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行业观察
icon
搜索文档
一颗炸裂的Arm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0 10:53
AmpereOne M服务器CPU发布 - Ampere Computing推出AmpereOne M Arm服务器CPU,采用12通道内存设计,相比标准AmpereOne的8通道内存有所升级,功能更接近AMD EPYC 9005 Turin和Intel Xeon 6900P [1][3] - 12通道DDR5平台(AmpereOne M)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出货,路线图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已普遍可用 [3][6] - 命名方式为"A"加核心数量-时钟速度,最后加"M"代表AmpereOne M [10] AmpereOne M规格参数 - 核心数从96到192个,采用64位Arm® ISA兼容核心,Arm v8.6+架构 [18] - 缓存配置:L2为2MB每核心,L1为16KB指令缓存和64KB数据缓存每核心,系统级缓存64MB [18] - 内存支持12通道DDR5-5600,1 DIMM/通道,支持SECDED ECC和DDR5 RAS特性,可寻址容量3TB [17][18] - 提供96条PCIe Gen5通道,支持分叉至x4配置,可连接24个独立设备 [18][20] - 支持完整中断虚拟化(GICv4.1)和I/O虚拟化(SMMUv3.2),具备企业级服务器RAS特性 [18] 产品型号与性能 - 旗舰型号AmpereOne A192-32M配备192核心,频率3.2GHz [11] - 其他型号包括A192-26M(192核/2.6GHz)、A160-28M(160核/2.8GHz)、A144-33M(144核/3.3GHz)、A144-26M(144核/2.6GHz)和A96-36M(96核/3.6GHz) [11] - 192核心型号与之前研究的顶级AmpereOne 192核心SKU保持一致 [11] 行业对比与市场定位 - 相比Intel P核部件使用的DDR5-6400和AMD EPYC Turin支持的DDR5-6400,AmpereOne M仅支持DDR5-5600 [17] - 采用I/O和内存控制器模块设计,便于通过添加更多内存控制器模块快速扩展平台 [13] - 在企业服务器Arm市场占据主导地位,NVIDIA Grace-Grace并非理想的企业服务器CPU [21] - 软银收购Ampere可能导致公司战略重点发生变化 [21]
Wolfspeed,股价暴跌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9 09:13
公司业绩与市场反应 - 公司2026年营收预测为8.5亿美元,低于华尔街预期的9.587亿美元 [1] - 第三季度营收1.854亿美元,同比下降7%,略低于预期的1.859亿美元 [1] - 盘后股价下跌11%,主要因业绩不及预期及电动汽车需求放缓 [1] - 第三季度每股净亏损72美分,优于预期的82美分亏损 [2] 业务挑战与行业环境 - 碳化硅芯片生产受电动汽车普及放缓、新关税导致汽车零部件涨价影响,客户推迟产品发布 [1] - 高利率和资本成本上升推迟工业及能源领域投资周期,进一步压制订单活动 [1] - 联邦资金7.5亿美元补贴因《芯片法案》政治争议面临不确定性,曾导致股价跌至27年低点 [2] 技术优势与长期潜力 - 碳化硅材料适用于高压高热场景,包括电动汽车、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设施等 [3] - 碳化硅市场规模预计至203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34.5% [3] - 公司自2020年起持续扩大产能,虽短期侵蚀利润,但未来资本支出减少或推动盈利改善 [3] 订单与财务前景 - 设计订单积压超120亿美元,环比增约10亿美元,四年前不足10亿美元 [3] - 上一财年总营业额8.07亿美元,积压订单虽非收入保障,但反映长期业务基础 [4] - 公司原计划利用联邦资金加速美国碳化硅晶圆厂建设,以支持电动汽车及可再生能源芯片需求 [1]
晶体管,还能微缩吗?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9 09:13
摩尔定律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1965年戈登·摩尔在《Electronics》杂志提出预测:集成电路器件数量每年翻倍,预计1975年单芯片集成65000个器件[5][15] - 摩尔定律的核心观点是集成电路将成为降低成本的途径,通过技术改进实现器件成本指数级下降[13] - 1975年摩尔修正定律为每两年翻倍,并指出驱动因素包括器件微缩、晶粒尺寸优化和电路设计创新[16][18] 半导体行业的技术演进 - 晶体管架构从平面晶体管演进至FinFET(2011年商用),再到GAA(如英特尔的RibbonFET),未来可能采用CFET/FFET[35][37][39] - 英特尔技术创新路径:90nm引入应变硅提升载流子迁移率25%,45nm采用High-K金属栅解决漏电问题,18A工艺将应用背面供电技术PowerVia[31][37] - 行业突破技术节点命名局限,实际特征尺寸持续微缩,台积电和英特尔预计2030年实现万亿晶体管多芯片方案[22][25] 关键技术与物理挑战 - Dennard缩放定律指出晶体管密度翻倍时功耗不变,但近年因短沟道效应(DIBL、HCI等)面临失效[25][28] - 纳米时代技术突破:应变硅、High-K材料、FinFET三维结构分别解决载流子饱和、隧穿效应和栅极控制问题[31][35] - 未来方向包括3D堆叠晶体管(CFET)、异质集成和先进封装技术,延续"更小、更快、更好"的摩尔精髓[39][41] 历史预测与产业验证 - 1964年行业领袖预测:Haggerty预计1973年集成电路成本降至传统电路1/3,Knowles预言1974年单晶圆集成25万逻辑门(被摩尔认为荒谬但实际低估)[9][11][13] - 摩尔1959-1965年数据验证指数规律:器件数量从2个增至60个,1975年达65000个(实际增长1000倍)[15] - 胡正明团队贡献:伯克利大学提出的FinFET和FD-SOI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关键技术[32][33][35]
中芯国际,利润大增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9 09: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2.47亿美元,环比增长1.8%,同比增长28.4% [1][3] - 毛利率达22.5%,环比持平,同比提升8.8个百分点 [1][3] - 经营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2766.6%,环比增长44.3%至3.1亿美元 [1][3] - 归属公司拥有人利润环比增长74.8%,同比增长161.9%至1.88亿美元 [1][3] - 产能利用率升至89.6%,环比提升4.1个百分点 [1][7] 收入结构分析 - 中国区营收占比84.3%,环比下降4.8个百分点;美国区占比12.6%,环比提升3.7个百分点 [4][5] - 消费电子为最大营收来源,占比40.6%;智能手机占比24.2%,电脑与平板占比17.3% [4][5] - 工业与汽车领域营收环比增长超20%,占比从8.2%升至9.6% [4][5] - 12英寸晶圆营收贡献78.1%,环比下降2.5个百分点;8英寸晶圆营收环比提升 [4][5] 产能与运营进展 - 月产能增至97.3万片8英寸等效晶圆,环比增长2.7% [6] - BCD、MCU和特殊存储需求旺盛,相关收入环比增长约20% [8] - 40纳米和28纳米AMOLED小屏显示驱动平台供不应求 [8] - 40纳米HV-RRAM显示驱动芯片实现量产及终端应用 [8] 业绩驱动因素 - 国际形势变化推动客户提前出货 [3] - 国内以旧换新及消费补贴政策刺激大宗产品需求 [3] - 工业与汽车产业触底补货 [3] - 主要客户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突破,带动BCD、CIS、MCU等领域出货量提升 [5] 未来展望与挑战 - 第二季度收入指引环比下降4%-6%,毛利率指引18%-20% [8] - 设备折旧上升对毛利率构成压力 [8] - 关税政策、库存透支需求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需密切关注 [9] - 产业链在地化转换持续走强,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 [9]
Apple又自研了一堆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9 09:13
苹果智能眼镜芯片研发进展 - 苹果正在开发基于Apple Watch芯片的智能眼镜处理器,该芯片经过定制以降低功耗并提高能效,同时将用于控制眼镜中的多个摄像头 [1] - 处理器计划在2026年底或2027年开始量产,由台积电负责生产,预计眼镜将在未来两年内上市 [1] - 苹果智能眼镜代号为N401,旨在与Meta的雷朋眼镜竞争,初期可能采用非AR技术,通过摄像头扫描环境和AI辅助实现功能 [2] 苹果与Meta在智能眼镜市场的竞争 - Meta计划2024年推出带显示屏的高端智能眼镜,并拟于2027年发布首款AR眼镜,苹果CEO库克则决心在眼镜市场击败Meta [2] - 苹果正在探索非AR眼镜方案,其功能与Meta产品类似,包括拍照、音频播放和语音助手交互,但需提升AI技术以完善设备 [2] 苹果芯片战略扩展 - 除眼镜芯片外,苹果研发多款Mac芯片,包括M6(Komodo)、M7(Borneo)和更先进的Sotra芯片,M5处理器或于2024年底用于iPad Pro和MacBook Pro [3] - 公司计划为AirPods和Apple Watch添加摄像头,并开发配套芯片Nevis(手表)和Glennie(耳机),目标2027年完成 [3] 苹果AI服务器芯片布局 - 苹果首款专用AI服务器芯片项目名为"Baltra",拟于2027年完成,芯片性能或达M3 Ultra的2-8倍,用于加速Apple Intelligence服务 [4][5] - 当前AI任务由M2 Ultra等Mac芯片处理,新项目将与博通合作开发组件,以提升AI服务能力 [4][5] 其他硬件技术研发动态 - 苹果计划2025年推出高端iPhone的C2调制解调器芯片,2026年推出C3版本,此前已发布首款C1芯片 [5] - 公司开发非侵入式血糖监测传感器系统,拟应用于未来Apple Watch [5]
拥有20万GPU的集群建好了,只用了122天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9 09:13
核心观点 - xAI的孟菲斯超级集群一期项目已满负荷运营,电力供应达150兆瓦,另有150兆瓦电池备用 [1] - 该超级计算机搭载10万块NVIDIA H100 GPU,仅用19天完成部署,速度远超行业常规 [1][11] - 计划到2025年2月将GPU数量翻倍至20万块,并最终扩至100万块 [3][7] - 采用液冷系统和高效网络架构,专为AI训练优化 [9][10][13] - 主要用于训练Grok大型语言模型,并探索自动驾驶、机器人等AI应用 [13] 电力供应 - 一期工程从TVA和MLGW获得150兆瓦电力,60%来自可再生能源 [1][2] - 二期工程将新增150兆瓦电力,总电力需求达300兆瓦,可为30万户家庭供电 [2] - 初期使用35台天然气涡轮发电机作为临时电源,每台输出2.5兆瓦 [1] 技术架构 - 采用NVIDIA H100和H200 GPU组合,H200性能比H100提升20倍 [7][8] - 使用Supermicro 4U液冷服务器,每台含8块GPU,每机架64块GPU [9][10] - 网络采用NVIDIA Spectrum-X平台,每GPU配备400GbE网卡,总带宽达3.6TB [10] - 部署200个阵列,每个阵列512个GPU [10] 发展规划 - 计划通过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筹集60亿美元资金用于扩建 [7][15] - 目标挑战OpenAI的GPT-4和Google的Bard等主流AI系统 [8] - 探索AI在材料科学、能源节约和新药研发等科学领域的应用 [13] 行业影响 - 部署速度创纪录,引发数据中心/AI行业广泛关注 [6] - 冷却技术成为关键挑战,多家供应商开发专用解决方案 [14] - 与特斯拉的Cortex AI超级集群形成互补,后者专注自动驾驶 [13] - 可能改变AI行业竞争格局,加速技术突破 [15]
他们都不想搞芯片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9 09:13
韩国半导体行业人才流失现状 - 韩国顶尖理工科学生正从半导体专业转向医学领域,导致半导体行业年轻人才流失[1] - 多所大学报告半导体项目退学率上升,包括曾向三星电子、SK海力士输送人才的精英研究生课程[1] - 2023年至2024年,半导体工程研究生退学人数从17人增至26人[1] - 80.7%的退学研究生(21人)来自首尔及周边首都地区大学,多数转向医学院[2] 半导体合同制专业招生危机 - 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2019年推出的合同制半导体专业提供全额学费、奖学金及海外培训,但近年退学率攀升[2] - 四所合作大学(延世大学、成均馆大学等)的半导体专业本科生退学人数从2020年8人增至2023年18人[2] - 2024年首尔五所大学半导体合同系138名录取者拒绝入学,达常规名额(77个)的1.8倍[3] - 汉阳大学SK海力士合作系36名录取者未注册(名额仅10个),延世大学65人拒录(名额25个)[3] 人才流失对行业的影响 - 研究生级半导体专家离职对行业打击更大,因其具备直接投入核心研发的能力[2] - 韩国半导体人才加速流向海外:台积电从韩国招聘研究生赴日工厂,美光在首尔大学等校举办招聘会[4] - 中国芯片企业以2-3倍薪资吸引韩国人才[4] 政策与行业趋势关联 - 韩国政府扩大医学院招生政策被指加剧半导体人才流失[1][4] - 教育界警告医学院扩招正吸走半导体等关键行业人才[1] 数据统计 - 2024年半导体相关课程本科生退学人数达184人[4] - 合同制专业未注册人数与拒录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招生[3]
官宣!东芝半导体芯资讯公众号正式开通啦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9 09:13
公众号官宣 - "东芝半导体芯资讯"公众号正式上线 旨在成为用户专属信息中枢和知"芯"伙伴 [2][4] - 公众号将提供东芝半导体最新企业要闻 新品动态 技术解决方案及行业活动资讯 [5] - 内容覆盖存储芯片创新突破及汽车 工业 消费电子等多领域产品应用成果 [5] 内容类型 - 提供企业新闻 新品推荐 前沿技术 案例分享 技术讲堂等多样化内容 [6] - 包含精彩视频 展会资讯 线上研讨会 互动活动等丰富形式 [6] - 用户可通过公众号随时随地掌握东芝半导体最新资讯 [6] 互动活动 - "芯语达人"活动:评论对账号期许 抽10位送20元京东卡 [6] - "传芯接礼"活动:转发文章到行业群 抽15位送10元京东卡 [6] - "星标养成计划":星标公众号 抽15位送10元京东卡 [6] - 活动时间限定为5月8日至5月14日 [7] - 获奖名单将于5月16日通过公众号公布 [7]
边缘AI正当时,Imagination押注GPU的“AI进化”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9 09:13
导语 在人工智能推理日益走向边缘计算的浪潮中,Imagination推出全新E系列(E-Series)GPU IP,以革命性的"AI+图形"深度融合架构,回应边缘侧对低功耗、高灵活性与强算力的多重 需求。通过架构创新、算力扩展、功耗优化以及软件生态配套,E系列试图重新定义"边缘AI 计算"的边界,并提供一条兼顾灵活性与高效性的技术路径。 边缘AI进入加速期,GPU迎来转型窗口 当前边缘侧AI推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从市场应用端来看,自动驾驶、智能手机、工厂设 备、甚至消费级机器人,都在逐步脱离云端,开始在本地完成图像识别、路径规划、语音交互等智 能化任务。 Imagination中国区技术总监艾克指出,边缘AI需求的爆发源于多重因素:一是 隐私敏感数据 (如健康数据或企业数据)无法上云;二是 实时性要求 (如辅助驾驶的瞬时响应);三是边缘设 备的 资源限制 (如功耗和算力)。据统计,Hugging Face上AI模型下载量从2023年的70万激增 至 2025 年 的 700 万 , 反 映 了 边 缘 侧 模 型 部 署 的 几 何 级 增 长 。 同 时 , AI 算 法 从 卷 积 神 经 网 络 ...
博通发出禁止令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8 09:49
博通对VMware永久许可证用户的政策调整 - 博通在2023年11月收购VMware后终止了永久许可证销售 现有用户可继续使用软件但无法续订支持服务 除非原合同允许续订 [1] - 该举措旨在推动用户转向订阅模式 导致部分用户成本增加300%或更高 部分客户选择继续使用无支持版本或转向竞争对手产品 [1] 停止使用函的发送与内容 - 博通向支持合同过期的VMware用户发送停止使用函 要求立即删除过期后的更新 否则视为违约和知识产权侵权 [2] - 信件由博通董事总经理签署 明确停止提供除零日安全补丁外的所有更新和维护服务 [2] - 有案例显示用户在支持到期后6天收到信件 即使期间未使用任何更新 [2][3] 用户反应与行业影响 - 部分用户已迁移至Proxmox等替代方案仍收到信件 引发法律咨询需求 [3] - 加拿大托管服务商Members IT Group多数客户运行无支持VMware 主要担忧员工误操作应用补丁 [5][6] - 博通保留审计权利 但被行业人士质疑执行可行性 因缺乏防篡改验证机制 [5] 博通的市场策略与行业反馈 - 价格策略调整导致中小企业和渠道合作伙伴缩减或终止VMware业务 [5] - 博通近期与AT&T的法律纠纷已解决 并指控西门子盗版软件 显示其对合规性的强硬立场 [6] - 分销模式变更引发客户流失 行业对其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存疑 停止函可能进一步损害品牌声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