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搜索文档
300MW/1200MWh!河北省规模最大磷酸铁锂电池独立储能电站全容量并网运行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08 14:00
河北交投隆化独立储能电站项目 - 总投资14亿元 为河北省规模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独立储能电站 已于5月7日全容量并网运行 将提升冀北地区电力稳定性和新能源产业发展[1] - 项目位于河北承德 由河北交通投资集团及子公司河北晟德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建设 总规模300MW/1200MWh 采用组串式方案[1] - 具体配置包括60套5.04MW/20.06MWh储能单元 每单元由4个5.04MWh电池簇及配套系统组成 储能变流器采用模块化设计 满足冀北电网并网标准[1] 技术优化与运营效益 - 电站配备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使运维成本降低40% 全生命周期发电量提升8% 相当于年增900万度电存储能力 可满足3万户家庭月用电需求[2] - 项目年营业收入预计超2亿元 纳税2000万元 同时缓解承德及冀北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3] 河北省储能行业动态 - 河北省2025年首批规划公示显示 风电光伏项目达50个总容量4.48GW 独立储能项目规划20.86GWh[4] - 运达储能5GWh设备生产基地已在邯郸开工 反映河北储能产业链加速布局[4]
500MW/2GWh!立新能源3个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获批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08 14:00
新疆立新能源储能项目投资公告 - 公司下属子公司取得三个独立储能项目的投资备案证 总规模达500MW/2GWh 总投资金额13 4亿元 [1][2][3][4] - 和田市项目规模100MW/400MWh 投资金额2 8亿元 由和田市立新子公司实施 [2] - 民丰县项目规模200MW/800MWh 投资金额5 3亿元 由民丰县立新子公司实施 [3] - 皮山县二期项目规模200MW/800MWh 投资金额5 3亿元 由皮山县立新子公司实施 [4] - 所有项目资金来源均为企业自筹及银行贷款 [2][3][4] 储能行业动态 - 公司此前公告拟投资17 76亿元建设500MW/2GWh储能项目 [5] - 五部门近期发布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5]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签署合作协议 [5]
中标份额出炉!6企分获国电投5GWh集采订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08 14:00
国家电投2025年度储能系统集采中标结果 - 本次集采总容量为5GWh,分为集中式(4GWh)和组串式(1GWh)两种技术方案,适用于共享/配套储能场景 [1][2][3] - 中标企业前两名分别为上海融和元储(1500MWh)和北京海博思创(1400MWh),合计占比达58% [2][3] - 其他中标企业包括新源智储(800MWh)、天合储能(600MWh)、中车株洲所(400MWh)和天诚同创(300MWh) [2][3] 技术方案与报价分析 - 集中式储能中标单价区间为0.422-0.440元/Wh,最低报价来自天合储能(0.422元/Wh) [3] - 组串式储能中标单价较高,区间为0.463-0.477元/Wh,天诚同创报价最高(0.477元/Wh) [3] - 系统设计采用直流1500V架构,并网电压35kV,支持光/风储融合及电网调频功能 [5] 设备与技术要求 - 招标范围涵盖全套储能系统设备,包括磷酸铁锂电池、PCS、BMS、EMS及配套消防安防设施 [4] - 系统需满足电网调度要求,具备AGC功能、无功支撑和短路容量等关键技术指标 [5] - 质保服务包含安装调试、验收培训及备品备件供应,需符合能源主管部门验收标准 [4] 行业应用方向 - 方案支持2小时(0.5C)和4小时(0.25C)放电时长配置,适配不同应用场景 [3] - 系统设计强调与新能源发电协同,可参与电网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市场 [5]
重磅!五部门发布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07 16:13
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目标 - 提升电池系统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全链条安全管理,防范重特大事故[1][3] - 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1][2][5] - 推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覆盖设计、施工、验收、并网、运行全流程[1][4] 部门职责划分 -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主导电池本体安全研究,推进技术进步,规范系统设计和制造[1][3] -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电池生产销售,维护市场秩序,推动信用体系建设[1][3] - **能源主管部门**:制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与电池国标衔接[1][4] - **消防救援部门**:制定消防管理及火灾监测预警标准[1][4] 项目管理要求 - 项目单位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提交安全生产条件书面报告,投运后开展安全后评价[4] - 所有电站项目须依法备案,备案文件中需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4] - 安全设施需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施工、投用)[5] 标准规范建设 - 加快制修订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施工、验收、并网、运行等标准[4] - 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与电池国标衔接[4] - 建立消防管理及火灾监测预警专项标准[4] 跨部门协作机制 - 能源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与应急管理、工信、市场监管、消防的协调机制[5] - 开展联合调研、培训、检查、执法等行动[2][5] - 推动火警信息通报和联合处置机制[2][5] 企业主体责任 - 项目单位需统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退役全周期安全管理[5] -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5] - 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应急能力建设[5] 地方执行要求 - 省级能源主管部门需加快构建地方安全监管体系[5] - 将安全作为储能发展前提,融入各环节促进高质量发展[5]
时隔两年,四川自5月1日起再次调整分时电价机制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07 16:13
四川省分时电价机制调整核心观点 - 四川省时隔两年再次调整分时电价机制,新机制自2025年5月1日起执行,旨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季节性用电负荷变化[1][4] - 调整聚焦季节性差异化分时电价、尖峰电价机制优化及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引导用户削峰填谷并缓解夏季高峰压力[2][12][13] - 全年低谷时段增加180小时,高峰时段从高价春秋季调整至低价夏季,预计工商业用户全年用电成本将降低[20] 季节性差异化分时电价机制 - **夏季(7-9月)**:高峰时段增至10小时(11:00-18:00、20:00-23:00),平段8小时,低谷缩至6小时(1:00-7:00)[2][6] - **春秋季(3-6、10、11月)**:低谷时段增至10小时(22:00-次日8:00),高峰缩至7小时(10:00-12:00、17:00-22:00)[2][6] - **冬季(12-2月)**:峰平谷时段维持8小时不变(高峰10:00-12:00、16:00-22:00)[2][6] 尖峰电价机制调整 - **7-8月**:尖峰时段延长至3小时(13:00-14:00、21:00-23:00),取消12月、1月尖峰电价[2][6][13] - **灵活机制**:其他月份连续三日最高气温≥35℃时,第三日启动尖峰电价(时段同7-8月),以成都市气象预报为准[7][18] - **区域豁免**:攀枝花市、凉山州等电网送出受限区域暂停尖峰电价机制[3][15] 执行范围与用户影响 - **工商业用户**:50千瓦以下用户可自愿选择分时电价,其余执行范围不变[8][15] - **居民用户**:低谷时段维持23:00-次日7:00不变,充电设施按新峰平谷时段执行[8][16] - **动态调整**:电网企业需定期评估政策效果,结合供需形势动态优化分时电价机制[4][14] 政策背景与目标 - **负荷特征**:2024年夏季最高负荷达7000万千瓦,日均高负荷超10小时,冬/春秋季负荷分别为夏季的70%、55%[11][12] - **区域差异**:主网夏季缺电力、冬季缺电量,攀西等区域全年供需宽松[12] - **政策目标**: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用户调峰,保障迎峰度夏电力供应[12][13]
浙江省虚拟电厂运营新规落地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07 11:31
据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6日消息,《浙江省虚拟电厂运营管理细则(试行)》(下称《细则》)近 日印发,其首次系统明确虚拟电厂从" 注册接入—能力认证—运行管理—交易管理—保供管理— 退出管理 "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要求,并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可观、可测、可调、 可控",推动虚拟电厂健康运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 与国内已有虚拟电厂管理规范相比,浙江版运营细则有诸多创新亮点。 在可调能力认证方面 , 《细则》提出"AI+虚拟电厂"的运营理念,运用人工智能模型,推出了"大数据+实测"可调能力曲 线认证方法,形成虚拟电厂分时间尺度可调能力曲线,解决传统认证能力虚高、时效不足问题; 在虚拟电厂运行管理和评价方面, 建立等级评定机制,推出虚拟电厂数字能力证书,激励运营商 提升服务质量和响应效率; 在主体行为和保供责任方面, 明确虚拟电厂参与各类市场的行为准 则,不得以同一调节行为重复获取市场收益,同时虚拟电厂需承担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的底线 义务。 据了解,虚拟电厂是具有鲜明新型电力系统特征的新型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可有效聚合分布式电 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 ,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 ...
响应速度比化学储能快10+倍!高温超导储能装置动工,预计11月建成投运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07 11:31
高温超导储能装置项目 - 全球容量最大的高温超导储能装置在中山翠亨新区动工 该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高温超导材料及磁储能应用"的示范工程 最大输出功率不低于5兆瓦 储能量不低于10兆焦 [1] - 高温超导储能技术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 装置由超导磁体 低温制冷系统 变流器及监控系统等关键部件组成 [1] - 项目坐落于翠亨新区马鞍岛110kV滨海变电站旁 预计今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 将成为中山市的"绿色能量银行" [4] 技术优势与应用价值 - 高温超导磁储能具有无损和响应快的特点 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 比传统化学储能快10倍以上 能实现断电无感知切换 [4] - 该技术使用成本低于低温超导 应用领域更广 商业价值更高 电能转换效率极高且能量损耗大幅减少 [2][4] - 装置能满足高精密企业对电力稳定性的极高要求 为生产生活提供保障 深中通道通车后大批高科技企业对电力需求量大且稳定性要求高 [1][4] 研发背景与合作团队 - 中山供电局联合中科院 北京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上海超导等顶尖团队攻克了高温超导材料规模化应用和系统集成等"卡脖子"难题 [2] - 项目由国重配套示范工程项目负责人蔡春元团队推进 中山供电局党委书记蔡徽表示项目将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给体系精度 [4] 产业影响与区域发展 - 项目将高精尖产业供电稳定性推向毫秒级时代 夯实粤港澳大湾区高精度能源供给体系 [4] - 项目在电力稳定运行 应急保障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中山市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4]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06 18:21
合作签约背景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 [1]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是中国储能领域首个非营利行业组织,致力于推动产业政策完善与技术应用推广 [1] -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是深耕环保领域的国际机构,长期助力中国低碳转型 [3] 合作历史与成果 - 双方自2022年合作以来,在新型储能多应用场景下的商业模式与政策机制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 [1] - 联合开展《储能高质量发展:市场机制与商业模式创新》等课题,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参考 [1] 未来合作方向 - 将聚焦新能源全面入市后储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 研究储能如何更好地支撑能源转型等前沿领域 [1] - 深化在储能技术创新、政策协同等方面的合作,加速构建储能产业生态 [3] - 促进国际间经验交流与共享,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关键支撑 [3] 技术展示 - 签约仪式前展示了压缩空气储能模型的工作机理和技术进展 [1] 参会人员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方面有理事长陈海生、秘书长刘为、副秘书长岳芬等出席 [1][5] -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方面有总裁马尼什·巴普纳、行政主任苏珊·凯西-莱夫科维茨等出席 [3][5]
解锁储能新品类!东方日升Risen Stack堆叠式储能一体机发布,打破场景边界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06 18:21
产品创新与定位 - 公司推出Risen Stack堆叠式储能一体机,采用全模块化&一体化设计,解决多场景下高兼容性难题,重新定义储能产品性能与工业设计理念 [1] - 产品单机容量可在48~120kWh间灵活选择,支持按需扩容与5分钟快速电站部署,适配大型商超至家庭用电场景 [2] - 全球首款可选空调风冷方案的模块化储能产品,提供自然风冷、强制风冷及魔方热管理系统三种冷却模式 [5] 技术性能突破 - 采用6重电池安全防护技术,包括PACK级主动安全、病态电芯监测预警及消防协同,能量块防护等级达IP65和C4 [5] - 全模块化设计实现30分钟快捷安装与单故障模块快速替换,降低停机经济损失 [5] - 专利风道设计结合电芯加热模块,保障低温环境下电池效率不降额,延长使用寿命 [5] 智能化与生态兼容 - 配备"时钟、绿电、AI、远动"四种智能运行策略,通过日升云平台实现多设备统一调度与远程状态监控 [2][6] - 开放生态接入多协议,兼容主流品牌发电/用能设备,自动匹配驱动 [6] 工业设计与场景适配 - 外观融合建筑美学与科技感,紧凑机身适配工商业及家庭环境,部署场景涵盖户外、地下室、天台等 [8] - 产品定位"小B大C"场景,未来将持续优化性能并拓展应用领域 [8] 市场动态与战略成果 - 公司光储充方案已获890MWh战略合作,并中标巴西1GWh储能订单 [9]
高特电子“数据聚合 服务无限”发布会官宣,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06 18:21
公司战略转型 - 高特电子正从系统专家向数据服务领航者进行战略升级,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1] - 公司提出"数据+服务"双轮驱动战略,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 [1] - 战略转型方向为从"系统供应商"迈向"数据服务商" [5] 数据服务创新 - 依托海量电芯数字资产池,实现GWh级储能数据在云边协同网络中的价值释放 [4] - 打造安全可信的数据服务体系,将数据资产转化为可量化商业价值 [4] - 采用AI驱动、数据精析技术,实现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价值跃升 [4] 产品解决方案 - 全球首发"数据运营2.0平台",包含五大一体化解决方案 [6][7] - 构建数据闭环服务链,形成完整的数据服务生态系统 [5] 行业政策动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 [9] - 政府部门明确各地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时间表 [9] - 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已正式出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