资控股/瑞创/立讯 [5] 上市历程 - 最早上市计划始于2004年 因与上汽股权关系复杂搁置 [7] - 2009年以29亿元出售20%股份为上市准备 [8] - 2016年尝试通过海螺型材借壳上市未成功 [9] - 2019年启动混改 青岛五道口出资144.5亿元完成增资扩股 [9]
今年最大造车IPO诞生了
投资界· 2025-09-25 11:51
IPO基本情况 - 奇瑞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30.75港元/股,开盘涨超11%,市值近2000亿港元,缔造今年最大造车IPO [3] - 此次IPO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约5.87亿美元(约合45.73亿港元)[5]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7] - 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激增267.4%,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29.2%,国内销量同比增长56%,海外销量同比增长37.4% [7]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926.18亿元增长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7%;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长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7.1% [8]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82.23亿元,同比增长24.2%;期内利润为47.26亿元,同比增长超90% [8] 新能源汽车业务进展 - 2025年前3个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收入为107亿元,上年同期为25.84亿元,同比激增314%,占乘用车营收比例提升至17.5% [8] - 2025年前3个月,纯电动汽车收入为79.56亿元,上年同期为20.12亿元,同比大增295%,占乘用车营收比例提升至12.8% [8] - 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67.4%,iCAR品牌2024年销量达64500辆,智界R7上市两个月拿下大定4.2万台 [17] 研发与技术实力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超过14400名专业研发人员,占非生产员工数量逾50% [10] - 2022年、2023年、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1.28亿元、68.49亿元、105.44亿元,对应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65.9%和53.9%,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为27.61亿元 [10] - 公司高性能混合动力发动机拥有领先业界的热效率;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动机油电转换效率达到3.7度/升;电混DHT在纯电模式下的最高机械效率位列全球前列 [9] 全球化布局与海外市场 - 公司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量第一 [21] - 2022年到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303.87亿元、770.6亿元和1008.9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2.8%、47.2%、37.4% [21] -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营收达到262.8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从2024年一季度的37.1%增长到38.5% [2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海外有2958个经销商网点,遍布全球主要地区 [23] - 2024年11月,公司与西班牙埃布罗公司合资工厂正式启动首款车型生产,这是中国车企首次在欧洲实现本地化量产 [23] 行业背景与展望 - 2024年全球乘用车总销量为7430万辆,预计2030年总销量将达到9010万辆,2035年将达到1亿辆 [20] -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将由2024年的23.0%提升至2030年的47.0%,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48.9% [20] - 2023年及202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乘用车出口国,预计到2030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将达到696万辆 [20]
从小草房到港交所:奇瑞21年的资本破茧之路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25 11:26
公司上市里程碑 - 2025年9月7日,公司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 [3] - 2025年9月25日,公司正式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9973 HK,开盘价34 2港元/股,较发行价30 75港元上涨11 22%,市值达1972亿港元 [4] - 截至上市当日9时32分,公司股价为34 52港元,总市值达1990 85亿港元,成交额为8 51亿港元 [4] 公司资本化历程 - 公司1997年3月18日成立,初始注册资本17 52亿元,由安徽省和芜湖市政府下属5家单位共同投资 [9] - 2004年首次尝试借壳上市失败,因多方利益协调困难 [12] - 2008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因金融危机及公司当年亏损1 94亿元,上市计划再次搁浅 [13] - 2016年尝试推动新能源业务借壳“海螺型材”上市,因业务协同性低及新能源车年销量不足2万辆而失败 [20] - 2019年启动混改,引入青岛五道口基金,后者计划出资196亿元收购控股权,但后续因资金链断裂未能完全兑现承诺 [20][21] - 2022年2月,立讯精密以100 54亿元受让股权,成为新的战略投资者,为最终上市奠定基础 [21] 股权结构演变 - 2001年,为获取轿车生产资质,公司无偿向上汽集团转让20%股权(当时估值3 5亿元) [11] - 2004年,上汽集团将20%股权无偿划转回公司原股东方,公司获得独立生产资格 [12] - 2025年1月完成“股东下沉”操作,形成国有资本(21 17%)、管理层持股平台(18 25%)及立讯精密(16 83%)的三元股权制衡体系 [28] 财务与运营业绩 - 2022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926 18亿元增长至2698 97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70 7% [25] - 同期净利润从58 06亿元增至143 34亿元,增长57 1%,连续两年突破百亿元 [3][25] - 截至上市前,公司手握419亿元现金储备 [3] - 2024年公司新能源车销量达82 3万辆,同比增长265%;燃油车销量183 2万辆,同比增长29% [26] - 2024年国内及海外市场销量均同比增长55%,是唯一实现新能源、燃油车及国内、海外“四赛道”全面增长的中国车企 [26] 技术与品牌布局 - 公司拥有鲲鹏黄金增程、超能电混、超能纯电组成的全动力矩阵,基于28年动力技术自研积累 [23] - 通过合纵连横,在国内拥有五大品牌:奇瑞(主品牌)、星途(高端)、捷途(旅行+)、iCAR(纯电)、智界(与华为合作的高端智能电动) [24] - 2025年3月发布“智瑞星云”技术架构和“星舰计划”产品战略,启动大规模智能化转型 [24] - 公司宣布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 [21] 市场地位与出口表现 - 公司在欧洲、南美及中东北非市场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第一 [25] - 瑞虎8在俄罗斯售价较国内溢价50%,星途揽月中东版定价达国内两倍(最高超60万元) [25] - 《财富》中国500强排名从2023年168位跃升至2025年59位,世界500强提升152位至233位 [25] - 预计2025年全年产销量将超过300万辆 [3]
每股定价30.75港元,奇瑞终圆上市梦!开盘股价涨超10%,成年内港股最大规模车企IPO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0:16
上市概况 - 公司于9月25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9973 HK,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1][3][4] - 此次IPO以每股30.75港元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发行约2.97亿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 [1][5] - 上市首日股价报33.94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0.37% [5] - 本次上市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 [1]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净额的35%将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扩大产品组合 [5] - 约25%的募资净额将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 [5] - 约20%的募资净额将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 [5] - 约10%的募资净额将用于提升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 [5] - 约10%的募资净额将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5]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29.5万辆,同比增长49.4% [6] - 2024年度公司乘用车平均售价较2022年度增长33.5%,其中国内市场增长37.0%,国外市场增长19.4% [6]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92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8.97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682.23亿元 [6]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58.0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3.34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47.26亿元 [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75亿元 [6] 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 - 公司新能源车型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3.2%提升至2024年的21.9%,2025年前三个月占比为27.3% [8] - 燃油车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75.9%变化至2025年前三个月的63% [8] -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23.0%提升至2030年的47.0% [7] - 公司与华为合作推出智界品牌,2024年销量为3.85万辆,双方签署新协议共同投入超100亿元,组建5000人研发团队 [13] 公司战略与架构调整 - 公司成立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实现战略聚焦与资源整合 [11] - 公司还拥有针对年轻用户的iCAR品牌,并与华为成立了智界新能源公司,推动一体化独立运作 [11][13] - 此次IPO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共认购5.87亿美元(约45.73亿港元),包括投资基金、产业资本、地方政府基金等多种类型 [10] 上市历程 - 公司的上市之路历时21年,最早计划可追溯至2004年 [14] - 2019年公司启动混改,引入青岛五道口作为投资方,合计出资144.5亿元 [14]
从小草房起步到港交所上市 奇瑞汽车实现自主品牌车企大跨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03:4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1997年在安徽芜湖启动创业项目 初始条件艰苦 缺乏资金 人才和经验等资源[2] - 1999年5月18日首台发动机下线 同年12月18日首辆汽车下线 掌握燃油车核心技术[3] - 2001年自主开发首款轿车"风云"上市 2003年推出奇瑞QQ车型 累计销量超过140万辆[3] - 2010年启动战略转型 通过10年时间完成体系建设 流程再造和增资扩股[3] - 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 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4] - 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在欧洲 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销量领先[4] 技术研发与生产能力 - 智能制造工厂焊装车间拥有600多台机械臂和279台机器人 焊接自动化率达100%[2] - 产线柔性化程度高 可同时容纳6款车型 实现常规动力与新能源乘用车混线生产[2] - 2024年宣布整合子公司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 下设智能座舱 智能辅助驾驶等研发模块[6] - 完成"硬件-算法-数据-软件-生态-场景"全链路闭环 构建创新智能化研发体系[6] - "瑶光2025"战略涵盖火星架构 鲲鹏动力等五大技术领域 实现超过10项重点技术突破[6] 港股上市与资金用途 - 公司计划于9月25日在港交所上市 这是2025年最大的港股车企IPO[1] - IPO募资将用于研发未来1-3年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 扩大产品组合[7] - 净募资款项的20%将用于发展和扩充新能源汽车产品[7] - 部分资金将投入下一代汽车及辅助驾驶技术研发 包括新能源动力系统和汽车架构[7] - 资金还将用于飞行汽车等先进技术研发 加强国际市场布局[1][7] 行业地位与战略定位 - 公司从生产经济车型的地方车企发展为拥有五大品牌的全球性企业[1] - 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销量 燃油车销量 国内销量及海外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5%的企业[4] - 公司将智能化作为发展目标 计划将AI作为未来20-40年的重大机遇和突破方向[6] - 公司展现出徽商企业家吃苦耐劳 百折不挠的精神 是自主品牌车企实现跨越的样本[4]
中国汽车出海之王,叩响港股大门
虎嗅APP· 2025-09-17 18:02
公司上市与财务表现 - 公司通过港交所聆讯 计划募资15亿至20亿美元 上市后估值预计超千亿 有望成为年度内港交所规模最大的车企IPO项目[2] - 2024年公司营收达2698.97亿元 净利润达143.34亿元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70.7% 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57.1%[6] - 2024年一季度收入682.23亿元同比增长24.2% 净利润47.26亿元同比增长90.9%[6] 业务规模与行业地位 - 全球累计汽车销量达1300万辆 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229.5万辆 同比增长49.4% 增速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5][6] - 跻身中国第二大自主汽车品牌阵营 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5] - 燃油车仍贡献约七成收入 是国内少数燃油车销量仍增长的车企之一[6] 海外市场表现 - 连续22年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2024年海外销量达114.5万辆 占中国汽车总出口量586万辆的19.5%[6][8] - 产品销往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海外收入1008.97亿元占总收入37.4% 2025年一季度提升至38.5%[6][8] - 海外建厂数量最多且覆盖最广 针对不同市场推出本地化车型(如瑞虎7中东版加强空调 欧洲版Omoda5标配CarPlay)[12] 新能源业务发展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58万辆同比增长232.7% 增速位居主流车企首位[10] - 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从2022年13.2%提升至2024年21.9% 2025年一季度达27.3%[10][12] - 2025年1-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9.6万辆占比28.7% 上半年新能源车型销量35.94万辆同比增长98.6%[16] 技术研发与战略布局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1.28亿元/68.49亿元/105.44亿元 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27.61亿元[16] - 实施"瑶光2025"战略 覆盖四大核心领域和13大核心技术 计划建立300个实验室和六大全球研发中心[16][17] - 计划2025年下半年推出八款以上新能源车型 涵盖10-40万元价格区间 年度销量目标40万辆以上[15] 产品与品牌策略 - 产品覆盖从入门级到中高端市场 包括风云/QQ/瑞虎/艾瑞泽等系列[4] - 采用混动+电动双路径 主品牌风云混动系列/纯电动品牌iCAR/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10] - iCAR品牌2024年销量64500辆 位居中国自主品牌A级纯电SUV销量第四[10] 行业背景与转型挑战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1000万辆 行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3][10] - 公司面临守住燃油车基本盘与加速新能源转型的双重任务[10] - 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售令及多国贸易政策变化给出海战略带来不确定性[10]
奇瑞汽车(09973) - 全球发售
2025-09-17 06:29
发售信息 - 预期定价日为2025年9月23日或前后,不迟于该日中午十二时[8][19][142] - 发售价格不高于每股30.75港元,预期不低于每股27.75港元[8] - 全球发售股份数目为297,397,000股H股[10] - 香港发售股份数目为29,739,700股H股[10] - 国际发售股份数目为267,657,300股H股[10] - 香港公开发售开始时间为2025年9月17日上午九时正[18] - 预期H股于2025年9月25日上午九时正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买卖[22] 业绩数据 - 2024年全球销量229.5万辆以上,同比增长49.4%[37] - 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2698.97亿元,同比增长65.4%[38] - 2024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43.34亿元,同比增长37.2%[38] - 2022 - 2024年公司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70.7%[83] - 公司收入从2024年Q1的549.10亿元增加24.2%至2025年Q1的682.23亿元[83] 产品销售 - 2024年发布十款新车,其中九款为新能源车[64] - 2024年iCAR品牌汽车销量为64.5千辆,在中国自主品牌A级纯电SUV销量中排名第四[61] - 2024年及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分别售出38.5千辆及33.0千辆智界品牌汽车[62] 财务指标 - 2022 - 2025年公司经调整EBITDA分别为9,111百万元、16,286百万元、23,827百万元、5,765百万元(2024年Q1,未经审计)、7,464百万元[93] - 2022 - 2025年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3.8%、16.0%、13.5%、14.9%及12.4%[98] - 2022 - 2025年净利率分别为6.3%、6.4%、5.3%、4.5%及6.9%[99] 市场与风险 - 2024年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36][80] - 全球及中国乘用车市场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注重综合能力[79][80] - 公司面临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等风险,业务依赖五大品牌,依赖供应商[81][85] 资金用途与规划 - 预计所得款项净额约35.0%(29.544亿港元)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乘用车[113] - 预计所得款项净额约25.0%(21.103亿港元)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113] - 预计所得款项净额约20.0%(16.882亿港元)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113] 股权结构 - 2025年1月20日下沉完成后,奇瑞控股不再持股,公司有22名股东,股权结构分散[84]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芜湖投资控股持股约21.17%,全球发售完成后持股约20.08%,为单一最大股东[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