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ate系列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崇达技术(002815.SZ):参股子公司三德冠为Mate系列及折叠屏手机供应柔性线路板(FPC)产品
格隆汇· 2025-09-04 13:51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参股子公司三德冠为Mate系列及折叠屏手机供应柔性线路板(FPC)产品 [1] 产品供应关系 - 三德冠向华为Mate系列手机提供柔性线路板(FPC)产品 [1] - 三德冠向折叠屏手机品类供应柔性线路板(FPC)产品 [1] 子公司股权结构 - 三德冠为公司参股子公司 [1]
华为捏住美国“七寸”, 美经济学家大骂:谁让你只想着遏制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8-31 11:06
美国对华为制裁与反制效应 - 美国自2008年起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挠华为收购3Com并实施多轮制裁 包括2018年禁止本土企业使用华为设备 鼓动盟友抵制5G建设及拘押孟晚舟近三年[1] - 2024年美国通过国防授权法案禁止国防部与使用华为设备企业签约 但五角大楼因依赖华为通讯设备要求豁免 否则将影响后勤补给和情报传输[2] - 华为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达196.5亿元人民币 同比暴增564% 手机业务重夺中国市场第一 自研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推动自主化[4] 华为全球市场地位与业务表现 - 华为全球5G基站市场份额超30% 美军海外行动依赖其网络设施 非洲部分基地无华为设备无法执行任务[4][6] - 2024年全年营收862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4% 研发投入占比超15% 净利润626亿元因研发加大而下降 Mate系列手机供不应求[8] - 2025年上半年5G设备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科技生态链完善且供应链重构完成 专利数量稳居世界前列[8][12] 地缘政治与行业影响 - 美国国防部报告称若彻底与华为脱钩 美军后勤能力将下降20%以上 全球承包商对华为产品存在不可替代性[4][6] - 美国试图拉拢盟友脱钩但效果不佳 欧盟内部分歧 日韩犹豫 多国仍选择华为保障通讯安全与稳定[8] - 中国经济崛起推动多极化格局 美国服务贸易顺差近3000亿美元但高价值领域优势削弱 单边制裁加速全球供应链紧张[8][12][14]
投资策略专题:华为产业链,或为下一个“高低切”
开源证券· 2025-08-28 14:35
核心观点 - 报告提出市场呈现"双轮驱动"结构:全球科技共舞下的成长品类提供弹性,以及"反内卷"牵头下周期与顺周期交易PPI修复的扩散行情 [1][12] - 强调"科技为先"策略,认为在双轮驱动行情下应坚守科技主线,调整后布局更为关键 [1][13] - 华为产业链与海外算力链共同构成全球算力生态的"一体两面",前者是国产替代的排头兵,后者是科技主线的核心 [2][15] - 在光模块、PCB和液冷大幅上涨后,华为产业链具备较高性价比,具有"重要程度高、国产替代空间大、政策支持显著、技术进展不断、赔率高"的特征 [3][16] - 策略视角下,华为产业链与海外算力链的关系是共存、互补、轮动 [4][40] - 华为产业链包括六大核心业务,最看好芯片和智能设备业务 [5][17] 双轮驱动市场结构 - 市场结构为双轮驱动:其一为全球科技共舞下的成长品类提供强劲弹性,其二为"反内卷"牵头下周期与顺周期交易PPI修复的扩散行情 [1][12] - 本轮行情呈现自下而上特征,由具体产业催化事件驱动,在中观行业线索与微观信号推动下演绎双轮驱动 [12] - 近期市场反内卷行情和光模块、PCB轮番演绎,印证了PPI修复与TMT成长两条主线的交织共振 [12] - 在双轮驱动行情下,"坚守自我,科技为先"尤为重要,不应在积极市场中做"惊弓之鸟" [1][13] - TMT板块凭借"粉丝效应"带动资金共识,在机构中长期配置中占据核心地位 [13] - 当前半导体周期或进入上行阶段,具备从"预期修复"走向"景气验证"的条件 [13] 海外算力链与华为产业链关系 - 海外算力链与华为产业链共同构成全球算力生态的"一体两面",前者代表以英伟达为核心的集中式技术垄断,后者构建自主可控的分布式创新网络 [2][20] - 海外算力链景气度高、业绩确定性强,是当下市场科技主线的核心,包括光模块、PCB和液冷 [2][15] - 华为产业链是科技自主的"排头兵",国产替代的先行者,是科技主线行情无法绕开的一环 [2][15] - 二者在技术路线、生态逻辑和战略目标上形成互补与博弈,共同驱动算力文明演进 [20][38] - 科技领域的竞争加速创新步伐,促使华为产业链不断突破 [4][40] - 策略视角下,华为产业链与海外算力链的关系是共存、互补、轮动 [4][40] 华为产业链投资逻辑 - 在光模块、PCB和液冷已大幅上涨背景下,华为产业链具备较高性价比 [3][16] - 具有五大特征:重要程度高、国产替代空间大、政策显著支持、技术进展不断、赔率高 [3][16] - 胜率视角:中美科技竞争绕不开的环节,国内高端科技领域替代空间较大,深度融入国家战略,获得多维政策支持,技术进展不断 [3][29] - 赔率视角:在市场高低切后赔率优势较大,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新兴领域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16][37] - 华为产业链国产替代已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破局" [34] - 具体技术进展包括:鸿蒙系统完善、芯片堆叠技术绕开限制、汽车智能化、AI芯片性能不断提升 [36] 华为核心业务分析 - 华为产业链包括六大核心业务:智能设备、智能汽车、芯片、云计算、基站设备、数字能源 [5][15] - 策略视角最看好芯片和智能设备业务 [5][17] - 芯片业务:战略定位高,通过架构创新、产业链协同及生态开放打破科技进口管制;看好AI昇腾芯片产业链,受益于国内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浪潮 [5][41] - 智能设备业务:华为核心支柱业务之一,进口管制后强势复苏,业绩增速处于较高水平;智能手机产业链中看好操作系统和芯片、存储上游环节 [5][44] - 智能汽车业务:通过"技术赋能+生态协同"战略聚焦智能驾驶;看好智能驾驶环节 [5][46] - 云计算业务:深度融合AI等前沿技术,助力AI模型发展 [5][45] - 基站设备业务:通过技术创新坚持全球化战略 [5][45] - 数字能源业务:依托国家政策做能源数字化转型引领者 [5][46] 业务数据表现 - 华为智能设备业务作为集团第二大营收支柱,2024年占比39.32% [44] - 2020-2024年华为营业收入逐渐回暖,营收增速中枢上移 [24] - 2020-2024年华为净利润呈震荡趋势 [27] - 2022-2024年华为智能设备业务营收强势复苏 [26] - 2022-2024年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数字能源业务收入稳定增长 [28]
华为捏住美国“七寸”,美经济学家大骂:谁让你只想着遏制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8-26 12:23
美国对华为制裁的困境 - 美国制裁华为旨在限制中国科技发展和遏制中国崛起 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反而使自身陷入困境 [1] - 美国国防部发现华为设备已成为其全球供应链重要组成部分 完全切断合作可能导致美军后勤系统瘫痪 [1][3] - 2024年美国国防授权法案禁止国防部与使用华为设备的公司签约 但五角大楼强烈反对并建议添加豁免条款 [3] 华为的业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华为在全球5G基站市场占有率超过30% 美军海外行动难以避开华为设备 [5]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64%至196.5亿元人民币 手机业务重夺中国市场第一 [5] - 2024年全年营收达862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4% 尽管净利润下降28%至626亿元 主要因加大创新投入 [7] - 自主研发麒麟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取得突破 Mate系列手机重新成为热销产品 [5][7] 华为的全球业务影响 - 非洲和中东地区对华为设备依赖度较高 非洲部分美军基地没有华为设备支持将无法完成任务 [3][6] - 欧盟部分国家未完全配合美国脱钩要求 日本和韩国表现出犹豫态度 [7] - 预计2025年上半年5G设备出货量将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科技生态和供应链正在重构 [11] 制裁对美国的反作用 - 完全脱钩华为将使美军后勤能力下降超过20% 作战效率受到重大影响 [5][6] - 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接近3000亿美元 但高价值领域优势正在缩小 [7] -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多次批评美国政策愚蠢 指出制裁让美国自食其果 [5][6][7] 华为的研发与专利实力 - 公司将研发投入提高到营收的15%以上 持续加强技术创新 [7] - 华为专利数量已达到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知识产权进步迅速 [7] 地缘政治与行业影响 - 美国三权分立制度导致政策执行出现矛盾 国会与国防部在华为问题上存在分歧 [9] - 全球多极化趋势加速 美国单边制裁政策效果有限 [8][12] - 萨克斯建议美国重新审视自身定位 采取平等合作态度而非霸权思维 [8][11]
从专精特新到全球化IP打赢关税战的品牌出海四重奏
36氪· 2025-04-29 18:34
中国制造业战略纵深与产业防御矩阵 - 中国占据全球制造业30%份额,构建了覆盖全工业门类、贯通研发到市场的三维立体产业防御矩阵 [1] - 中国每减少1%出口将导致全球制造业成本指数上升0.8个基点,形成精密咬合的"产业齿轮组"效应 [1] - 掌控220多种工业产品全球定价权,通过"工程师红利"建立技术势差 [1] 双循环战略与贸易弹性 - "一带一路"拓展新兴市场,超大市场规模深化内需驱动,形成战略腾挪空间 [2] - 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智能重构,展现系统协同能力 [1] 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 - 代工模式遭遇"成本死亡螺旋",东南亚人力成本优势叠加区域贸易协定导致订单转移常态化 [3] - 高关税削弱价格竞争力,技术封锁与绿色壁垒构建新型贸易门槛 [3] 材料创新与产业链升级 - 宁德时代NCM811高镍三元材料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0%,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突破500公里 [4] - 独创"水晶结构"封装技术使电池组空间利用率达65%,引发上游镍价3年累计上涨120% [4] - 钠离子电池技术实现-20℃低温下90%容量保持率,成本目标0.5元/Wh [4] 技术专利与行业标准 - 宁德时代拥有1.6万项专利,核心材料专利占12%,覆盖原子级材料模拟到GWh级产线设计 [5] - "单晶中镍正极+碳纳米管导电剂"技术使电池内阻降低18%,成为行业技术标准 [5] 产业链垂直整合案例 - 迈瑞医疗通过并购HyTest获得核心抗原抗体技术,血球分析仪单价从12万元升至24万元 [10] - 三问家居收购德国Outlast获得NASA级PCM技术,填补国内恒温材料技术空白 [11][15] 全球化供应链布局 - 华为采用"多中心+分布式"策略,欧洲市场占比18.7%,中芯国际N+1工艺芯片支撑高端产品 [18] - 三问家居建立"3+2超级工厂"体系,保加利亚基地定位"德国研发-中国场景-欧洲制造"闭环 [20][21] - 埃及工厂年产10万吨原料,目标终端产值40亿元,实现"中国设计+非洲制造"模式 [22][23] 品牌与文化赋能 - 大疆占据全球民用无人机80%份额,拥有3500多项核心专利,主导ISO无人机国际标准 [26] - 三问家居构建"亚马逊+独立站+TikTok"品牌矩阵,客单价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28][30] - 通过收购美国Vitality品牌计划打造"新一代Lululemon",实现技术+渠道双重赋能 [35][37] 全球化商业模式创新 - 三问家居采用"先赋能后收购"策略,通过供应链协同降低采购成本5-10% [39][40] - 计划收购三家美国区域品牌,目标实现年营收200亿人民币,保持15%复合增长率 [38][42] - 将敦煌纹样与太空科技结合,形成"文化赋能+科技溢价"的独特竞争壁垒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