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终端设备
搜索文档
天风证券:重点看好AI终端设备产业链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08:13
政策核心观点 - 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1] - 政策聚焦供需双侧协同发力,旨在以新供给激发新需求[1] - 政策举措将直接刺激数字消费市场,并形成“需求牵引供给”的良性循环[1] 政策重点支持领域 - 文件明确提出加速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创新[1] - 重点释放人工智能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新产品消费潜力[1] - 推动智能家电互联互通及智能网联汽车试点[1] 产业链影响 - 政策将带动芯片、传感器等上游产业链升级[1] - 为消费电子产业注入新动能[1] - 天风证券研报重点看好AI终端设备产业链机遇[1]
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底座
证券日报· 2025-08-28 00:06
政策核心目标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分层发展目标 [1] - 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1] - 到2030年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 [1] -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支撑 [1] 实施路径与策略 - 政策采取分层实施策略,短期1年至3年以消费提质、产业升级和治理效能为突破口 [2] - 智能家居、文娱养老等消费场景已具备市场基础,工业智能化和农业数字化有较快落地条件 [2] - 实现路径需"硬件渗透+软件赋能"双轮驱动,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等硬件普及和智能体服务等软件生态集成 [1] - 政策聚焦生产力提升,布局智能原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促进人工智能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 消费市场影响与趋势 - 政策把"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作为重点行动,围绕服务消费和产品消费给出方向 [2] - 新型消费市场呈现四大趋势:从"功能体验"向"认知情感"升级、从"千人一面"向"一人千面"升级、从"辅助工具"向"智能伙伴"升级、从"单一业态"向"跨界融合"升级 [3] - 人工智能与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可孵化智能产品新形态,开辟全新消费市场 [3] -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50万亿元,超大规模市场为"人工智能+"开辟广阔前景,有利于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3] 政策核心意义 - 政策本质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尝试 [3] - 成功关键在于将技术投入有效转化为产业生产力,并通过全球合作避免技术割裂 [3] - 最终目标是实现智能经济对GDP增长和生产率提升的实质贡献 [3]
北京消费结构与趋势|北京市流通经济研究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北京消费新逻辑在Z世代情绪消费与科技场景中破题
北京商报· 2025-07-14 14:54
北京消费市场转型趋势 - 服务化引领、智能化跃进、情绪化增值成为关键转型特征 [1] - 市场面临人口、收入与储蓄结构变化的挑战 [1] - 转型本质是从商品消费主导转向服务+体验+科技复合驱动模式 [2] Z世代情绪消费新引擎 - Z世代作为主力消费群体更倾向为情绪价值付费 [1] - 直接推动潮玩经济、宠物经济、谷子经济等业态高速增长 [1] - 企业通过及时反馈、社交认可构建悦己-分享-复购消费闭环 [1] - 体育演出、贵州村超等线下赛事强化体验式情绪消费渗透 [1] - 消费逻辑打破年龄边界 推动中老年参与盲盒医美等新兴场景 [1] 消费场景结构性转型 - 疫情后消费者理性化趋势显著 品牌溢价支出减少 [2] - 线下折扣零售兴起 市场探索性价比+小额高频模式 [2] - 线上直播带货与线下场景体验加速融合 [2] - 传统零售渠道成本结构被重构 [2] - 小众IP通过社交裂变实现流量破圈 [2] - 消费场景从标准化供给向精准化需求匹配转型 [2] 科技消费动能 - 2024年科技耐用消费品市场预计营业额达24万亿元 同比增长5% [2] - 手机、穿戴设备等个人消费电子场景增速达10% [2] - 智能制造和AI技术推动消费场景向智能家居、健康医疗延伸 [2] - 国内无人机和AI终端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 [2] - AI+技术加速PC、手机等终端智能化升级 [2] - 形成技术突破-场景拓展-消费升级正向循环 [2] - 数据驱动优化消费体验 如智能推荐系统和沉浸式购物场景 [2]
荣耀冲刺IPO!AI终端背后的热管理机会
DT新材料· 2025-06-30 23:34
荣耀IPO及AI转型 -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获得深圳证监局上市辅导备案,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IPO节奏全面提速 [1] - 荣耀加速从传统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已设立AI新产业部门,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AI终端设备、仿生本体系统等前沿方向 [1] - 联合深圳国资发起设立14.4亿元AI终端产业基金,打造AI产业生态闭环 [1] AI终端与机器人热管理挑战 - 荣耀布局AI终端与机器人硬件,产品面临高算力、高功耗、紧凑封装带来的热管理挑战 [1] - 人形与具身机器人集成边缘计算模组、传感器系统与电驱动力模块,热密度显著升高,空间有限,运行环境复杂(如户外移动、高速运动) [3] - AI智能手机方向需在轻薄设计下实现极限控热,主流旗舰手机采用石墨系导热+VC均热板+硅脂/导热胶片的多层叠加结构 [5] 热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 机器人方向:动力关节/伺服部件采用微型热管或均热片缓解局部过热;核心计算模组集成环形热管+小型VC模块;动态关节结构研究引入柔性热管 [3] - 整体方案朝向柔性相变材料+主动风冷+微泵液冷等多模态热管理系统演进 [3] - 更具传热效率与热容调控能力的液冷方案进入终端市场赛道,如AI笔记本尝试小型闭环液冷模组,高端AR/VR设备引入微型环路热管或液体冷却模块 [4] 液冷技术应用与行业活动 - 移动机器人核心模组已有企业尝试定制微泵+微通道冷却系统 [4] - 液冷科技盛会将于2025年7月3-5日在广东东莞举办,主题涵盖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技术、高性能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千瓦级高热流密度芯片液冷解决方案等 [6][10][11][12][13][15][16][17][18][19][21] - 活动由深圳市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主办,得到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等支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