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搜索文档
南充:文旅项目启新章 幸福产业入画来
四川日报· 2025-06-17 11:44
文旅兴市战略 - 南充实施"文旅兴市"战略,将其列为高质量发展路径"五市战略"之一,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 [5][6] - 南充拥有文旅资源22.49万项,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9项,国家级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0个,天府旅游名县3个,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量位居全省前列 [6] - 战略方向包括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文化旅游"融"起来,南充文旅"热"起来,通过文化保护传承、文艺作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三管齐下" [6] 文旅产业升级 - 开展"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实施景区"提档升级"、业态"跨界融合"、产品"迭代更新"等组合拳 [7] - 2023年以来累计实施省级重点文旅项目83个,年均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2位 [9] - 计划实施六合丝绸文化产业园、三国文化旅游城、升钟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 [10] 文旅融合发展 - 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从江边荒滩发展为集农业科技、湿地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林文旅融合项目,成为网红打卡地 [9] - "黄金江岸"湿地公园以生态保护为基、旅游观光为翼,打造嘉陵江上规模较大的水上运动项目聚集地 [9] - 2025年春节假期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402.66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居全省第2位 [9] 文旅+业态创新 - "文旅+科技"如阆中水城码头的水上飞机项目,让传统观光走向多元体验 [11] - "文旅+农业"推动乡村从生产地向消费地升级,西充县莲池镇天兴桥村和顺庆区新复乡日接待游客量峰值达1.4万人次 [11] - 创新推出"四季清晖"二十四节气实景演艺,融入春节文化、嘉陵江文化、丝绸文化等元素 [12] IP打造与商业化 - 抢抓春节申遗成功机遇,将春节IP打造为南充文旅亮眼名片 [14] - 六合丝博园通过复古小火车、沉浸体验和原创舞台剧《东方丝源》焕发丝绸文化新活力 [15] - 仪陇县打造红色旅游走廊,南部县发展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蓬安县举办嘉陵江放牛季,形成差异化城市IP矩阵 [15][16]
广安市:做足做好融合文章 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
四川日报· 2025-06-17 11:44
文旅发展战略 - 广安市构建"两核一区三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重点打造"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三大主题 [6] - 2024年接待游客3100万人次(同比+7.01%),旅游收入326.89亿元(同比+34.60%),"五一"假期37家景区接待游客133.49万人次(同比+44.48%) [6] - 近三年投入216亿元实施166个文旅项目,与重庆联合制定《推动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2023年责任清单》 [9] 核心项目进展 - 西溪河峡谷公园建设三大主题景观,其中望江忆故主题结合五一造纸厂烟囱遗址打造网红打卡地 [6] - 华蓥山太阳坪康养旅游度假区和邻水县南部温泉城文旅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8] - 武胜县沿口古镇成为热门目的地,"嘉陵夜游""十里夜宴"等新消费场景形成 [9][11] 业态创新 - 賨城里商圈融合美食街区、休闲绿道、水上表演等多元业态,夜间经济活跃 [10] - 广安不夜城打造宋韵商街,设置7个舞台和18处美陈景点,日均吸引大量游客 [11] - 协兴老街建川博物馆聚落10个主题展馆开馆后火爆出圈,带动文化消费 [12] 文化IP开发 - 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展厅面积新增186平方米,新增展品61件,2024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 [14] - 武胜县龙舟赛吸引12万现场观众和100万网络观看,拉动消费超2亿元 [15] - 原创话剧《平凡英雄》5天演出14场,观众超3000人次 [14][15] 区域协同 - 与重庆沙坪坝区互为研学旅游目的地,开通川渝首条红色旅游低空航线 [9] - 联合川渝10个区县成立环华蓥山文化旅游发展联盟 [9] - 眉州东坡等知名品牌入驻协兴老街和賨城里商圈 [12]
推动文旅融合惊艳“出圈” 自贡加快打造独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
四川日报· 2025-06-17 11:37
文化出海与彩灯产业 - 自贡彩灯首次在西西里岛亮相,以海洋生物为主题,吸引5万余人次观灯,其中10多米高的巨型海怪灯组成为网红打卡点[10] - 2024年1至4月,自贡在13个国家41个城市举办42个境外彩灯项目,实现文化出口1569.76万美元[12] - 自贡灯会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占据92%的国际市场份额,累计观灯人数达6亿多人次[12] - 彩灯产业创新合作模式,从策划制作转向合资经营,如成立北京京彩文化公司举办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13] - 自贡彩灯入选"环球灯会"品牌、"感知中国"项目,并纳入中法建交60周年精品人文交流活动[13] 文旅品牌与荣誉 - 自贡灯会参与"春节"申遗,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入选全球第二批100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11] - 自贡入选《2024最具潜力文旅城市报告》"中国最具潜力文旅城市",2024年新获评国省级文旅品牌21个[11] - 自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地质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10] 文旅融合与创新 - 自贡实施"文旅兴市"战略,擦亮"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等城市名片[11] - 打造"文化+贸易+科技"融合发展的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枢纽,以彩灯、恐龙、盐业文化为核心[13] - 推动"文旅+数字经济",如"夜游釜溪"项目运用声光电影技术,恐龙博物馆推出数字体验项目[16] - 布局低空旅游,开通自贡至重庆梁平、青城山至自贡的低空航线,航空产业园接待研学群体5万余人次[15] 文旅产业链与业绩 - 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接待游客208.73万人次,同比增长61.43%,实现综合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43.9%[17] - 自贡灯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产业园已开工,恐龙博物馆场馆改造项目将于7月开工[17] - 2030年目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旅游人次突破8300万人[19] 文化遗产活化与修缮 - 自贡桓侯宫修缮完毕并对外开放,计划打造"自贡盐业行帮博物馆"[15] - 实施文物建筑修缮保护三年行动,开展玉川公祠、炎帝宫等12处文物建筑修缮[15] - 利用修缮后的南华宫、观音阁建成自贡抗日献金运动陈列馆和自贡抗战盐运文化陈列馆[15]
“康养”理念首倡地攀枝花:奋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6-17 11:37
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 公司以打造"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为核心定位,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5] - 重点塑造四大价值维度:提升城市"颜值"(气候与人文)、深耕"研值"(三线建设研学)、丰富"筵值"(特色农产品)、引爆"言值"(影视IP与城市形象)[5] - 2025年启动康养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目标2027年建成高颜值阳光康养名城,聚焦康养度假/康复疗愈/银发经济三大领域 [9] 康养产业转型成果 - 康养游客量从2010年起步增长至常年50万人次,年接待专业运动队超130支 [8] - 通过"六度禀赋"方法论(温度/湿度/海拔/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实现资源价值转化,建成红格温泉/米易太阳谷/普达阳光三大康养度假区 [7] - 村民自发参与康养产业,如盐边县昔格达村2025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10万元,类似村落超10个 [9] 细分赛道竞争力构建 - 运动文旅:建成6个体育竞训基地,举办国家级赛事,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获评川渝体育旅游综合体 [10] - 中医药文旅:建设"全季康·晃桥上"康养基地,开发万宝营森林康养度假村等中医疗愈项目 [10] - 农业文旅:发展近1000家康养农庄,推出昔格达文化田园等新业态 [11] - 工业文旅:兰尖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获省级认证,开发"钢铁炼成"研学线路 [11] - 影视文旅:推出《火红年华》拍摄基地沉浸游,5条精品线路带动消费热潮 [11] 特色产品与流量变现 - 星空旅游:迤沙拉观测基地年晴夜超200天,形成"观星+民宿+餐饮"复合业态 [12] - 节庆活动:2025年春节米易县接待游客101.31万人次,同比增长32.62% [14] - IP营销:文旅形象"攀豹豹"带动动物园"五一"营收增长73.95%,单月迎客10万人次 [15] - 城市更新:"山海湖"项目2025年假期创收605.74万元,带动夜市等衍生消费 [13]
十六款“成都造”机器人集中在城市真实场景中实战 “通天晓”与“小吒”上岗啦
四川日报· 2025-06-17 09:25
机器人"小吒"亮相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王翱 摄 机器狗在成都天府广场巡逻。王翱 摄 ●这些机器人涵盖具身智能机器人、机器狗、综合智能服务机器人、数字人等产品形态,服务于交通指挥、 治安巡逻、安全指引、智慧教育、文旅服务五大领域 ●成都将围绕生产、生活、城市治理,聚焦警务、养老、赛事、文旅、商务、展会、农业、教育等重点领 域,打造至少70个典型应用场景 6月16日上午,成都市东御街88号车水马龙,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通天晓"亮相街头。能打手势能对话的"通 天晓",与执勤交警一起指挥交通,成为成都街头一道兼具未来感与秩序美的独特风景。 当天,成都街头巷尾被科技热浪点燃——成都市首批智能机器人实景验证活动举行,来自成都10家企业的16 款机器人产品"上岗打卡",在城市真实场景中实战。 在真实场景中迭代升级 "同学们,早上好!"当天早上,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手持火尖枪、脚踩风火轮的机器人"小吒"准时上岗, 迎接同学们。 "这款轮足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以'哪吒'为原型打造的校园服务机器人。"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吒"主要功能是进行校园信息播报和趣味安全劝导,比如文明提示、励志短句互动。 在成都 ...
数字技术赋能 让文物焕发时代生机
四川日报· 2025-06-17 08:32
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 四川省文物局推出《千年蜀刻 蔚为大观——四川石窟线上展》,运用数字孪生、三维建模、亿像素超高清图像等技术实现全省重要石窟的数字化展示 [5] - 安岳石窟数字化项目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捕捉微米级细节,形成3D地图辅助修复工作,修复精度提升至"按数据修" [8] - 乐山大佛研究院融合三维激光扫描与微痕数据提取技术,将石刻纹饰辨识度提高60%-80% [10] - 仁寿冒水村摩崖造像项目实现亿级像素、720度无死角采集,影像还原度达100% [10] 数字展示与公众体验创新 - 三星堆博物馆《寻觅三星堆》项目通过MR眼镜实现古蜀国虚拟穿越,1:1复原6个数字孪生场景 [12] - 自贡恐龙博物馆运用AR、VR、3D Mapping技术演绎小行星撞击场景,开发"孵化恐龙"互动装置 [13] - 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再现金沙"VR和"创意金沙"AR项目,增强观众沉浸式体验 [13] - 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采用全息投影和"时光回溯"体感系统,实现千年石刻的动态展示 [17] 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与国际合作 - 四川石窟线上展支持毫米级精度细节欣赏和360度旋转查看,覆盖全省石窟资源 [16] - "邂逅三星堆"全球巡展采用12K微距拍摄、AI导览和VR体验,已在秘鲁、希腊等地展出 [18] - 广元市计划建设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配备4K宽银幕和8K球幕影院传播文化 [17] - 数字化成果为考古学、历史学等研究提供多维度数据支持,未来可实现虚拟现实展示 [10] 技术赋能文物保护修复 - AI数字化修复技术完成青铜骑兽顶尊人像等文物的研究性复原,提升匹配效率 [14] - 三星堆2号青铜神树借助AI技术进行病害分析与修复 [14] - 数字技术可非接触探测文物内部结构缺陷,避免传统修复导致的信息丢失 [7] - 广元皇泽寺项目建立石窟管理系统,整合影像、病害等分项模块 [10]
巴山蜀水写新篇——四川牢记嘱托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6-17 08:32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效 - 四川文旅产业规模和质量稳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 2022年至2024年国内游客接待量从6.36亿人次增至11.19亿人次 国内游客总花费从7059.94亿元跃升至1.76万亿元 [2]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90.3亿元 国内游客在川总花费达1.76万亿元 在全国长期保持第一方阵地位 [12] - 2024年第三产业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5% 以文旅为主的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 [5] 重点文旅项目表现 - 三星堆博物馆国际影响力显著 代表性文物复制件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 吸引大量游客参观 [1] - 三苏祠博物馆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接待团体游客超6000批次 游客总量达420余万人次 创游客增幅最大、高峰持续最长纪录 [3] - 九寨沟景区"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5.49万人次 同比增长40.56% 智慧管理系统显著提升游客体验 [12]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推出"熊猫专列·成都号"特色旅游专列 包含16天15晚新疆之旅和成都文化地标探访 [7] - 绵阳打造航天科技馆、智造研学等新产品 运用"数字人李白"等科技手段创新文旅体验 [10] - 乐山2024年举办200余场文化活动 170余项赛事和近200场美食跨界活动成为流量担当 [10] 产业政策与规划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与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合并召开 促进资源和产业有效对接 [8] - 印发《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专项工作方案》 明确数字文化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和七项重点任务 [10] - 出台《四川省进一步促进入境旅游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提升文旅国际竞争力 [14] 县域文旅发展 - 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四川占13席 居全国第二位 [13] - 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中四川占15席 居全国第一位 [13] - 成都非遗博览园在第九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现场销售总额达1222万元 [14] 国际文旅交流 - 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229.3万人次 双国际机场枢纽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促进国际旅游 [14] - 美国学者贾和普25次探访蜀道 认为蜀道为不同文明对话提供重要启示 [14] - 三星堆文物国际巡展和学术讲座有效提升古蜀文明全球影响力 [1][14]
健全照护制度 兜紧兜牢失能老人养老保障
四川日报· 2025-06-17 08:32
养老服务扩容提质政策 - 四川省出台《关于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系统部署养老服务扩容提质工作,重点关注失能老年人群体[1] - 政策提出具体务实的改革措施,立足四川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1] - 到2027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8%,对普通型和护理型床位实行差异化补助[2] - 支持家庭智能适老化改造,探索以消费补贴形式支持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服务[2] - 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范围,健全养老服务支付体系[2] 失能照护服务优化 - 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时全托等"喘息"服务[2] - 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推动智能化技术和产品在失能照护中的应用[2] - 完善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制度,围绕失能老年人照护适时调整基本养老服务清单[4] - 健全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标准体系,实现规范化运行[4] 养老服务支付保障 - 建立失能老年人照护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福利补贴制度[2] - 加快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立覆盖全体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 - 出台政策措施助力养老服务经营主体降本增效,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4] 养老服务人才建设 - 加大养老护理员培养力度,完善收入分配、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政策[3] - 支持开展家庭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发挥家庭成员亲情照顾作用[3] - 引导低龄老年人参与失能照护志愿服务[3]
不断揭开三星堆的秘密
四川日报· 2025-06-17 08:32
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 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提供了有力考古实证 [1][2] - 2021年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出土1.7万多件编号文物,但三星堆城内水陆交通体系、聚落功能分区等问题仍待解决 [3] - 考古人员在燕家院子点位发现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的人工堆筑土台,推测使用年代上限不晚于商代中期 [2][3] - 真武宫点位发现三星堆首处玉石器作坊,出土4000余件文物包括玉人像、玉牙璋等,测年结果显示作坊存在于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250年 [4] - 燕家院子点位发现大型房屋建筑基址,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外围可能存在回廊,最大单间已揭露90多平方米 [4] - 三星堆古城址水系结构明确,东水门宽约20米、最深处1.15米,东北水门约30米宽 [3] 文物保护与修复进展 - 三星堆博物馆预计8月底完成近千件文物清理和保护,第一阶段已完成4000余件文物清理和修复 [6] - 第二阶段工作针对300多件青铜器、部分金器展开清理修复,以及600多根象牙的保护工作 [6] - 科研团队研发象牙加固和封护材料,使象牙可在22摄氏度左右环境下陈列 [6] - "郭汉中大国工匠工作室"挂牌培养青铜器修复工艺人才,金器、玉器等工匠工作室也将投入运行 [6] - 目前三星堆文物保护和修复团队已有15人 [6] 文化传播与展览 - 三星堆博物馆创新展陈,观众可通过互动装置沉浸式体验古蜀国生活 [7] - 对外展览包括"太阳之光:古蜀与印加文明互鉴展"在秘鲁举行,"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世界"展览在联合国总部开展 [7] - "万物有灵·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数字艺术展"和"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国宝全球巡展"已在法国巴黎、卡塔尔、美国纽约举行 [7] 未来研究方向与目标 - 专家学者针对三星堆器物制作工艺与原料来源、资源控制与利用、古气候与古环境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5] - 目标到2027年明确古城宫殿区准确区位、掌握古城内人群族属和等级构成,初步了解三星堆遗址的墓葬习俗、祭祀体系等情况 [5]
省政协召开专家协商会 为加快金沙江航道建设贡献智慧
四川日报· 2025-06-16 17:29
"加强金沙江航道开发、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是四川省《2025年协商计划》安排的唯一一个专家协商 议题。3月以来,由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牵头组织的课题组,先后赴宜宾、攀枝花、凉山等地,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水电站、库区、码头等一线了解真实情况,在水运物流企业、货源地企业、港口码 头企业、铁路场站等开展多场次座谈交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提交会议讨论的协商报告,深入剖析金沙江航运的痛点、堵点、难点,提出了把实现金沙江下游直航作 为重点工程纳入"十五五"规划,把过坝设施建设作为联通航道的当务之急,把航道整治升级作为内联外 畅的基础工程,建设攀西和川南地区沿江经济带等对策建议。 6月13日,四川省政协在成都召开专家协商会,围绕"加快金沙江航道建设"主题,邀请省直有关部门一 起,听取行业专家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省政协副主席杜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金沙江下游沿线城市的党委、政府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辖区内航道建设的新情况;与会专家、政 协委员结合专业知识和前期调研情况,对协商报告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对加快金沙江航道建设提出对 策建议。省直部门负责同志作现场回应。 协商达成共识:加强金沙江航道开发,对进一步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