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
搜索文档
两个月连融两轮!如身机器人为何被资本持续“加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11 12:34
公司融资与近期发展 - 公司在两个月内连续完成两轮融资,包括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和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1] - 天使++轮投资方为力合金融,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迭代、产品工程化落地、养老场景规模化试点及市场前期布局 [2] - 公司已正式启动Pre-A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逼近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道彤投资、英诺天使基金等多家知名机构 [2][14]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比重22%,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 [3] - 北京市常住老年人高达465.1万,但持证在岗的养老护理员仅有1.8万名,凸显专业护理人力短缺问题 [11] - 政策层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包括国务院推广智能护理机器人、工信部与民政部启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等 [10] 产品战略与技术路径 - 公司布局居家康复与养老照护两大产品线,养老照护领域推出“齐家”系列,康复领域推出“格物”系列 [4] - “齐家Q1”具备操作+载人双形态设计,7自由度机械臂采用±1N柔性力控技术,支持7×24小时远程协同平台 [7] - “格物”系列UniGym训练系统是全球首款覆盖手、上肢与下肢的居家康复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10余种训练动作,已实现近千台量产并出口全球数十国 [8] 公司能力与生态构建 - 公司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总部,并在德国慕尼黑设立欧洲研发与运营中心,构建中欧双研发体系 [11] - 核心团队汇聚了来自中德院士团队、清华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 [12] - 公司已与福寿康、微创医疗达成战略合作,同上海体育大学等高校开展科研共建,并入选腾讯“银发科技伙伴计划” [13]
2025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赛宣讲会邀您共启!政策解读+赛制解析+面对面答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11 09:11
" 2025 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 " 官方宣讲会重磅来袭! 自 7 月 15 日报名通道开启,第 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已吸引全球高校、企业及科研团队竞相参与。但关于三大赛道的比拼规 则、 10 个赛项、 19 个 任务 的 得分要点 ,你是否还有诸多疑问? 10 月 14 日,开启 官方宣讲会,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四处深度剖析具身智能产业生态布局, 北京 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立德机器人 平台(机器人 大讲堂 ) 拆解赛制密码,更有一对一答疑环节 扫清备赛 障碍。席位有限,速来锁定! ▍ 宣讲会核心信息 时间: 2025 年 10 月 14 日(周二) 14:00-15:40 地点 :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二楼阳山会议室 ▍ 宣讲会核心亮点 1. 权威声音:政策与战略双解读 ▍ 大赛亮点速览 1. 赛道全覆盖,挑战无极限 Ø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四处深度剖析具身智能产业生态布局 ,详解大赛对技术落地、人才培育的核 心作用,带你看懂政策红利背后的发展机遇。 2. 赛制解码:赢取奖金的实战指南 Ø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立德机器人平台(机器人大讲堂)独家拆 ...
获数千万元融资加持,「镜识科技」以“全球首款双形态家庭机器人BAOBAO”,颠覆四足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10 17:24
公司融资与资本路径 - 镜识科技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常春藤资本独家投资,资金将重点投向技术研发迭代及消费级、行业级机器人产品的量产落地与市场交付 [1] - 公司成立于2024年5月,在一年多时间内已完成三轮融资,此前投资方包括宏润建设旗下宏润时代科技与凯尔达焊接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1] - 成立仅1个月便完成凯尔达独家投资的战略融资,不到一年时间又先后获得宏润时代科技和常春藤资本的加持,密集的融资节奏在硬科技领域并不多见 [4] 核心团队与技术实力 - 公司由王宏涛教授和金永斌博士联合创立,王宏涛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交叉力学中心执行主任、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拥有清华大学及哈佛大学博士背景,金永斌为浙江大学博士,师从杨卫院士 [4] - 研发团队由全球顶尖的AI赋能高机动足式机器人研发专家组成,首次提出机器人耦合动力学理论,并成功研发相应基础关键硬件、操作系统和控制软件,团队成果多次发表于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及IEEE等顶级期刊 [7] - 自研的机器人可微仿真设计软件能够在复杂约束条件下实现多目标优化,找到最优的机器人构型方案 [7] 技术发展规划 - 2024年致力于具身智能硬件平台系列化,2025年计划实现基础智能体目标并推动三大产品线商业化,至2026年将针对智能制造、医疗护理等场景构建大语言模型,实现技能从虚拟到现实的转化 [7] 消费级产品:未来家庭智能体BAOBAO - BAOBAO是全球首款能在类人形态与四足形态间自如切换的机器人,技术核心在于将两套独立运动学模型整合进单一动力学求解器 [8] - 产品定位家庭全能伙伴,配备头部4颗广角摄像头与360°环形麦克风阵列,可充当移动KTV、智能家居移动控制中心,并与心理健康平台合作提供专业心灵疗愈 [11] 科研教育产品:黑豹II高机动四足机器人 - 黑豹II整体重量仅38kg,站立高度0.63m,是全球最快的四足机器人,奔跑速度达10.3米/秒,打破了波士顿动力“野猫”保持的8.89米/秒纪录 [12][14] - 采用惠更斯耦合摆原理实现四腿协调,膝关节弹簧缓冲器降低能耗,仿跳鼠碳纤维小腿在重量仅提升16%的情况下,刚度提升到135% [14] - 研究团队已开始下一代“黑豹”机器人的研究,目标速度设定在15米/秒 [14] 工业级产品:Apollo四足机器人 - Apollo专为电力巡检、应急救援、工厂作业等复杂工业场景研发,空载续航可达5小时,20kg负载下仍能工作4小时 [15] - 能轻松应对长楼梯、乱石堆等复杂非结构化地形,站立承重超140kg,行走负载超40kg,并能在极端低温环境中稳定运行 [15] - 模块化设计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维护难度,有效解决传统工业机器人地形适应性差、续航不足、维护成本高等痛点 [17] 行业发展趋势与特点 - 足式机器人行业呈现多学科深度融合特点,仿生学、经典物理学、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形成技术合力,推动性能持续突破 [18] - “AI+动力学”的创新控制模式通过让机器人对历史经验进行深度学习,实现“条件反射”式步态调整,有望显著提升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运动效率 [18] - 行业企业普遍采取多元化产品布局策略,镜识科技的三大产品矩阵是典型代表,消费级追求用户体验,工业级注重可靠性,科研级聚焦技术前沿探索 [18][19] 行业面临的挑战 - 技术层面,足式机器人在运动效率方面与生物体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涉及能源密度、材料科学、控制算法等一系列基础问题 [19] - 商业化层面,如何平衡技术先进性与成本可控性是企业核心课题,消费级市场的高价格敏感度对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19] - 行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需要企业、资本和科研机构在技术突破、应用创新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持续投入 [19]
2025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赛宣讲会邀您共启!政策解读+赛制解析+面对面答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10 17:24
大赛宣讲会信息 - 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官方宣讲会定于10月14日14:00-15:40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举行 [1] - 宣讲会将由中关村科学城产业促进四处姜处长解读北京市具身智能产业生态布局及政策红利 [1]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与立德机器人平台将拆解三大赛道规则并曝光19个赛项的评分标准 [2] - 活动包含现场答疑和自由交流环节 旨在为参赛团队扫清备赛障碍并促进技术合作 [3] 大赛赛道与赛制 - 大赛设置三大主赛道: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 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 具身智能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 [3] - 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涵盖工业制造 商用服务 居家生活等6大场景15项任务 支持自主作业与遥操作双模式 [3] - 总奖金池达200万元 其中模型能力挑战赛和应用赛一等奖奖金均为5万元 学术前沿赛道一等奖为3万元 [4] - 设立5000元每队的创新激励奖 专项鼓励突破性技术落地 [4] 行业参与企业 - 工业机器人领域参与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 埃夫特机器人 非夕科技 法奥机器人 越疆机器人等 [9]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 晶品特装 七腾机器人 史河机器人 九号机器人等 [10]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 天智航 思哲睿智能医疗 精锋医疗 佗道医疗等 [11]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 宇树 云深处 星动纪元 伟景机器人 傅利叶智能等 [12]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 银河通用 科大讯飞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 [13]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 坤维科技 思岚科技 凌云光等 [14]
Figure 03在真创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10 17:24
外观设计与材料革新 - 新机器人外观采用覆盖多密度泡沫材质的柔软织物,提升柔性并增强日常维护便捷性 [1] - 织物设计能提升防护等级,预估未来可达IP54-IP56防水等级,可承受日常喷水冲击和短时间浸水 [3] - 织物覆盖肘部、肩部等可能夹伤人体的部位,并设多个通风口保证散热,材料易拆换且防夹伤 [3] 结构优化与性能参数 - 肩部采用下垂构型,髋部朝内收敛,使执行器更紧凑,有助于内收包装设计 [3] - 机器人双臂负载为20公斤,力控精准,以适应家庭环境需求 [3] - 脚部设计包含可活动脚趾和足弓状结构,提升平衡性和步态稳定性,使步行速度维持在1.2米/秒 [5] 感知与操控系统 - 灵巧手设计新增视觉摄像头,在头部主摄像头被遮挡时仍能感知 [5] - 指尖采用自研触觉传感器,最小可检测3克重量压力,实现精细操控 [5] - 视触觉系统结合局部触觉信息生成高频动作,全局视觉输入用于制定短期粗略规划,提升接触密集型任务完成效果 [5] 应用场景与功能展示 - 机器人侧重家庭场景,可完成整理沙发、准备茶歇、浇花、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全局性长任务 [7] - 能够完成物品分类等复杂操作,如将盘子、杯子归类,整理超市购物后的蔬菜 [7] - 未来在安全性验证后,有望实现与动物交互,如与宠物狗玩抛接球,并在酒店迎宾、商业分拣等场景应用 [7] 充电技术与能源管理 - 采用脚部无线充电,功率可达2千瓦,解决电缆干扰问题,支持站立充电垫补电和移动充电 [7][8] - 机器人腰部设有插拔式快充接口,类似新能源汽车的便捷充电方式,可共用电池管理系统、电芯等产业链 [10] 生产规划与产能目标 - 生产线从1月开始搭建,8月已开始爬产,合作商可满足数万件至数百万件的零部件供应目标 [10] - 10月已生产100个以上专用躯干,6-8周前完成100个电池组的双重检查,预计年底量产数百台机器人 [10] - 第一代生产线初期年产能为12000台人形机器人,未来四年总产能目标为100000台 [10]
攻克高速着陆瓶颈!加拿大团队提出DART无人机系统,实现100km/h移动平台着陆成功率超80%!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10 17:24
近年来,无人机在农业、灾害管理及监视等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其灵活性与数据采集能力为复杂任务提 供了有效支持。然而,着陆环节仍是操作中的关键难点, 据统计,超过47%的无人机事故发生于着陆阶段。 在强风、不平坦地形或移动平台等复杂环境下,着陆难度进一步增加。 当前多数小型多旋翼无人机采用刚性起落架,需在水平面上以较低速度着陆,以避免弹跳或翻倒。在高速移动 平台(如地面车辆)上着陆时,无人机常需保持较大俯仰角以抵抗空气阻力,而传统起落架设计难以适应此类 姿态。相关研究表明, 部分机型在特定条件下可实现最高约 50公里/小时的移动着陆,但受限于结构和控制 逻辑,成功率有限。 为提升着陆可靠性,部分研究引入磁性吸附机构或阻尼结构以增强着陆稳定性,并尝试通过提高下降速度以降 低风扰与跟踪误差的影响。然而, 在高速移动中着陆仍面临螺旋桨干涉、滑移及视觉跟踪失效等问题。 ▍融合摩擦减震与反向推力,突破无人机高速着陆技术瓶颈 该起落架采用摩擦减震器以消散着陆时的动能,有效防止无人机在冲击过程中发生反弹;同时通过反推力机制 增强脚部与着陆面之间的摩擦力,抑制滑移现象。这一策略使无人机能够以较高速度下降,并在接触前执行简 化 ...
快讯|云深处发布首款行业级全天候人形机器人,Figure 03人形机器人正式发布,俏妃云智护机器人发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10 17:24
云深处科技发布DR02人形机器人 - 发布全球首款行业级全天候人形机器人DR02,具备IP66级防水防尘标准,工作温度范围为-20℃至55℃ [2] - 机器人身高175厘米,臂长68厘米,双臂操作负载10公斤,整机背负能力达20公斤,采用模块化快拆设计并配备高算力单元与多传感器系统 [2] Figure AI发布Figure 03人形机器人 - 发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3,外观覆灰色织物,质量减轻9%,体积缩小,足部加入脚趾和足弓设计,支持足底无线充电 [5] - 掌心根部配备相机以更好判断抓取状态,产品面向家庭等消费者场景,同时强调商用潜力,致力于开发通用性产品 [5] 北京机器人文化节推动技术产业化 - “FutureBOT未来引力”2025北京机器人文化节以四大未来场景沉浸式体验为特色,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 [8] - 活动汇聚多家头部企业,通过实物展示、表演竞技等形式呈现技术创新成果,旨在加速项目落地并构建国际领先机器人产业集群 [8] 俏妃云发布AI智护机器人 - 俏妃云智护机器人集成先进传感技术和AI算法,搭载“AI国医脑”,能在5秒内识别身体痛点,3分钟生成量化报告 [11] - 产品将传统中医理论与AI技术结合,解决养生馆服务标准化难题,填补健康服务市场空白 [11] 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生物机器人 - 团队开发出新工程方法,用人类肺细胞制成纤毛驱动微型生物机器人AggreBots,采用模块化组装策略并通过调控纤毛分布控制运动模式 [14] - 该方法为生物机器人设计提供新思路,AggreBots具天然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未来有望利用患者自身细胞制造以避免免疫排斥 [14] 机器人行业企业名录 - 文章列出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核心零部件及教育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的众多企业名单 [18][19][20][21][22]
IROS 2025 Startup Forum创业者与投资人西湖论剑,报名启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09 20:30
IROS 2025大会概况 - 大会全称为2025年IEEE/RSJ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是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两大国际顶级会议之一 [3] - 将于2025年10月19日至25日在中国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这是继2006年北京后再次于中国举办 [2][3] - 由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IEEE工业电子学会、日本机器人学会、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联合主办 [3] - 预计将汇聚6000+全球机器人、AI与自动化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企业 [3] 大会活动与论坛 - 新增Startup Forum活动,主题为“创业者与投资人西湖论剑”,旨在打通从学术到创业的直通车 [2][4] - 论坛聚焦技术转化、产业落地、融资对接三大核心需求,让创业者、投资人、地方政府三方高效聚首 [4] - 论坛参与对象包括具身智能与机器人赛道的创业者、硬科技投资人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 [6] - 主办方核心价值包括链接学术前沿与创业资本、匹配产业资源、支持项目落地孵化 [10] 报名与参与方式 - 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12日,通过官方二维码或指定链接进行报名 [7][9] - 参与者需根据身份备注相关信息,如创业者需备注核心技术及融资需求,投资人需备注关注方向 [9] - 席位按“创新力、适配度、协同性”核定,通过者可获专属参会资格及一对一对接机会 [9] 参会机器人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法奥机器人、越疆机器人等14家企业 [13][14]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七腾机器人、史河机器人、九号机器人等9家企业 [14][15]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精锋医疗、佗道医疗等12家企业 [15][16]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星动纪元、伟景机器人等26家企业 [16][17]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灵心巧手、睿尔曼智能等25家企业 [18]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脉塔智能、青瞳视觉等28家企业 [19] - 教育机器人企业包括硅步机器人、史河科教机器人、大然机器人 [19]
OpenAI、Google 之后再添巨头!阿里押注具身智能,通义千问林俊旸亲率团队攻坚物理 AI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09 19:44
公司战略与领导力 - 通义千问大模型负责人林俊旸于2025年10月亲自组建专注于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小型研究团队,标志着公司从虚拟交互向物理世界应用的延伸[1] - 林俊旸自2019年加入公司后,先后主导了M6大模型和Qwen系列模型的研发,是公司在多模态技术积累过程中的关键推动者[5] - 公司CEO吴咏铭表示全球AI正从基础模型阶段向具身智能、机器人化应用阶段演进,未来五年相关投资有望突破4万亿美元[13] 技术能力与市场地位 - 通义千问已实现全模态能力覆盖,其旗舰模型Qwen3-Max凭借36T tokens的预训练数据量和万亿级参数规模,在Coding能力与深度推理方面跻身全球前三[6] - 在多项基准测试中,Qwen3-VL模型表现优异,例如在MMMUVAL得分为78.7,MMMU_Pro得分为68.1,MathVistamini得分为84.9[7]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达10.2万亿Tokens,通义千问以17.7%的份额稳居第一,高于字节豆包的14.1%和DeepSeek的10.3%[11] - 公司已开源300余个全尺寸模型,全球累计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数量达17万个[12] 具身智能布局与生态合作 - 超八成从事具身智能研发的企业已将Qwen-VL系列作为训练基座,该系列强化了微小物体识别、三维空间建模等核心能力[8][9] - 自2024年起,公司已投资逐际动力、星动纪元等多家具身智能企业,并于2025年9月领投自变量机器人1.4亿美元的融资[14] - 2025年杭州云栖大会上,公司与英伟达宣布开展Physical AI合作,整合技术资源推动具身智能、辅助驾驶等领域应用落地[17] - 公司通过开源千问大模型为自主机器人开发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内核是ROS,覆盖从仿真、控制到交互的完整流程[17]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行业分析师认为聚焦AI物理智能是大模型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具身智能与机器人赛道将成为新增长点[13] - 英伟达CEO黄仁勋预判AI与机器人领域潜藏着数万亿美元级别的增长机遇[13] - 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Walker S等产品已启动量产,预计2025年全球具身机器人出货量达万台级别,2030年市场规模或突破2326亿元[19] - AI基础模型性能逐渐趋同,物理世界的落地能力正成为新的竞争分水岭,公司旨在通过千问大模型打造为机器人的大脑操作系统[20]
手脑协同,赋能机器进化:灏存科技与灵心巧手携手推进具身智能落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09 19:44
合作概述 - 武汉灏存科技与灵心巧手达成战略合作 整合运动神经中枢系统与灵巧手技术 攻克人形机器人精细化操作与智能交互瓶颈 推动具身智能在工业 医疗 服务等场景大规模落地[1] - 合作围绕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与精细操作展开 打造从动作决策到末端执行的完整技术闭环[1] 技术细节 - 灏存科技运动神经中枢系统实现0.001度采集精度与3毫秒数据传输延迟 具备年训练动作模型超10万组能力 动态捕捉技术可使机器人实时复现人类复杂动作[3][6] - 灵心巧手Linker Hand系列灵巧手工业版自由度达25-30 科研版达42 每根手指最高独立拥有9个自由度 能进行360度自由旋转 负载能力达5kg 超越英国Shadow Hand的24自由度和特斯拉擎天柱的22自由度[3] 应用场景 - 技术融合聚焦工业制造 医疗康养 家政服务等领域 解决复杂环境下精细操作难题 灵心巧手已与富士康 比亚迪等工业巨头合作[6] - 系统结合提升机器人装配线灵活性与精确度 高灵敏度操作可应用于康复训练及广泛商业场景 展现替代乃至超越人手的潜力[6] 协同效应 - 运动神经中枢系统作为机器人小脑负责动作控制协调 灵巧手作为双手负责精细操作 形成感知-决策-执行闭环[8] - 合作体现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单点突破向生态协同发展趋势 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加速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