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7

搜索文档
NIO or LI: Which Chinese EV Stock Looks Better Placed Pre-Q2 Earnings?
ZACKS· 2025-08-26 21:20
Key Takeaways Li Auto delivered more vehicles in Q2, but NIO's 25.6% growth outpaced Li's 2.3% gain.Li Auto leads on profitability with a 19.8% vehicle margin versus NIOs 10.2%.NIO shares rose 27% in six months, while Li Auto fell 25%, reflecting diverging sentiment.Two of China’s biggest noted vehicle makers, NIO Inc. (NIO) and Li Auto (LI) , are about to report their second-quarter 2025 results. Li Auto will release its numbers this Thursday, while NIO will follow next Tuesday. Ahead of their results, the ...
蔚来上涨5.5%,报6.689美元/股,总市值151.47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25 21:48
股价表现 - 8月25日开盘上涨5.5% 报6.689美元/股[1] - 当日成交额达1.37亿美元[1] - 总市值151.47亿美元[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120.35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1.46%[1] - 归母净利润-68.91亿人民币 同比亏损减少31.06%[1] 公司概况 - 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市场先驱及领跑者 2014年11月成立[2] - 业务涵盖设计/开发/合作制造/销售高端智慧电动汽车[2] - 核心技术包括换电技术/电池租用服务(BaaS)/自动驾驶订阅服务(ADaaS)[2] 产品布局 - 2017年12月推出七座高端智慧电动旗舰SUV ES8[2] - 2018年12月推出高性能全能SUV ES6[2] - 2019年12月推出轿跑SUV EC6[2] - 2021年1月推出旗舰轿车ET7[2] - 2021年12月推出中型轿跑ET5[2] 重大事件 - 9月2日(美东时间)盘前披露2025财年中报[2]
蔚来上涨10.02%,报6.095美元/股,总市值138.03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22 22:2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10.02%至6.095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2.89亿美元 [1] - 总市值138.03亿美元 [1] 财务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120.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1.46%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68.91亿人民币,同比减少31.06% [1] 公司基本信息 - 定位为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市场先驱及领跑者 [2] - 成立于2014年11月,使命是为用户创造愉悦生活方式 [2] - 业务涵盖设计、开发、合作制造及销售高端智慧电动汽车 [2] 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 - 掌握行业领先换电技术及电池租用服务(BaaS) [2] - 拥有独特自动驾驶技术及自动驾驶订阅服务(ADaaS) [2] - 专注于推动自动驾驶、数位技术、电动力总成及电池技术创新 [2] 产品发布历程 - 2017年12月推出七座高端智慧电动旗舰SUV ES8 [2] - 2018年12月推出高性能全能SUV ES6 [2] - 2019年12月推出轿跑SUV EC6 [2] - 2021年1月推出旗舰轿车ET7 [2] - 2021年12月推出中型轿跑ET5 [2] 未来事项预告 - 预计9月2日(美东时间)盘前披露2025财年中报 [2]
蔚来上涨5.39%,报4.69美元/股,总市值106.21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15 22:00
股价表现 - 8月15日盘中上涨5 39% 报4 69美元/股 成交额5847 63万美元 总市值106 21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收入总额120 35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1 46% [1] - 归母净利润-68 91亿人民币 同比亏损扩大31 06% [1]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14年11月 定位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市场先驱及领跑者 [2] - 商业模式包括电动汽车销售 电池租用服务(BaaS) 自动驾驶订阅服务(ADaaS) [2] - 核心技术涵盖换电技术 自动驾驶 电动力总成及电池创新 [2] 产品线发展 - 2017年12月推出七座SUV ES8 2018年6月交付 [2] - 2018年12月推出SUV ES6 2019年6月交付 [2] - 2019年12月推出轿跑SUV EC6 2020年9月交付 [2] - 2021年1月推出旗舰轿车ET7 同年12月推出轿跑ET5 [2] 重大事项 - 预计9月4日披露2025财年中报(美国当地时间) [2]
蔚来上涨3.6%,报4.61美元/股,总市值104.40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15 21:54
股价表现 - 8月15日开盘上涨3.6%,报4.61美元/股,成交1665.51万美元,总市值104.40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收入总额120.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1.46% [1] - 归母净利润-68.91亿人民币,同比减少31.06% [1] 公司背景 - 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市场的先驱及领跑者,成立于2014年11月 [2] - 使命是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旨在建立以智慧电动汽车为起点的社区 [2] - 设计、开发、合作制造并销售高端智慧电动汽车 [2] - 推动自动驾驶、数位技术、电动力总成及电池方面的新一代技术创新 [2] 技术优势 - 行业领先的换电技术、电池租用服务(BaaS) [2] - 独有的自动驾驶技术及自动驾驶订阅服务(ADaaS) [2] 产品线 - 2017年12月推出七座高端智慧电动旗舰SUV ES8,2018年6月开始交付 [2] - 2019年3月开始交付六座版ES8 [2] - 2018年12月推出高性能高端智慧电动全能SUV ES6,2019年6月开始交付 [2] - 2019年12月推出高端智慧电动轿跑SUV EC6,2020年9月开始交付 [2] - 2021年1月推出高端智慧电动旗舰轿车ET7 [2] - 2021年12月推出高端中型智慧电动轿跑ET5 [2] 未来事件 - 9月4日将披露2025财年中报(预计披露日期为美国当地时间) [2]
蔚来上涨2.78%,报4.81美元/股,总市值108.93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08 21:49
股价表现与财务数据 - 8月8日公司开盘上涨2 78%,报4 81美元/股,成交额达1201 48万美元,总市值108 93亿美元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收入总额120 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1 46%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68 91亿人民币,同比扩大31 06% [1] 公司背景与产品线 - 公司定位为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市场先驱及领跑者,成立于2014年11月,致力于通过电动汽车构建用户社区 [2] - 核心技术优势包括换电技术、电池租用服务(BaaS)、自动驾驶技术及订阅服务(ADaaS) [2] - 产品矩阵覆盖多款车型:七座SUV ES8(2017年12月推出)、六座版ES8(2019年3月交付)、SUV ES6(2018年12月推出)、轿跑SUV EC6(2019年12月推出)、旗舰轿车ET7(2021年1月推出)、轿跑ET5(2021年12月推出) [2] 重大事项预告 - 2025财年中报预计于9月4日披露(美国当地时间) [2]
蔚来-SW(09866.HK)7月14日收盘上涨10.6%,成交6.52亿港元
金融界· 2025-07-14 16:36
市场表现 - 7月14日港股收盘恒生指数上涨0 26%至24203 32点 蔚来-SW股价上涨10 6%至32 35港元/股 成交量2026 3万股 成交额6 52亿港元 振幅7 35% [1] - 蔚来-SW最近一个月累计跌幅1 18% 今年以来累计跌幅15 95% 同期恒生指数涨幅20 34% [2]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营业总收入120 35亿元 同比增长21 46% 归母净利润亏损68 91亿元 同比扩大31 06% 毛利率7 64% 资产负债率92 55% [2] 行业估值 - 汽车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15 96倍 中值8 43倍 蔚来-SW市盈率为-2 53倍 行业排名第42位 [3] - 同业公司市盈率对比 中国汽车内饰1 04倍 浦林成山3 41倍 BRILLIANCE CHI4 72倍 郑煤机6 1倍 新晨动力6 22倍 [3] 公司业务 - 公司为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市场先驱 产品线包括ES8(2018年交付) ES6(2019年交付) EC6(2020年交付) ET7(2021年推出) ET5(2021年推出) [4] - 核心技术涵盖换电技术 电池租用服务(BaaS) 自动驾驶技术及订阅服务(ADaaS) [4]
蔚来上涨2.03%,报3.571美元/股,总市值80.87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7-09 21:40
股价表现 - 7月9日开盘上涨2.03%,报3.571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1338.57万美元 [1] - 总市值80.87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120.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1.46% [1] - 归母净利润-68.91亿人民币,同比减少31.06% [1] 公司定位 - 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市场的先驱及领跑者 [2] - 成立于2014年11月 [2] - 使命是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 [2] 业务模式 - 建立以智慧电动汽车为起点的社区 [2] - 设计、开发、合作制造并销售高端智慧电动汽车 [2] - 推动自动驾驶、数位技术、电动力总成及电池方面的新一代技术创新 [2] 技术优势 - 行业领先的换电技术 [2] - 电池租用服务(BaaS) [2] - 独有的自动驾驶技术及自动驾驶订阅服务(ADaaS) [2] 产品线 - 2017年12月推出七座高端智慧电动旗舰SUV ES8 [2] - 2018年12月推出高性能高端智慧电动全能SUV ES6 [2] - 2019年12月推出高端智慧电动轿跑SUV EC6 [2] - 2021年1月推出高端智慧电动旗舰轿车ET7 [2] - 2021年12月推出高端中型智慧电动轿跑ET5 [2]
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第一!华为余承东:享界S9男女车主比例6:4,25-40岁占比达60%【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7-09 19:30
享界S9市场表现 - 享界S9男女车主比例为6:4,25~40岁车主占比达60%,打破豪华轿车传统性别偏好并成功吸引年轻消费者[2] - 该车型上月交付4154辆,成为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冠军[2] - 车型通过独特设计、科技配置和性能优势精准满足年轻群体对时尚与科技的需求[2]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 行业呈现寡头垄断特征,特斯拉(技术/品牌优势)和比亚迪(电池技术/产品线)为主导企业[3] - 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通过智能化产品及用户体验创新快速崛起,蔚来推出换电技术解决充电痛点[3][6] - 传统车企如吉利、长安加速电动化转型,依托制造经验推出竞争性产品[3] 主要车企产品布局 - 特斯拉产品线覆盖MODEL S/3/X/Y等车型,并拓展能源存储与自动驾驶业务[6] - 比亚迪产品矩阵涵盖唐、宋、汉等乘用车及电动商用车,拥有全球首款电动大巴[6] - 小鹏聚焦智能驾驶技术,推出P7/G3等车型并开发自动驾驶辅助系统[6] - 理想采用增程式电动技术,主力车型理想ONE/L9解决续航焦虑[6]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2027年或成车企淘汰关键期,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竞争,技术战与规模效应将决定生存[6] - 技术创新被视作产业核心驱动力,可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并创造差异化优势[7]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新注册439.7万辆占比7.18%,纯电动占比73.35%[2]
都市车界|雷克萨斯独资工厂落“沪” 豪华车市场将迎新变局
齐鲁晚报· 2025-06-30 11:45
雷克萨斯上海独资工厂建设 - 雷克萨斯新能源工厂总投资146亿元 占地1692亩 从签约至开工仅耗时66天 创下外资项目落地速度纪录 计划2026年8月竣工 2027年投产首款纯电车型 年产能10万辆 [1] - 工厂采用独资模式 专注纯电赛道 实现95%零部件本土化采购 引入宁德时代电池 华为800V碳化硅模块等本土技术 [6] - 工厂定位"辐射全球" 未来中国产雷克萨斯将出口日欧市场 复制"中国造 全球卖"模式 [5] 国产化动因分析 - 雷克萨斯2024年销量18.2万辆 较2021年峰值22.7万辆下降20% 经销商清库存导致主力车型ES终端优惠达10万元 [2] - 电动化严重滞后 在售12款车型中仅1款纯电车型 电动化率远低于奔驰(19%)和宝马(15%) [2] -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 政策对本土生产新能源车给予补贴 牌照倾斜 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 [2] 豪华品牌国产化趋势 - 宝马沈阳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超90% 推出专为中国设计的"长轴距版"车型 [3] - 奥迪推出A7L Q5L等"中国特供"车型 通过加长轴距 优化内饰设计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 [4]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成后Model 3/Y价格大幅下降 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5] 国产化战略革新 - 引入能量密度400Wh/kg固态电池 研发车规级无线充电等9项核心技术 反向赋能全球体系 [6] - 任命首位华人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 打破日籍高管垄断决策传统 [6] - 沃尔沃通过中国研发中心将智能化技术反向输出至欧洲市场 [4] 行业影响与市场变化 - 国产化后豪华品牌车型价格或下探20%以上 缩小与新能源车型价差 [7] - 二线以下城市豪华车销量占比从2018年30%提升至2023年45% [7] - 特斯拉 蔚来 雷克萨斯等企业聚集推动长三角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