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行业观察
icon
搜索文档
WiFi 8,巨头怎么看?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8 09:32
Wi-Fi 8技术概述 - Wi-Fi 8(IEEE 802.11bn)是下一代无线标准,专注于提升连接可靠性、效率和稳定性,而非单纯追求速度提升[1] - 预计2028年完成最终规范,目前处于早期定义阶段,开发过程涉及复杂讨论和监管审批[2] - 相比Wi-Fi 7,目标在挑战性信号条件下实现吞吐量提升25%、延迟降低25%、丢包率减少25%[7] 技术特性与改进 高通观点 - 从峰值速度转向现实环境下的可靠性能,支持AI驱动系统和动态用例[5] - 引入"超高可靠性"(UHR)计划,通过多AP协调、无缝漫游和边缘覆盖增强应对干扰和移动性挑战[6][16] - 新增电源效率优化,延长设备电池寿命同时保持响应速度[17] 联发科观点 - 强调有效吞吐量提升,通过协调空间复用(Co-SR)、协调波束成形(Co-BF)等技术优化多AP环境性能[45][50][56] - 引入动态子信道操作(DSO),解决AP与客户端带宽不匹配问题,实测吞吐量提升可达80%[72][75] - 新增MCS调制方案,填补相邻速率等级间信噪比差距,提升链路自适应精度[66] 应用场景 - 企业领域:支持工业自动化、协作机器人等关键任务应用,提供有线级可靠性[20] - 家庭场景:满足多住户单元高密度环境下的沉浸式体验和实时健康监测需求[20] - 公共场所:保障机场、体育场等高密度区域的AR导航、实时翻译等服务的无缝连接[21] 市场与行业数据 - 全球Wi-Fi设备累计出货量2024年达459亿台,年出货量41亿台(含30%智能手机)[35] - Wi-Fi对全球经济贡献2024年达4.3万亿美元,美国占比1.6万亿美元(85%家庭覆盖率)[35][36] - 中国大陆宽带用户超6.5亿,28.6%实现1Gbps+接入,平均网速487.6Mbps(年增17.9%)[38] 技术演进对比 | 特性 | Wi-Fi 4 | Wi-Fi 5 | Wi-Fi 6 | Wi-Fi 7 | Wi-Fi 8 | |------------|---------|---------|---------|---------|---------| | 最大带宽 | 40MHz | 160MHz | 160MHz | 320MHz | 320MHz | | 频段 | 2.4/5GHz| 5GHz | 2.4/5/6GHz| 同左 | 同左 | | 调制方式 | 64 QAM | 256 QAM | 1024 QAM| 4096 QAM| 4096 QAM| | 关键创新 | - | DL MU-MIMO| UL/DL MU-MIMO| 多链路操作| 多AP协调/DSO| [32] 发展趋势 - 产品商业化节奏:首批Wi-Fi 8设备预计2027年底上市,标准2028年9月获批[39][40] - 与5G互补共存:Wi-Fi月均数据流量达400GB/用户(2028年),显著高于5G的60GB[26][27] - 中国成为技术推动者:研发投入带动无线创新,平均网速248.92Mbps(年增16%)[79]
三星晶圆代工,签下1183亿元大单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8 09:32
三星电子签订大额半导体代工合同 - 公司与一家国际巨头签订半导体代工生产合同,金额达22.764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83亿元),合同期截至2033年12月31日 [2] 三星晶圆代工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8.9亿美元,环比下降11.3%,市场份额从8.1%降至7.7% [3] - 业务下滑原因包括对中国消费者补贴计划敞口有限、美国对先进节点的限制 [6] - 台积电以255亿美元营收和67.6%市场份额领跑市场,中芯国际营收增长1.8%至22.5亿美元,市场份额从5.5%增至6% [6] 三星晶圆代工市场竞争态势 - 中芯国际可能超越三星成为市场第二名 [7] - 三星计划通过2nm制程技术(如Exynos 2600芯片)重拾高通和英伟达等客户信任 [7] 三星芯片制造技术进展 - 采用10纳米1c级工艺生产DRAM,计划用于HBM4核心芯片 [8] - 1c工艺相当于11纳米,提供更强计算能力和更高能效 [8] - 与SK海力士和美光竞争,三星计划通过1c工艺差异化其HBM4产品 [9] 三星代工业务反弹策略 - 采用8纳米工艺生产英伟达T239芯片组,预计为任天堂Switch 2带来超12亿美元销售额 [10] - 采用3纳米工艺量产Exynos 2500应用处理器,良率已提升 [10] - 计划下半年为Galaxy S26系列生产2纳米工艺Exynos 2600 [11] - 争取高通和英伟达订单,采用2纳米级和Gate-All-Around技术 [12] 三星DS部门盈利前景 - 分析师预计第三季度营业利润达4.6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9.43% [12] - 1b DDR5已开始全面生产,1c工艺良率正在提升 [12]
破解大模型算力困局?国产GPU用“AI工厂”给出答案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8 09:32
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现状 - 英伟达凭借GPU先发优势近乎垄断AI芯片市场,业绩和市值屡创新高 [1] - AMD CEO预测AI加速器市场规模几年内将超5000亿美元 [1] - 全球TOP 100 HPC中80%由GPU厂商占据,全功能GPU承载关键算力 [2] 全功能GPU技术演进 - 全功能GPU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单一任务加速→开放编程接口→通用计算平台 [2] - 全功能GPU具备四大核心引擎:AI计算加速、3D图形渲染、物理仿真、视频编解码 [3] - 支持FP64至INT8完整精度谱系,FP8技术提升Transformer性能30% [9][11] 摩尔线程技术布局 - 已推出四代GPU架构和智能SoC产品,构建完整计算加速体系 [5] - 自研MUSA架构突破传统限制,参数化配置降低开发成本 [9] - 通过内存系统优化实现50%带宽节省和60%延迟降低 [11] - 开发muDNN算子实现98% GEMM利用率,通信库达97%带宽利用率 [12] AI工厂系统架构 - 生产效率公式:加速通用性×单芯片算力×节点效率×集群效率×稳定性 [7] - 夸娥集群支持万卡级扩展,单集群部署超1000节点,亚微秒级延迟 [17] - 5D并行训练技术提升效率,CheckPoint加速方案将恢复时间压缩至1秒 [19] - 零中断容错技术使有效训练时间占比超99%,异常处理效率提升50% [19] 行业应用落地 - 覆盖AI智算、专业图形加速、桌面级图形加速等多领域 [5] - 赋能物理仿真、AIGC、科学计算、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 [21] - 开发生命科学、物理仿真、遥感大模型等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23] - 拓展创娱教育、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和智能驾驶等应用场景 [25]
美国芯片关税,两周内公布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8 09:32
贸易政策与半导体关税 - 特朗普政府将在两周内公布针对半导体进口的国家安全调查结果,并暗示即将提高关税 [3] - 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达成新框架贸易协定,对欧盟进口产品征收15%全面关税,汽车行业单独面临25%关税 [5][6] - 半导体和药品进口调查依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进行,可能为征收新关税奠定基础 [7][8] - 特朗普政府已对铜和木材进口展开232调查,此前完成的调查成为对钢铁、铝和汽车行业征收25%关税的基础 [8][9] - 美国从4月5日起对进口产品征收10%关税,但药品和半导体暂免,将面临单独关税 [10] - 特朗普表示将在下周宣布半导体进口关税税率,部分公司可能获得灵活性 [11] 半导体供应链与产业政策 - 美国严重依赖从台湾进口芯片,拜登政府通过《芯片法案》拨款数十亿美元吸引芯片制造商扩大在美生产 [8][12] - 特朗普表示许多公司将在美国投资半导体制造业,包括来自台湾等地的公司,以避免新关税影响 [3] 调查背景与程序 - 特朗普政府4月宣布调查过度依赖外国进口的药品和半导体是否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7] - 2月发布的联邦公报通知显示,政府正在对药品和半导体进口展开调查,设定21天公众意见征询期 [9] - 232条调查需在宣布后270天内完成 [9]
疯狂内卷,客户砍单,成熟制程太难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8 09:32
半导体成熟制程市场现状 - 受关税战提前拉货效应结束、终端应用复苏不及预期、新台币升值三大负面因素影响,多家一线IC设计大厂下半年大幅削减成熟制程投片量,第3季投片量较第2季锐减20%-30% [2][3] - 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预计下半年从上半年的70%降至60%甚至更低 [4] - 车用市场严重低迷,德仪、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车用芯片大厂示警市况不佳,意法半导体罕见出现亏损 [3] 主要晶圆代工厂商业绩表现 - 联电首季毛利率降至26.7%,为四年来低点,下半年恐回测25%甚至面临20%保卫战 [3][4] - 世界先进首季毛利率30.1%,第2季可能跌破30%,下半年受市况疲弱冲击 [3][4] - 力积电第2季每股净损0.8元,连续七季亏损,单季毛利率仍为负数,下半年续亏压力大 [3][4] 行业需求分化 - 半导体行业仅剩以辉达为首的AI需求支撑,台积电表现一枝独秀 [4] - 未获得AI大单的成熟制程厂商受消费性电子、车用等领域需求不佳冲击 [4] - 客户投片态度高度观望,手机、网通、车用等终端应用下单力道全面缩手 [3]
台媒:DRAM巨头,HBM有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8 09:32
三星电子HBM4量产推迟 - 三星电子将下一代HBM芯片量产时间从原计划的2025年下半年推迟至2026年,涉及基于10nm级第六代1c DRAM的12英寸HBM4模块 [3] - 2025年第三季度计划向主要客户交付早期样品,第四季度原定为全面生产时间节点 [3] - 当前1c DRAM芯片内部测试良率已达65%(7月初数据),但量产实际良率可能波动 [3] 1c DRAM技术改进策略 - 采用双路径策略:修改现有1a/1b设计或彻底重新设计新一代芯片,后者通过扩大芯片尺寸提升良率但增加成本 [5] - HBM4量产成功关键取决于试生产到量产的良率稳定性,目前仍需额外测试 [5] SK海力士业绩与战略 - 2024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飙升68%至9.21万亿韩元(67亿美元),销售额增长35%至22.23万亿韩元(161.6亿美元),HBM及相关DRAM贡献77%营收 [7] - 营业利润率达41%,现金储备增至17万亿韩元(123.6亿美元),净债务减少4.1万亿韩元(29.8亿美元) [7] - 计划2025年HBM销量翻倍,HBM3E已量产,HBM4目标2026年商业化 [8] - 扩展产品线包括LPDDR服务器模块(2024年出货)和24Gb GDDR7芯片,NAND领域优先发展QLC企业级SSD [8] - M15X工厂2024年Q4投产,龙仁Cluster 1工厂2027年Q2竣工,2025年资本支出将超预期 [8]
分析师:陈立武有望变救世主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8 09:32
英特尔财报与战略调整 - 公司第2季营收与第3季展望优于市场预期,但宣布裁员15%(约1.5万人)、暂缓美国俄亥俄州先进厂房建设并削减14A制程投资,导致股价开盘跌超9%,收盘跌8.53% [2] - 新任CEO陈立武被分析师视为潜在救世主,因其采取一系列整顿措施,包括集中产线资源、调整资本开支策略 [2][3] 产能与资本开支优化 - 停止德国、波兰扩厂计划,减缓俄亥俄州扩厂,整合哥斯大黎加封测产能至越南及马来西亚 [3] - 未来建产能需客户订单支持,预计明年资本开支可能低于今年180亿美元(约新台币5309.28亿元),以控制折旧费用和自由现金流出 [3] 制程技术布局 - 18A Panther Lake SKU量产规模及时间已明显落后预期,外部代工客户需等待2026年内部客户成功采用 [3] - 14A研发需兼顾内外客户需求,若缺乏足够产品支撑营收及获利可能不投资 [3][4] - 公司将与台积电在芯片速度、成本、良率及上市时间正面对决 [4] 产品线挑战 - 伺服器处理器3 EUV Granite Rapids量产从2024下半年延后至今年,因市场份额增长需时且P-cores多线程设计需修正 [4] - AI GPU存在系统软件堆叠及策略缺陷,涉及设计、软件、系统架构等多层面问题,与AMD早期问题类似 [4]
下一代芯片,电子束发挥重要作用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8 09:32
电子束纳米级制造技术突破 - 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利用电子束在液体环境中对铜材料进行原子级3D雕刻的新技术,通过调整氨浓度实现材料去除或沉积的双向控制[3][4] - 该技术突破传统电子束只能单向操作的局限,可在同一设备中实现蚀刻与沉积的动态切换[5][6] 工艺控制机制 - 低氨浓度(50纳米深度)下电子束实现蚀刻功能,蚀刻后铜原子会自发重沉积形成垂直纳米结构[6] - 高氨浓度时溶液还原性增强,电子束转为引导铜沉积,可构建复杂纳米结构[6][8] - 氨溶液承担三重功能:铜原子载体、副反应中和剂、沉积/蚀刻模式切换器[8] 技术应用前景 - 潜在应用领域包括微型探针传感器、靶向给药纳米针头、三维堆叠芯片布线等前沿技术[11] - 化学可调特性使该技术具备向其他材料体系扩展的潜力[12] - 实现纳米尺度"3D打印与减法制造同步进行",为纳米技术设计开辟新路径[14] 工艺参数细节 - 蚀刻形成的沟槽深度为50纳米,相当于普通纸张厚度的1/2000[6] - 通过调控电子束曝光时间及电子通量可精确控制纳米结构尺寸[6]
AI算力狂飙,能源成最大瓶颈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7 11:17
AI芯片能效竞争 - AI超级计算机的能耗问题引发行业担忧,预计到2030年AI能源需求每年增长50% [3] - Cloudflare硬件负责人测试Positron的新型芯片,该芯片在AI推理任务上比英伟达芯片更具能效优势 [4] - Positron完成5160万美元融资,总融资额达7500万美元,其下一代芯片单位成本性能预计是英伟达的2-3倍,单位电力性能是3-6倍 [4][8] 行业竞争格局 - 英伟达硬件毛利率约60%,被业内称为"英伟达税",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均试图绕过这一成本 [5] - 谷歌、亚马逊、微软投入巨资自研推理专用芯片,同时有至少十几家初创公司专注AI推理芯片开发 [4] - Groq公司芯片设计将内存嵌入芯片中,宣称运行速度超英伟达顶级产品,功耗仅为1/3到1/6 [7] 技术发展趋势 - 英伟达Blackwell系统在推理任务上的能效是上一代产品的25-30倍 [5] - 专用化设计成为趋势,新兴芯片公司针对AI任务从头设计芯片,而非沿用传统图形处理器架构 [6][7] - Cloudflare初步测试显示Positron芯片性能达标,可能推动其全球部署 [9] 行业挑战与矛盾 - 硬件效率提升可能被软件需求增长抵消,历史表明性能提升总会被超额使用 [9] - Google Cloud指出AI模型复杂度持续增加,整体能源需求增长无上限,能源生产成为AI发展瓶颈 [10] - Anthropic报告强调未来AI发展的真正限制在于能源供给而非芯片技术 [10]
事关台积电,美国财长警告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7 11:17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晶圆厂建设挑战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警告台积电亚利桑那州400亿美元晶圆厂可能仅能满足美国7%的半导体需求,突显监管障碍问题[3] - 建设进度受当地建管人员干预,频繁变更计划导致停工,贝森特批评美国建设环境因法规过于复杂[3] - 台积电计划2027年前投产第二座亚利桑那州工厂,预计其2nm产能的30%将来自该厂区[3] - 环境法规被指导致美国去工业化,需降低监管障碍以加速建设[3] 台积电先进制程技术进展 - 2nm制程将于2024年下半年量产,预计产品设计定案数量将超过3nm和5nm同期表现[4] - 2nm较N3E制程性能提升显著:相同功耗下速度增加10%-15%,或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5%-30%,芯片密度提升超15%[4] - N2P制程计划2026年下半年量产,针对智能手机和HPC应用优化效能与功耗[4] - A16制程计划2026年下半年量产,较N2P速度增快8%-10%或功耗降低15%-20%,芯片密度提升7%-10%[5] - A14制程开发进展顺利,预计2028年量产,2029年推出超级电轨方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