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物流无人车商业化提速 多方合力破解运输降本“最后一公里”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3
末端配送成本占到物流总成本超30%,且随着人力成本持续上升,无人配送需求日益迫切。据了解,在 政策、市场、成本三方面加持下,无人车在医药、重物配送、快递等领域纷纷落地,商业化取得显著成 果。这背后,出现了不少上市公司的身影。 行业按下加速键 日前举行的2025全球智慧物流峰会无人车论坛上透露了一组数据:截至2025年9月,中国3600个区县 中,超1900个已支持无人车上路,占比过半,政策支持范围仍在持续扩大。 市场需求爆发成为行业发展的"助推器"。无人车论坛上,中盈医药集团董事长庄怀凯深有体会:"在医 药流通中,配送对药品质量至关重要,但传统隔日、次日达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需求。尤其是加急 药品,客户对时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末端配送成本占物流总成本比例超过30%,且人力成本持续上升,而即时零售市场规模的扩 大,进一步加剧了运力缺口。润泽汇数字科技控股集团董事长毛中吾跨界进入物流行业后,也发现了重 物配送的痛点:"全国有70万个水站,销售一桶水的物流成本很高,同时水店从业者年龄偏大,送水体 力消耗大,这些都需要技术来解决。" 成本下降则为行业商业化扫清了障碍,目前无人车已进入价格快速下降通道。 ...
交投低迷 年内20家港股公司私有化退市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2
在这一低成交背景下,虽然近一年长虹佳华股价累计涨幅已超过100%,但想要将获利落袋为安并不容 易。四川长虹的下属全资子公司安健控股作为长虹佳华的重要股东就表示,"长虹佳华股价长期低于净 资产,难以利用港股平台进行资本运作,上市公司平台优势难以体现,公司也无法通过港股上市地位实 现持股的理想退出;为维持长虹佳华上市地位,受限于公众持股量等规定,目前安健控股所持可转换优 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在操作上受到限制。" 在交投低迷之下,不少港股公司都选择了私有化退市之路。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已有20家 港股公司以私有化的方式退市。最新一家完成私有化退市的是晋安实业,其在今年9月19日实现私有化 退市。 选择私有化退市的港股公司,其原因几乎都离不开股票交投低迷、丧失应有的融资能力以及继续维持上 市地位和合规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此前一家从港股退市的公司负责人就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港股市场作为一个极为市场化的市场,往往 只有头部公司才能获得资金青睐,无论是二级市场还是融资都是如此。虽然港股有闪电配售等极为便利 的融资制度,但一旦丧失资金青睐,任何便利的制度都不起作用,我们上市十多年一直没有融到资,未 来也看不到希望,只能 ...
烽火通信拟斥资不超1.5亿元 回购注销股份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1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计划以7500万元至1.5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回购股份 回购价格上限为40.53元/股 [1] - 预计回购185.05万股至370.1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146%至0.291% [1] - 回购期限为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6个月内 全部股份将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1] 回购资金财务影响 - 按最高回购金额1.5亿元测算 占总资产比例0.35% 占净资产比例1.07% 占货币资金比例4.16% [2] - 回购资金不会对日常经营、财务、研发及债务履行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 - 回购实施后不会影响公司上市地位和控制权变化 [2] 回购动机 - 基于对公司未来稳定发展的信心和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 [1] - 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并增强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1]
社保险资持仓市值创新高 耐心资本成A股“压舱石”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1
证券时报记者 陈见南 去年9月24日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以后,以国家队、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为代表的耐心资本持续加码入市,持仓 市值攀升至历史高位。 这不仅为市场注入稳定增量资金,更通过长期投资逻辑平抑短期波动,成为A股百万亿元市值生态背后的核心"压 舱石"。 耐心资本持仓创新高 与耐心资本积极入市形成呼应的是,个人投资者开户数在"9·24"以来也迎来大幅增长,成为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 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单月A股投资者账户新开户数达684.68万户,环比增加274.67%,创2015年6 月以来的新高。今年以来,A股新开户数经历了较为明显的起伏,2025年3月开户数大幅增长,达到306.55万户, 创出年内新高,也创出"9·24"以来的单月次高。8月市场行情爆发,开户数进一步增长到265.03万户。 与2024年10月单月684万户的开户规模相比,今年8月A股新开户数仅约为其38%左右。这表明当前个人投资者入市 节奏仍相对温和,散户入场行为仍处于理性区间。从整体来看,"9·24"以来A股新增开户数达2879万户,较此前11 个月累计开户数大增超80%。 两融持续扩容 融资融券作为反映市场信 ...
电力市场化改革涉深水区 电价下行重构行业格局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0
核心观点 - 电力市场化交易比重提高推动电价下行趋势 对发电企业收益和投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 [1][2][3] - 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导致市场供大于求 光伏电价降幅尤为明显 [6][7] - 发电企业需通过成本控制、交易能力提升和商业模式创新应对市场挑战 [8][9][10] 电价下行表现 - 龙源电力上半年所有发电业务平均上网电价399元/兆瓦时 同比下降23元/兆瓦时 其中风电下降16元至422元/兆瓦时 光伏下降5元至273元/兆瓦时 [2] - 大唐新能源上半年净利润率从29.90%下降至27.89% 主要受电价下滑影响 [2] - 山东2025年新能源竞价中光伏机制电价0.225元/kWh 较煤电基准价0.3949元/kWh下浮43% 风电机制电价0.319元/kWh下浮19.2% [1][6] 电价下行驱动因素 - 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0.9% 1-6月全国市场交易电量2.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 [4][5] - 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电量无差别参与市场交易 推动电价由市场供需决定 [2] - 动力煤价格中枢下移使火电成本下降 火电企业以地板价竞争挤压新能源电价空间 [3] - 光伏装机迅猛增长 上半年全国太阳能新增装机2.12亿千瓦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 [6][7] 市场改革进展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获批 建立跨网交易目录电价和统一结算规则 [5] - 19个省级现货市场试运行 山西广东等6省现货市场正式运行 省间区域省内中长期交易常态化 [5] - 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公布新能源机制电价的省份 为后续省份提供重要参考 [1] 企业应对策略 - 发电企业重构光伏项目测算模型 加强靠近负荷中心项目开发 分析各省交易规则开发新模式 [1][10] - 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建设运营成本 提升电力交易能力 调整电源结构和投资策略 [9][10] - 利用储能参与峰谷价差套利 布局虚拟电厂参与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市场 [8] - 探索长期购电协议锁定稳定电价收入 拓展投融资渠道 [10] 行业影响展望 - 新能源占比扩大将加剧电价波动 目前风电光伏占电力总装机比重不到20% [8] - 电价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 整体面临下行压力但部分时段区域可能上涨 [10] - 需关注新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 数据中心等绿电消费新增长点 [8]
新能源时代电价将走向何方?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07
未来,电价是上行还是下行? 根据这一派的观点,过高、过低的电力价格都不利于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保持电价平稳、理性、有序 的上涨预期,不仅是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实现高 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应成为政策制定和市场机制设计的核心共识。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高雨禾表示,观察未来电价的变化,应置于一个明确的框架下看待,即中 国新增电力需求将全部被新能源满足,新能源将逐步替代煤成为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在新能源发电 的技术成本进一步下降、新能源电价进入市场后,电价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2025年'136号文'的落地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保量保价'的时代已经结束。"高雨禾指出,今年以来,央国 企新能源投资战略已从分布式与集中式并重,转向侧重大规模集中式项目。从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已经 出台的新能源入市的执行细则来看,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光伏项目全额上网可能性极低,户用光伏面临并 网容量限制,分布式项目普遍存在消纳难、现货价格低等问题。相比之下,集中式项目凭借规模化效应 和跨省交易进一步放开的利好趋势,成为投资项目的"香饽饽"。 另外,由于新能源项目不再"保量保价",发电企业的业务 ...
两部委明确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路径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07
一方面,部分园区存在主导产业模糊、同质化竞争突出问题,有的园区同时布局十余个产业,资源分散 导致"样样有却样样不精";另一方面,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足、数字化转型滞后、绿色低碳设施缺位等 问题,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要求存在差距。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从特色化、集约化、数智化、绿色化、规范化五大方向入手,明确7个方面、19个发展导向,为工业园 区从"量的快速增长"转向"质的有效提升"提供行动指南。 业内专家分析,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有力推动工业园区做强特色产业、优化空间治理、培优市场主体、 提升创新能力、强化绿色安全,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载体支撑。 作为工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我国工业园区已形成规模效应,但随着内部改革深化与外部环境变化,发展 瓶颈逐步显现。 业内专家认为,零碳园区的跨界创新不仅是企业间融合,更包括产业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耦合。目前,江 苏苏州工业园区、云南宜良产业园区等已率先探索零碳转型,通过产业与能源系统深度耦合,实现碳排 放强度持续下降。 此外,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开展产业转移发展对接,加 ...
8月全社会用电量 再破万亿千瓦时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07
9月23日,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这是继7月之 后,我国月度用电量再破万亿千瓦时。 8月上旬,全国经历大范围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多地用电负荷创新高。国家电网消息显示,8月4日至6 日,其经营区用电负荷连续三天创历史新高,最大负荷达12.33亿千瓦,较去年11.80亿千瓦的极值增长 5300万千瓦。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164亿千瓦时、5981亿千瓦 时、2046亿千瓦时和1963亿千瓦时,同比增速分别为9.7%、5%、7.2%和2.4%。 "7月,我国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这1万亿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日本全年的用电量总 和。"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曾就万亿千瓦时用电量作出形象对比。 ...
多层次资本市场筑牢枢纽功能 科创成色越擦越亮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07
"上市公司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A股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已超过一半,特别是一批集成 电路、生物医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形成了集聚效应。"业内人士指出,从新股"含科量"显著提升,到 科创公司技术成果加速涌现,再到新兴产业集群成势,中国资本市场科技创新成色越擦越亮,有力地推 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这一趋势的形成,得益于政策引导、研发投入、资本赋能三重因素协同驱动。尤其是在"十四五"期间, 北交所的成立,构建起一套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特色制度安排,推动资源向创新型中小企业聚集。 截至目前,北交所有上市公司27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 人"企业占比超一半。同时,新三板累计服务企业超1.4万家,在完善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的工 作机制下,新三板已向沪深北交易所输送上市企业超740家。 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了"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情况。他 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多层次、广覆盖的市场体系 更加完备,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 未来,完善资本市场发展理念和监管方式,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和吸 ...
甘李药业签订30亿元 甘精胰岛素相关供应框架协议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04
核心交易 - 公司与巴西Funda o Oswaldo Cruz-Bio-Manguinhos(FZ)及BIOMM S.A.签订技术转移与供应协议及供应框架协议 合同二总金额预计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含税)[1] - 协议涉及巴西生产开发伙伴关系计划(PDP项目) 旨在通过技术转移建立巴西本土胰岛素生产体系 保障基本药物长期稳定供应[1] - 公司联合BIOMM及FZ提交的方案获巴西政府批准 成为甘精胰岛素PDP项目唯一获批方案[1] 协议具体内容 - 根据技术转移与供应协议 公司向FZ转移甘精胰岛素技术 并向BIOMM供应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及原料药[2] - BIOMM经授权向FZ转移灌装技术并供应注射液及笔式胰岛素注射器 FZ作为最终采购方承诺10年采购期内按约定采购量和价格向BIOMM采购产品[2] - 供应框架协议标的包括甘精胰岛素原料药、注射液及笔式注射器 履行期限为10年[2] 财务与经营影响 - 合同属于日常经营性行为 预计对2025年度及后续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提升整体盈利能力[2]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20.67亿元 同比增长57.1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4亿元 同比增长101.96%[2] - 协议实施不会影响公司业务独立性 也不会形成对交易对方的业务依赖[2] 公司背景 -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 主营业务为胰岛素类似物原料药及注射剂研发、生产和销售 具备完整胰岛素研发管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