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搜索文档
数说“十四五”丨“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科技创新领域成果显著 有力支撑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央广网· 2025-10-19 12:28
央企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 - 十四五以来央企研发经费年均增长约6.5%,连续三年超过1万亿元 [1] - 央企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2] - 国资委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AI+专项行动布局应用场景超800个 [2] 航空发动机技术突破 - 中国航发应用TRIZ理论破解滑油金属屑末监测模块在体积适配与监测精度上的核心痛点 [1] - AEF1200涡扇发动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型大涵道比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直径接近2米 [1] - 换装新型国产发动机的运-20B航程更远、载重更大、速度更快,供电、液压、防控等系统同步改进 [2] 清洁能源项目进展 - 中广核德令哈1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中80万千瓦光伏发电已并网发电 [2] - 该项目包含20万千瓦光热储能发电,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塔式光热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投产 [2] - 中广核通过专项研发推动大开口熔盐槽式集热技术,提升光热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化和关键装备国产化水平 [2] 央企资产规模增长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十三五末的68.8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底的91万亿元 [3] - 十四五时期央企资产总额年均增速达7.3% [3]
一习话·非凡“十四五”|“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央广网· 2025-10-19 12:21
"十四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勇毅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踔厉奋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 定信心、锐意进取,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让中国经 济巨轮无惧风雨、破浪前行。 监制:张军 于锋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 统筹:伍刚 王薇 策划:赵净 关灵子 记者:张卓 左洋 视频:郑平平 周上源(实习) ...
看图学习·非凡“十四五”丨“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央广网· 2025-10-19 08:22
宏观经济总量增长 - 经济总量在“十四五”期间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大台阶,2024年超过134万亿元 [1][3] - 按不变价计算,2024年GDP比2020年增长23.9%,年均增长5.5% [3] - “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2025年经济总量预计约140万亿元 [1][3] 经济增长动力与结构优化 - 2021-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平均贡献率为59.9%,比“十三五”时期提高11.1个百分点 [7] -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2021-2024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3.5%,明显快于整体投资增速 [7] - 2021—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5.4%,占全球比重接近30%,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 [26] 创新驱动与研发投入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11] -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首次跃升至第10位,比2020年上升4位,百强创新集群数量位列全球第一 [11]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20年的33.7%升至2024年的34.6% [26] 市场体系建设与效率提升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1% [16] - 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升至63%,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 [16] 对外开放与全球影响 - 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比重由2020年的29.1%升至2024年的50.3% [20] - “十四五”前四年与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 [20] -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20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量突破11万列 [20]
经济大省挑大梁·韧性中国|以高质量发展托起群众的幸福梦
央广网· 2025-10-18 21:22
乡村产业振兴 - 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通过农文旅融合模式,将村集体收入从过去的五六十万元提升至去年的640多万元[4] - 该村推进“三块地改革”盘活闲置资源,使村民资产性收入近50万元,并创造了130多个本地就业岗位[2] - 通过文化包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水蜜桃精品礼盒售价达数百元,自酿米酒价格从每斤8元提升至最高68元[4] - 以山南头为试点吸引了17个文创项目落地,形成了包含精品民宿、私房菜馆和艺术空间的完整乡村业态链[4] - 截至今年10月,江苏省已建成228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795个薄弱村运维管护情况改善,40个片区建设取得进展[5]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江苏省拥有养老机构2200余家,提供床位近40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9%[10] - 全省组建了1.6万个家庭医生团队,优先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1176万,基本构建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10] - 全省18.2万特困老年人实现应养尽养,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年14738元[10] - 一家“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立足54亩园林,其居家社区养老站点覆盖江宁街道3个片区,服务人数达2152人[10] - 养老服务观念正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老护理队伍[9][10]
AI制作监控视频——“狗狗救孩子”火爆网络 虚拟世界如何做到真假可辨?
央广网· 2025-10-18 19:46
AI生成视频的现状与传播特点 - 短视频平台上存在大量AI生成的“监控实拍”类视频,内容多为具有冲击力的极端场景,如“狗狗救小孩”、“雷电劈中大树瞬间”、“山体滑坡瞬间”等 [1][3] - 一则“狗狗救小孩”的AI生成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7.7万点赞,许多网友信以为真 [1] - AI视频技术已从“一眼假”进化到“真假难辨”,尤其当内容披上“监控画面”外衣时,极易误导用户 [5] AI内容标识的合规性问题 - 多数AI生成视频仅在视频下方用颜色浅、字体小的文字进行声明,与《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的“显著可感知”标识相去甚远 [3][4] - 法律专家指出,显著标识应以绝大多数普通网民的注意力为标准,例如无法跳过的前置提示或醒目字眼,而非置于不起眼的角落 [4][5] - 尽管有标识,但当前不显著的做法仍涉嫌违反关于显著标识的规定 [5] 平台责任与法律监管环境 - 平台对用户发布的视频内容具有审核义务,对于宣称是监控录像的AI合成视频,应进行特殊审核并采取更严格的标准 [5] - 相关法规为制作传播AI内容的相关主体划定法律红线,底线是不能生产虚假信息 [5] - 除了法规约束,提升互联网用户自身的数字素养也至关重要,用户需养成识别信息属性、进行多渠道信息交叉比对的习惯 [6] AI生成内容的社会影响与风险 - 宣称视频为监控录像的AI合成视频具有高度的风险性与社会误导性,会让普通网民误以为内容真实,涉嫌构成虚假内容 [5] - 记者随机采访的5位市民在观看“狗狗救小孩”视频时,全部将其误认为是真实监控录像,无人注意到不显眼的AI声明 [1][2]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引发热烈反响
央广网· 2025-10-18 11:37
农业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 -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强调要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1] - 中国农业大学表示要固本拓新,培养更多具有"三农"情怀、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人才,将国家战略需求融入学校事业发展[1] - 福建农林大学科学家提出要走出实验室和校门,走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在实践中锤炼培养知农爱农的思想[3] -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计划持续提供突破性品种,研发高效栽培技术,培养优秀农业人才,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田铺设高速通道[3]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针对黑土地退化问题创新提出"梨树模式",将按照要求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转化,为黑土地保护利用、盐碱地改良等耕地保护事业贡献力量[2] - 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毕业生带领种粮大户在中低产田上实现"绿色吨半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2] - 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对盐碱土壤障碍因子进行改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科技支撑[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构建起立足西北、面向旱区、服务全国、辐射"一带一路"的试验示范站农技推广平台体系,聚焦农业关键难题,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3] 农业强国战略与产业发展 - 农业工作者表示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2] -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广大农业工作者致力于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1] - 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推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 - 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精准服务旱区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3]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锚定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央广网· 2025-10-18 11:37
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 -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 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 世界首台能够在原位实现连续大尺寸直径变化的盾构机"变径一号"成功下线[1]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 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1] - 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2]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第14位提升到2024年第10位[2]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3] - 人工智能 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3] 经济发展成就 - "十四五"前四年经济保持年均5.5%增长速度[3] -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为86.4%[3]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56.2% 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3] - 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为30.2%[3]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 120万亿元 130万亿元 今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左右[3] -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3] 创新基础与产业政策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研发人员队伍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2] - 坚持从实际出发 先立后破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发展新质生产力[2] - 有选择推动新产业 新模式 新动能发展 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3]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财政收入增幅逐季回升
央广网· 2025-10-18 09:33
财政收入表现 - 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6.39万亿元,财政收入增幅逐季回升 [1] - 作为财政收入主体的税收收入同比增长0.7% [1] - 反映工商业和服务业运行情况的增值税同比增长3.6%,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3.1个百分点 [1] - 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0.8%,增幅比上半年扩大2.7个百分点 [1] 重点行业税收增长 -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长12% [1] - 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长8.3% [1] - 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5.5% [1]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3.4% [1] 财政支出保障 - 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1% [2] - 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支出增幅为过去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2]
超35万件智能类产品亮相广交会 全面展现中国制造创新实力
央广网· 2025-10-18 09:33
广交会智能产品展示 - 第138届广交会展出智能类产品超过35万件 [1] - 展会现场设立18个智慧类专区 [1] - 服务机器人专区展出包括高空玻璃幕墙清洗机器人、水陆球形巡检机器人、辅助登山外骨骼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1] 行业创新与技术实力 - 中国在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1] - 智能化家电产品如具备导航拍照录像实时翻译功能的眼镜、可识别衣物面料的洗衣机、全天候互动电视等提升了用户体验 [1] - 从产品到服务的全生态建设为中国家电行业带来新的客户需求并注入全球竞争力 [1] 国际采购商反馈 - 国际采购商认为广交会是寻找创新项目和产品的理想之地 [1] - 采购商关注中国机器人领域的创新速度与技术深度 [1]
数说“十四五”丨15分钟可达 家门口“健康防线”守护百姓健康梦
央广网· 2025-10-18 09:17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就 - 建成全球最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1] - 超90%居民可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医疗服务点 [1][3] - 全国设置13个类别共26个国家医学中心 [1] - 建成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1] 医疗资源优化与能力提升 -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1] -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展251项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 [2] - 其中138项技术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先进水平 [2] - 国家巡回医疗覆盖西部12省和中部6省共218个县 [3] 未来发展方向 - 巡回医疗服务工作已成为全国性制度安排将持续开展 [3] - 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三级二级医院帮扶基层 [3] - 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满足百姓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