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级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奇瑞尹同跃:未来海外营收贡献将远超国内
第一财经· 2025-10-19 17:05
2025.10. 19 本文字数:867,阅读时长大约1.5分钟 今年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奇瑞集团全球累计用户已突破 1772万,其中海外用户超过543万。出口方面,奇瑞1~9月累计出口达93.6万辆,欧洲市场表现尤为亮眼,销量达 14.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两倍,显示出显著的高端化突破趋势。 随着中国汽车品牌集体加速"出海",尹同跃也坦言面临新的挑战:有的品牌"水土不服",有的品牌在安全质量上栽了 跟头,有的因本地化配套不足引发政府和用户的抱怨,损害了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他强调,这提醒奇瑞,全球化不 能只追求规模和速度,关键要可持续,要以用户可承受的价格、可信赖的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来建立中国汽车"安 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 微信编辑 | 苏小 第一财经持续追踪财经热点。若您掌握公司动态、行业趋势、金融事件等有价值的线索,欢迎提供。 专用邮箱: bianjibu@yicai.com 作者 | 第一财经 葛慧 "现在奇瑞在海外市场的营收已经接近一半,未来海外市场的营收贡献、海外属地的员工数量,会远大于国内。"10月 18日,在芜湖举行的2025奇瑞全球创新 ...
奇瑞尹同跃:未来海外营收贡献将远超国内
第一财经· 2025-10-19 16:08
"产品卖到德国,就要有德国车的味道;卖到日本,就要有日本车的味道。"尹同跃称,要推动更多百年 老店和全球伙伴共享奇瑞的技术与平台,做到技术创新的"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Be Somewhere"。 "产品卖到德国,就要有德国车的味道;卖到日本,就要有日本车的味道。" "现在奇瑞在海外市场的营收已经接近一半,未来海外市场的营收贡献、海外属地的员工数量,会远大 于国内。"10月18日,在芜湖举行的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汽车(9973.HK)董事长尹同跃说 道。 尹同跃强调,要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必须具备与之匹配的全球化运营能力,即组织更敏捷、决策更 精准、风控更前瞻、跨文化融合更深入。 在上述大会上,尹同跃还谈到了安全问题。他表示,在奇瑞的"技术货架"上,已摆上了新一代AI智能车 架构、犀牛电池、轴向磁通矢量双电机、Carmind智能体、即将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等一系列尖点科 技,但安全技术始终摆在最核心、最突出的位置,"不够安全,绝不上车"。 今年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奇瑞集团全球累计用 户已突破1772万,其中海外用 ...
尹同跃放话!押注三大核心 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
国际金融报· 2025-10-18 19:19
据悉,目前奇瑞已在上述国家和地区完成市场布局,业务范围涵盖亚洲(中国除外)、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等主要区域并形成一定竞争优势,2024 年奇瑞在欧洲、南美、中东及北非市场的销量均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第一名,其中瑞虎5x、瑞虎7等车型成为细分市场标杆。瑞虎5x更是在欧 洲、南美、中东等地区长期占据A0级SUV出口冠军的位置。据尹同跃透露,当前奇瑞海外营收占比已"接近50%"。 这一痛点成为奇瑞构建创新体系的核心动因。"全球化不能只拼速度,要靠可持续的技术能力。"尹同跃提出,奇瑞的目标是通过三大创新体系,实现"产 品出海"向"技术出海"的升级,让技术标准、质量安全经得起全球120多个市场的检验。 破局"规模陷阱" 尹同跃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汽车出海的行业共性难题。"欧洲街头的中国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但'水土不服''质量栽跟头''本地化不足'等问题正在消耗中国品 牌信誉。"他说奇瑞通过全球市场调研发现,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企海外投诉中,37%源于"技术适配性不足",29%指向"应急保障缺失"。 孙婉秋摄 "不够安全绝不上车" 作为创新体系的核心,奇瑞的技术布局也亮出硬核数据:内部300多个"瑶光实验室"攻坚5 ...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剑指世界级高科技车企 以三大创新体系构建全球化创新生态
证券日报网· 2025-10-18 12:00
公司战略愿景 - 公司提出全球化创新体系目标,旨在推动企业转型,成为用户喜爱和信赖的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 [1] - 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树立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 [1] - 公司强调全球化关键在于可持续发展,而非仅追求规模和速度 [2] 全球化发展挑战与对策 - 中国汽车集体出海面临水土不服、安全质量问题、本地化配套不足等挑战,损害整体品牌形象 [2] - 公司将以用户可承受的价格、可信赖的质量及可持续发展模式应对挑战 [2] - 公司将秉持国际化思维,履行全球企业公民责任,成为各国政府认可的合作伙伴 [2] 技术创新体系 - 技术创新体系是公司全球创新生态的核心,依托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市场优势进行技术扫描与本地化开发 [3] - 公司通过“1+7+N”研发布局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提前布局代际领先技术 [3] - 内部“瑶光实验室”体系包含300多个实验室,集中攻坚500多项近期重大课题 [3] - 外部“开阳实验室”集群与全球100多所顶尖高校合作,聚焦原始创新,开展涵盖17个大方向、79个子项目的“1779技术工程”,已发掘前沿课题4000多项 [3] - 两大实验室体系在公司3万人研发团队基础上,汇聚全球超过5万名外部专家,实现24小时不间断创新 [4] - 创新成果包括新一代AI智能车架构、犀牛电池、轴向磁通矢量双电机、Carmind智能体、即将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等 [4] 质量与安全标准 - 公司将安全视为技术底线,建立了包含1.2万个真实交通安全事故案例的数据库 [4] - 公司在满足国标基础上,制定了100多项超越国标的安全标准,覆盖主动安全、电池安全等七大方向 [4] - 公司已有54款车型获得全球五星安全评价,成为获得全球五星最多的中国品牌 [4] 文化与管理创新 - 文化创新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实干的氛围,并引入全球高端人才 [5] - 公司推行“成果共享、风险我担”机制,项目成功给予股权并推动产业化,失败则由公司承担损失并提供参与者“车马费” [5] - 管理创新体系确立“质量比销量更重要、创新比利润更重要”的发展理念,提升全球化运营能力 [5] - 公司致力于打造更敏捷的组织、更精准的决策、更前瞻的风控和更深入的跨文化融合能力 [6] 资本市场与运营 - 公司开启资本市场全球化新征程,按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化上市公司标准提升治理与经营水平 [6] - 公司海外市场营收已接近总营收的一半,未来海外营收贡献和属地员工数量将远超国内 [6] - 管理创新旨在消除浪费、提升运营质量,实现高效盈利与自我造血 [6]
自动驾驶赛道动能足 头部企业收入整体向好
上海证券报· 2025-09-06 04:19
行业趋势 - 乘用车市场处于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和L4级自动驾驶规模化运营的新阶段 [1] - 市场竞争促使车企将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下放至10万元至15万元级车型 [1] - L4级自动驾驶企业持续推进车辆规模化与常态化运营 头部企业增长动能强劲 [4] L2级辅助驾驶市场 - 自主品牌辅助驾驶渗透率从2024年底51%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59% [2] - NOA等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从20%上升至32% [2] - 基础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增速相对放缓 产业链企业需开拓新增长点 [3] - 布局无图城市NOA且能演进至L4级功能的企业有望把握新机遇 [3] 企业业绩表现 - 地平线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增67.6%至15.67亿元 产品解决方案收入大增250%至7.78亿元 [2] - 禾赛科技二季度实现营收7.1亿元 同比劲增超50% [2] - 佑驾创新2025上半年总收入3.46亿元 同比增长46.1% 毛利润同比增长54.8% [2] - 德赛西威营收同比增长25.25% 增长主要来自智能座舱及辅助驾驶业务 [2] - 黑芝麻智能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30.4% 净亏损达7.62亿元 研发支出6.18亿元是收入两倍以上 [3] L4级自动驾驶运营 - 小马智行二季度总营收1.54亿元 同比增长75.9% [4] - 文远知行二季度营收1.27亿元 同比增长60.8% [4] - 百度萝卜快跑二季度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220万 同比增长148% [4] - 如祺出行平台运营Robotaxi超300辆 [4] - 曹操出行在苏州及杭州累计完成超1.5万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里程 [4] - 小马智行6月起与北汽、广汽合作启动第七代Robotaxi量产 两月内生产超200台车辆 [4] 商业化进展 - 2026年我国有望推进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3] - 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政策有序开放 为Robotaxi常态化落地提供关键支持 [4] - 当Robotaxi投放量达1000台时 单车运营才会达到盈亏平衡点 [4] - L4级自动驾驶企业面临高增长与持续亏损并存局面 需跨越规模节点实现单车盈利 [5]
“反内卷”升级下,股市影响几何?
第一财经· 2025-07-10 19:46
政策背景与演进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6大举措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包括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和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1] - 政策演进呈现阶梯式升级: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4年12月升级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2025年3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依法治理低价竞争 [2] - PPI已环比32个月负增长,仅次于2012-2016年供给侧改革前的情况,显示"反内卷"政策必要性 [2] 宏观经济影响 - "内卷"导致企业非理性降价,形成"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居民收入降低-消费支出减少-价格进一步下跌"的螺旋反馈 [2] - 综合治理"内卷"是打破通胀下行压力、推动经济回归上升螺旋的必要举措 [2] - 内卷环境下企业压缩成本导致研发支出下降、商品服务质量降低,与高质量发展背道而驰 [3] 行业影响与破局路径 新能源行业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政策组合拳包括设定研发强度门槛、头部企业联合减产30%、设定组件最低限价 [4] - 技术迭代成为破局关键,钙钛矿叠层、BC电池(效率27.4%)等高端技术推动差异化竞争 [4] - 新能源汽车政策引导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竞合,固态电池、L4级自动驾驶成为新赛道 [4] 传统周期行业 - 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5.1%,尾部企业现金流濒临断裂 [5] - 水泥建材产能利用率仅50%,但区域整合加速推进 [5] 消费制造业 - 生猪养殖调减能繁母猪100万头,龙头企业通过数字化降低养殖成本,弱化"猪周期"波动 [5] 股市影响与投资机会 - 当前股市反内卷行情处于政策预期驱动阶段,参照2016年供给侧改革经验,将经历三阶段:政策预期驱动、产能出清验证、盈利弹性释放 [6][7] - 权益资产配置需紧扣供给侧优化、技术壁垒提升、增量市场开拓三大逻辑 [7] - 供给侧优化聚焦产能出清充分的周期与制造龙头(水泥、钢铁、建材、锂电、风电) [7] - 技术壁垒提升押注技术迭代驱动的差异化竞争(光伏、新能源汽车) [7] - 增量市场开拓关注品牌出海(家电、新能源汽车) [7] - 行情高度将由供给侧的收缩力度与技术迭代的速度共同决定 [7]
每周股票复盘:东风股份(600006)获1000万政府补助,新能源与智能驾驶业务持续推进
搜狐财经· 2025-07-06 04:26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7月4日收盘,东风股份报收于7.15元,较上周的7.24元下跌1.24% [1] - 本周最高价7.29元出现在7月1日,最低价7.14元出现在7月2日 [1] - 公司当前总市值143.0亿元,在商用车板块市值排名8/13,两市A股市值排名1120/5149 [1] 业务发展与战略 - 轻卡行业利润偏薄,公司将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改善运营成本来提高毛利率 [2] - 2025年LCV新能源渗透率将提升,公司已加大新能源产品投入,覆盖轻卡、VN车和微小卡等市场 [2] - 智能驾驶业务涵盖辅助驾驶和L4级自动驾驶,均已实现商业化运营,未来将按法规要求和市场需求推进技术迭代 [2] - 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包括加速国内外市场产品布局,推动多元出海模式,建立国际化运营能力 [2] - 产品主要出口至中美、南美、非洲、亚太等地区,主要车型为轻卡、小微卡、VN车等 [3] - 将按计划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 [4] 财务与业绩 - 一季度利润增长得益于结构调整、新品导入、稳价护价以及技术降本等措施 [2] - 2025年6月30日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资金1000万元,占2024年度净利润的34.29%,将对2025年度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8][9] 销量目标与营销 - 尽管一季度销量落后于去年同期,公司计划通过优化商品布局、精益化营销、新媒体营销等措施达成全年5万辆的销量目标 [2] 投资者关系 - 公司股价相对稳定,重视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持续加强与投资者的交流和沟通 [5] - 关于东风集团与长安汽车重组的具体计划,公司将严格按照信息披露要求履行义务 [6] 业务前景 - 公司主营业务均具有增长潜力 [7]
车企加码L3赛道 高阶智驾时代已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7 06:26
政策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 [1] - 按照《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L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控制权逐渐交由自动驾驶系统 [4] 车企布局 - 奇瑞推出"猎鹰智驾"系统,计划2026年实现L3级技术上车 [2] - 极氪发布L3级自动驾驶技术架构千里浩瀚H9智驾方案,将在极氪9X光辉版首发搭载 [2] - 广汽开启首款L3级自动驾驶车型的量产上市销售工作 [2] - 长安计划2026年天枢智驾系统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 [3] - 长安计划2028年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 [6] - 广汽计划到2026年年初成为国内首家稳步推进L4级自动驾驶产品规模化运营的车企 [6] 技术特点 - L3级自动驾驶首次实现"由系统承担驾驶责任"的历史性转变 [4] - L3级可在高速公路等特定场景下接管车辆,减轻驾驶员疲劳 [4] - L3级能实时监测周边环境,提高行车安全性和效率 [4] - 从L3级到L4级需要更强大的传感器和更精准的算法 [6] - L4级需要实现更高程度自动化,几乎在各种条件下都能自动驾驶 [6] 行业趋势 - 技术进步使L3级自动驾驶从理论走向现实 [3] - 法规逐渐完善为L3级自动驾驶落地铺平道路 [3] - 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对提升品牌形象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 - 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兴趣日益浓厚,市场需求强烈 [3] - L3级更可能率先在高阶车型、高价值场景中落地,逐步"由点及面"扩散 [5] 发展挑战 - L3级面临技术稳定性、安全性、法规完善性及消费者接受度等多方面挑战 [5] - 极端天气、复杂路况等特殊场景下系统可靠性有待提高 [5] - 高精度传感器等硬件成本高昂导致车型售价偏高 [5] - 事故责任界定等法规和伦理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