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化学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H+A!深圳,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6-15 21:25
深圳试点红筹股二次上市 - 深圳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上市规则,有望试点红筹股二次上市(H+A),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上市渠道 [1][3][4][6] - 该举措源于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6][9] 深圳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5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3% [5]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仅次于北京),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4.9%、总量居全国第一 [5] - 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化学储能、低空与空天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5] - 深圳创新资本活跃,已推出"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科技金融产品,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已开放股份制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可与商业银行形成更大规模"投贷联动" [7] 综合改革试点2.0 - 《意见》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关键环节,标志着综合改革试点"2.0"正式启航 [9][11] - 改革需要加强央地协同、做好立法保障、坚持重点突破、调动多方参与 [10] - 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和"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节点城市,承载着重要的战略使命 [11] 相关ETF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跌4.43%,市盈率19.92倍,主力资金净流出2885.9万元 [13]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3.67%,市盈率58.27倍,主力资金净流出5199.8万元 [13]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跌2.24%,主力资金净流入125.3万元 [13]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跌2.61%,市盈率95.14倍,主力资金净流出144.8万元 [14]
碳中和周报(第184期)丨RE100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国常会部署美丽河湖保护建设行动;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新政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00:33
国际绿证认可 - RE100宣布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标志着中国绿证国际权威性提升[2] - 该认可将刺激RE100成员企业及供应链扩大对中国绿证采购需求[2] - 中国外贸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可通过绿证采购增强出口绿色竞争力[2] 河湖生态治理政策 - 国常会部署美丽河湖保护建设行动,强调精准治污与源头治理[3] - 重点加强大江大河及重要湖泊的污染监测溯源,严控工业/生活/农业污水超标排放[3] - 要求健全长效机制,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改造和地方环境基建补短板[3] 电化学储能安全新规 - 五部门联合发文强化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涵盖电池本质安全提升等六方面[4] - 新政要求完善标准规范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4] - 行业需重点执行第三方检测以提升质量控制水平[4] 北京可再生能源条例 -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5月1日施行,覆盖太阳能等六类能源[5] - 条例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强化并网消纳保障[5] - 立法支持本地化产业链布局,为新能源企业提供稳定政策预期[5] 生物航油出口突破 - 嘉澳环保子公司获生物航油出口许可,2025年满负荷产能达37.24万吨[6] - 公司成为国内首个纳入生物航油"出口商白名单"的企业[6] - 政策端持续加码推动航空业绿色转型,出口许可标志着行业规范化启动[6]
五部门: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规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16:04
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从提升电池系统本质安全水平 开展安全论证评价 完善标准规范 落实监管责任 加强部门联动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六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 [1] - 《通知》要求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加强与储能电池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衔接应用 [2] 电化学储能市场现状 - 中国电化学储能在新型储能中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份额接近90% 在电网侧调峰调频和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等场景形成规模化应用 [1] - 中国电化学储能规模全球最大 但事故率相对较低 [1] 技术安全挑战 - 锂电池在高温/低温环境下运行效率受影响 循环后易产生锂枝晶导致内部短路 可能引发热失控甚至爆燃 [2] - 退役锂电池处理存在环境风险 电解液含氟化物和重金属成分 处理不当会造成土壤永久性生态损害 [2] - 地下停车场充电设施存在安全标准与消防验收适配难题 部分标准条款存在监管盲区与技术矛盾 [2] 技术创新方向 - 二氧化碳储能技术采用惰性气体CO₂作为工质 具有闭式循环零排放 无重金属污染等本质安全优势 [2] - 行业需实施"技术+管理"双轮驱动战略 加快工程化运用并构建系统防护体系 [3] 标准体系建设 - 电化学储能标准体系处于动态完善阶段 需加强标准执行和第三方检测以提升企业质量控制水平 [3][2] 行业发展瓶颈 - 制约电化学储能大规模普及的核心问题可能是经济性而非安全性 需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提升经济竞争力 [3]
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2025-05-07 17:09
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政策 核心观点 - 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加强电化学储能全链条安全管理 强调提升电池本质安全 强化项目监管责任 推动标准体系建设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1][2][3] 电池系统安全提升 -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将加快电池本体安全研究 推进电化学储能电池技术进步 规范电池系统设计和生产制造 [1] -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规范电池产品生产销售 加强信用监管 推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 [1] 项目安全论证与评价 - 项目单位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进行综合分析 形成书面报告备查 [2] - 项目竣工或试运行后需进行安全设施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 项目投运后需开展安全后评价 确保全生命周期安全可靠 [2]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能源主管部门将加快制修订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 施工 验收 并网 运行等标准 [2] - 能源主管部门将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加强与电池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衔接 [2] - 消防救援部门将制定消防管理 火灾监测预警等标准规范 [2] 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 所有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须依法依规实施备案 备案文件中需明确项目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 - 已备案项目需逐项补充明确安全监管责任 [2] 部门协同机制 - 能源主管部门将与应急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 市场监管 消防救援等部门建立工作机制 [3] - 相关部门将开展联合调研 培训 检查 执法等活动 [3] - 将建立电化学储能火警信息通报和联合处置机制 [3] 企业主体责任要求 - 项目单位需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统筹规划 设计 施工 运行及退役全过程安全管理 [3] - 安全设施需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 - 需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加强现场风险分级管控 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
重磅!五部门发布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目标 - 提升电池系统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全链条安全管理,防范重特大事故[1][3] - 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1][2][5] - 推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覆盖设计、施工、验收、并网、运行全流程[1][4] 部门职责划分 -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主导电池本体安全研究,推进技术进步,规范系统设计和制造[1][3] -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电池生产销售,维护市场秩序,推动信用体系建设[1][3] - **能源主管部门**:制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与电池国标衔接[1][4] - **消防救援部门**:制定消防管理及火灾监测预警标准[1][4] 项目管理要求 - 项目单位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提交安全生产条件书面报告,投运后开展安全后评价[4] - 所有电站项目须依法备案,备案文件中需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4] - 安全设施需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施工、投用)[5] 标准规范建设 - 加快制修订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施工、验收、并网、运行等标准[4] - 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与电池国标衔接[4] - 建立消防管理及火灾监测预警专项标准[4] 跨部门协作机制 - 能源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与应急管理、工信、市场监管、消防的协调机制[5] - 开展联合调研、培训、检查、执法等行动[2][5] - 推动火警信息通报和联合处置机制[2][5] 企业主体责任 - 项目单位需统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退役全周期安全管理[5] -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5] - 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应急能力建设[5] 地方执行要求 - 省级能源主管部门需加快构建地方安全监管体系[5] - 将安全作为储能发展前提,融入各环节促进高质量发展[5]
五部门: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提升电池系统本质安全水平
快讯· 2025-05-07 15:27
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政策 核心观点 - 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加强电化学储能全链条安全管理 涵盖电池技术、项目论证、标准制定、监管责任等六大方面 [1][2][3][4][5] 电池系统安全提升 - 工信部门将加快电池本体安全研究 推进技术进步并规范电池系统设计制造 [1][2] - 市场监管部门将规范电池生产销售 加强信用监管和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 [1][2] 项目安全论证要求 - 项目单位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提交安全生产条件书面报告 投运后开展安全后评价 [3] - 竣工或试运行阶段需检查安全设施 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3] 标准规范完善 - 市场监管和能源部门将推进储能电站设计、施工、验收等全流程标准制修订 [1][3] - 能源部门将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衔接电池产品强制性国标 [1][3] - 消防部门将制定火灾监测预警等消防管理标准 [1][3] 监管责任落实 - 明确"三管三必须"原则 所有储能电站须依法备案并明确安全监管责任 [3] - 已备案项目需补充安全监管责任条款 [3] 跨部门协作机制 - 能源部门将联合应急管理、工信等多部门建立工作机制 开展联合检查执法 [4] - 推动建立火警信息通报和联合处置机制 加强数据共享 [4] 企业主体责任 - 项目单位需落实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4] -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应急能力建设 [4] 地方执行要求 - 省级能源主管部门需加快构建属地安全监管体系 [5] - 各地需细化落实措施 将安全作为储能发展前提 [5]
宁波市发布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工作指南
宁波市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工作指南 - 宁波市能源局发布《宁波市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工作指南(试行)》,对电化学储能项目立项、信息注册、建设、验收、运行、安全管理等提出系列要求 [1] - 电化学储能项目分为电化学储能电站和电化学储能设施两类进行管理 [1] - 电化学储能电站: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功率≥500kW、容量≥500kWh且符合《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的项目 [1] - 电化学储能设施:其他电化学储能项目 [1] - 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设施)纳入用户内部配电设施运行管理,原则上禁止向公用电网倒送电 [1] - 充放电功率≥500kW的项目需具备实时在线监测和远程预警控制功能 [1] - 额定功率≥5MW的电化学储能电站(设施)需设置24小时现场值班制度 [1] - 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需每半年开展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评估 [1] 相关政策背景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 [2] - 两部门明确各地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时间表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 [2]
IPO周报 | 华润饮料即将开启招股;毛戈平继续推进港股IPO进程
IPO早知道· 2024-10-13 22:20
太美医疗科技 - 公司于2024年10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576,发行2577万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获156.33倍认购,国际发售获2.58倍认购 [3] - 公司是中国医药及医疗器械研发和营销领域最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2023年收入排名第一,服务覆盖全球25大医药企业中的21家及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中的90家 [3][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已为1400多家医药企业及受托研究机构提供服务 [3] 华润饮料 - 公司计划2024年10月中下旬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拟发行不超过4.06亿股,募资规模至多7亿美元,或成2024年港股最大新股IPO [5][6] - 公司是中国第二大包装饮用水企业及最大饮用纯净水企业,"怡宝"品牌2023年零售额395亿元,市场份额32.7%,是排名第二企业的四倍 [5] - 2021-2023年公司营收复合年增长率9.2%至135.15亿元,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24.6%至13.31亿元,净利润率从7.6%提升至9.9% [6] 地平线 - 公司已通过港交所聆讯,2021-2023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82.3%至15.52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1.6%至9.35亿元 [8][9] - 公司是中国首家且每年均为最大的前装量产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已与27家OEM达成合作,定点车型290款 [8] - 2021-2023年毛利率稳定在70%左右,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79.0% [9] 毛戈平 - 公司更新港交所招股书,2021-2023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35.3%至28.86亿元,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41.6%至6.64亿元 [12][13] - 公司是中国市场十大高端美妆集团中唯一的中国公司,旗舰品牌MAOGEPING是中国第一个高端美妆品牌,2023年市场份额1.8% [12] - 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1.0%至19.7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1.0%至4.93亿元 [13] 闪回科技 - 公司获中国证监会赴港上市备案通知书,是中国最大专注于线下以旧换新的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2023年市场份额7.4% [15][17] -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约26%至11.58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1.3%至5.77亿元 [16] - 公司已拓展香港市场并开设线下零售店,股东包括小米、顺为资本等 [15][17] 海博思创 - 公司将于2024年10月17日科创板上会,2021-2023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188.67%至69.82亿元 [19][20] - 公司是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量第二名,全球排名前五的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2023年储能系统收入69.27亿元,占比99.30% [19][20] - 2021-2023年净利润从0.15亿元增长至5.78亿元,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2.80亿元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