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器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两大利空!全球大跌,A股、港股大跳水,10月就是跌科技股
搜狐财经· 2025-10-18 11:46
现在回过头来看,10月份的基调就是杀科技股,不管是以中芯国际、海光信息为代表的国产算力,还是以"易中天"为代表的海外算力,这些科技股在过去几 个月都积累了大量的融资盘,走势破位后里面的资金越来越慌,就可能会出现多杀多。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从9月底就担心科技股融资盘的问题, 当时我以为节前效应会让融资减仓,结果没有。没想到引爆这个风险的又是特朗普关税,正如我前几天写的,关税不确定性和机构调仓正成为科技股破位的 催化剂。 今天其实是亚太股市全线跳水,刚开盘的时候欧洲股市全绿,美股盘前也是跌的,标普500指数期货现跌1%。只不过A股、港股跌的更惨,创业板指暴跌 3.36%,恒生科技暴跌4.4%。 | | | 亚太市场 | | | | | --- | --- | --- | --- | --- | --- | | 初始 代码 | | ● 名称 | 最新 | 涨幅% ↑ | 涨跌 | | 1 | HEI | 恒生指数 | 25153.91 | -2.84 | -734.60 | | 2 | JKSE | 雅加达综指 | 7935.19 | -2.33 | -189.56 | | 3 | N225 | 日径225 ...
美光被曝退出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业务
观察者网· 2025-10-17 17:05
当地时间10月17日,路透社援引两名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称,美国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计划退出其在中国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业务。 知情人士称,美光计划停止向中国数据中心供应服务器芯片,但将继续向两家在中国境外拥有重要数据中心业务的中国客户供货。知情人士还称,美光在上 一财年来自中国大陆的收入约为34亿美元,占其全球总收入的12%。未来,美光仍将继续向中国市场的汽车和智能手机领域客户销售芯片。 针对退出中国数据中心业务一事,美光在一份声明中回应称,"我们在中国拥有强大的运营基础和客户网络,中国对美光乃至整个半导体行业而言,依然是 一个重要的市场。"美光还在声明中提到,其数据中心业务部门受到来自中国有关部门审查的影响,但其宣称公司始终遵守其开展业务所在地区的适用法 规。 路透社分析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器内存市场,有关审查直接导致美光公司错失了中国数据中心的爆发性增长机遇。据了解,2023年用于计算的数据 中心在中国的投资额激增九倍,达到247亿元人民币。而这一空白为中国本土存储行业企业带来了利好,在这期间,以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为代表的企业抓 住机会积极扩张。 据美光科技此前公布的财务数据,在截至8月28日的202 ...
美光退出中国服务器存储市场!
是说芯语· 2025-10-17 15:59
美光在华业务收缩 - 公司计划停止向中国数据中心供应服务器芯片[3] - 该决定源于2023年中国网信办对美光产品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采购禁令 导致其政府 金融 电信等核心客户几乎全部流失[4] - 公司声明其数据中心部门受到禁令影响 并遵守业务所在地的适用法规[6] 美光中国市场收入剧减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从2018年的173.57亿美元(占全球收入58%)骤降至2022年的32.32亿美元(占10.8%)[5] - 2024财年公司全球营收同比增长61.59%至251.11亿美元 但中国区收入推测已不足10亿美元 占比跌至5%以下[5] - 2025年第一季度 公司在中国Mobile LPDDR市场份额预计仅剩高个位数百分比[5] 美光全球业务与战略调整 - 公司在全球市场受益于AI浪潮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上调营收预期至112亿美元 毛利率预期升至44.5%[7] - 公司将继续向两家在中国以外拥有重要数据中心业务的中国客户(如联想)以及中国汽车和手机行业客户销售芯片[5] - 公司在中国启动裁员 涉及嵌入式团队的研发 测试及技术支持岗位 同时继续扩张其在西安的芯片封装设施[8][9] 中国存储市场与国产替代机遇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服务器存储器市场 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在计算方面的投资猛增九倍至247亿元人民币[5][10] - 美光退出为中国国产存储厂商带来机会 服务器端对DRAM NAND尤其是HBM和企业级SSD需求高速增长[10] - 国产存储厂商如长鑫存储 长江存储正加快导入服务器市场 重点攻关HBM3E DDR5 PCIe 5.0 SSD等产品以替代国际厂商份额[11]
美光关键芯片业务,传退出中国
半导体芯闻· 2025-10-17 14:57
据两位了解该决定的人士称,美光公司计划停止向中国的数据中心供应服务器芯片,因为该公司未 能从中国政府 2023 年对其产品在关键基础设施中的禁令中恢复过来。 这使得竞争对手三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以及中国企业受益,后者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扩张。 据路透社查阅的政府采购文件显示,去年中国用于计算的数据中心的投资激增了九倍,达到 247 亿 元人民币(34 亿美元)。 尽管如此,由于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美光科技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已被其他地区对数据中 心及相关工具的巨大需求所抵消。这帮助该公司实现了创纪录的季度营收。 据第三位消息人士透露,美光公司在中国的数据中心团队拥有300多名员工。路透社无法立即确定有 多少工作岗位可能受到影响。 美光公司一直在中国其他地区进行裁员。据《南华早报》报道,今年8月,美光公司决定停止全球范 围内未来移动NAND产品的开发,并裁减了通用闪存项目数百名员工。 知情人士称,美光公司将继续向两家在中国境外拥有大量数据中心业务的中国客户销售产品,其中 一家是笔记本电脑制造商联想。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家美国公司上一财年从中国大陆获得了 34 亿美元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 12%,该公司 ...
关于芯片,字节否认
半导体芯闻· 2025-09-04 18:36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 源 :内容来自半导体芯闻综合 。 9月4日,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回应芯片团队变动传闻,称相关消息是谣言,字节芯片业务的主体 一直没有变化,这次只是切换飞书租户,外界关于裁员、独立、变更主体等各种过度解读不实。 此前有传言称,字节跳动芯片团队权限被注销,业务独立至新主体且未提供N+1赔偿,涉及整个团 队,计划在新加坡公司下运行。 晚点LatePost早在2022年就报道,字节至少已启动了四个芯片项目,包括AI芯片、服务器芯片、 点这里加关注,锁定更多原创内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芯闻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芯闻对该 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10万亿,投向半导体 芯片巨头,市值大跌 黄仁勋:HBM是个技术奇迹 定会胜出 Jim Keller:RISC-V一定会胜出 FPGA NIC(FPGA形态的智能网卡,FPGA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项目和RISC-V项目。其中AI芯 片已流片,服务器芯片的主要方向是视频编解码芯片。 据介绍,字节造芯起步于2020下半年,当时字节在内部已组建一个人数精简的团队。2 ...
杰华特(688141.SH)2025年上半年营收再创新高 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
新浪财经· 2025-08-26 11:5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1.87亿元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58.20% [1][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95亿元 同比收窄12.44% [1][2] - 连续6个季度实现营收正增长 2025年单季度增速近60% [2] 研发与技术布局 - 研发费用达4.2亿元 较去年同期3.2亿元增长31.25% [3] - 研发人员1022人占总人数61.49% 数量同比增长60.94% [3] - 拥有国内外专利1550项 其中发明专利1135项 已获有效专利768项 [3] - 构建90nm/0.18μm/0.35μm BCD工艺平台 延伸至12寸晶圆90nm以下工艺 [3] - 在售产品型号超3200款 覆盖新能源/网通/车规级/计算控制领域 [3] 市场与产品战略 - 车规级芯片入选《国产车规芯片可靠性分级目录(2025)》 [4] - 完成对立吉微/天易合芯/领芯微等公司并购 拓展信号链与电源管理MCU产品线 [5] - 内销收入10.53亿元占比88.68% 外销1.35亿元占比11.32% [5] - 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推进"A+H"双市场国际化战略 [5] 行业趋势与机遇 - 国产车规级芯片处于规模化冲刺阶段 新能源车销量CAGR预计25%+ [4] - AI领域推动电源管理芯片需求爆发 涉及AI PC/手机/智能汽车等终端应用 [4] - L3法规落地将带来年千万辆级芯片增量需求 [4] - 模拟芯片行业持续复苏 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强劲 [1][4]
杰华特2025年上半年营收再创新高 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
财经网· 2025-08-26 11:4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1.87亿元 同比增长58.20% 创历史新高 [1][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95亿元 同比收窄12.44% [1][2] - 单季度营收连续6个季度正增长 2025年单季度增速近60% [2] - 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均上升 [1] 研发与技术布局 - 研发费用4.2亿元 较去年同期3.2亿元增长31.25% [3] - 研发人员1,022人 占总人数61.49% 数量同比增长60.94% [3] - 累计申请专利1,550项(发明专利1,135项) 获有效专利768项(发明专利509项) [3] - 构建90nm中低压BCD/0.18μm高压BCD/0.35μm超高压BCD工艺平台 延伸至12寸90nm以下工艺 [3] - 在售产品型号超3,200款 覆盖新能源/网通/车规/计算控制领域 [3] 市场与战略进展 - 车规级产品入选《国产车规芯片可靠性分级目录(2025)》 计划拓展AI/边缘计算/机器人领域 [4] - 完成对立吉微/天易合芯/领芯微等公司并购 拓宽信号链与电源管理MCU产业链 [5] - 内销收入10.53亿元(占比88.68%) 外销收入1.35亿元(占比11.32%) [5] - 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推进"A+H"双市场布局 [5] 行业趋势与需求 - 半导体行业持续复苏 国产车规级芯片处于规模化冲刺阶段 [1][4] - AI领域推动大电流DCDC/多相控制器/DrMOS等电源管理芯片需求爆发 [4] - 新能源车销量2025-2030年CAGR超25% L3法规落地带来千万辆级芯片增量需求 [4]
真相!特朗普为何向英特尔CEO陈立武开刀?
是说芯语· 2025-08-08 11:43
英特尔CEO争议事件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公开指责英特尔CEO陈立武存在"严重利益冲突"并要求其立即辞职 但未提供具体证据 [1] - 共和党参议员科顿致信英特尔董事会 质疑陈立武与中国的关系 特别提及其在Cadence公司任职期间向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出售受管制技术的历史 [2] - 英特尔声明强调陈立武及董事会致力于美国国家经济安全 并正在实施符合"美国优先"政策的数十亿美元本土半导体投资 [2] 公司内部动态 - 消息导致英特尔股价单日下跌3 1%至19 77美元 [5] - 董事会虽公开支持CEO 但内部存在战略分歧 包括是否退出制造业及人工智能领域收购等议题 [5] - 陈立武主张保持公司完整性 其筹资与收购计划遭遇部分董事反对 [5] 行业背景与挑战 - 英特尔在PC/服务器芯片领域长期领先 但错失移动计算转型 市值已落后英伟达/台积电等竞争对手 [5] - 公司获得《芯片与科学法案》近80亿美元拨款 但推迟俄亥俄州工厂投产至2030年代引发政府不满 [7] - 分析师指出CEO被聘用源于其深厚行业资源 若离职将面临接任者难题 [6] 政治因素影响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政策拨款施压企业增加投资 英特尔工厂延期被视为违背半导体本土化目标 [7] - 俄亥俄州共和党参议员莫雷诺同步呼吁CEO辞职 显示事件已升级至政治层面 [7] - 分析师认为特朗普不满可能源于CEO未建立私人关系及公司削减资本支出的决策 [5]
★并购整合提速 科创板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科创板集成电路并购重组加速 - 自2024年6月19日"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并购重组活跃,包括海光信息拟吸并中科曙光、杰华特拟收购天易合芯40.89%股权、晶丰明源拟收购易冲科技100%股权等案例 [1] - 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总数达119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50%,覆盖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全产业链 [1] - 思瑞浦收购创芯微100%股权为首单过审案例,采用差异化估值方案创新设计,南芯科技收购昇生微100%股权也沿用类似结构 [1][2] 并购交易特征与行业影响 - 芯联集成以58.97亿元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成为科创板收购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的风向标 [2] - 晶丰明源拟32.83亿元收购易冲科技、沪硅产业拟70.4亿元收购三家子公司少数股权,体现对未盈利但具协同效应资产的青睐 [2] - 半导体行业周期底部阶段,差异化估值设计成为加速产业整合的有效手段,为其他行业提供参考 [2]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龙芯中科通用CPU和服务器芯片达市场主流水平,软件生态壁垒已破解 [3] - 思瑞浦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4.1%,信号链/电源管理/数模混合芯片新品推动销量同比增57.7% [3] - 佰维存储通过自研主控芯片+固件算法+先进封测技术布局AI手机/PC/眼镜等场景 [3] 行业业绩与市场复苏 - 科创板110余家半导体公司Q1合计营收721.82亿元(同比+24%),归母净利润44.79亿元(同比+73%) [3] - 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晶圆制造领域表现突出,受益于AI/物联网/消费需求复苏 [3][4] - 思瑞浦在新加坡、德国等5国建立团队,纳芯微等公司筹划港股上市以拓展海外市场 [4] 未来展望与细分领域机会 - AI算力基建推动服务器存储需求,端侧AI应用带动AI手机/PC渗透率提升 [5] - NAND Flash价格预计Q2-Q3持续上涨,佰维存储AI眼镜产品2025年收入或同比增超500% [5] - 行业普遍看好下半年半导体复苏趋势,叠加自身技术实力与海外布局 [4][5]
全球半导体,再现并购潮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1 11:05
全球半导体行业并购趋势 - 近期全球半导体行业并购加速,高通、AMD、英飞凌、恩智浦等巨头频繁出手,技术整合与市场扩张同步进行[1] - 行业并购呈现四大关键词:AI、MCU+、汽车与EDA,预示产业格局可能迎来变革[1] AI领域并购 AMD的AI布局 - AMD在10天内连续收购3家AI公司(Untether AI、Brium、Enosemi),覆盖硬件架构、软件编译到芯片互联的完整技术链条,旨在挑战英伟达的AI硬件统治地位[3][4][6][8] - 收购Untether AI(近内存计算架构)补足数据中心和边缘AI推理能力,其speedAI240推理加速卡功耗仅75W,性能达2 PFLOPS[4][5] - 收购Brium(AI编译器公司)预计提升AMD MI300系列GPU执行效率30%,并增强开源工具生态[6][7] - 收购Enosemi(光子芯片)解决AI互连瓶颈,推动CPO技术商用部署,优化AI系统能效[8][9] 英伟达的并购策略 - 收购GPU租赁商Lepton AI(数亿美元),拓展云服务与企业软件市场,构建"芯片+云平台"端到端方案[11][12][13] - 收购合成数据公司Gretel(估值3.2亿美元),增强生成式AI训练数据能力,并入AI Enterprise套件[14][15] MCU+边缘AI领域 - 意法半导体收购Deeplite(AI模型优化公司),其Neutrino技术可将模型压缩至1/10体积并保持98%精度,与STM32 MCU结合提升边缘设备响应速度40倍[24][25] - 恩智浦以3.07亿美元收购Kinara(边缘AI芯片公司),整合NPU技术完善从TinyML到生成式AI的全栈平台[26] - 行业预测2025年75%数据将在边缘处理,MCU厂商通过并购加速向边缘AI转型[27][28][29] 汽车电子并购 高通布局 - 24亿美元收购Alphawave Semi(高速SerDes技术),补足数据中心互连短板,支撑Arm架构AI服务器芯片[16][17][18] - 收购Autotalks(V2X通信芯片),整合至骁龙数字底盘,提供车联网全栈解决方案[32][33] 其他厂商动作 - 英飞凌25亿美元收购Marvell汽车以太网业务,预计2030年累计订单达40亿美元,增强软件定义汽车通信能力[34][35] - 恩智浦6.25亿美元收购TTTech Auto(安全中间件),加速软件定义汽车转型[36][37] - 安森美1.15亿美元收购Qorvo碳化硅JFET技术,强化AI数据中心与电动汽车功率器件布局[40][41] EDA/IP领域整合 - 西门子三个月内完成5笔收购(如Excellicon时序约束工具),构建"工业软件+AI+EDA"全流程能力[44][45][46] - Cadence收购Arm的Artisan基础IP业务,形成从晶体管级到系统级的完整IP链条,强化2nm工艺竞争力[47][48] - Cadence收购Secure-IC(嵌入式安全IP),拓展汽车、数据中心等领域的IP安全解决方案[49][50] 行业整体趋势 - 半导体并购呈现技术协同、市场扩张与生态构建三大逻辑,AI、汽车、边缘计算成为核心赛道[52] - 企业通过并购快速补足技术短板,但长期仍需平衡资本整合与自主研发投入[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