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世相
icon
搜索文档
15份料单更新!出售TI、Microchip芯片
芯世相· 2025-06-23 12:00
芯片超人业务概况 - 拥有1600平米芯片智能仓储基地 现货库存型号1000+ 覆盖品牌100种 库存芯片5000万颗 总重量10吨 库存价值1亿+ [1] - 在深圳设立独立实验室 对所有物料进行QC质检 [1] - 累计服务用户达1.8万 交易效率高 最快半天完成 [4] 芯片采购需求 - 当前求购Skyworks品牌RFX2401C型号48K 升特品牌SX1261IMLTRT/SX1262IMLTRT型号各18K TI品牌TS5A3159ADCKR型号27K IR品牌IRF7319TRPBF型号25K [2] 芯片销售动态 - 特价出售TI品牌TM4C123GH6PZI7R型号1000PCS(23+年份) THS4522IPWR型号40000PCS(23+年份) [3] - 特价出售MICROCHIP品牌ENC28J60T-I/ML型号214956PCS(21+年份) CAP1293-1-SN型号184328PCS(21+年份) [3] - 提供库存打折清仓服务 通过【工厂呆料】小程序解决"找不到 卖不掉 价格优化"问题 [5] 行业资讯关联 - 公众号关联内容涉及芯片分销商排名变化 供应链中断风险 以及ST/ADI/瑞芯微/TI等厂商涨价动态 [7]
国产EDA卡在了哪里?
芯世相· 2025-06-20 17:24
EDA行业概述 -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是芯片生产必备的工业软件,贯穿芯片全生命周期,类似建筑设计的CAD工具[4][5] - 全球EDA市场高度集中,前三大美国厂商垄断近80%份额,国内EDA国产化率仅10%左右[8][9] - EDA工具对芯片设计至关重要,离开EDA在指甲盖大小芯片集成上百亿晶体管是天方夜谭[6] EDA发展历史 - 1966年仙童半导体首次开发自动化工具,将4人/周工作量缩减至1人/天[11][17] - 70年代芯片公司自研EDA工具功能有限,英特尔全球分散研发导致管理负担沉重[20][23] - 1985年起EDA独立成产业,新思科技、Cadence、Mentor Graphics三巨头形成[25][26] - 1988年中国启动"熊猫系统"研发,1993年推出但遭国际巨头降价打压而失败[29][31][32] 技术封锁与产业影响 - 巴统协议长期封锁EDA技术,1994年解除后国际EDA巨头迅速占领中国市场[29][30][31] - 新思科技通过向清华捐赠软件培养用户习惯,导致国产EDA失去应用场景[32][33] - 2022年BIS禁令限制EDA出口,现有授权到期后将无法获得更新和PDK支持[36][38] - 无法使用先进EDA将阻碍中国公司跟进3nm等先进工艺节点[39][46] 产业链协同挑战 - PDK(工艺设计包)是代工厂与EDA厂商协同产物,需持续更新适配新工艺[41][45] - 芯片制造涉及全球数百家供应商,形成环环相扣的技术标准体系[49][50] - 日本曾以290亿日元补贴构建完整半导体链,如今台积电年资本开支达400亿美元[53][54] - 国内EDA困境本质是产业链全球参与度不足,缺乏标准制定话语权[55][56] 国产化突破路径 - 华为已实现14nm EDA全链条国产化,但需上下游协同攻克更先进工艺[58][59] - EDA是明确解的工程问题,其生态依赖全产业链共同构建[59][60] - 历史表明技术封锁反而可能激发自主创新,如"熊猫系统"诞生背景[61]
芯片人去德国!一口气看两场行业大展
芯世相· 2025-06-20 17:24
行业趋势与出海背景 - 芯片行业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出海成为产业升级与持续增长的新选项[3] - 出海需理解终端市场、区域法规、技术趋势与产业节奏,比单纯"走出去"更重要[3] - 公司组织德国商务考察活动,聚焦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领域[3] 展会活动亮点 - IFA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一届吸引1800多家展商和21万多名观众,覆盖消费电子全领域,AI+硬件是重要主题[4][5] - IAA慕尼黑车展:上届吸引750家展商和50多万名观众,覆盖汽车全产业链,包括宝马、奔驰、博世等企业[4][5] - 两场展会将有数千家企业参与,是发掘供应商、客户和新项目的高效平台[5] 行程核心内容 - 组织2场深度沙龙,链接当地资源,促进中德行业人士交流[6] - 走访柏林、莱比锡、慕尼黑等五个德国重要城市,实地考察当地产业[7] - 参观格罗方德、奔驰工厂、安世半导体等企业,获取一手信息[19][22] - 考察慕尼黑工业大学及创新创业中心,接触顶尖科研资源[21] 公司经验与资源 - 已3次组织德国商务考察,积累丰富执行经验与本地资源网络[10] - 带领百余家企业赴越南、印度、日本等多国考察,优化线路与内容[10] - 由电子产业领域专家带队,确保行程专业性与深度[12] - 同行团员均来自产业上下游,促进高密度交流与合作[13] 行程具体安排 - 9月4日-14日,覆盖IFA、IAA展会及企业考察[16][17][18][19][20][21][22][24][25] - 包括欢迎晚宴、自然人文景点参观及专业交流活动[16][18][24] - 重点企业包括奔驰工厂(年产36.7万台)、安世半导体(年产量超1000亿颗)、Fraunhofer(年营收34亿欧元)[19][22][23]
日本芯片分销商,也开始并购重组了
芯世相· 2025-06-20 12:40
日本半导体分销商行业并购动态 - 加贺电子宣布将于2025年5月通过公开收购(TOB)方式取得协荣产业220万股普通股,收购总金额最高达87亿日元[2] - 加贺电子2025年3月财年销售额5477.79亿日元(营业利润236.01亿日元),协荣产业同期销售额577.09亿日元(营业利润9.74亿日元),合并后销售额将超6000亿日元但仍低于龙头Macnica Holdings的1.0341万亿日元规模[2] - 日本分销商呈现三级格局:Macnica Holdings以超1万亿日元居首,第二梯队为4000-5000亿日元企业,第三梯队为1000-2000亿日元规模企业[3] 行业整合趋势与案例 - Ryosan(3256亿日元)与Ryoyo Electro(1299亿日元)合并成立Ryosan Ryoyo Holdings,2025年5月公布合并后首年销售额3598.11亿日元(营业利润85.42亿日元),目标2029年财年达5000亿日元销售额[3][4][5] - 兼松于2025年3月收购半导体硅片分销商Electronics End Materials Corporation[5] - 历史案例包括2003年Macnica与富士电子合并、2007年UKC HD与Vitec HD合并为Leicester HD[5] 行业变革驱动因素 - 物联网和数字化转型加速促使分销商功能角色变化,竞争加剧及地缘政治风险推动整合[3] - 半导体/元器件价格上涨、物流成本上升、外资分销商进入日本市场等因素使单一企业持续投资困难[6] - 芯片制造商并购导致分销协议变更,如2019年TI终止与丸文等经销商合作,瑞萨电子2008年后逐步解除与部分贸易公司协议[6] 行业结构性挑战 - 中小企业众多且存在附属制造商体系的传统结构,商业惯例惯性导致转型困难[5] - 疫情期间暴露日本分销商采购能力减弱问题,尽管全球半导体供应紧张但部分市场流通仍受阻[5] - 半导体供应商销售战略转变及供应链结构变化正重新定义分销商在产业链中的角色[6]
9份料单更新!求购Nexperia、TI、ST芯片
芯世相· 2025-06-20 12:40
公司业务规模 - 拥有1600平米芯片智能仓储基地 [1] - 现货库存型号1000+ 覆盖100种品牌 [1] - 库存总量达5000万颗芯片 总重量10吨 [1] - 库存价值超过1亿元 [1] - 在深圳设有独立实验室 每颗物料均进行QC质检 [1] 采购需求 - 求购Nexperia品牌PXN012-60QLJ型号9000颗 [2] - 求购TI品牌TPSM63608RDFR型号1000颗 [2] - 求购ST品牌STM32H743VIH6型号8000颗 [2] - 求购ST品牌STM32G071G8U6型号10000颗 [2] 销售优势 - 特价出售onsemi品牌NVBG160N120SC1型号30万颗 生产年份2023年2月至2023年40周 [3] - 特价出售TI品牌DS90UH984RURRQ1型号22万颗 生产年份2023年及以后 [3] - 特价出售TI品牌OPA4171AQPWRQ1型号11.4万颗 生产年份2023年及以后 [3] - 特价出售REALTEK品牌RTL8111L-CG型号25万颗 生产年份2021年及以后 [3] - 特价出售润石品牌RS2299XTQC16型号10万颗 生产年份2024年及以后 [3] 用户服务 - 累计服务1.8万用户 [4] - 提供打折清库存服务 最快半天完成交易 [4] 其他业务 - 提供【工厂呆料】小程序解决找不到/卖不掉/价格优化需求 [5] - 支持电脑网页版登录dl.icsuperman.com [6] 行业动态 - 行业TOP4芯片分销商发生变化 [8] - 芯片行业面临暂停接单/原产地判定等挑战 [8] - ST/ADI/瑞芯微等品牌芯片出现涨价 [8] - TI/ADI涨价背景下国产模拟芯片接单量增加 [8] - TI和ADI当前市场状况受关注 [8]
除了朱啸虎,有头有脸的机构都已经开始在日本布局了
芯世相· 2025-06-19 15:44
日本半导体产业考察活动 - 芯片超人组织日本商务考察活动 为期6天 重点参加SEMICON Japan 2025并走访当地知名半导体企业与高校 [1] - 活动亮点包括聚焦亚洲半导体最新动向 挖掘日本设备材料产业链优秀企业 近十年从业者带队 高产业浓度企业团员互动 [56] - 行程安排包括参观东京半导体展会 举办闭门交流酒会 走访古河商社 双日杰科特 大金工业 东京大学等企业高校 [57] 日本投资四大核心赛道 - 第一类消费产品:日本品牌力强议价能力高 保健品 服饰 电子产品 消费级医疗器材有挖掘空间 [10] - 第二类DX化服务产品:日本处于互联网早期阶段 老龄化推动机器替代人趋势 [10] - 第三类智能制造供应链:材料 半导体 制造优势明显 电网输电和储能类项目受关注 [10] - 第四类生命大健康:医药研发全球前三 老龄化人口占30% 癌症治疗和CRO需求强劲 [11] 日本市场投资现状 - 朱啸虎投资卡谷电商引发关注 但多家知名机构早已布局日本市场 [6][7] - 美元基金出资流程比国资更便捷快速 传统美元基金活跃度更高 [13] - 东京证券交易所改革带来结构性机会 市值低于40亿日元公司面临退市压力 推动并购谈判空间 [35][36] 中国企业出海日本机遇 - 日本特种化工材料 电池和半导体材料技术深厚 中国企业在成本优势和技术追赶能力上表现突出 [26] - 日本制造业面临成本上升和工厂老化挑战 中国企业协同开发和快速交付能力成为新选择 [27] - 日本市场高标准倒逼中国企业提升质量和技术水平 增强全球竞争力 [28] 出海日本面临的挑战 - 日本可注册商业模式专利 曾有中国企业因合作伙伴注册专利而被限制业务范围 [38][39] - 日本企业决策缓慢 表面认可但实际落地需解决其隐性顾虑 [40][41] - 语言文化差异大 合适的中日双语人才稀缺 需"读懂空气"理解含蓄表达 [49] - 日本客户忠诚度高 不轻易更换供应商 SaaS等靠低价策略难以打开市场 [43] 成功出海日本的关键因素 - 需建立本地话事人 如聘请资深日本CEO或融入本土销售体系 [32] - 尊重日本企业管理层 员工和供应链 打消其对中国买家的顾虑 [31] - 消费类企业需深度理解本土消费者 技术类企业需特别慎重 [44] - 建议先实地考察10次以上 深入了解日本市场再制定长期战略 [45]
求购Nexperia、MAXIM、ADI芯片
芯世相· 2025-06-19 15:44
公司业务规模 - 拥有1600平米芯片智能仓储基地 现货库存型号1000+ 覆盖品牌100种 [1] - 现货库存芯片总量达5000万颗 总重量10吨 库存价值超1亿元 [1] - 在深圳设立独立实验室 对所有物料实施QC质检流程 [1] 库存交易动态 - 当前重点求购Nexperia PXN012-60QLJ等4类芯片 需求量从100个至24K不等 [2] - 特价促销onsemi NVBG160N120SC1等5类优势物料 库存量介于100K至300K颗 生产年份覆盖21-24年 [2] 用户服务数据 - 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达1.8万 提供打折清库存服务 最快可实现半天交易闭环 [3] 渠道拓展 - 推出【工厂呆料】小程序 解决库存匹配难题 [4] - 同步开放网页版交易平台dl.icsuperman.com [5] 行业资讯关联 - 近期行业热点涉及芯片分销商格局变动 原产地政策影响 ST/ADI/瑞芯微等厂商涨价动态 [7]
700亿市值!影石背后的芯片产业链
芯世相· 2025-06-19 15:44
行业概况 - 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64.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64.7亿元,CAGR达14.2%,预计2027年达592亿元,CAGR为12.9% [12] - 2023年全景相机市场规模50.3亿元(占比14%),运动相机市场规模314.4亿元(占比86%) [12] - 2023年全球出货量达4657万台,2017-2023年CAGR为20.8% [13] - 行业头部玩家包括GoPro、影石Insta360、大疆、AKASO、理光等 [12] 公司核心数据 - 2023年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占率达67.2%,连续6年第一;运动相机领域全球第二 [5][16]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0.41亿/36.36亿/55.74亿元,同比增速78.16%/53.29% [18]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4.07亿/8.30亿/9.95亿元,毛利率51.49%/55.95%/52.20% [18][20] - 2024年研发投入7.77亿元(占营收13.93%),研发人员占比57.68% [21] - 70%以上营收来自境外市场(美/日/欧等) [18] 产品与技术 - 主要产品为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2024年占比86.59%),专业级设备占比不足1% [19] - 首创拇指相机等新形态,年均推出3-5款新品,细分品类最全 [22] - 核心技术包括多镜头同步实时拼接、畸变校正等全景技术 [22] - 2024年消费级设备产量254.3万台,销量222.96万台,产销率87.68% [19] 供应链与核心部件 - 核心芯片采购占比原材料28.82%(2024年),依赖索尼(CMOS)、安霸(DSP)等国际品牌 [25][39] - DSP芯片占整机成本33%,采用安霸5nm AI芯片CV5-A1-RH(Insta360 X4) [29][30][32] - CMOS传感器以索尼为主(2023年全球份额98亿美元第一),镜头模组国产化较高(联创/舜宇/欧菲光) [39][40][41] - 摄像头模组成本占比近60%,含DSP芯片(20-30%)、CMOS传感器(15-20%)、镜头(15-20%) [26][33] 市场表现与里程碑 - 2024年科创板上市首日暴涨285%,市值突破700亿元 [3] - 2016年首款消费级产品Insta360 Nano成爆款(首月销量2万台),2017年起与谷歌/Adobe/徕卡/苹果合作 [16] - 2020年完成数千万美元D轮融资,2023年Insta360 X5引发纽约抢购热潮 [4][16]
4天狂卖350万台,Switch 2用了哪些芯片?
芯世相· 2025-06-18 17:56
核心观点 - Switch 2游戏机在上市四天内全球销量突破350万台,创下任天堂历史上最佳游戏机销售开局表现[3][10] - 尽管发售价高于前代且硬件配置被吐槽,Switch 2仍凭借游戏独占性和独特掌机体验实现热销[10][11] - Switch 2芯片成本预计升至130-150美元区间,较前代80美元显著提升,品牌组合发生明显变化[16][17] 任天堂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889年,1983年推出FC红白机奠定行业地位,2004年市场份额降至10%后通过DS和Wii创新产品重获领先[5][6] - 2017年推出的Switch实现掌机与主机一体化设计,累计销量达1.52亿台成为历史最畅销家用主机[6][7] - 2024财年公司净销售额同比下滑30.3%至1.165万亿日元,反映Switch产品生命周期进入下行阶段[7] Switch 2市场表现 - 首发四周销量350万台超越PS5同期340万台表现,月产量从200万台上调至300万台仍供不应求[10] - 日语版定价49980日元,多语言版69980日元较前代大幅提升,零售商单台利润仅4美元[10][14] - 主机硬件市场整体下滑背景下,Switch 2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罕见爆品[8][10] 硬件与芯片配置 - 主板采用NVIDIA GMLX30-A1处理器搭配美光6GB LPDDR5内存,存储升级为SK海力士256GB UFS 3.1闪存[21][28] - 电源管理系统集中使用TI和ADI产品,手柄蓝牙SoC从博通更换为联发科方案[16][32] - 新增瑞萨、创惟科技、意腾科技等芯片供应商,传感器采用TDK-InvenSense六轴模块[17][36] 行业影响 - 产品延续任天堂"硬件微利+软件盈利"商业模式,主机业务占公司收入97%[14][15] - 掌机形态独特优势巩固休闲游戏市场地位,独占游戏策略形成竞争壁垒[10][11] - 开源掌机市场兴起可能为国产芯片提供替代机会,当前Switch 2尚未采用国产芯片[35]
真是没想到啊!现在做电瓶车驱动器,还敢用这颗芯片?
芯世相· 2025-06-17 12:12
电瓶车驱动器拆解分析 - 驱动器尺寸较小,壳体长度仅100mm左右,在电瓶车驱动器中属于较小尺寸 [4] - 驱动器额定电压48V,电流17A,功率达到800W,功率密度较高 [6] - 驱动器采用英飞凌XMC1302主控芯片,批量采购价格仍高于普通MCU,显示用料较高端 [15][17] - 输入电解电容容值680uF,耐压63V,电机驱动电路另有100uF电解电容 [21][23] 电源管理设计 - 采用士兰微SD4938 DC-DC控制器,内置150V高压MOS,专为高电压差和电机反向电动势设计 [25] - DC-DC输出12V电压,再通过MB78L05降压至5V为控制系统供电 [29] - DC-DC外围配置电感和二极管完成降压电路 [27] 电机驱动设计 - 采用6颗士兰微SVT077R5NT NMOS管,68V耐压,95A恒导通电流(脉冲380A),导通内阻6.5mΩ [33] - 使用源赋创盈MAV862双通道运放采集两路相电流 [31] - 母线电流采样采用康铜丝采样电阻 [37] 结构设计特点 - MOS管通过弹性卡子固定在壳体上 [8] - 采用内三角螺丝固定结构 [9] - 端盖内贴有EPDM泡棉用于缓冲 [11] - 直流供电线和电机相线线径较粗 [13] 行业观察 - 电瓶车驱动器市场竞争激烈,但该产品仍采用较高成本物料,显示差异化竞争策略 [40] - 驱动器整体用料较为高端,包括英飞凌主控、士兰微功率器件等核心元件 [15][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