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系列

搜索文档
金标大众首款轿车登陆工信部,明年将迎产品大年
第一财经· 2025-10-10 19:55
申报信息显示,新车轴距为2826mm,是一款B级纯电轿车,目前申报车型搭载国轩高科的磷酸铁锂电 池,采用单电机后驱布局,电机峰值功率170kW,预计后续会增加双电机版本。 与众07是大众汽车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下的首款纯电产品,预计将于2026年推向市场。按 照计划,2026年金标大众将推出3款新车,这三款车分别处于A级和B级市场,分别是两款轿车和一款 SUV车型。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突破了50%,但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还不足 10%。在外资品牌中,大众汽车的电动化战略较为激进,在主流合资新能源车中ID系列销量位居前列, 不过其销量规模与自主品牌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按照规划,到2030年,大众汽车品牌希望纯电动 汽车销量占比60%,金标大众的产品组合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众07是大众汽车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下的首款纯电产品,预计将于2026年推向市场。 近日,工信部最新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400批公示信息显示,金标大众首款 智能纯电轿车与众07完成申报。 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大众汽车等合资车企正加大本土化开发投入,同时强化智能化 ...
这个十一长假,传统合资都卖得怎么样?
车fans· 2025-10-10 08:30
以往十一长假是厂家和经销商最看重的时间节点之一,很多用户也会选择在这个期间看车做决策。不过今年的情况可能更复杂一些,九月底有大量新车上 市,另外各种购车政策变化也应接不暇,这一期我们找了5位合资品牌销售,来聊聊具体情况。 车型上看Q3、Q5、A6这三款车最好卖,保持稳定,最难卖的是Q2,怎么搞也卖不动。 十一这波价格回收幅度不大,还是冲着完成销量任务为主。再往后看,四季度如果国补是用抢券模式,省补又不延续的话,对于集客和成交都有很大影响, 真的是想想都难。 十一没有做车展,直接在店内搞的活动,无非就是砸金蛋抽奖之类的。过节期间每天平均客流20批,感觉还不错,相比较去年基本持平。 别克是一口价,活动也是统一着来的,之前有1000抵3000的活动,十一期间扩大到了抵5000。我个人完成了订单任务,但是店内下达的30台任务还差了3 台。 十一期间在店面做了活动,邀约进店就送个10块钱左右的小礼品,无限量供应。如果是订单的客户,礼品就升级到了100元一份。 虽然前期做了不少宣传,突出双节的氛围,但是从整体客流上看,还是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上个月暂停双补,十一假期没有新 的政策出台,能享受双补的 ...
合资新能源车渗透率尚不足10%,金标大众迎来关键一年
第一财经· 2025-09-06 15:29
大众安徽战略推进 - 大众安徽推出两款新产品ID EVO概念车和与众06 采用金色VW标识与其他合资公司区分[2] - 大众安徽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唯一由德国控股的合资企业 计划到2030年实现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60%[2] - 2026年将推出3款新车 包括两款轿车和一款SUV车型 覆盖A级和B级市场[3] 合资品牌电动化现状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 但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不足10%[2] - 大众ID系列在合资新能源中销量居前 但规模较自主品牌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 - 合资车企本土化研发权限有限 导致产品难以满足中国用户对智能座舱和高阶智驾的需求[3] 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 2025年是智驾实现从1到10跨越的关键节点 特斯拉FSD、华为ADS等已打通技术路径[3] - 比亚迪等巨头正式入局智能化 2025年自主品牌有望通过电动化+低成本智能化实现降维打击[3] - 外资车企普遍规划2026年推出基于全新平台的智能汽车 搭载新电子架构并强化智驾功能[3] 合资车企转型路径 - 合资车企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能力、产品力和品牌认知尚未形成 电动化转型窗口期收窄[4] - 未来合资车企面临三条出路:坚定转型本土化、与中国车企合作补足短板、退出中国市场[4] - 2026年是决定金标大众市场根基的关键年 战略推进速度将直接影响市场地位[4]
“这里是梦想之地” 德国汽车业“大咖”齐乔拉谈中国
中国青年报· 2025-06-25 11:25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长安汽车已成长为全球性汽车制造商 在阿拉伯国家是进口品牌市场领导者[1] - 公司采用全球化团队布局 设计中心分布在意大利 日本 德国和中国重庆[1] - 计划以务实态度进军欧洲市场 强调循序渐进策略而非激进扩张 注重建立售后服务体系与消费者信任[7] 产品与技术优势 - 设计团队由前大众全球设计负责人领衔 曾主导开发高尔夫 甲壳虫 奥迪E-tron等经典车型[1] - 中国车企具备快速将高科技产品商业化的能力 数字技术应用远超德国同行[5] - 产品开发完全基于数据驱动决策 采用类似科技公司的高效工作模式[3] 中德汽车产业对比 - 中国汽车行业以高效率著称 决策流程简洁 数字化程度高 德国则受制于官僚主义和过度监管[4][6] - 欧洲车企可通过与中国合作学习快速市场化经验 德国汽车产业在数字化应用方面明显落后[5] - 中国消费者对质量 技术和设计要求严苛 倒逼车企提升产品竞争力[1] 国际化发展路径 - 公司已在部分海外市场验证成功模式 通过产品实力赢得客户 计划复制该模式至欧洲[7] - 强调本土化服务能力建设 包括售后维修和二手车流通等环节 以解决欧洲消费者顾虑[7] - 中国车企正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高科技产品 但需避免重蹈过往激进扩张的覆辙[7][9]
德系汽车三巨头一季度业绩承压 中国市场销量均现下滑
证券日报· 2025-05-10 01:01
德系车企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 - 大众汽车一季度全球交付量213.36万辆同比增长1.4%,但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减少7.1%至14.45万辆,营业利润同比骤降36.9%至28.73亿欧元[2] - 宝马集团一季度全球销量增长但中国市场同比下滑17.2%至15.52万辆,净利润同比下降26.4%至21.73亿欧元[2] - 梅赛德斯-奔驰一季度全球销量同比下降7%至52.92万辆,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10%至15.28万辆,净利润大幅缩水42.8%至17.31亿欧元[3] 业绩下滑核心原因 - 德系车企产品仍以燃油车为主,新能源领域技术水平较低,大众ID系列在华表现未达预期[1] - 中国新能源车企如蔚来、腾势等强势崛起,挤压外资品牌市场份额[1] - 中国市场销量下降、行业价格战以及中国业务盈利贡献减弱是利润承压主因[3] 中国市场战略转型 - 大众汽车与广州小鹏汽车合作打造CMP整车平台和CEA电子电气架构,与地平线等合作推进电气化、智能化转型[4] - 奥迪与上汽集团合作推出AUDI E量产版,计划2025年交付[4] - 梅赛德斯-奔驰在华投资超1000亿元,零部件本土化率达90%,未来五年推出10款以上中国专属电动车型[5] - 宝马集团2025年将在中国推出超过10款BMW新车,2026-2027年带来20余款新车型包括新世代车型[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比亚迪、吉利、奇瑞等本土品牌凭借电动化技术突破与高性价比产品快速蚕食传统合资品牌市场[3] - 中国汽车市场价格竞争白热化,消费者购车决策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7] - 自主品牌在智能化配置与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压缩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7] 未来挑战与机遇 - 德系车企需应对中国本土车企降维打击及自身技术路线转型与供应链重构双重压力[6] - 市场策略调整速度与本土化创新深度将成为破局关键[6] - 中国引领全球汽车产业技术转型,是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先锋市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