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宇MedTech
icon
搜索文档
下一代骨科医生必须具备什么能力?从骨科30年说起
思宇MedTech· 2025-04-08 23:27
骨科技术发展阶段 - 骨科技术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生物力学时代(~2010年)、微创与精准时代(2010年~现在)、微创+生物力学融合时代(即将到来)[4] - 生物力学时代以稳定性为核心,关注内固定把持力、术后骨结构强度,国产螺钉厂商快速成长[4] - 微创与精准时代注重术后恢复、软组织保护、患者体验,内镜、通道、导航技术广泛应用,但长期稳定性仍需验证[4] - 未来十年将进入融合时代,需兼顾精准微创与结构稳定,医生需理解材料、结构及算法逻辑[5] 医生能力与教育挑战 - 国内医生培养模式以医学教育为主,理工类基础薄弱,导致工程技术理解不足[6] - 医生普遍重视诊疗技术学习,但缺乏对螺钉、假体设计的深刻理解,创新能力受限[6] - 技术设计端与使用端鸿沟扩大,医生难以有效应用新技术,需通过跨界学习弥补[6][8] - 医生需掌握材料、力学及设计思路,成为下一代骨科医生的基础能力[8] 医工交叉协作需求 - 传统医工连接方式(厂商、教材、会议)已无法满足技术快速迭代需求[8] - 工程师需深入理解医生真实语境,在产品成型前开展深度协作[9] - 全球骨科大会设立医工交叉主题,旨在促进医生、工程师、企业及高校的面对面交流[9] 临床技术落地痛点 - 术式增加3分钟可能被一线医生放弃,钉子角度不便影响术中操作,先进材料需与现有术式兼容[12] - 医生高估技术能力或误判边界,导致技术推广受阻[8] 大会核心议程 - 发布2025全球骨科创新年度白皮书及全球骨科器械创新大奖[13] - 主题演讲涵盖机器人骨折治疗、3D打印技术、可降解镁合金接骨螺钉、脊柱手术机器人等前沿领域[13] - 分享医工交叉创新实践、知识产权保护、个性化植入物应用等议题[13][14] 行业活动信息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将于2025年4月24日在北京召开,规模500人[10] - 主办方包括骨未来、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等机构[10] - 会议聚焦医工交叉与骨科创新,推动技术临床落地[10]
CMEF2025!医学影像区新品速览
思宇MedTech· 2025-04-07 19:13
展会概况 - 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2025)将于2025年4月8至11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主题为"创新科技,智领未来",聚焦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2] - 医学影像展区展示创新产品包括磁共振、CT、超声、内窥镜等智能化设备[2] 参展企业及产品亮点 GE医疗 - 展出"SIGNA Hero磁共振"搭载AI深度学习Sonic平台,检查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支持脑心联合评估及高分辨斑块成像[4] - 脑心同治方案入选《2024年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牵头临床研究[4] - 公司业务覆盖160多国,年营收196亿美元,员工51,000名[2] 飞利浦医疗 - 推出Elition AI+全域智能磁共振,采用端到端AI平台、双核加速引擎及精密梯度系统,突破传统图像信息边界[5][8] - 产品线涵盖成像系统、超声设备、心脏诊断系统等,重点布局数字化与AI领域[5] 西门子医疗 - 展示NAEOTOM Alpha双源光子计数CT、国产SOMATOM Pro.Pulse双源CT及ARTIS icono floor多模态诊疗平台[9][11] - 聚焦本土智造、绿色可持续、AI智核工场、共克重疾四大议题[11] 开立医疗 - 超声领域:河图S80/TMP80搭载C-Field+天工智能平台,通过场成像发射技术提升图像信噪比及分辨率[11] - 内镜领域:iEndo智慧平台采用多核异构架构,支持超分辨成像技术,早癌筛查效率提升[13] - 微创外科:首发"凌珠"4K 3D荧光三合一腔镜平台,兼容2D/3D形态[15] - 心血管介入:V-reader系列超宽屏血管内超声系统支持移动共享配置[17] - 全球布局:170多国设销售网点,7大研发中心(美/德/日/中),研发人员800+[11] 迈瑞医疗 - 凌云DigiEye U8数字化摄影X射线系统突破悬吊DR运动限制,支持全流程质控与专科解决方案[19][21] 东软医疗 - 全球首台16cm超高清螺旋CT NeuViz Epoch Elite具备46.5lp/cm分辨率、83cm大孔径及0.239s转速,搭载NeuAI 2.0平台[22][24] - 产品覆盖110多国,累计装机47,000台[22] 中核安科锐 - Radixact SynC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实现1mm级运动肿瘤同步追踪,适用于肺癌、肝癌等治疗[26][28] 安健科技 - 全球首台全三维骨关节断层与AI测量负重锥束CT"WBCT全",集成智慧靶心、联合、AI三大平台[33][34] 一影医疗 - 移动式三维C形臂支持全脊柱/下肢立体重建,配备全自动AI测量功能,适用于骨科手术规划[36][37] 内窥镜技术 - 华诺康科技首发超高清3D荧光影像平台,支持多科室多术式切换[65][67] - DPM迪谱医疗X-nova系统集成3D/4K/荧光功能,荧光成像性能行业领先[68][70] - 灵眸医疗VC-1600为首款国产全场景电子内镜,配备红光深层成像模式(DHI)[75][77] - 卓外医疗全球首创半抛式电子腹腔镜,插入部可一次性使用[82][83] - 英赛飞影智能无线内窥镜体积仅为传统设备1/20,实现全无线操作[84][86] 行业趋势 - 医学影像设备全面智能化:AI技术深度整合至磁共振、CT、超声等设备,显著提升检查效率与诊断精度[4][8][24] - 精准治疗技术突破:光子计数CT、螺旋断层放疗等设备推动肿瘤等疾病治疗精度达毫米级[9][28] - 国产替代加速:本土企业如开立医疗、东软医疗等在高端影像设备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拓展全球市场[11][22] - 微创手术革新:3D/4K荧光内窥镜、一次性使用电子镜等产品推动手术可视化与安全性升级[70][83][98]
融资超7亿!听力健康新巨头合并落地
思宇MedTech· 2025-04-07 19:13
合并与市场动态 - Eargo与Hearx合并成立LXE Hearing,合并后公司获Patient Square Capital投资1亿美元(超7亿人民币)[2] - Lexie是美国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排名第一的助听器品牌[2] - 非处方助听器市场吸引新进入者如索尼、惠普、苹果,竞争加剧[3] - Eargo毛系统出货量2021年45,136台,2022年降至24,247台,2023年前九个月回升至18,613台(同比增21%)但仍净亏损6,440万美元[3] 公司高管与团队 - hearX CEO Nic Klopper将担任LXE首席执行官,Eargo临时CEO Bill Brownie任首席运营官[4] - hearX的Seline Van der Wat、Brian Maguire及Eargo的Tim Trine加入LXE高管团队[5] Eargo产品与技术 - 产品定位:解决传统助听器的社会歧视、可及性及成本问题[8] - 设计特点:入耳式隐形外观、医用级硅胶材质、轻拍两下耳朵即可操作[10][11] - 性能:可充电、16小时续航、优质音频,支持双耳独立音量调节[11][14] - 多版本产品线覆盖不同用户需求与预算[15] hearX/Lexie产品与技术 - B2B业务为听力健康专业人士提供临床方案,B2C通过Lexie平台销售助听器[16] - Lexie助听器采用隐蔽设计,搭载Bose技术,支持蓝牙通话传输[17][21][22] - 手机APP可完成听力测试并个性化设置,续航18小时(Lexie B2 Plus)[19][20] OTC助听器市场数据 - 全球超15亿人听力损失,预计2050年达25亿,致残性听力损失者现4.6亿(占人口5%)[24][25] - 2023年美国助听器市场规模96.6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146.6亿美元(CAGR 5.3%)[33] - 2022年FDA新规允许OTC助听器直接销售,消费电子品牌凭借渠道优势快速抢占市场[33][34] 产品技术趋势 - 耳道式助听器2022年占市场份额32.9%,技术进步推动增长[27][28] - 耳背式助听器因反馈管理、降噪等功能需求增长[29] - RITE设备因体积小、高效传声及定制化耳模选项受青睐[30]
数千万融资!国产软性内窥镜企业完成A轮
思宇MedTech· 2025-04-07 19:13
融资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 由九合创投领投 承树风华跟投 老股东海邦沣华追加投资 跃为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加速软镜系统国内外商业化进展和学术推广工作 并强化补充内镜产品组合 目标是打造国产第一梯队的软性内窥镜品牌 [1] - 2024年4-5月公司产品获批同时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融资 7月份实现首套落地装机 逐步构建营销与售后体系 [7]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Alioth系列电子内窥镜系统于2024年5月获NMPA批准 采用全电传输技术增强临床稳定性能 [2] - 提出"全场景成像"理念 涵盖HLI SVI TCI DHI四种特殊光成像模式 覆盖从检查到治疗的复杂成像需求 [2][4] - DHI红光深层成像技术为国产首创 突破进口垄断 在止血和血管定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4] 公司背景与团队 - 公司2021年成立于杭州 同步建立深圳研发中心和杭州制造基地 [5] - 创始团队由平均10年医疗器械从业经验的国内外资深工程师和专家组成 核心团队主导推动了国产内窥镜技术发展和商业化进程 [5] - 团队专业技术涵盖计算机组织光学成像 硬件技术 软件技术 高精密机械设计 材料学 工艺设计等领域 [5] 产品获批与落地 - 自研自造的国产首套全场景成像电子内镜系统VC-1600系列 电子上消化道 下消化道内镜镜体于2024年4-5月正式获批 [7] - 产品获证后快速实现商业化落地 7月份完成首套装机 标志着从研发到营销的成功跨越 [7]
30+项举措集中出台!北京打造“全周期”药械创新生态
思宇MedTech· 2025-04-07 19:13
北京市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 - 北京市发布32条具体举措推动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2] 临床试验提质增效 - 将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压缩至20周以内 多中心试验项目伦理审查互认率提高至90%以上[3] - 对牵头完成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项目负责人给予资金支持[3] - 启动建设肿瘤、心脑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点专病全自动智能化生物样本库[3] - 鼓励医企建立研发咨询合作机制 布局研发管线 组织推动医疗机构开展已上市药物扩大临床适应症研究[3] - 深化医疗卫生机构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改革试点 扩大试点机构范围[3] 审评审批效能提升 -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 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4] - 2025年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数量不少于15个[4] - 无源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检验时限平均缩减至60个工作日 有源医疗器械检验时限平均缩减至90个工作日[4] - 围绕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脑机接口、3D打印生物材料等领域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监管[4] 创新医药生产流通 - 支持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境分段生产 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4] - 进口药品通关检验每批次用量从全项检验用量的3倍减为2倍[4] - 梯度培育智能工厂 打造先进级智能工厂10家以上 培育领航级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4] - 推动京津冀区域医学伦理审查结果互认、药械监管跨区域协同[4] 创新医药临床使用 - 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直接纳入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 支持创新药目录药品通过绿色通道快速挂网[4] - 鼓励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后1个月内快速挂网 在本市医疗机构率先使用[4] - 打造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 加速手术机器人入院应用和创新迭代[4] - 支持商业保险公司使用医保大数据 开发特定疾病险、特定药品险等产品[4] 人工智能赋能医药 - 全年建成不少于5个基于器官的高质量数据集 数据规模达50TB[5] - 支持不少于10个场景的AI+医疗模型开发应用 包括AI+病理、AI+医学影像等方向[5] - 开展互联网诊疗首诊试点[5] 创新医药投融资 - 构建5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 新设100亿元规模医药并购基金[5] - 带动100亿元以上规模社会基金投资医药领域[5] - 2025年重点储备和服务不少于10家本市拟上市医药企业[5] 创新医药产业布局 - 高质量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 打造全球医药创新人才在华创业第一站[6] - 持续提升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产业发展能级 加快提速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建设[6] 保障措施 - 深化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议工作机制[6] - 培养引进1000名优秀人才 支持医院选派优秀人才赴国内外高水平临床研究机构学习培训[6] 行业会议信息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将于2025年4月17日在北京举办[7]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将于2025年4月24日在北京举办[7] - 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将于2025年5月15日在北京举办[7]
报名开启!2025上海交大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
思宇MedTech· 2025-04-04 00:44
课程核心内容 - 医疗器械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联合打造,聚焦医疗器械创新、医工结合与技术转化 [2] - 采用2天高强度实战训练模式,结合Biodesign全球前沿医工创新方法论,覆盖从临床需求挖掘到产业化的完整路径 [5][7] - 目标群体包括医生、工程师、投资人及创业者,通过跨学科协作解决医疗器械创新落地难题 [5] 课程亮点 - 顶级师资团队:包含上海交大医学院转化处主任、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医疗投资人等,涵盖医学、工程、资本三大领域 [9] - 方法论体系:引入Biodesign医工创新模式,结合需求筛选、创意生成、概念验证等实战环节 [5][8] - 资源对接:提供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参访机会,搭建医生-工程师-投资人三方交流平台 [5][7] 课程模块 医疗创新与技术布局 - 解析医疗器械行业趋势及技术发展方向,包括医用芯片、医学AI、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 [8][9] - 学习知识产权布局策略,规避专利风险 [8] - 案例教学:分析4家上市公司的核心技术转化路径 [9] 创新产业化与资金路径 - 探讨医疗器械融资政策、政府支持及投资机会,涉及心玮医疗等已投项目案例 [7][9] - 小组实战:通过团队演练完成从需求分析到解决方案设计的全流程 [8] - 技术对接会:促成临床需求与技术方案的精准匹配 [7] 师资与资源 - 钱大宏教授团队主导研发的医用芯片技术曾推动公司被美国上市公司并购 [9] - 古宏晨教授的核心技术助力4家公司上市,涉及纳米生物医学材料领域 [9] - 医睿星资本创始合伙人程思主导投资超8个医疗项目,涵盖心血管、骨科等细分赛道 [9] 课程安排 - 首日聚焦行业趋势与方法论,次日侧重产业化实践,包含12+小时高强度训练 [5][7] - 互动环节占比超50%,含小组讨论、方案汇报、专家点评等 [8] - 附加资源:提供《医疗科技创新与创业》《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等行业资料 [9]
火热报名中!2025全球眼科大会 | 医工交叉、共话创新
思宇MedTech· 2025-04-04 00:44
活动概况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GOC2025)将于2025年4月17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旨在加强全球眼科医疗器械行业交流合作并推动技术创新 [2] - 活动由眼未来联合思宇MedTech、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等多家机构共同主办,预计现场参会嘉宾500人 [4] 活动亮点 - 包含眼科创新主题演讲、圆桌论坛、颁奖典礼及创新产品展览,覆盖眼科器械全产业链话题 [5] - 发布《2025全球眼科创新年度白皮书》,展示全球眼科产业前沿技术动态 [5] 大会议程 上午议程 - 开幕环节包括白皮书发布、全球眼科器械创新大奖颁布及北京市/海淀区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解读 [6] - 主题演讲涵盖万语大模型医疗应用、眼科手术机器人医工转化、眼部长效药物研发等方向,演讲方包括鹰瞳Airdoc、衔微医疗、瑞瞳生物等企业高管及北航教授 [6] - 圆桌论坛参与者涵盖爱尔康、启明创投、东北证券等产业链多方代表 [6] 下午议程 - 聚焦眼科临床技术创新,议题包括眼内微创介入技术、眼科新器械临床前研究、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等,演讲嘉宾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等顶级医疗机构 [6][7] - 专题讨论涉及脑机接口视觉重建、动态视力训练设备等前沿领域,参与方包括中科院自动化所等科研机构 [7] - 另一场圆桌论坛汇集医院、高校、政府及投资人等多方视角 [7] 参展信息 - 展会尚有空余展位,面向眼科医疗器械企业开放报名 [3]
报名!上海交大医健未来领军人才班第十期
思宇MedTech· 2025-04-04 00:44
课程核心价值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拥有13家附属医院、21位院士及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为企业家提供学术支持与临床转化资源 [7] - 独创"价值引擎方法论",以产学研用协同构建企业家思维体系,培养战略眼光与领导力 [8] - 医疗产业全生态布局,通过资源匹配与创新机会助力行业领先 [9] 课程收益 - 产业深度布局:解析医疗行业趋势、挑战与创新方向 [10] - 企业稳健经营:教授战略执行路径制定与风险规避方法 [11] - 机会精准把握:培养不确定市场中的增长战略与投资决策能力 [11] 课程方法论框架 - 五大核心模块:创新破茧、趋势洞察、资源统筹、战略取舍、效能提升 [14] - 方法论目标:实现个人与组织能力跃迁,构筑行业壁垒 [13][14] 课程模块设计 - 开学模块聚焦不确定时代的企业家思维破茧与宏观经济逻辑 [15] - 战略模块覆盖医疗行业第二曲线、战略解码及平台型组织建设 [16] - 创新模块包含医健价值识别、商业模式设计及产品创新工作坊 [16] - 投融资模块涉及医疗并购、早期孵化及丹纳赫投资方法论 [16] - 跨界模块探讨银发经济产业链、消费医疗细分领域及AI/机器人技术应用 [16][17] 校友会资源 - 年度10+场高端活动包括医健未来大会、科学家对接会及全球游学 [18] - 覆盖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迈瑞/联影等头部企业及苏州/博鳌等特色园区 [18] - 国际资源对接斯坦福、梅奥诊所及德国MEDICA展等顶级机构 [19][33] 师资力量 - 汇聚政策制定者(原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司长许树强)、医院管理者(九院书记马延斌)、产业领袖(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 [34] - 学术支持来自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古宏晨、先进医疗芯片研究所所长钱大宏等 [34] 校友网络 - 投资机构代表包括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汪剑飞、为来资本管理合伙人赵阳等 [38]
奖项评选!心血管企业速来!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4-04 00:29
大会延期通知 - 奖项评选报名截止时间延期至2025年4月11日24:00,旨在为参选方提供更充裕的准备时间 [2] - 延期目的是让各方更全面展示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卓越贡献 [2] 大会亮点 - 举办地点为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规模500人,汇聚政府、医院、企业、投资机构等高知人士 [3] - 主办方为成立8年的专业媒体"思宇MedTech"及旗下"心未来",兼具权威性与影响力 [3] - 全球宣传覆盖美通社、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媒体,国内主流媒体包括科技日报、新华网等 [3] - 获奖结果将常驻"心未来"文章底栏,每天曝光长达一年,并一对一推送至投资机构、医院等 [3] 奖项设置与评选规则 2025全球心血管技术创新奖 - 评选对象为心血管医疗器械技术公司及制造商 [6] - 参评标准需满足显著技术创新、高临床实用价值及行业独特性 [6] 2025全球心血管临床应用奖 - 评选对象为心血管医疗器械技术公司及医疗机构 [8] - 参评标准为产品或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并获得医患好评 [8] 2025全球心血管供应链卓越贡献奖 - 评选对象为提供关键元器件、原材料及供应链服务的企业 [9] - 参评标准包括高质量供应、供应链管理优化及协同创新 [9] 2025全球心血管创新服务奖 - 评选对象为心血管医疗器械行业提供服务的科技企业及医疗机构 [10] - 参评服务范围涵盖知识产权、临床试验、CRO/CDMO、生产制造及投资孵化等 [10] 2025全球心血管国际合作奖 - 评选对象为心血管医疗器械公司及相关单位 [11] - 参评标准包括成功出海或与国际机构深度合作推动技术全球化 [11] 评选流程 - 申报阶段:即日起至2025年4月11日,企业提交资料 [13] - 评选阶段:收齐资料至2025年4月25日,进行资料审核与评选 [13] - 获奖通知:2025年4月25日至30日邮件通知入围企业 [13] 会议议程 上午场 - 9:00-9:05致辞环节 [22] - 9:05-9:10全球心血管器械创新大奖颁布 [22] - 9:10-9:20《2025全球心血管创新年度白皮书》发布 [22] - 9:20-11:40涵盖人工心脏技术、冠心病治疗、心律失常治疗等专题演讲 [22] 下午场 - 14:00-17:20包括心脏除颤器创新、左心室辅助系统、药物涂层球囊等议题 [22] - 16:40-17:20举办心血管医工交叉圆桌沙龙 [22] 会议基本信息 - 时间:2025年5月15日 [19] - 地点:北京市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19] - 主办单位:心未来|思宇MedTech [19] - 规模:现场参会嘉宾500人 [19]
更新17位嘉宾!欢迎报名!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4-04 00:29
全球骨科大会概况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将于2025年4月24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旨在加强行业交流合作、推动骨科技术创新 [2] - 活动规模包括25+行业专家参与对话、500+业内人士现场参会 [2] - 主办方涵盖骨未来、智汇骨、思宇MedTech等机构,联合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及多家科技服务公司 [2] 大会议程亮点 - 开幕式包含《2025全球骨科创新年度白皮书》发布及全球骨科器械创新大奖颁布 [4] - 政策环节聚焦北京市及海淀区生物医药产业环境介绍 [4] - 学术演讲覆盖机器人骨折治疗、3D打印骨科应用、磁力驱动植入器械研发等前沿技术,主讲人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等顶尖机构 [4][5] 企业创新技术展示 - 歌锐科技将探讨大模型赋能的智能诊疗机器人技术 [5] - 英诺科CEO揭秘可降解镁合金接骨螺钉的研发突破 [5] - 史赛克上海展示机器人驱动3D打印假体技术,长木谷医疗分享骨科AI解决方案 [5] 行业生态与支持 - 会议设置医工交叉创新、医疗器械知识产权等专题讨论,涉及法律及产学研合作 [5] - 思宇矩阵旗下骨未来等平台持续报道全球骨科科技动态,提供商务合作渠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