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大讲堂
icon
搜索文档
2025 WRC具身智能技术与应用论坛 北京人形四大成果重磅发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0 21:55
具身智能技术与应用论坛核心成果 - 论坛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办,汇聚近300名具身智能领域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标志具身智能从技术突破迈向产业落地的关键阶段[1][2] - 全球机器人产业进入从"能动"到"能用"的窗口期,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耦合速度加快,公司提出从"最能跑"到"最好用"的进化目标[2] 四大核心技术发布 具身世界模型体系 - 包含72B具身多模态大模型PelicanVLM及具身智能世界基座模型WU,在6项公开评测中超越GPT-4o等模型,7个基准平均性能超SOTA 11%[4] - PelicanVLM基于5000小时视频数据训练,解决传统模型空间/几何理解不足问题,WU模型赋予机器人场景泛化能力[4] 跨本体VLA模型XR-1 - 实现跨本体运行、多场景适配、多技能调用,积累超百万级自有多本体数据,采用多模态视动统一表征学习[6] - 通过三阶段训练范式(统一表征/跨本体训练/场景微调),实证多任务快速学习能力,显著降低应用开发成本[6] 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 - 由自主导航系统(含OCC环视感知模块)与全身控制系统组成,解决移动与操作协同瓶颈[8] - 支持动态避障、语义导航及移动/站立状态下的精准末端控制,赋能自主任务规划与执行[8] 千台机器人数据采集计划 - 业内首个千台级真实场景数据采集计划,覆盖工厂/物流/商超等场景,构建"边作业边采集"的数据飞轮机制[10] - 通过远程遥操作中心采集多模态交互数据,解决高质量数据稀缺问题,加速模型迭代[10] 产业生态建设 - 与百度智能云、中国电力科学院等9家机构签约合作,推进技术场景落地[21] - 发布设计仿真训练平台,解决仿真数据标准缺失问题,完善"训练-部署-验证"全链路能力[21] 行业发展趋势 - 专家圆桌讨论指出产业化是必经之路,需构建标准化、可复制的技术跃迁方案[18] - 产学研用协同将推动具身智能支撑制造业升级,短期内有望实现规模化落地[23][24]
直播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数据驱动赋能 工业具身智能」论坛8月11日重磅来袭!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0 21:55
会议概况 - 会议名称为"界机器人CONFERENCE ROROT" [1] - 举办时间为2025年8月11日9:00-11:35 [3] - 地点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一层多功能厅 [3] 主办单位 - 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区科委 [5] - 北京石景山科技创新集团 [6] - 乐聚通研(北京)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6] - 北京中关村通力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6] 战略合作签约 - 中关村通力与乐聚通研、紫东太初、睿尔曼智能、石景山科技创新集团签署"共建石景山人形机器人通用智能基座战略合作协议" [6] - 乐聚通研与北极星途签署"多功能智能末端执行器战略合作协议" [6] 主题演讲 -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将探讨"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创新与实现" [7] - 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将分享"从数字AI走向物理AI" [7] -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将介绍"生成式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大规模高质量数据合成开源平台" [7] - 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教授将讲解"机器人具身感知与导航" [7] - 智在无界具身大模型研发负责人将讨论"Vision-Language-Action Pretraining from Large-Scale Human Videos" [10] - 乐聚机器人合伙人将分享"人形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化探索" [10] 圆桌论坛 - 主题为"工业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与实践" [11] - 参与嘉宾包括乐聚机器人CEO、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大连豪森智能研究院院长等 [12][13] 参会企业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16家企业 [18]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七腾机器人等8家企业 [18]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等12家企业 [18]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22家企业 [19]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等20家企业 [19]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26家企业 [20] - 教育机器人企业包括硅步机器人、史河科教机器人、大然机器人 [20]
WRC现场|排队体验人挤爆的展台,展出了什么"神仙"装备?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0 21:55
核心观点 - 杭州智元研究院展示的前沿AI智能装备已实现量产,包括外骨骼、机器导盲犬、载人飞行器等,技术从国防装备快速转化为民用消费品[5][12][23] - 产品设计直击社会刚需:2.8亿老年人助行、1700万视障人士出行、高危作业安全保障等,体现科技创新服务民生的理念[10][17][26] - 央企研究院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全链条创新,两年内完成技术攻关与产业化落地,产品获国际设计大奖并覆盖50多个城市[23][26] 外骨骼技术突破 - "踏山"髋部助行外骨骼仅重2.7公斤,采用AI步态预测技术,动作意图预测准确率达99.2%,"生长型"算法可个性化适配使用者习惯[6][8] - 单腿提供3~5公斤助力,适老模式适配老年人小碎步,售价9800元已应用于边防巡检、石化搬运、养老护理等场景[10][12] - 概念产品拓展至户外链甲结构(单腿15公斤助力)和工业"搬山"系列,续航可支撑绕西湖行走三圈[12] 智能装备产品矩阵 - 轮足复合式机器导盲犬实现平地轮行与爬楼梯模式切换,成功完成视障人士1楼至8楼引导测试,成本远低于传统导盲犬(20万元/只)[14][16][17] - 三涵道载人飞行器最高飞行高度1000米、时速80公里,配备AR头盔和自动驾驶模式,已进行500架次测试,目标应用于消防救援与高空作业[18] - 越野助力牵引车自重32公斤可拉动60公斤货物,支持双车合体(负载100+公斤),具备自动跟随功能并在石化领域投入使用[22][24] 技术研发与市场反馈 - 研发团队攻克人机分离安全技术(紧急弹射开伞),外骨骼产品获德国iF设计奖,全网曝光量破5000万并获海外合作意向[26] - 2024年成立首个产业化平台,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转化周期不足两年,订单覆盖全国并延伸至东南亚、欧洲市场[12][26]
WRC现场:开普勒、逐际动力、越疆、节卡、灏存科技等14家头部企业展览精彩盘点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0 00:23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核心观点 - 展会热度空前,报名观众高达130万人,涵盖商务人士、家庭、学生等多年龄段群体[1] - 人形机器人技术实现全链路突破,从硬件构型到控制算法全面升级,商业化落地加速[7][8] - 具身智能成为行业焦点,多模态感知、灵巧操作、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推动机器人向"类人化"迈进[16][19][36] - 工业场景应用显著突破,超长续航、重载搬运、毫米级操作等特性解决行业痛点[10][34] - 服务机器人生态日趋成熟,多形态协作与岗位化模型提升商业化渗透率[23][31] 参展企业技术亮点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展示全新构型人形机器人及三大商业化案例:制造业自动化分拣、商超零售服务、服装车间智能化改造[1][2] - 双脑协同架构(感知决策大脑+精准运控小脑)实现12小时新场景快速部署[2] - 视觉引导抓取技术无需复杂编程即可适配不同商品[2] 越疆科技 - 发布DOBOT Atom Ⅱ人形机器人,实现毫米级零件紧固与物料分拣同步操作[5] - 具身机械臂完成国内首个复杂长序列任务VLA应用落地,支持自然对话与意图理解[5] - 技术获腾讯Robotics X、达摩院等顶尖机构验证,构建跨场景商业网络[5] 逐际动力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imX Oli完成高动态舞蹈动作,室外Live表演全球领先[7] - 全身运动控制算法融合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支持多步态动态切换[7] - 双轮足机器人TRON 1挑战50厘米跳落等高落差地形,摔倒后自主恢复[8] 开普勒 - K2大黄蜂机器人实现"充电1小时工作8小时"的超长续航,双臂协同搬运30公斤重物[10] - 触觉/力觉/视觉多模态对齐技术达成毫米级精细操作[10] - 动态演示物流分拣场景,任务完成率显著提升[10] 节卡机器人 - S³复合机器人集成移动底盘与协作机械臂,实现±0.5mm定位精度的全流程自动化[12] - 2024年小批量交付300余台,覆盖汽车制造、半导体等行业[13] - 模块化设计统一控制"手眼脑脚",形成感知-执行-决策闭环[12] 因时机器人 - RH5EG1灵巧手实现14个主动自由度与2kg指尖抓握力,集成13组触觉传感器[16] - 微型伺服电缸技术突破驱动瓶颈,1kHz实时通信确保低延迟响应[15][16] - 全金属机身设计兼顾结构强度与精准操控[15] 强脑科技 - Revo 2灵巧手仅重383g却实现50N握力,抓重比达52.6[18] - 三维触觉传感器可感知物体硬度/纹理/受力方向,操作精度0.1mm[19] - 噪声控制低于50分贝,适配工业与家庭场景[19] 曦诺未来 - 全球首款量产腱绳传动灵巧手Xynova Flex 1,实现20个主动自由度[21] - 关节控制精度0.75°较国际领先产品提升25%,全栈自研突破"卡脖子"技术[21] - 可稳定抓取从单薄纸张到装满水的矿泉水瓶[21] 擎朗智能 - 多形态机器人构建服务生态,XMAN系列完成调酒、医疗物流等复杂任务[23] - 全球首家机器人4S店展示岗位化垂域模型ProS,提升协作效率[23] - IDC报告显示其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全球第一[23] 思岚科技 - Aurora2.0感知系统实现毫米级空间重构与自动语义标注[26] - 水下雷达RPLIDAR U1支持5米探测距离,尺寸仅乒乓球大小[26] - 工业底盘Phoebus融合300KG负载与60cm窄道通行能力[26] 他山科技 - TS-F系列触觉传感器实现0.01N力分辨率,"未接触先感知"提升安全性[28] - 视触融合训练平台支持自适应操作,真机与仿真数据高度同步[29] - 生态合作覆盖主流人形机器人厂商[28] 普渡机器人 - "一脑多形"架构覆盖类人形/人形/机器狗全形态产品[31] - 闪电匣Arm攻克服务机器人梯控难题,实现复杂指令理解[31] - 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全球第一,覆盖80余国[32] 仙工智能 - 轮式人形机器人配备SRC-5000控制器,集成AGI功能提升决策能力[34] - 四足机器狗采用主动抗扰算法,适应崎岖地形与狭窄通道[34] - 全向智能叉车实现多层堆解跺,旋转顶升机器人灵活操作[34] 灏存科技 - 运动神经中枢系统实现0.001°动作捕捉与3ms延迟响应[36] - MOTCAP M11穿戴设备节省70%综合成本,10分钟快速部署[36] - 覆盖制造业、服务业、救援等多领域应用[36] 行业趋势与政策指引 - 工信部发布《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涵盖工业/商业/农业等十大领域[38] - 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地位,成为产业生态中坚力量[38] - 技术突破推动机器人从单一功能向"做人能做的事、去人能去的地方"目标迈进[8][38]
中国手术机器人里程碑式突破!Science子刊:全球首例临床场景下自主手术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9 18:02
中国团队AI自主手术突破 - 中国团队在具身智能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首次证明AI在活体动物动态环境中自主完成精准手术操作的可行性,将手术机器人自主性推向新高度[1] - 香港中文大学和康诺思腾联合团队创造三个世界第一:全球首例临床场景下自主手术、首次完成多任务手术自动化的活体动物验证、首个实现通用多任务自动化的AI手术机器人系统[1] - 研究团队在活猪身上成功完成纱布抓取、血管夹闭、软组织牵引等多项手术辅助任务,全程仅靠视觉反馈无额外传感器[2] VPPV框架技术细节 - 港中文团队开发VPPV框架,通过视觉解析、感知回归、策略学习、视觉伺服控制四个模块有机结合,实现AI从仿真环境到真实手术的零样本迁移[3] - 系统通过视觉基础模型提取高层语义信息,将复杂手术场景抽象为机器人能理解的状态表示,巧妙绕过仿真与现实视觉差异[3] - 在体外实验中,系统在猪胃组织上完成5项手术辅助任务,内窥镜相机操控成功率95%,针头抓取83%,纱布拾取91%,软组织牵引91%,血管夹闭87%[3] 活体试验表现 - 在30公斤活猪身上验证,纱布被血液浸染后拾取成功率83%,软组织牵引面对呼吸运动成功率77%,最具挑战性的血管夹闭任务成功率67%[4] - 系统推理速度达到实时水平,目标分割40毫秒,深度估计300毫秒,策略预测仅需7毫秒[6] SurRoL开源平台 - 港中文团队历时5年开发开源手术具身智能模拟器SurRoL,已成为手术机器人领域基础设施,被全球多个研究机构采用,谷歌学术引用超100篇[2][7] - SurRoL支持软体组织仿真、人机交互和内置强化学习库,是一个完整的手术机器人学习生态系统[7] - 团队开发3D高斯泼溅场景重建技术,5分钟内可生成高度逼真虚拟手术环境,极大降低仿真环境构建成本[12] AI辅助手术培训 - AI辅助训练使新手完成手术训练任务速度快近一倍,8名无经验研究生经15分钟训练后,AI辅助组完成任务平均时间10.5秒,自主练习组20.2秒[10] - 系统将强化学习预测轨迹转化为触觉反馈,能根据不同手术场景动态生成最优路径,提供24小时不间断个性化指导[8][10] 未来应用前景 - "监督自主性"操作模式可能成为未来手术室标准配置,医生标记安全区域后AI接管特定任务,提供稳定精确的辅助[13][14] - 技术突破使县级医院年轻医生在AI协助下也能完成高难度手术,让高品质医疗惠及大众[15] - 研究为手术机器人从遥控操作向智能辅助转变奠定基础,可能成为该领域的"ChatGPT时刻"[14]
AI逗宠机器人凭什么让养宠人疯狂买单?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9 11:06
公司概况 - 广和通始创于1999年,是中国首家上市的无线通信模组企业(股票代码:300638)[2]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和AI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无线通信与人工智能为技术底座,提供软硬件一体、赋能行业应用的全栈式解决方案[2] 行业趋势 - 智能养宠领域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备受瞩目的热门赛道,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省心又智能的宠物陪伴产品迅速获得市场青睐[2] - 全球宠物科技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27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413亿美元,这一跨越式增长背后是AI技术对优质养宠体验的持续强化[4] - 新一代宠物陪伴设备已进化为能够"看懂宠物情绪"、"听懂宠物需求"的智能伙伴,为养宠生活注入便利与乐趣[2] 技术解决方案 - 公司凭借基于多模态感知技术的AI解决方案,成功助力陪宠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突破[4] - AI逗宠机器人通过高清摄像头和AI视觉算法实现精准行为识别,能识别猫咪276种面部表情及日常行为[5][9] - 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分析猫叫声的音高、时长和频率,能够区分不同情境下的叫声[7] - 解决方案结合Fibocom AI Stack,实现端侧行为识别与分析,即使在离线环境下仍可实现实时语音和视觉理解[11] 产品功能 - 行为识别与分析:精准识别猫咪进食、饮水、睡眠、玩耍等日常行为,通过长期数据追踪发现行为异常[9] - 情绪状态评估:捕捉猫咪面部细微线索和身体语言,综合判断情绪状态[9] - 智能互动决策:根据猫咪状态自动激活逗猫功能或停止打扰[9] - 爱宠专属摄影师:AI图像识别算法自动抓拍猫咪可爱瞬间[9] - 语音互动:支持宠物一键呼叫主人,实现远程双向互动,声纹学习引擎持续更新数据库[10] 未来发展 - 公司将持续携手合作伙伴打造完善的宠物智能陪伴方案,解锁人宠互动新范式[11] - 通过端云协同AI解决方案全面感知宠物日常数据,实时分析情感需求,建立宠物与主人的情感联结[11]
当机器人长出“橡胶肌肉”:美国西北大学这项突破,让钢铁直男变柔韧高手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9 11:06
技术突破 - 美国西北大学研制出仿生人造肌肉 突破传统机械驱动的刚性限制 通过特殊材料的智能形变实现驱动 动作接近生物运动的流畅性与灵活性 [1] - 新型人造肌肉以手动剪切辅助剂HSA为核心 采用3D打印圆柱形结构 封装在橡胶折纸波纹管中 实现类似肌肉的收缩伸展特性 [4] - 材料使用廉价热塑性聚氨酯TPU 降低成本同时保证机械顺应性 每块肌肉重量与足球相当 可拉伸至自身长度30% 提起比自身重17倍的物体 [5] 性能验证 - 团队构建真人大小的机器人腿 以硬质塑料为骨骼 搭配橡胶肌腱连接器 集成3D打印柔性传感器检测自身运动 [8] - 机器人腿由电池供电 一次充电支持一小时弯曲膝盖数千次 借助三块人造肌肉成功完成踢排球动作 [9] - 传感器采用三明治结构 两层非导电层夹导电柔性塑料 通过电阻变化感知肌肉伸展或收缩程度 [8] 行业影响 - 解决柔性机器人领域材料性能与驱动效率难以兼顾的痛点 推动柔性驱动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1] - 技术有望加速人机交互场景智能化升级 改变传统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模式 引领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 Materials》杂志 第一作者Taekyoung Kim 共同作者包括Ryan Truby等 [2] 设计理念 - 仿生设计兼顾刚性骨骼与柔软类肌肉执行器 使机器人更能适应非结构化环境 实现自然安全移动 [3][4] - 研究目标构建受生物启发的机器人身体 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 应对物理世界的不确定性 [3]
比人手更抗造?WRC上这家公司500克仿生灵巧手能抓10KG,成本骤降40%!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9 11:06
文章核心观点 - 赛博格机器人公司推出的Cyborg-H01仿生腱绳灵巧手通过仿生学设计解决了工业场景对高负荷、高耐久、抗冲击和成本可控的核心需求 其腱绳驱动结构和材料选择在性能、可靠性和效率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方案 有望重塑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技术路径 [4][6][20] 工业场景需求特性 - 工业灵巧手需承受高负荷作业 单指尖受力要求达10N以上 夹持力需40N以上 且具备抗冲击和数月甚至数年的持续稳定运行能力 [3] - 成本控制是关键制约因素 传统高精尖产品价格达数十万元难以规模化普及 [3] - 应用场景涵盖新能源汽车线束抓取、物流分拣不规则包裹及电力行业狭小空间精密操作 [3] Cyborg-H01产品性能 - 重量仅500克 尺寸接近人类手掌(腕宽40mm/手宽105mm/手长235mm) 可抓取10kg重物 单指尖受力10N 夹持力40N 自锁性能8kg [6] - 采用16自由度设计(6主动+10欠驱动) 四指弯曲超90° 拇指横向旋转大于130° 支持近百种手势适应不同物体形态 [6] - 工作电压12V下静态电流仅60mA 能耗效率优异 [6] 技术架构创新 - 核心采用仿生筋腱结构 通过特制线缆模拟肌腱收缩运动 配合回位弹簧实现手指灵活转动 替代传统电机或连杆驱动 [7] - 腱绳驱动方案使用高功率密度微型无刷空心杯电机结合蜗轮蜗杆减速增扭 单电机可驱动三关节运动 大幅简化结构 [8]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绳作为核心材料 经20万次测试 负载能力超10kg 耐疲劳性优异(数万次测试后强度衰减<5%) [14] 仿生设计优势 - 结构借鉴人类手部筋骨协同原理 通过腱绳形变吸收冲击力 关节分散受力 1米跌落测试后仍保持正常操作能力 [16] - 较传统20+自由度产品 操作能力相当但重量减轻近一半 成本降低40%以上 [13] - 自适应能力突出 无需预编程即可根据物体轮廓自动调整抓取姿态 在物流分拣场景效率显著提升 [12] 团队技术积淀 - 核心团队拥有欧盟仿生机器人领域研发经验 首席科学家董典彪曾主导AXILES BIONICS项目的智能动力关节研发 [17] - 技术理念源于六足机器人及动力外骨骼研究 采用"结构仿生+控制仿生"双轮驱动模式 [18][20] - 动态能耗建模理论被MIT等机构引用 通过弹性形变回收能量实现节能优化 [19] 行业应用前景 - 产品覆盖95%以上工业操作需求 特别适用于汽车焊接、电力巡检等复杂环境 [9][16] - 仿生设计有望突破工业自动化末端执行器的性能瓶颈 推动机器人在多变场景中的高效应用 [20]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开幕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9 11:06
8 月 8 日上午,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 亦庄 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中国 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工业和信息化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 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赵磊,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 晖 , 中 国 电 子 学 会 理 事 会 党 委 书 记 张 峰 , 哈 萨 克 斯 坦 数 字 发 展 、 创 新 和 航 空 航 天 工 业 部 第 一 副 部 长 Tuleushin Kanys ,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 IEEE )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Kathleen A. Kramer ,国际机器 人联合会主席 Takayuki Ito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邹刺勇 , 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 Jeff Burnstein ,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乔红,阿联酋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秘书长 Mohammad Alshamsi ,瑞士工程院院士 Bradley Nelson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
2025WRC:众擎、优必选、乐聚等15家企业展台情况一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9 00:23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核心亮点 - 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汇聚ABB、库卡、埃斯顿等200+家企业展出1500+件展品,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1] - 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展示最新解决方案,同期世界机器人大赛吸引全球10余国6000+赛队、10000+选手参与[1]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乐聚"夸父" - 实现5G-A超远距实时操控,北京至上海1200公里实测保持低时延通信与自主导航稳定性[1] - "大小脑"协同:大脑搭载智源多模态具身大模型,小脑融合model-based control与RL算法提升柔性环境运动稳定性[3] - 已落地物料分拣、SMT料盘出库、商服导览等场景,未来将拓展消防、化工等高危领域[3] 赛博格机器人 - Cyborg-H01灵巧手采用5指节16自由度设计,抓握功耗降低60%,实现毫米级自适应抓取[4] - Cyborg-R01搭载VLA2.0具身大模型,新环境适应效率提升80%,已吸引20+零部件商开发专用传感器[6] 众擎机器人 - PM01展示拟人化动作与复杂环境自适应能力,T800重载人形机器人计划参与自由格斗比赛[6] - 推出定价3.85万元起的轻量化陪伴型机器人SA02,定位"年轻人的第一台人形机器人"[7] 优必选Walker系列 - Walker S2具备52个自由度,腰部旋转±162°,3分钟完成自主换电支持7×24小时作业[31] - 11台Walker S1通过毫秒级集群控制展示动态随机分拣能力,重新定义生产力标准[33] 关键技术进展 感知技术 - 奥比中光发布Pulsar ME450 3D激光雷达,支持三种扫描模式,80kLux强光下噪点率低于行业水平[12] - Gemini 345Lg双目3D相机工作温域-20°C至65°C,深度视场角达104°×87°,2025年1-5月营收同比增长117.18%[14] 触觉传感器 - 帕西尼PX-6AX-GEN3传感器采用6D霍尔阵列技术,测量精度0.01N,耐受1000万次按压[24] - 分Elite/Core/Omega三大系列,支持15种信息输出,采样频率达每秒百万次[25] 运动控制 - 魔法原子MagicBot Z1关节扭矩超130N・m,运动范围320°,四足机器人MagicDog-W可跨越60cm障碍[14] - 星动纪元L7实现360度旋转跳,关节模组峰值扭矩400N・m,ERA-42大模型支持无预编程技能学习[36] 应用场景拓展 工业领域 - 川机器人T1 Ultra强化关节扭矩(髋/膝360Nm,踝80Nm),瞄准工业制造与物流搬运场景[28] - CW系列复合机器人融合AMR与Cobot技术,单机臂负载10kg,定位精度±5cm[30] 服务领域 - 智平方"爱宝"机器人60秒完成搬箱码垛,0.375秒节奏演奏架子鼓,已落地车企工厂与无菌车间[17] - 优理奇Wanda平台覆盖打鼓演奏、射箭陪练、厨房清洁等六大场景,实现高重复性操作[22] 生活场景 - 星尘智能Astribot S1展示早餐准备、咖啡制作、非遗漆扇创作,末端重复定位精度±0.1mm[38] - 星海图R1 Lite仅凭语音指令完成自主铺床,G-0模型实现视觉感知到关节控制的端到端映射[20] 生态建设 - 睿尔曼RealBOT开源平台基于百万条数据研发,联合科大讯飞等展示双轮足机器人、AI按摩机器人等方案[9] - 速腾聚创Active Camera平台提供多传感器一体化方案,助力10+合作伙伴产品落地[33] - 地瓜机器人RDK计算平台成为多个明星产品的通用基础组件[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