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搜索文档
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10月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 2025-09-08 02:24
大会基本信息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1] - 大会主题为"践行大食物观,共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采用"1+7+1+N"总体框架 [1] - 包含1场开幕式及全体会议、7场专题会议、1场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和多场平行会议及国际交流活动 [1] 参会规模与构成 - 邀请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位外宾参会 [1] - 汇聚世界级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优秀青年人才及产学研各界领袖 [1] - 涉及41家会议主办单位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等国际机构 [3] 会议内容与活动安排 - 专题会议包括世界农业高校校长论坛、农食行业创新与投资论坛等7个专业论坛 [1] - 将举办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国际交流会客厅 [2] - 会前组织实地考察交流活动和平谷之夜全体招商大会 [2] 预期成果与发布内容 - 力争实现线上关注超2亿人次、线下观展达3万人次 [2] - 发布《农业中关村2.0》《世界农业高校A20联盟成立》等重磅内容 [2] - 提供农业发展的"中国方案"并提升国际话语权 [2] 产业合作与成果转化 - 安排重点企业洽谈以实现产业合作新突破 [2] - 平谷农业中关村将整合全球前沿技术成果与创新主体 [4] - 推动科研成果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 [4] 品牌建设与后续活动 - 闭会期间常态化举办WAFI对话、创新秀等活动 [3] - 筹办"世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低碳跑"等品牌活动 [3] - 深化与平谷区"50亩地创业大赛""桃花半程马拉松"的联动 [3] 展览展示与区域发展 - 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将设置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国际合作等主题展区 [3] - 科研企业主体将展示全球最新农业科研成果 [4] - 实现会议与产业实践、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 [3]
本届服贸会签约14家合作伙伴
北京青年报· 2025-09-08 02:19
合作伙伴签约情况 - 首都会展集团与中国银行 五粮液 太平洋保险 京东集团 北京银行 工商银行 北京北冰洋等14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1] - 新增中国工商银行和北京北冰洋两家合作伙伴 合作阵营覆盖金融 保险 信息技术 航空 运输 电信服务 人力服务 饮品等多元领域[1] - 中国图片社 中国国航等供应商提供运输服务 技术服务 人力服务 摄影摄像服务 航空服务及物资支持[1] 北冰洋公司参与细节 - 北京一轻控股旗下北冰洋公司深度参与服贸会系列活动 呈现老字号绿色发展成果与多元产业布局蓝图[1] - 传递国民汽水品牌价值与文化底蕴 与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共绘新篇章[1] 文创产品开发亮点 - 工美集团 雪莲集团 中国邮政 千纸鹤等10家特许生产商开发吉祥物福燕主题产品[2] - 涵盖纪念徽章 服装服饰 邮票邮品等八大品类50余款新品 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与北京地标元素[2] - 通过线上线下售卖点投放市场 满足个性化需求[2] 服贸会主题与特色 - 2025年服贸会以数智领航 服贸焕新为年度主题 注重科技化智能化应用[2] - 重点展示新技术应用场景 解决方案和产品附加服务 围绕国际化数智化特色化便利化创新[2] - 释放中国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信号 扩大服贸会朋友圈[2]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携手中信金租、海博思创 共筑“储能 + 金融”产融协同新生态
北京青年报· 2025-09-08 02:19
合作概况 - 2025年8月20日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与海博思创及中信金租签署三方合作协议 共同撬动万亿级储能资产市场[1] - 合作以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为抓手 在储能+金融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1] - 合作旨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双碳目标实现注入金融动能[1] 行业背景 - 中国双碳目标深入推进 国家发改委136号文件落地实施[1] - 储能产业正加速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主导[1] - 储能电站建设成本持续降低 电力现货市场逐步开放及配套政策不断完善[1] - 储能电站资产经济性显著提升 为金融资本深度参与储能产业搭建广阔平台[1] 合作方优势 - 海博思创是中国储能行业领军企业 市值超百亿的全球储能解决方案头部企业[2] - 海博思创业务覆盖电网侧 电源侧及用户侧全场景储能领域[2] - 中信银行是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之一[2] -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2019年起以陪伴式服务支持海博思创发展 提供结算和授信支持[2] - 中信金租聚焦船舶 飞机 户用光伏 乘用车 绿色环保等融资租赁业务[3] - 中信金租在绿色业务领域积累丰富经验 投资项目涵盖风 光 水 储 氢等多个方向[3] 合作内容与目标 - 三方将打造储能资产+专业化运营+综合金融方案的融资模式[3] - 合作将发挥各自在产业端 技术端 金融创新工具 融资租赁 资金募集等方面的优势[3] - 合作为储能行业金融创新探索新的路径[3] - 合作是中信银行北京分行践行绿色金融理念 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实践[3] - 未来将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 激活储能产业发展活力[3]
京西惊喜 登临石景山巅感受最美落日
北京青年报· 2025-09-07 18:54
【京西惊喜 #登临石景山巅感受最美落日#】石景山(本山)位于首钢园西北部,属太行山余脉,雄峙 在永定河的出山口,是历史上北京水利工程的枢纽地带。近期,按照市、区两级关于"两园一河"协同联 动发展重要部署,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开展石景山(本山)改造提升项目,通过对石景山(本 山)生态修复、动线优化、拆除挡墙,新增西南侧步道及向河入口等,方便市民游客从首钢园直达永定 河。据了解,相关具体措施包括新建80米向河步道、提升改造600米既有步道,改造提升后的石景山形 成了南山小院、古建群、功碑阁三大景观区域。(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吕良璐 摄像 郭谦 编辑 吕良 璐) ...
石景山区带来京西惊喜 首钢园小火车里品美食
北京青年报· 2025-09-07 18:07
项目概况 - 石景山区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集中亮相"两园一河"四大重点项目 [1] - 小火车(火车餐厅)项目以火车餐吧为核心 结合高差景观与时光廊架设计 [1] - 项目实现日间休闲与夜间消费功能转换 丰富文旅消费场景 [1] 项目特色 - 火车餐厅依托河堤天然高差拥有绝佳视野 [1] - 透过餐厅观景窗可一览西山永定河壮阔景观与鲜活绿意 [1]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打造汉文化主题展示高地
北京青年报· 2025-09-05 18:12
博物馆建设与开放 - 大葆台遗址博物馆于2025年5月20日重新开放 建筑面积达7600平方米 展陈面积2800平方米 [1] - 博物馆依托"黄肠题凑"高等级葬制及千余件出土文物 系统展示汉代广阳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面貌 [1] - 开馆三个多月已接待观众近13万人次 尽管规模不大但观众反响热烈 [1] 文化定位与发展目标 - 该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唯一以汉代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 致力于打造北京汉文化展示中心 [1] - 博物馆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北京在汉代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积淀 [1]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白塔寺打造文商旅融合新地标
北京青年报· 2025-09-05 17:29
游客量增长 - 白塔寺重新开放后游客量从年均8万-10万人次跃升至30余万人次 增长数倍 [1] 文化活动创新 - 推出北京白塔文化周和白塔之夜文化品牌活动以丰富文化供给 [1] 文创产品开发 - 文创周边产品突破传统品类 推出毛绒类主题产品 目前已超两百款 [1] - 计划拓展更多实用性联名商品 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 [1]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社会化办展搭建跨域融合新桥梁
北京青年报· 2025-09-05 17:11
展览运营成效 - "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与自然韵律"特展参观人数突破15万 超越前期预测 [1] - 该展览成为自然与文化、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的典范案例 [1] 馆藏资源建设 - 国家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以每年约3万件速度持续增长 [1] - 预计2029年新馆开放时馆藏标本总量将达到60万件 [1] - 2035-2040年间馆藏标本数量有望突破百万件大关 [1] 战略发展规划 - 新馆将建设成为南中轴地区博物馆群的文化地标 [1] - 未来将持续发挥国家馆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1]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北京博物馆总数位居全国首位
北京青年报· 2025-09-05 17:11
博物馆建设规划 -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为长期战略工程 [1] -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2035年)》于2024年初正式印发 [1] 博物馆规模数据 - 北京地区备案博物馆数量达246家 [1] - 类博物馆数量达56家 [1] - 博物馆总数位居全国首位 [1] 公共服务发展 - 博物馆免费开放持续推进 [1] - 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1] - 博物馆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1]
通学公交再上新 破解家庭接送焦虑
北京青年报· 2025-09-05 07:26
通学公交服务网络优化 - 北京市计划开通通学公交线路达294条 较前期新增16条专线覆盖5区11校 [1] - 通学公交服务规模扩展至579部新能源车辆 累计服务1.78万名学生 [1] - 新增专线使1100余个家庭减少早晚接送需求 [1] 运营模式创新与效率提升 - 首次实现通学公交线路驶进校园 规避路侧上下车安全风险 [1] - 采用定制化运营模式保障学生安全与通行效率 [1] - 针对特殊路况实施差异化方案 包括石景山"小型车+错峰发车"及东西城微循环线路 [3] 城市交通影响与绿色出行 - 试点校周边接送车辆出现明显下降 缓解校园周边拥堵压力 [2] - 轨道交通从安全/运力/服务/秩序四维度升级 提升通学效率并为城市整体交通减负 [2] - 推动绿色集约出行理念落地 减少私家车与电动车停靠 [2] 社会价值与民生工程意义 - 作为针对重点人群的精准出行服务 破解家长"接送难"问题 [2] - 通过新能源车辆与多方协作保障 传递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怀 [2] - 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民生治理经验 具有多赢社会效益 [2][3] 未来发展优化方向 - 需扩大覆盖范围至郊区学校与偏远居民区 [3] - 持续强化安全保障措施 包括车辆体检与极端天气应急预案 [3] - 进一步织密服务网络 打通校园出行"最后一公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