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证券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程国慧:持续发挥创投科技创新“引擎”作用
证券时报· 2025-07-31 03:02
7月25日,证券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程国慧在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 进光明科学城活动上发表致辞,深入剖析当前创投行业的发展态势与未来方向。 程国慧回顾,去年第十二届创业投资大会在上海张江举办时,创投行业正经历全流程堵点带来的阵痛。 而如今,市场已逐步走出低谷,呈现显著回暖迹象。募资端,今年上半年机构LP认缴出资额同比大幅 提升50%,终结了2020年以来的连续下滑趋势;投资端,整体投融资规模降幅从去年同期的50%收窄至 5%,显现探底信号;退出端,2025年上半年131家中企在A股、港股和美股上市,其中56%获VC/PE支 持,港股IPO表现亮眼,并购、回购等多元化退出方式日益成熟。 在数据背后,行业生态正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优质项目在创投机构的长期培育下持续涌现, DeepSeek、宇树科技、影石创新等企业的崛起,彰显了中国科技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创投 十七条""国办一号文"等政策密集出台,推动银行、险资、社保等长线资金入场,为行业注入源头活 水。 当前创投行业局部回暖、理性修复的良好态势正在巩固。程国慧认为,创投作为一个发现和创造价值的 行业,从来不是简单的资本流动, ...
战略科技力量崛起 嘉宾“组团”调研光明科学城
证券时报· 2025-07-31 03:02
随后,考察团来到深圳理工大学。这所经教育部批准于2024年设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以其"小而精、 高起点、国际化"的办学特色,正快速成长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黑马"。学校聚焦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 给嘉宾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行程的最后,考察团在光明区城市规划展览馆全面了解区域发展蓝图。通过沉浸式展示,嘉宾们深入 领会了"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战略定位,对光明区"科技+城市"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多位 嘉宾表示,第一次考察光明就被这里蓬勃的发展活力所吸引,光明区强大的产业集群、优质的营商环境 以及高效的企业服务,对企业发展作用巨大。光明区在科技创新与产城融合方面的前瞻布局,也充分彰 显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与作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在深圳北部凤凰山麓与茅洲河交汇处,一座承载国家战略使命的科学新城正加速崛起。作为大湾区综合 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规划面积达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全球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 7月26日,作为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的重要议程之一,"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考察活动 成功举行,近4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投机构、创业企 ...
深交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鸣钟: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接力棒”式服务
证券时报· 2025-07-31 03:02
深交所支持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 深交所将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 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1] - 深交所与创投机构联动 支持完善"募投管退"闭环生态 打造"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1] - 创业板705家公司上市前获2615家次创投机构投资 累计金额709.89亿元 注册制改革后218家企业获992家次293亿元投资[1] 创投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角色 - 创投机构是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帮助创新企业树立规范发展理念[2] - 深交所制定专项方案促进创投高质量发展 与政府引导基金/央国企/民营外资机构建立协同机制[2] - 推动创投机构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参与"创享荟"产业对接活动 加强投后管理专业化[2] 创业板改革与产业政策协同 - 深交所将持续深化创业板改革 突出板块特色 支持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企业[2] - 推动科技型企业适用创业板第二套/第三套上市标准 促进资源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2] 并购重组与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深交所将规范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产业整合与补链强链[3] - 对符合条件的重组项目精简审核流程 推动产业链升级与价值链优化[3] 创新资本生态体系建设 - 深交所将打造"从IP到IPO到持续发展"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强化知识产权/企业培育/监管协同[3] - 推进股/债/REITs/ABS等产品协同开发 完善行业/产业链/区域服务体系[3]
A+H上市潮涌 市值门槛调升传闻扰动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7-31 02:57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2025年以来A股公司赴港上市已成趋势性动向,宁德时代等巨头带动下已有超40家企业正式递表港交所,另有30余家企业已公告启动相关流程 [2] - 已赴港上市的10家A股公司中千亿级公司达5家,百亿级以下仅吉宏股份1家 [3] - 已递表的44家A股公司总市值均在100亿元以上,其中千亿级6家,200-1000亿元26家,200亿元以下12家 [4] 中小市值公司加速布局港股 - 30家披露赴港上市计划的A股公司中出现市值50-80亿元区间企业,如锐明技术(82亿元)、可孚医疗(78亿元)等 [4] - 中小市值公司赴港上市公告集中发布于2024年7月,显示在龙头企业示范效应下加速布局港股进程 [4] - 赴港上市优势包括港股市场回暖带来的融资窗口、再融资便利性及国际化价值发现 [4] 赴港上市市值门槛调整动向 - 内地监管部门考虑将赴港上市市值门槛从100亿元提升至200亿元,拟参考GDR政策标准 [2][6] - GDR现行标准要求上市公司A股120个交易日平均市值不低于200亿元,与境外上市公司在A股上市标准一致 [6] - 券商人士确认存在设置"申报前120个交易日平均市值不低于200亿元"要求的说法 [6] 市值门槛调整的合理性分析 - 提高门槛可筛选优质企业、提升港股板块质量、统一GDR标准、避免企业盲目跟风 [6] - 2024年4月证监会"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表述已隐含对企业规模的要求 [7] - 港股境外投资者偏好高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赛道企业,传统产业公司表现分化 [7] 港股市场质量保障措施 - 分析师建议除市值限制外可增加行业或财务标准筛选,优化赴港上市公司质量 [8] - 限制小市值公司有助于避免盲目跟风,引导A股公司有序赴港上市 [8] - 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港股市场对实力不足企业不友好,每年存在主动退市案例 [8]
宠物消费续创新高 供应链抢抓市场红利
证券时报· 2025-07-31 02:56
上市公司争相"跨界" 据宠业家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宠物消费达773.75亿元,同比增长8.84%,其中,商品零售为581亿 元,服务消费为192亿元。中国大陆地区宠物店保有量为96161家,宠物店上半年平均单店营收流水约为 13.75万元。 "今年我参加了很多产业论坛,一般能来个几百人就不错了,但宠物行业大会居然来了上千人,这个产 业发展之迅猛可见一斑。"和君咨询董事长王丰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宠物供应链大会上说道。 近年以来,宠物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在宠物经济风口之下,宠物行业入局者持续增加,供应链新品类层 出不穷,同时全国多个地方也发力打造宠物全产业链,将宠物经济摆上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宠物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供应链体系也正经历深刻变革,当前相关企业通过创新研 发、数智化技术探索,不断推动竞争力水平提升。 "现如今,宠物被视为家庭成员,消费者愿为宠物投入更多资源,推动消费从生存需求向情感陪伴升 级。"宠业家创始人四郎认为,年轻群体已成为养宠主力,他们将宠物视为情感寄托,催生个性化、精 细化服务需求,对宠物食品的品质、成分透明度、品牌调性等方面关注度显著高于传统养宠人群。 "既然宠物 ...
贝莱德增持中金公司H股 好仓比例超百分之五
证券时报· 2025-07-31 02:56
贝莱德近期交易动态 - 7月22日买入中金公司H股126.24万股 平均价格20.2190港元/股 耗资2552.45万港元 交易后好仓持股9539.97万股(持股比例>5%) 淡仓持股759.96万股(0.40%) [1] - 6月6日通过非现金方式取得中金公司H股688.73万股保证权益 当时好仓持股4.9% 淡仓0.48% [2] - 6月12日买入中金公司H股429.16万股 平均价格16.2344港元/股 交易后好仓持股增至11711.89万股(6.15%) 淡仓0.44% [2] - 6月27日不再持有中国银河H股3384.99万股保证权益 交易后好仓持股4.10% 淡仓0.25% [3] 中金公司与中国银河业绩表现 - 中金公司H股6月6日至7月29日累计涨幅达38.39% [3] - 中金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4.53-39.66亿元 同比增长55%-78% 主要来自投行/股票/财富管理业务增长 [3] - 中国银河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3.62-68.01亿元 同比增长45%-55% 投资交易/财富管理/投行等业务全面增长 [3] - 截至7月29日已有28家上市券商披露业绩预告 净利润同比增速中枢超70% [3] 券商行业整体趋势 - AH两地上市的13家中资券商近一月多数涨幅超20% AH价差明显收缩 [4] - 增量资金持续入市推动交易量改善/两融扩张 同时行业减员增效降低成本收入比 [4] - 市场策略从交易性转向持股型 券商板块上涨斜率放缓但持续性增强 [4]
东杰智能实控人或变更
证券时报· 2025-07-31 02:55
公司控制权变动 - 控股股东淄博匠图恒松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淄博展恒鸿松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淄博市财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转让99%基金份额 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动 [2] - 当前控股股东淄博匠图持有公司1 2亿股股份 占总股本29 35% 实际控制人为淄博市财政局 [2] - 该事项处于筹划阶段 存在不确定性 [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专注于提供全流程物流+信息流的智能制造综合方案 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生产系统 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和智能立体停车系统 [3] - 业务涵盖规划咨询 软件系统研发 智能装备设计制造 系统集成 安装实施及售后维保等全方位服务 [3] 经营业绩与战略 - 2024年受下游需求不振 行业竞争加剧及项目成本超支影响 主营业务收入减少 毛利率下降导致业绩亏损 [3] - 通过优化成本管控和现金流管理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65 19% [3] - 2024年末及2025年初陆续签署较大金额海外项目订单 国际市场开拓初见成效 [3] - 2025年将稳步推进海外项目订单实施 加速数字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进程以提升盈利能力 [3]
江波龙控股股东承诺12个月不减持
证券时报· 2025-07-31 02:55
限售股解禁及减持承诺 - 公司3亿股限售股(占总股本71.57%)将于8月5日开始上市流通 [2]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部分董事自愿承诺12个月内不主动减持所持股份 [2] - 可减持规模从71.57%降至28.30%,股份数量从3亿股降至1.19亿股 [2] - 员工持股平台持有的16.53%股份(0.69亿股)也将遵守严格减持限制 [3] - 整体可减持规模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下降57.98% [3] 资本市场反应 - 自愿不减持承诺在资本市场中具有积极信号作用 [3] - 有效缓解市场对集中解禁压力的担忧 [2]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正围绕行业、高端、海外和品牌方向推进业务布局 [3] - 在企业级存储、高端消费类存储、海外业务、主控芯片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3] - 持续向综合型半导体存储品牌企业转型 [3] - 在企业级、车规级等高端存储领域不断投入研发 [3] - 成为国内少数具备"eSSD+RDIMM"产品设计、组合及规模供应能力的企业 [3] - 已推出多款eSSD、DDR4 RDIMM和DDR5 RDIMM企业级存储产品 [3]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锚定2030年500万辆产销目标
证券时报· 2025-07-31 02:55
战略定位与目标 - 公司战略定位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2] - 2030年目标:整车产销500万辆 新能源销量占比超60% 海外销量占比超30% 进入全球汽车品牌前十 [2] - 构建"阿维塔"、"深蓝"、"启源"三大品牌矩阵 分别定位高端智能电动、科技突破与全球出海、数智化发展核心支柱 [2] 经营业绩与预测 - 1-6月营业收入1469亿元 整车销量135.5万辆创8年新高 [3] - 新能源销量45.2万辆(同比+49.1%) 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5.1%) [3] - 全年预测:总销量300万辆(新能源100万辆) 营业收入3550亿元 [3] 战略实施路径 - 产业协同:加强垂直整合与整零协同 提升供应链韧性 [3] - 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与斯特兰蒂斯、福特、马自达等车企合作 [3] - 跨界融合:强化ICT/消费电子领域合作 构建大流量生态圈 [3] - 产融结合:发展汽车金融、后市场及保理服务 [3] 核心技术布局 - 推进"香格里拉"新能源平台战略 目标百万辆级年产销规模 [4] - "北斗天枢"计划聚焦智驾/底盘/智舱技术 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 [4] - "海纳百川"计划推进"152"全球化布局 加速海外市场拓展 [4] - 未来十年计划投入超2000亿元研发 新增超1万人科技创新团队 [4]
胜宏科技董事长陈涛:拥抱AI时代 抢占发展先机
证券时报· 2025-07-31 02:53
公司概况 - 胜宏科技专业从事高精密多层、HDI、FPC、软硬结合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汽车电子等领域 [2] - 公司自2015年上市以来连续8年复合增长30%,最新市值突破1600亿元,成为PCB行业龙头 [2] - 技术优势包括AI算力、AI服务器、无人驾驶领域高阶HDI/PCB技术全球领先,实现78层高多层、八阶HDI、mSAP等量产 [3] - 产能覆盖广东、湖南及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具备全球化交付能力 [3] 发展战略 - 核心战略为"三大战略和四个创新":智慧工厂、绿色制造、高技术品质服务;观念、科技、人才、资本创新 [3] - 战略优先3-5年,技术优先2-3年深度绑定头部芯片客户,产能优先2-3年构建国内+东南亚双线布局 [5] - 未来将加大产能建设满足追加订单,引入CCD背钻机、三菱激光钻孔机等高端设备提升制程能力 [6] 行业趋势 - AI将带来六大变革:新计算纪元、科学革命、"AI员工"常态化、机器人时代加速、新产业催生、制造业模式重构 [4] - 全球科技巨头2024年AI数据中心总投资达2180亿美元,中国AI产业规模预计从2026年4862亿元增至2030年1万亿元(CAGR 20%) [4] - PCB行业受益于AI算力需求,公司已成为英伟达AI算力PCB和特斯拉汽车电子核心供应商 [3][4] 市场机遇 - 中国AI产业具备数据基数、政策支持、应用创新三大优势,提供广阔商业场景 [4] - 公司通过技术共生抢占产业主导权,构建全球AI算力PCB供应体系瞄准高端市场 [5] - 高端产品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维持78层高多层等技术领先水平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