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线路板(FPC)

搜索文档
崇达技术:参股子公司为Mate系列手机供应柔性线路板产品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5:53
公司业务合作 - 崇达技术参股子公司三德冠为华为Mate系列及折叠屏手机供应柔性线路板(FPC)产品 [1]
瑞华泰:公司产品已供货给生益科技、联茂等柔性覆铜板(FCCL)厂商
证券日报网· 2025-09-04 15:13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生产的PI薄膜是柔性线路板(FPC)基材[1] - PI薄膜处于FPC产业链上游环节[1] - 产品最终应用于智慧电子终端设备[1] 客户关系 - 公司产品已供货给生益科技(600183)和联茂等柔性覆铜板(FCCL)厂商[1] - FCCL厂商将产品供应到柔性线路板(FPC)厂进行精密线路加工[1] - 公司与胜宏科技(300476)无直接业务关系[1]
壹连科技: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聚焦电连接组件核心业务
中证网· 2025-08-26 15:1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66亿元 同比增长22.12% [1] - 净利润1.37亿元 同比增长18.49% [1] - 扣非净利润1.24亿元 同比增长15.40%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38亿元 同比增长87.95% [1] 业务发展策略 - 持续聚焦核心业务并加大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 [1] - 积极拓展全球布局和产能提升 [1] - 持续布局下游应用领域客户及重点项目 [1] - 向上游材料业务进行资源整合 推进FPC生产一贯化 [2] 产品与产能布局 - 主要产品涵盖电芯连接组件/动力传输组件/低压信号传输组件/柔性线路板 [2] - 在广东深圳/福建宁德/江苏溧阳/四川宜宾/浙江乐清/广东肇庆等多地建有生产基地 [2] - 柔性线路板(FPC)主要运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及汽车内饰 [2] 行业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1] - 储能行业稳态发展 [1] - 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有序推进 [1] - 电子设备小型化与轻量化趋势下FPC应用前景广阔 [2] 战略规划 - 以新能源汽车为发展主轴 储能系统/工业设备/医疗设备/消费电子/低空经济多领域并进 [2] - 以新生产基地为战略支点发挥地理区位优势 [2] - 提升服务核心客户多维能力以实现长期互利共赢 [2]
壹连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12% 开拓低空经济新市场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20:3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66亿元,同比增长22.1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18.49%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8亿元,同比增长87.95%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15.40% [1] 核心业务发展 - 电芯连接组件实现营业收入12.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26% [2] - 主营产品涵盖电芯连接组件、动力传输组件、低压信号传输组件及柔性线路板 [2] - 形成以新能源汽车为发展主轴,储能系统、工业设备、医疗设备、消费电子、低空经济多领域并进的产业格局 [2] 技术研发与产业链整合 - 柔性线路板(FPC)具有高密度配线、轻量化、可弯折特性,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及汽车内饰 [3] - 通过FPC生产一贯化实现产业链向上整合,提升供应链自主安全性与成本优势 [3] - 技术突破助力零部件自制进程,强化市场竞争力 [3] 新兴领域布局 - 2024年切入低空经济赛道,为无人机提供低压线束及动力传输组件 [4] -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5万亿元,2035年达3.5万亿元 [4] - 服务联合飞机等客户,提供高低压线束整合方案及联合研发支持 [4] 产能与战略升级 - 全资子公司宁德壹连电子有限公司新生产基地开园,实现产能规模跃升 [5] - 新基地推动技术研发、智能化生产与绿色制造全方位升级 [5] - 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强化核心客户服务能力,构建高效配套体系 [5] 行业驱动因素 - 全球新能源车2025年1-5月销量752.0万辆,同比增长32.4% [2]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储能行业稳态发展及低空经济推进多维驱动需求 [1][2][4] - 电子设备小型化与轻量化趋势推动FPC技术应用前景 [3]
东山精密完成超14亿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6-19 18:47
融资动态 - 公司完成定向增发募资14 04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1248 74万元后净额13 92亿元 资金将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3] - 本次增发后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及收入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3] - 历史融资记录显示 公司2019年曾通过定向增发募资20亿元用于无线模块生产建设项目 [2] 战略收购 - 公司拟通过香港子公司以不超过59 35亿元收购光通信模块厂商索尔思光电100%股权 并计划认购其可转债 [5] - 此次收购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光通信领域 旨在实现消费电子 新能源汽车与光通信业务的协同发展 [5] -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推动战略布局升级 形成多业务板块联动 [5] 业务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电子电路产品 精密组件 触控显示模组 LED显示器件等 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 新能源汽车 通信设备等八大行业 [5] - 在电子电路领域 公司柔性线路板(FPC)和PCB产品市场地位持续领先 [5] - 触控显示模组业务通过收购苏州晶端拓展了车载显示模组市场 [5] LED业务改革 - 2024年起公司对LED业务启动内部体制改革 建立低成本生产模式 2025年一季度已显现成效 [6] - 销售策略从依赖渠道商转向深耕工程客户 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 [7] - 未来将通过结构优化 产品创新与成本管控三大策略推动LED业务减亏 [7]
双双公告!A股重大资产重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8 22:54
光洋股份收购银球科技 -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银球科技100%股权,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 - 银球科技2022年已启动A股上市辅导,现通过并购重组间接上市,与光洋股份同属轴承领域,交易将实现产业协同 [3] - 交易对方包括胡永朋(实控人)、李定华(合计持股68.96%)及三家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4.52%) [3] - 银球科技已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含泛海控股、中国中车、广汽资本、航天科工投资等 [5] - 公司股票自5月19日起停牌,预计10个交易日内披露方案,若未按期披露则6月3日复牌 [3][5] 光洋股份业务布局 - 公司积极布局机器人领域,研发轴承、行星齿轮、柔性线路板等机器人关节模组零部件,在行星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零部件领域经验丰富 [7] - 2023年12月公告拟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6000万套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精密零部件项目,一期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10亿元,二期达产后预计16亿元 [7] - 2024年营业收入23.1亿元(同比+26.7%),净利润5101万元(扭亏);2025年Q1营业收入6.06亿元(同比+6.33%),净利润2544.22万元(同比+6.67%) [8] 电投能源收购白音华煤电 - 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白音华煤电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 [9] - 白音华煤电主营煤炭、铝及电力产品,拥有1500万吨/年褐煤产能、262万千瓦火电及40.53万吨/年电解铝产能 [15] - 2023-2025年Q1营业收入分别为73.62亿元、114.02亿元、29.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3亿元、13.96亿元、4.3亿元 [16] - 交易将显著提升公司资产规模及盈利能力,2024年电投能源营业总收入298.59亿元(同比+11.23%),归母净利润53.42亿元(同比+17.15%) [14][16] 电投能源主营业务结构 - 2024年煤炭产品收入占比35.45%(同比+11.63%),电力产品收入占比11.33%(其中新能源发电收入同比+71.02%),电解铝产品收入占比53.22%(同比+9%) [13][14]
东尼电子2024年净利润1152万元 新能源医疗等多行业成为业绩贡献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4-18 21:47
公司业绩概览 - 2024年度营业收入198075.27万元,同比增长7.8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1.79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消费电子、医疗等各业务毛利额同比均有增长,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减少 [2] 业务分行业表现 消费电子业务 - 营业收入及毛利同比提升,受益于需求回暖 [2] - 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和交付稳定性、优化产品规格、加强运营管理等措施提升经营质量 [2] - 无线充电隔磁材料设计复杂度提高,单体价值量提升 [2] - 超微细电子线材优质品类市场份额增加 [2] 光伏业务 - 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但毛利显著改善 [3] - 收缩传统业务规模,优化产品结构与成本管控 [3] - 金刚石切割线营收下滑,但高附加值粗线起量带动整体毛利提升 [3] 医疗业务 - 营业收入和毛利稳步提升 [3] - 国外优质客户高附加值产品份额增加,新规格产品起量 [3] - 已成为迈瑞医疗、三星麦迪逊等龙头客户的合格供应商 [3] - 医疗线束产品需求预计随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而增长 [3] 新能源业务 - 营业收入和毛利额同比均增长 [4] - 主要配套新能源电池厂商供应线路板、极耳等产品 [4] - 线路板项目(FPC、CCS)实现规模化交付,营收大幅增长 [4] - 新能源业务首年度量产即突破盈利拐点 [4] 公司战略与展望 - 战略目标为成为超微细电子线材、金属基复合材料等领域的知名生产厂商 [4] - 2025年将加强技术开发,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5] - 计划配置高精尖端设备,聘请业界专家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5] - 致力于打造东尼品牌,向世界高端产品进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