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四十二家相关规上企业营收约二十八亿元 重庆潼南深耕节能环保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3
项目投资 - 重庆市潼南区集中签约8个节能环保产业项目 总投资额98 7亿元 [1] - 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全区工业结构转型 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 产业发展现状 - 潼南区是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 加速布局节能环保产业 [1] - 该区深耕新能源 环保电镀等领域 加速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 [1] - 今年上半年42家节能环保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营收27 96亿元 同比增长21 5% [1] - 节能环保产业占全区规上工业比重39% [1] 产业园区布局 - 潼南高新区3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布局建设多个专业产业园 [1] - 包括新能源产业园(氢能 光伏) 循环经济产业园(汽车再制造) 表面环保处理产业园(电镀) 新型储能产业园(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1] - 采用"一区多园"管理模式 形成特色鲜明 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1] 氢能产业规划 - 潼南区提速建设氢燃料发动机制造基地 [1] - 构建集技术研发 检测认证 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氢能创新生态圈 [1] - 加快创建全国性氢能节点城市 [1] 政府政策支持 - 潼南区将坚持全链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强化强链补链延链 [1] - 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建立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 [1] - 目标打造西部节能环保产业高地 [1]
最新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东盟+中日韩地区增长预期放缓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2
7月23日,东盟+中日韩(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在其最新发布的《东盟+3区域经济 展望》(AREO)季度更新报告中预测,东盟+3地区2025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3.8%,2026年进一步降 至3.6%。这一预测较4月预测分别下调0.4个和0.5个百分点,主要反映了美国关税措施和全球需求放缓 的影响。 上半年,东盟+3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国内需求推动,并得到净出口的支持。此外,半导体需求的持 续增长也为制造业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最新发布的2025年春季预 测显示,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在2024年增长19.7%的基础上,预计2025年将增长11.2%。 AMRO首席经济学家何东表示,尽管面临全球贸易动荡,东盟+3地区仍处于相对强势和有韧性的位 置。然而,美国加征关税举措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需求减弱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了显著压力。报告指 出,美国加征关税举措的升级和全球金融环境的收紧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风险。尽管如此,区域内经济 体的国内需求依然强劲,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通胀与金融市场表现看,尽管中东紧张局势导致油价短暂上涨,但东盟+3地区的通胀率预计将保持 在较 ...
甘肃秦安 一颗蜜桃香四季
经济日报· 2025-07-31 10:21
产业规模与供应周期 - 秦安县蜜桃栽植总面积10.25万亩,2024年产量12.5万吨,产值8.1亿元,其中设施桃总产量约390吨,产值1170万元 [1] - 通过引进智能日光温室和冰点恒温保鲜技术,实现蜜桃反季节生产与贮存,供应周期从6-9月扩展至全年 [1] - 设施桃种植模式包括盆栽蜜桃+冰点保鲜库AI智控反季节种植、装配式冰点智控日光温室种植和精准控温反扣棚促早种植三种 [6] 品种结构与技术创新 - 引进早中晚熟蜜桃品种100多个,实际应用70多个,早熟品种占12.3%,中熟占62.4%,晚熟占25.3% [2] - 新建桃品种园5处,引进桃新品种66个(普通桃38个、油桃20个、蟠桃8个) [2] - 推广主干形、两主枝Y字形等丰产树形和长枝修剪、自然生草等管理技术,改造老果园1.8万亩 [4] 品牌建设与销售渠道 - "秦安蜜桃"2008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15年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榜,2024年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 [3] - 电商渠道快速发展,典型案例显示单个农户年销售3万多单 [3] - 传统销售模式从农户自运转变为客商地头收购与电商并行 [3] 智慧农业应用 - 自主研发秦瓴智耘智慧农场运管平台,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数字化,信息化率达70%,积累300多万条环境与种植数据 [6] - 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管理,包括温室控温、灌溉等系统 [6] - 相变式储冷+日光温室模式降低建设成本30%以上,运营成本35%以上 [7] 产业升级与区域拓展 - 苹果树与桃树倒茬种植解决重茬病虫害问题,桃树比苹果提前进入盛果期 [5] - 技术输出范围扩大,系统已投放甘肃天水市和广西多地,成为中车集团定点供应商 [7] - 全县392座日光温室应用相关技术,实现四季供桃目标 [7]
科技金融多项试点开花结果 股权投资试点加速扩围
经济日报· 2025-07-31 07:48
股权投资试点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试点范围扩大至18个大中型城市[2] - 发起设立AIC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 - 截至6月末,广东监管局辖内完成5只AIC股权基金设立注册,规模合计47亿元,其中2只基金实现项目投放5400万元[2] - 广州首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完成对集成电路产业链核心企业广州新锐光掩模科技的B轮增资[2] - 工银投资"市场化债转股"落地规模累计超4000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累计超2500亿元[3] - 工银投资深化"资本+产业"协同,依托工商银行产业链资源帮助企业对接上下游合作伙伴[3]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 - 广东金融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发布103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保险产品清单[5] - 截至6月末,广东监管局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超466亿元,同比增长7.1%[5] - 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为凯融光学科技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带动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6] - 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与政府建立知识产权贷款贴息合作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6]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 金融监管总局试点放宽并购贷款条款,贷款占交易额比例从60%提高至80%,期限从7年延长至10年[7] -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为高新技术企业发放5000万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占交易对价80%,期限10年[7] - 截至6月末,广州地区试点银行机构为23笔科技企业并购项目提供授信超83亿元,已发放贷款10.3亿元[8] - 储备科技企业并购项目46个,金额超140亿元[8]
电动自行车有了新国标 多环节推进新标准落地
经济日报· 2025-07-31 07:48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与产业调整 -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2024年9月1日在生产环节实施,12月1日在销售环节实施,推动全产业链调整和适配[1] - 新标准优化防火阻燃技术指标,限制塑料重量占比在5.5%以下,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提高非法改装技术门槛[2] - 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续航达60-70公里,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鼓励安装后视镜等安全装置[3] 行业现状与标准体系 - 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已成为重要交通工具,覆盖各环节的强制性标准体系已形成[2] - 行业已制定修订锂电池、充电器、电气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于2023年11月1日实施[2] - 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CCC证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持续开展[4] 产业链调整与过渡安排 - 生产环节需进行研发设计、原材料调整和生产线改造,检测认证环节需更新流程和设备[3] - 旧标准车辆给予3个月销售过渡期,可在2024年12月1日前完成消化,建议消费者优先购买新标准车辆[6] - 指定认证机构提醒企业审慎提出旧版标准认证申请,避免资源浪费[6] 锂电池回收与安全管理 - 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总量逐步提高,但存在使用时间长、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8] - 印发《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和《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南》[8] - 2023年8月起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开展锂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试点,2024年3月全国推广[8] 消费者权益保障 - 出厂销售电动自行车需有产品合格证,消费者可核对信息并扫描二维码验证真伪[7] - 未来消费者可到周边网点对锂电池进行健康检测评估,达到报废条件的电池可通过网点回收[9]
首届全球中小企业部长级会议呼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经济日报· 2025-07-31 07:37
会议概况 - 首届全球中小企业部长级会议在南非举办 主题为"开拓新的商业领域" 聚焦中小企业在经济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1] - 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代表参会 包括部长 国家贸易促进组织负责人 商界领袖和企业家等 [1] - 会议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路线图 [1] 中小企业融资 - 会议重点探讨通过政策支持 金融创新和资源整合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渠道 [1] - 讨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具体措施 包括设立专项基金 推动供应链金融 优化政府担保机制等 [1] 数字化转型 - 会议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1] - 强调数字化工具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讨论利用云计算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拓展国际市场 [1] 可持续发展 - 会议讨论通过绿色技术和政策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应对气候变化 实现绿色经济转型 [2] - 探讨通过政策激励 技术共享和绿色金融支持推动中小企业采用环保技术 [2] 会议成果 - 提出多项政策建议 包括优化融资环境 简化行政审批 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 [2] - 加强各国在融资 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方面的资源整合 承诺分享最佳实践 [2] - 强调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呼吁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2] 中小企业地位 - 会议标志着中小企业首次被正式承认为全球贸易中的独特主体 [3] - 中小企业占全球所有公司的90% 占全球就业岗位的一半以上 [3]
开拓工业智能化转型广阔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7-31 06:20
行业增长数据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行业分别增长14.9%、11.7% [1] - 2024年在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672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690项,孵化企业182家 [1] - 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6.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达16.9万家 [1] 区域发展案例 - 江苏省通过"智改数转网联"行动为6万家企业提供免费分析,推动728个重点项目建设 [1] - 广东省实施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行动,推动30多个细分传统行业数字化改造 [1] 政策规划 -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 [2] -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划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4个梯度 [2] 现存问题 - 工业智能化转型产业基础不够扎实,部分中小企业面临"不敢转""不会转"困境 [2] - 工业智能化转型标准和安全意识需加强 [2] 产业基础建设 - 需加速基础设施升级以适应复杂工业场景 [3] - 推动构建行业专用大模型以精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 [3] - 建立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提升大模型应用准确性 [3] 产业生态发展 - 培养智能化转型优势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3] - 健全人工智能开源机制,打造开放共享平台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 [3] -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 [3] 标准与安全 - 分级分类推进标准制定以保障工业智能化发展 [4] - 加强知识产权和安全保护意识,完善法律法规 [4]
智能小家电市场依然大
经济日报· 2025-07-31 06:20
小家电市场表现 - 生活电器和厨房小家电销售额占比较高 电煮锅 腿部按摩器 蒸汽清洁机等小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快 [1] - 小家电便携小巧 存放使用方便 对小户型家庭和租房群体友好 [1] - 野外露营热潮带动小家电迅速出圈 高颜值俘获年轻消费者 [1] 小家电受欢迎原因 - 定位精准 满足"一人经济""颜值经济""银发经济"需求 [1] - 自带"高颜值""悦己消费""快速迭代"特性 符合个性化和高品质生活方式追求 [1] -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进 增强市场竞争力 [1] 小家电现存问题 - 部分产品始于颜值却终于功能 实用度不及预期导致闲置 [1] - 空气炸锅和早餐机等曾被列入年度十大"无用"商品 [1] - 清洁不便导致使用频率降低 食物残留滋生细菌 [2] 小家电改进方向 - 增加健康属性或功能 满足营养健康生活方式需求 [2] - 提升智能化水平 通过智能算法提供健康菜单和少油少盐烹饪功能 [2] - 优化产品设计 实现易清洁 易拆卸结构或全面自清洁能力 [2]
科技金融多项试点开花结果
经济日报· 2025-07-31 06:20
股权投资试点加速扩围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试点范围扩大至18个大中型城市[2] - 发起设立AIC的主体扩展至全国性商业银行,除6家国有大行外,3家股份制银行已入局[2] - 广东监管局辖内完成5只AIC股权基金设立,规模合计47亿元,其中2只基金已投放5400万元,6只基金预备落地[2] - 广州首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完成对集成电路企业广州新锐光掩模科技的B轮增资,由工行广州分行牵头设立[2] AIC业务模式与产业协同 - 国有大行AIC可通过发行金融债补充资金,提供长周期股权融资服务,工银投资债转股规模超4000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2500亿元[3] - AIC采用"股债一体"策略:初创期股权投资推动技术突破,成长期支持市场拓展,成熟期通过债转股降杠杆[3] - 工银投资深化"资本+产业"协同,依托工商银行产业链资源帮助企业对接上下游合作伙伴[3] - 工银投资首创股权投资尽职免责制度,按整体损益评议责任[4]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优化 - 广东发布103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保险产品清单,截至6月末质押贷款余额超466亿元,同比增长7.1%[5] - 凯融光学通过100余项专利质押获得工行融资,带动2025年Q1营收增长5.5%,并享受利息补贴[5][6]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 并购贷款政策放宽:控股型并购贷款占比上限从60%提至80%,期限从7年延至10年[7] -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发放5000万元并购贷款(占交易额80%),助力高新技术企业收购标的公司[7] - 广州地区试点银行累计为23个项目提供授信83亿元,已发放贷款10.3亿元,储备项目46个金额超140亿元[8]
电动自行车有了新国标
经济日报· 2025-07-31 06:20
新标准实施时间表 - 电动自行车《技术规范》于去年12月发布 生产环节实施时间为今年9月1日 销售环节实施时间为今年12月1日 [1] - 为保障新标准产品供应 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印发《意见》 推动全产业链调整适配 [1] 新标准技术要点 - 优化防火阻燃技术指标 塑料重量占比限制在整车5.5%以下 延缓火灾蔓延速度并减少有毒气体释放 [2] - 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 完善防篡改技术指标 提高非法改装门槛 [2] - 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 续航达60-70公里 减少充电频次 [3] - 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 鼓励安装后视镜和转向灯 提升安全性和实用性 [3] 产业链调整要求 - 生产环节需重新研发设计车型 调整原材料和零部件 部分企业需改造生产线 [3] - 检测认证环节需更新流程和设备 流通销售环节需建立新营销体系和定价策略 [3] - 目前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CCC证书 [4] 行业规范与过渡安排 - 实施"白名单"制度 9个头部品牌提前研制符合新标准车辆并送检认证 [5][6] - 企业每年自主研发车型超10款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三级以上 [6] - 旧标准车辆销售过渡期至12月1日 建议消费者优先购买新标准车辆 [6] 锂电池回收体系 - 印发《锂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和《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南》 明确检测流程和回收要求 [8] - 开展四地试点后全国推广 布局检测回收站点 实现废锂电池"应收尽收" [8][9] - 消费者可到网点检测锂电池健康状况 报废电池通过专业渠道规范化处理 [9] 市场监管措施 - 电动自行车需随车附带产品合格证 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或认证平台核实真伪 [7] - 加强CCC认证全过程管理 严格检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