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杭州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西湖区:聚焦“六六行动”彰显首善风采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52
科技创新 - 西湖区五大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全省第二、科技人才指数全省第三,第三次夺得省科技创新鼎 [8][9] - 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将建设西湖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环老和山创新生态圈建设科技创新服务综合体,环小和山创新生态圈探索外籍人才五年免费签证试点,环云栖创新生态圈打造国际太空计算产业策源地,环之江创新生态圈打造科艺融合样板圈 [9] - 采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创新模式,推动实验室成果向产业端转化,形成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科创生态体系 [9] 数实融合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710亿元,位居全市第三,入选省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先导区财政专项激励及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领域核心区 [10] - 推进数字经济二次攀登,发挥阿里云、蚂蚁系等头雁作用,深化通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构建"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及无人交通应用场景 [10] - 空天信息产业产值超53亿元,加快推进3D打印卫星项目,组建10亿元规模产业基金,落地全国首家商业卫星"线下超市" [10][11] - 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支持建设机器人测试小镇及中试平台,紫金港科技城打造"中国云谷"产业地标,云栖小镇争创国家级先进技术产品转化应用试点 [11] 文创产业 - 西湖区3家企业入选"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名单 [12] - 推进"两镇六街区"建设,包括曙光路"阅见西湖"文化空间、五里塘历史街区东巢·碾米厂艺术中心、转塘"BAC·艺术社区"等 [13] - 艺创小镇启动凤凰创意国际区块改造,龙坞茶镇推进杭州茶叶博览会会议会展中心建设,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依托未来科技体验中心等项目引流 [13] - 激活消费潜能,利用《黑神话:悟空》、M511等IP推出新少年之家、"种地星球"项目,落地戴敦邦艺术馆、水浒主题游线等文化项目 [13][14] 城乡发展 - 推动浙工大之江校区土地盘活、地铁四期工程建设,新开工改造道路20条,完成10个未来社区建设,打造蒋村街道全域未来社区 [15] - 建成市级数字乡村样本村1个,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7个,培育乡村振兴"头雁"及农创客 [15] - 杭州西湖茶食茶饮创新发展研究院落地龙坞茶镇,建设"一绿一红"省级共富带,推动西湖龙井技艺传承及九曲红梅科技小院发展 [15] 资源配置 - 迭代西湖企服AI数智平台,推进AI赋能增值化改革省级试点,"西湖链链看"品牌促成合作项目36个,落地金额3.6亿元 [16] - 举行跨境电商专场,打造"出海线上服务专区",深化企呼我应服务改革,优化政务"碰一碰"办事专区 [16][17] 民生事业 - 全年计划提供就业岗位8.5万个,新增就业3.5万人,升级新建青年就业创业综合体6个,打造"青年留杭第一区" [18] - 推进15分钟学生校外发展圈与社区教育学习圈建设,建成启用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改造老年食堂(助餐点) [18] - 提升改造农贸市场3家,建设16家特色阅读空间,全年策划文化活动超千场 [18]
为残疾人安装强脑科技假肢 青年企业家爱心公益捐赠超10万元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52
公益捐赠活动 - 杭州市工商联和杭州市残联共同发起"青年企业家爱心助残"公益捐赠活动 捐款将用于帮助残疾人安装强脑科技假肢等产品 截至27日上午已累计募集捐款超10万元 [1] - 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丽君参与捐赠 表示公司过去53年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希望通过公益活动反哺社会 [1] - 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华参与捐赠 认为科技创新不应只为经济效益 强脑科技的脑机接口技术和仿生假肢产品展现了科技的温度 [1] 强脑科技产品与技术 - 强脑科技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与应用 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捐赠仿生假肢产品超千套 [1] - 公司产品包括智能仿生假肢和外骨骼机器人等 帮助残疾人摆脱身体限制 去年参与浙江省科技助力肢残人士公益项目 帮助1000名下肢残疾人安装智能腿 目前已有300余人受惠 [1] 科技助残发展 - 杭州市残联表示杭州是全国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 科技助残已成为杭州残疾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假肢、外骨骼机器人等高科技辅具能有效帮助残疾人克服身体障碍 [2] - 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孔春飞指出以强脑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研发的智能产品切实改变了残疾人生活 本次捐赠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年企业家参与 体现了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 [2]
古今辉映,文明圣地迎新生——五千年良渚文化拥抱“数字未来”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52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 AR技术让良渚古城遗址以虚拟形式重现,游客通过扫码即可看到五千年前的建筑风貌和祭祀场景 [2] - 良渚博物院使用AR眼镜技术,使玉琮和玉璧等文物以虚拟影像形式"活"起来,增强游客体验 [4]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VR大空间正在建设中,预计7月开放,将进一步升级数字化体验 [4] - 良渚博物院已完成200多件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工作,为文物赋予"数字生命" [4] 数字化遗址保护系统 - "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连接600多个摄像头、5个无人机场及各类感应设备,实现162平方公里保护区的实时监测 [6] - 系统累计巡查量超38.7万人次,整合46万余条研究数据,成为遗址保护的重要工具 [8] - 红外摄像头设立虚拟周界,感应光缆监测土层震动,有效防止盗挖行为 [6] - 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与地面传感器组成"天—空—地"立体网络,自动识别植被入侵、土壤湿度异常等风险 [7]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 良渚新城打造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已吸引320家企业入驻,包括1家上市企业和4家准独角兽企业 [9] - 数字文化社区拥有超万件知识产权,吸纳近4000名数字贸易产业从业人员 [9] - 水母智能科技开发的"触手AI"漫画工具已吸引全球300万创作者,累计创作作品超2亿件 [9] - 良渚文化大走廊串联多种文化资源,成为杭州城市新中心的精神高地 [10] 文物保护技术创新 - 全国首个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专业实验室在良渚建立,与多所高校合作攻克技术难题 [5] - 老虎岭遗址采用封闭式"保护壳"配合监测设备,成功解决渗水问题,保持五千年前的草裹泥工艺痕迹 [5][6] - 数字化模型在暴雨前精准指导排水系统加固,避免遗址遭受水毁 [7]
杭州市开展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52
活动概述 - 杭州市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在金沙湖大剧院举行,主题为"共赴一场好春光",强调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 [1] - 活动分为"春生·破冰""春守·相融""春绽·畅想"3个篇章,通过科技与艺术融合展示残疾人事业新进展 [1] 科技助残成果 - 现场展示智能仿生手弹奏钢琴、机械狗引导浙江省盲人学校合唱团登台演出,体现科技助残的创新应用 [1] - 杭州市残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发布首批6个融合就业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高质量就业 [1] 文化宣传与传播 - 发布沙画短片《潮未来·哢春生》和原创助残文化片《给春天的回答》,后者将通过330块户外大屏、7条地铁线、4000多辆公交车、80艘西湖游船同步展播 [1] 表彰与榜样力量 - 杭州1人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家单位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另有2人、2家单位分获浙江省级同类表彰 [2] - 获奖者将通过宣讲传递榜样力量,活动覆盖全市300余场助残日活动,包括体育融合、康复技能大赛、招聘会等 [2] 未来规划 - 杭州市残联表示将持续创新扶残助残形式,推动"春天的事业"发展,目标让"好春光"成为城市幸福底色 [2]
钱塘(新)区以创新破题新型工业化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52
工厂建设与投产效率 - 杭州松下马达有限公司新工厂从开工到投产仅用20个月,较行业周期缩短44% [1] - 新工厂总投资10.9亿元,达产后年产马达1600万台、年营收超20亿元、每年减少碳排放14万吨 [1] - 作为首批入驻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松下马达与钱塘合作31年,每年投入超5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 [1] 产能与效率提升 - 新工厂助力企业产能提升50%,单位面积生产效率提高15% [1] - 中策橡胶集团一季度研发投入约3亿元,同比增长21.62%,实现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10% [1] - 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自主研发的生物三维打印设备占国内近50%市场并销往海外 [1]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钱塘区一季度736家规上工业企业合计研发投入30.36亿元,同比增长9.39% [1] - 杭州鳌海海洋工程技术完成水下机器人自主研发,去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今年有望翻番 [1] - 钱塘创新指数182.6,位列杭州市第二、浙江省第三,较上年提升25%,增幅居全省首位 [1] 产业发展与规划 - 钱塘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700亿元,位列杭州市第一,荣获2024年度"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 [1] - 发布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2027年突破5000亿元 [1] - 着力建强集成电路、大飞机两大"国字号"产业集群,做大做优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 [1]
暨军民赴半山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开展活动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32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重点议题讨论 - 6名市、区人大代表和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围绕水上交通条例草案、富阳新登古城墙保护条例草案、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报告等重点议题提出20多条建议 [1] - 建议包括强化水上交通安全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对新登古城墙实施"文化解码+数字传播"双轮驱动、探索法治素养数字画像、推广垂直绿化项目等 [1]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暨军民指出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将为审议法规草案和报告提供重要参考 [1] 人大代表作用发挥 - 强调要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认真履职建言 [2] - 提出要用活用好代表码、代表活动码 建好用好代表联络站点 深入实施"两去两回"机制 方便群众反映意见诉求 [2] - 要求人大代表聚焦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和推动发展人工智能 发挥专业特长 激发"双岗建功"主动性 [2] - 倡导人大代表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实践 广泛凝聚共识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
美丽萧山铺展立体画卷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07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 萧山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实施美丽萧山行动,健全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双碳"目标 [3] - 萧山区以系统思维打破生态治理"单点困局",形成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绿色低碳、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的生态新格局 [3] - 萧山连续八年获得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第二次夺得"大禹鼎"金鼎,水生态治理成为串联城乡价值链的生态纽带 [4] - 永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将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改造114.96亩滩地为沃土,带动戴村48亩油菜花田旅游经济 [4] - 萧山共有480条河道,其中67条列入杭州市重点河道名录,占全市五分之一,累计创建省级"五水共治"实践窗口3个、美丽河湖33条 [5] 绿色低碳转型 - 传和能源综合能源项目利用钱江污水厂再生水作为冷热源,年回用量930万吨,可为250万平方米建筑供能,年减碳2.6万吨 [7] - 萧山建设13个低(零)碳试点,推动4个项目入选省级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申报3个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园区试点 [7] - 党湾镇减污降碳试点推动纺织印染行业从"传统印染"向"绿色智慧印染"转型,降低能耗和排放强度 [8] 城乡发展与文化赋能 - 萧山启动现代社区(城郊结合部)建设三年行动,基础型建设已完成区级验收,示范型建设预计年底收官 [9] - 知章村和朱家坛村依托历史名人故居资源,开发文旅项目,带动村经济发展 [9] - 新街街道盛东村等地利用存量低效厂房发展三产内容,联动特色农旅和网红经济 [10] - 萧山创建33个"宁静小区",解决噪声难题,提升民生幸福感 [10]
上城如何锻造第二条税收百亿大道?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07
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 上城区2024年税收亿元楼宇达75个 税收10亿元楼宇8个 [2] - 富春路凭借22幢税收过亿楼宇成为浙江首条百亿税收大道 [3] - 上城区以富春路为轴线形成20余座总部大楼集群 每百米即有一座"亿元楼" [4] 政府规划与目标 - 上城区计划以钱塘江19公里黄金左岸、大湖滨等片区为重点 招引高能级总部项目55个以上 [2] - 目标2024年实现税收亿元楼宇80个 培育第二条税收百亿大道 [2] - 第二条百亿大道规划包含钱江新城CBD、钱江新城二期等四个区域 聚焦"金融科技+高端商务"双核驱动 [6] 楼宇经济产业生态 - 亿元楼集聚金融、科技及跨国企业 反映区域经济能级与要素配置效率 [4] - 杭州国际金融中心IFC、金地威新等项目将于下半年交付 作为第二条百亿大道建设后发动力 [6] - 计划通过"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模式 构建高端楼宇产业生态圈 [6] 运营挑战与解决方案 - 写字楼供应激增导致同质化竞争 部分区域空置率攀升 [5] - 提出建设特色楼宇园区方案 通过产业主题化形成"一幢楼一个产业生态圈" [5] - 强调提升服务能级 以政务服务和生活配套优化增强楼宇吸引力 [5] 招商与营商环境优化 - 建立楼宇招商组织体制 对B类以上效益楼宇运营主体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 [6] - 上线招商小程序实现企业线上找楼看地 同步发布租金、空置率等实时数据 [7] - 编制纸质楼宇手册分类展示可售/可租物业信息 附联系方式辅助企业决策 [7]
萧山推进产业社区企业服务驿站建设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07
企业服务驿站建设 - 产业社区企业服务驿站是杭州市2025年10件"为企办实事"项目之一 旨在实现80%涉企事项园区可办 目标为"进一个门 办成一揽子事" [1] - 萧山区已在中国视谷 膜材料小镇等3个园区建立驿站 下沉涉企服务事项164项 构建区镇联动问题解决机制 [3] - 2023年计划完成11家驿站建设 预计覆盖企业1200余家 服务人群超2万人 [5] 服务效能提升 - 城锋五金员工通过驿站10分钟完成社保医保参保和人才认定 相比此前需驱车30公里往返萧山区政务中心大幅提效 [1] - 膜力产业社区驿站协助杭州巨工工具将地块容积率从1 45提升至2 5 释放产能空间 [2] - 视谷产业社区驿站为云尖信息开通地铁直达公交专线 服务近2000名研发人才 [2] 产业链服务深化 - 驿站服务从基础政务向产业链增值服务延伸 膜力社区提供科技创新 技术攻关等21项增值服务 [5] - 视谷驿站针对视觉智能产业链推出成果转化服务 建立"一企一码一标签一报告一清单"体系 覆盖300余家企业及8000名人才 [4] - 萧山区以"产业链一类事"为底层逻辑 系统培育产业生态 推动集群链式跃升 [4] 政企协同机制 - 驿站依托区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资源 提升镇街问题协调能力 形成"企有所呼 我有所应"闭环 [2][3] - 通过党建联建联动攻坚机制 实现生产要素问题高效对接 如规资分局快速审批容积率调整 [2][5]
西湖区以“绣花功夫”“梯”升居民幸福感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06
杭州老旧住宅电梯更新项目 - 杭州首个运用2025年超长期国债的电梯更新项目在三墩镇美都公寓正式落地 业主赞成率达98.3% [1] - 西湖区将419台15年以上住宅电梯纳入首批国债支持计划 已完成415台电梯换新 [1] - 留下街道翰墨香林苑50台电梯仅用7个月完成整体换新 翠苑街道文萃苑24台电梯刷新"三个月竣工"纪录 [1] - 每台电梯改造成本中 国债和财政资金承担近85% 居民分摊比例控制在15%上下 [1] - 西湖区住建局制定《西湖区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指导手册》明确更新条件及财政补助政策 [1] - 今年西湖区申请换新的电梯数量达1290台 [1] 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工作 - 转塘街道珊瑚沙社区已完成7个单元电梯加装 惠及100余户居民 另有2个单元正在施工 [2] - 社区设立"电梯加装咨询专窗"并组织多方协商会 邀请律师、设计师参与协调 [2] - 西湖区去年完成老旧小区电梯加装110台 今年将完成80台以上 [2] 政策实施效果 - 通过政策精准滴灌 基层创新治理 居民共建共享的组合拳 破解"资金难""协调难"问题 [2] - 让小小电梯成为直通民心的幸福载体 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转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