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700
icon
搜索文档
沐曦股份IPO将近:三年复合增长率4074%,目标2026年盈亏平衡
搜狐财经· 2025-10-19 10:43
上市进程与募资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10月24日审议沐曦股份的上市申请 [1] - 公司拟募资39.04亿元,上市前估值达210亿元 [3] - 豪华股东阵容包括红杉、经纬、葛卫东的混沌投资、国调基金、中网投等明星资本和国家队 [10][11] 财务表现 - 营收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22年的42.64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7.4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74.52% [4] - 公司处于高亏损阶段,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亏损累计达32.9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回升至55.26%,较2024年全年的53.48%有所改善,主要得益于曦云C500系列芯片量产规模扩大 [7] - 研发投入占比极高,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1.24% [4][6] - 截至2025年3月,公司累计销售GPU芯片超过2.5万颗,其中2024年销量占比超过80% [4][7] 技术与产品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全栈自研+生态兼容”,产品线覆盖训推一体、智算推理、图形渲染三大领域 [8] - 曦云C500系列基于自研XCORE1.0架构,支持7卡高速互连,已在10余个国家级/省级智算中心部署 [8] - 自主MXMACA软件栈兼容超6000个CUDA应用,适配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AI框架 [8] - 下一代旗舰产品C700正在研发中,目标性能接近NVIDIA H100水平 [8] - 公司在硬件层面突破HBM3e显存集成、MetaXLink高速互连等技术,曦云C600系列已回片点亮 [9] 研发与知识产权 - 截至2025年3月,公司拥有245项发明专利,研发人员占比高达74.94%(共652人) [9] - 通过开源社区累计吸引超5000名开发者,技术生态覆盖金融、医疗等6大行业 [9] 客户与供应链 - 客户集中度高,2025年一季度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高达88.35% [14] - 新增客户源庐加佳于2024年8月入股0.55%,2025年一季度即贡献9100万元收入 [14] - 2025年一季度末应收账款增至6.15亿元,占当期营收的191.96%,主要因智算中心客户回款周期较长 [14] - 预付账款达11.07亿元,主要用于HBM显存、晶圆等战略备货,以应对海外供应链风险 [4][14] 资金状况与行业地位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达162亿元,现金流因股权融资显著改善 [15] - 2024年公司在中国AI芯片市场份额约为1%,是少数实现千卡集群商用的国产厂商 [18] - 公司正推进万卡集群落地,并实施“1+6+X”战略,已在金融、医疗等领域有落地项目 [18]
国产GPU厂商沐曦即将上市,拟募资 39.04 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9 08:37
公司上市进程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10月24日审议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 [1]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A股普通股,拟募集资金39.04亿元 [5]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致力于打造全栈GPU芯片产品,包括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用于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以及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 [1] - 曦云C系列是公司主打产品,其中C500定位对标NVIDIA A100,C600于2025年7月完成回片并成功点亮,预计年底进入风险量产 [3] - 下一代旗舰产品C700于2025年4月立项,号称在计算、存储、通信能力及能效比方面能接近NVIDIA H100水平,目前正在进行性能调优 [3]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42.64万元、5302.12万元、7.4亿元和3.2亿元,呈现快速增长 [5] - 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持续为负,分别为-7.8亿元、-8.7亿元、-14亿元和-2.3亿元 [5]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39.04亿元将主要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及产业化以及面向前沿领域的高性能GPU技术研发三个项目 [5]
科创板制度优化释放信号,沐曦案例诠释硬科技企业发展逻辑
搜狐财经· 2025-10-18 20:17
政策环境与监管支持 - 证监会深化融资端改革,推出“科创十六条”等举措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度与资源配置效率[1] - 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在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册,表明监管层对具备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的科创企业给予明确政策支持[1] - 本轮制度红利为“高壁垒、长周期”的硬科技赛道提供更匹配的资本支持环境[6] 公司技术与产品定位 - 公司专注于通用GPU芯片研发,主攻面向数据中心的通用GPU市场,该路线对应产业链价值密度最高的市场[2][4] - 公司发展路线与国际主流同构,曦云C500对标英伟达A100,C600看齐国际主流形态并构建全流程国产供应链闭环,下一代C700接近英伟达H100水平[4] - GPU设计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从设计到量产一般需2-3年,技术复杂度高、开发周期长[2] 行业格局与市场需求 - 全球GPU市场呈寡头垄断,英伟达占据超80%市场份额,AMD为另一主要厂商,反映行业高准入门槛[3] - 2024年国内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规模约221亿美元,其中GPU服务器占比69%,预计2029年整体规模将超千亿美元[3] - 海外对华高端AI芯片出口管制升级,迫使本土市场寻求替代方案,为国内GPU企业打开国产替代的“政策+形势”窗口[3] 公司商业化进展与财务表现 - 公司GPU累计销量已超2.5万颗,并在10余个智算集群实现商业化应用,覆盖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等多个场景[5] - 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74.52%,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9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5] - 截至2025年9月5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达14.3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营收2倍,为未来12-18个月收入增长提供支撑[5] 公司发展前景与盈利路径 - 公司目前亏损主要由研发投入等因素所致,若剔除股份支付影响,2024年经营性亏损将有所收窄[5] - 随着收入端快速放量和规模效应释放,公司有望最早于2026年达到盈亏平衡[5][6] - 收入加速、亏损结构改善、订单可见性提升共同构成阶段性“合理亏损、边际好转”的证据链[6]
纵横股份20250822
2025-08-24 22:47
**公司及行业** 纵横股份(无人机系统与低空经济服务提供商)[1][2][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1.35亿元(同比增长62%) 归母净利润亏损约3600万元(同比减亏1700万元) 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减亏幅度约2000万元[3] - 单二季度营收近1亿元(同比增长71%) 归母净利润亏损约840万元(同比减亏1600万元)[3] - 整体毛利率显著提升 无人机系统毛利率翻倍增长 海外市场毛利率高于国内15-20个百分点 预计2025年上半年接近或略高于60%[4][16][17] **业务进展与市场开拓** - 中标智慧巴中项目(金额1.06亿元) 部署约100个无人值守系统及云平台 通过数据服务替代传统巡查[2][8]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20% 确认收入超1亿元 CW40与CW100已获军贸许可资质 云龙大飞机争取军贸资质(对标土耳其TB2)[2][13][14] - 产品研发:更新C700垂直固定无人值守系统 推出P200多旋翼无人值守系统 布局云龙大飞机在物流/应急/人工影响天气场景应用[4] - 软件端推出无人机智能AI解决方案及纵横云平台 实现环境识别、数据分析和空域管理[4][5][13] **行业与市场空间** - 低空经济设备市场:单个地级市价值约1亿元 全国累计约300亿元(按300地级市估算)[10] - 低空经济服务市场:单个地级市年服务费规模约5000万元 全国年规模约150亿元 现金流及稳定性优于设备市场[10] - 主要收入结构:安防领域占比50% 测绘与地理信息占比25% 巡检/应急/矿山占比个位数[6] **合作模式与政府需求** - 与巴中市政府合作成立"纵横巴中"(参股<20%) 政府统筹采购解决成本高与利用率低问题[8][9] - 无人值守系统节省人力物力(年节省至少1000万元) 解决政府编制紧张问题[9] - 资金来源依赖国家专项债务 多地政府对低空数字经济项目兴趣浓厚[11] **风险与挑战** - 空域开放问题:仍需申请使用特定区域 国家未明确全面解决方案[12] - 政府订单确认周期存在跨期不确定性[18] **未来战略** - 短期聚焦低空数字经济与海外市场(尤其固定翼滑跑型飞机)[18] - 海外市场资质解决后预计带来显著业绩弹性[18] - 股权激励目标实现难度较低(但需注意政府订单确认周期)[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