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

搜索文档
华为开发者大会机器人亮点有哪些?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4 17:42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5核心内容 - 华为云正式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推出R2C联接协议以解决机器人品类多、传感器复杂、接口不统一等挑战,旨在打造开放高效的机器人云端联接标准 [1] - 华为重申"被集成"战略,不做机器人本体,专注提供云端"智慧引擎",目标让一切联网本体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 [3] - 华为战略重心从共性技术研发转向行业应用落地,提出"The Al Pioneer in Industries"方向,将大模型技术深入制造、电力、政务等关键行业 [3] CloudRobo平台技术架构 - 采用"云-网-端"协同架构,包含"机器人三件套": - "具身大脑":承担复杂任务决策,能进行10步以上任务规划并拆解为可执行指令 [2] - "具身小脑":专攻毫米级高精度动作控制,在分光盒组装等场景决定90%以上操作成功率 [2] - "数字宇宙工坊":创建与物理世界高度一致的数字空间,生成80%训练数据,仅需20%真实数据补充 [2] 生态合作伙伴案例 埃夫特机器人 - 展示语音交互智能分拣工作站,基于大语言模型和视觉技术实现人机语音交互 [5] - 与华为云合作开展具身智能底层技术研发,实现喷涂等工业制造任务的快速适配部署 [6] - 基于CloudRobo平台提升路径规划和任务泛化能力,增强工业生产柔性与泛化能力 [6] 道通科技 - 展示"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实现云边端协同部署 [8] - 在油田巡检场景中实现90%准确率,测试效果远超客户预期 [8] - 与华为建立共建共赢与供销合作关系,华为关键负责人KPI与道通业务落地深度绑定 [8] 亿嘉和 - 发布首款具身智能控制器和康养人形机器人,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10] - 基于华为云ModelArts平台训练视觉识别模型,能识别2000余种设备状态 [10] - 与华为云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 [11] 徐工集团 - 展示XUV25伴随机器人,实现遥控、遥操、自动跟随与自主行驶四大智能模式 [13] - 与华为合作"华能睿驰"项目,实现全球首个百台无人电动矿卡规模化运营 [13] - 通过5G-A网络协同与云脑智能平台完成复杂工况下的无人化运输 [13] 拓斯达 - 基于华为"太行"机器人平台开发仓储物流场景人形机器人原型机 [15] - 产品集成华为昇腾AI芯片及Atlas边缘计算模块,提升视觉定位精度 [15] - 与华为合作开发基于鸿蒙工业操作系统的机器人控制平台,支持多设备低延迟协同 [15] 乐聚机器人 - 发布业界首款5G-A具身智能机器人,攻克高并发场景下的多机协同、实时决策技术难题 [17] - "夸父"机器人展示工业搬箱和商业配送能力,打通外卖配送"最后10米" [17] - 提供工业、家庭等真实场景数据支持平台模型训练与优化 [17] 千寻智能 - 展示商用级人形机器人Moz1,具备全身零延时遥操作能力 [19] - 搭载自研端到端"视觉-语言-动作"模型Spirit v1,赋予动态场景理解与自主决策能力 [19] - 华为哈勃科技是其投资方,为华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首个投资标的 [20] 优艾智合 - 展示具身智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应用,实现物料智能搬运及精密元件抓取 [22] - 打造多模态通用基座大模型与"一脑多态"端侧控制模型 [22] - 在青藏高原变电站实现巡检效率提升3倍,渤海油田故障预测准确率突破98% [22] 星海图 - 展示与华为云联合项目,构建"虚实结合"的高质量数据生产引擎 [24] - 通过R1 Pro-T遥操作平台驱动仿真引擎中的机器人完成多样化任务 [24] - "虚实联动"模式已在多类工业场景落地,提升机器人适应能力 [24] 行业展望 - CloudRobo平台发布标志华为将具身智能战略从构想推向实践 [26] - 华为明确不涉足机器人硬件本体制造,通过生态合作开拓市场 [26] - 行业正迈入具身智能机器人规模化落地新阶段 [27]
产业深度解读:传统行业为何也需要特种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4 17:42
应急机器人行业发展 - 《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目标:研发先进应急机器人、建设实战测试基地、增强装备配备力度,聚焦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实战应用和环境建设[4] - 技术需求集中在耐极端环境(高原/高寒/腐蚀)、防爆防腐结构、轻量化机动设计(适应狭小空间)及抗干扰能力[5] - 灾害现场"三断"(断网/断电/断路)问题要求机器人具备无网络自主决策能力,执行灾情侦察、生命搜索等任务[10] 七腾机器人技术优势 - 防爆轮式机器人L7Fire采用轻量化设计,适应复杂地形并搭载灭火设备,已应用于石油石化等易燃易爆场景[7][8] - 防爆挂轨机器人远航版突破5km巡检限制,实现21km无信号隧道检测,解决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人工巡检难题[10] - 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切换功能:防爆四足机器人X3 Stable可加装机械臂,L7Fire支持升降云台与灭火装备[11][13] 防爆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 - 石油/天然气/化工行业因GB 3836标准强制要求成为防爆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14] - 非防爆高危场景(酒厂/烟花厂)缺乏标准,防爆机器人可提供更高等级安全保障,实现预警、监测和险情处理[15][18] - 七腾机器人通过1+N战略将石化领域技术迁移至警用、仓储、冷链等多元化场景,防爆四足机器人X3 Stable警用版采用钛合金机身并适配反恐需求[19][21][23] 行业商业化趋势 - 2025年被视作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窗口期,一线城市通过开放场景和政策支持加速技术转化[24] - 七腾机器人计划以防爆市场为中心,向物流、仓储、烟花生产等非防爆场景扩展,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24]
快讯|意大利人形机器人成功飞天;日本开发新的遥操作设备;乌克兰战场机器人更新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4 17:42
德国初创企业NEURA Robotics融资与订单进展 - 正在洽谈高达12亿美元融资 潜在投资者名单尚未公布[1] - 已获得1.2亿欧元投资 并斩获来自川崎重工 欧姆龙等知名客户的10亿美元订单[1]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总部位于梅青根 定位为德国唯一的人形机器人企业[1] - 将在慕尼黑活动中展示人形机器人及全新软件应用 可能展示家庭场景应用[1] Hexagon推出AEON人形机器人 - Hexagon AB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AEON 旨在应对客户挑战并缓解劳动力短缺[5] - AEON深度融合传感器套件 先进运动控制 AI驱动的任务控制及空间智能[5] - 可满足操作 资产检查 实景捕捉和操作员支持等广泛的工业应用需求[5] - 应用于汽车 航空航天 运输 制造仓储 物流等领域 提高安全性并推动自主化进程[5] - 探索借助NVIDIA加速计算优化机器人推理和策略 可能运用Isaac GR00T-Mimic生成合成运动数据[5] 乌克兰DODGER无人地面机器人系统 - 乌克兰国防部批准DODGER无人地面机器人系统投入使用[7] - 可用于后勤任务如撤离受伤士兵 提供作战支援如布雷[7] - 体积小巧 能承载250公斤有效载荷 配备装甲防护可抵御子弹和弹片[7] - 研发考虑乌克兰军队作战经验 有望快速用于战场[7] 飞行人形机器人iRonCub - iRonCub喷气式机器人能稳定飞离地面约1.5英尺(约4.6米)[10] - 首飞或为在极端地形和自然灾害环境中地面导航和空中机动切换铺平道路[10] - 由iCub发展而来 配备四个喷气发动机 两个在手臂 两个在背部喷气背包[10] - 重约154磅 升级钛金属脊柱和耐热外壳以抵御冲击力和热量[10] - 下一步将进行无束缚起飞练习 未来或飞越洪水 火灾等障碍物[10] H2L胶囊界面技术 - H2L开发胶囊界面技术 用于传输全身动作和体力 创造人类 机器人和虚拟形象间沉浸式共享体验[12] - 系统将用户身体转变为操控人形机器人的远程界面 可传达精确身体动作和力量[12] - 使用先进肌肉位移传感器 识别肌肉张力细微变化 实时记录用户身体意图和施加力量[12] - 与传统远程操作依赖运动传感器不同 监测肌肉运动细微变化而不仅仅是肢体位置[12] 行业企业列表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 埃夫特机器人 非夕科技等[15]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 晶品特装 九号机器人等[15]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 天智航 思哲睿智能医疗等[15]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 宇树 云深处等[17]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 银河通用 千寻智能等[18]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 坤维科技等[19] - 教育机器人企业包括硅步机器人 史河科教机器人 大然机器人[19]
国防科技大学放“大招”:蚊子仿生机器人首次曝光,外网网友“炸锅”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4 17:42
国防科技大学仿生机器人 - 国防科技大学研发出蚊子大小的仿生机器人 标志着新型作战方式如仿生机器人 无人机和蜂群技术将成为未来主流 [1] - 该机器人技术细节尚未公开 但已引发海外网友广泛讨论 包括对其技术可行性和潜在应用的调侃与质疑 [2][3][4] - 部分网友将其与科幻作品《X档案》和《黑镜》中的情节类比 认为电影场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5][6] 国际同类技术对比 - 美国哈佛大学RoboBees机器人自2012年持续升级 具备水陆两栖能力 重量仅86毫克 集成微型计算机和传感器 [12][14] - RoboBees采用苍蝇仿生学设计 翅膀每秒拍打120次 但同样面临微型摄像头技术未突破的瓶颈 [16][17]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军事专家指出智能无人系统已在战场实现规模化应用 具备自组织 自适应等特性 未来将更多采用集群化控制执行任务 [18] - 无人系统能力依赖完整体系 包括虚拟智能大脑和自主编组作战力量 这是其形成战斗力的关键 [18] 产业链相关企业 - 工业机器人领域涵盖埃斯顿自动化 埃夫特机器人等企业 [22]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 晶品特装等 [22] - 医疗机器人赛道聚集元化智能 天智航等公司 [22] - 人形机器人领域有优必选科技 宇树等参与者 [24] -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涉及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等 [25]
非夕科技完成C轮亿级美元融资,通用机器人商业化进入加速期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3 21:15
融资动态 - 非夕科技完成C轮亿级美元融资 由咏归基金、广发信德联合领投 洪泰基金、华控基金等跟投 老股东高榕创投、eGarden Ventures、Mfund魔量资本持续跟投 资金将用于扩产、研发及生态拓展 [1] 公司定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通用智能机器人企业 由斯坦福大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核心成员创立 首创"自适应机器人"新品类 以"仿人化"为核心理念 将人类"手感"抽象为极致力控能力 通过层级式智能系统实现泛化操作能力 [1] - 技术体系覆盖自适应机器人本体、层级式智能和操作系统生态全栈 具备"通用力控能力+AI原生架构+数据闭环潜力" 显著提升复杂工况应对能力与工艺通用性 [1][4] - 牵头制定国家标准《机器人自适应能力技术要求》 填补国内外技术标准空白 [3] 商业化进展 - 已服务数十家全球头部客户 在3C电子、汽车家电、食品医疗等行业的100+核心工艺环节实现智造升级 典型案例包括打磨抛光、插拔装配、食材处理等复杂任务 [4] - 商业化进入全面加速阶段 实现从单点验证到多行业复制的跨越式发展 形成规模化应用场景 [1][4] - 与系统集成商、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紧密合作 构建可扩展的商业生态基础 [4] 行业评价与投资方观点 - 咏归基金认为公司能解决全要素生产率问题 技术市场管理积淀已呈现发展确定性 [6] - 广发信德认可公司在力控、具身算法及机器视觉的融合创新 产品在工业消费医疗领域展现复杂作业能力 [7] - 高榕创投指出公司完成全栈式系统研发 在汽车3C家电健康场景验证产品通用性与可靠性 [7] 行业图谱 - 工业机器人领域包含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法奥机器人等12家主要企业 [12]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细分赛道共列出67家相关企业 [12][14]
为什么顶级人形机器人都在押注行星滚柱丝杠?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3 21:15
传动技术路线分析 - 人形机器人传动技术主要分为旋转执行器(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和直线执行器(滚珠丝杠、行星滚柱丝杠)两大主流方案 [1][2] - 旋转执行器运动灵活性高但负载能力有限(3-5公斤),直线执行器中行星滚柱丝杠在负载能力、精度和能效方面显著优于滚珠丝杠 [2][7][8] - 行星滚柱丝杠承载能力达滚珠丝杠3-6倍,极端工况可达10倍,适用于工业高负荷场景 [7][8][10] 行星滚柱丝杠技术优势 - 高精度:315mm行程内导程精度达1.2μm(JIS C3等级),采用滚柱线接触设计减少位置偏差 [3][5] - 大负载:通过6-12个螺纹滚柱分散载荷,开普勒机器人K2单臂负载达20kg创行业记录 [8][10] - 长续航:传动效率80%,静态自锁机制降低能耗,配合智能算法实现充电1小时工作8小时 [13][14] 开普勒机器人技术突破 - 攻克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量产难题,细分120道精密工序使螺纹螺距精度<3微米 [15][17] - 自主研发三大核心部件:KeplerForce执行器(推力8200N)、KeplerGear旋转执行器(扭矩220N·m)、11自由度灵巧手(单绳承重1200N) [17][18][20] - 热处理工艺采用真空淬火等创新技术,产品一致性达行业领先水平 [17] 产品性能与商业化进展 - K2"大黄蜂"身高175cm/重78kg,配备52自由度+100TOPS算力,单臂负载15kg/双臂30kg [23][25] - 已进入头部企业实测,基础版售价3万美元可替代1.5名工人,应用于汽车制造/仓储物流等领域 [26][28][30] - 采用TrueBionic仿生设计,14个行星滚柱执行器分布全身,实现"强负载+低功耗"技术闭环 [25]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熊蓉与机器人打交道25年——一位女科学家的“相对稳态” - 今日头条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3 21:15
人物背景与成就 - 熊蓉现任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长期专注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在视觉识别、动态环境建模、仿生腿足运动控制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 [3] - 2000年带领3名学生组建浙大机器人初创团队,2003年研制出中国最早的RoboCup小型足球机器人雏形,2012年起4次获得世界机器人大赛冠军 [8][10][14] - 2011年主导开发全球首对快速连续对打仿人机器人"悟"与"空",反应速度0.1秒,预判旋转球误差小于2.5厘米,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12][26] 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 - 足球机器人ZJUlict采用四轮全方位移动机构,加速度连续轨迹规划及多机智能决策系统,2013年RoboCup决赛击败卡内基梅隆大学,其抗干扰设计为后续产业化奠定基础 [25] - 2015年团队研发国内首套无轨自主导航AMR智能搬运机器人,应用于3C、汽车、新能源等行业,解决工厂物流升级痛点 [16] - 2024年推出"领航者1号"人形机器人整机,具备双足行走和简单任务能力,8月升级为"领航者2号",负载能力提升至5kg,末端控制精度达0.1mm,275TOPS算力GPU支持工业场景作业 [19][27] 行业应用与战略方向 - 团队早期技术聚焦动态环境感知与多机协作,2010年后转向具身智能,通过视觉/力觉/触觉多模态融合训练机器人实现"感知-推理-交互"闭环 [20] - 当前研发重点为高精度轻量化仿人臂,单臂自重负载比超0.75,专注工业场景而非全人形设计,以解决运动灵活性与操作精度的矛盾 [23]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产业方实现通用人形机器人全域自研,组建含硬件/算法/软件等近20个分组的全链路团队,推动技术产业化 [19][27] 行业生态与竞争格局 - 人形机器人赛道呈现爆发态势,国内外企业聚焦跳舞、空翻等炫技功能,但熊蓉团队坚持工业场景落地优先策略 [20][21] - 全球制造业面临劳动力结构性矛盾,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博弈新战场,中国企业在灵巧操作、环境适应等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23][24] - 产业链涵盖工业机器人(埃斯顿、节卡)、服务机器人(亿嘉和、普渡)、核心零部件(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企业集群 [31][32][34]
快讯|川崎Corleo坐骑机器人火遍全网;3.8厘米的双足机器人诞生;管道处理微型机器人亮相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3 21:15
微型机器人技术突破 -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全球最小最快的双足机器人Zippy 身高仅1.5英寸(3.8厘米) 行走速度达每秒10个腿长(相当于成人每小时19英里) 采用双足设计可更好适应复杂地形 未来计划加装传感器实现自主导航与集群作业 [1] 核电检测机器人创新 - 哈工程联合中广核研制出四足传热管检测机器人 已应用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采用四足构型与视觉定位技术 具备变姿态爬行能力 检测覆盖率相比传统机型大幅提升 双探头检测臂可实现360度旋转检测 外形设计类似壁虎可灵活爬行管板 [5][6] 新型个人移动机器人 - 川崎发布氢燃料驱动的四足可驾驶机器人Corleo 采用独立铰接式腿部设计 配备防滑橡胶蹄子适应多种地形 通过重心转移实现转向 车载GPS可规划上下坡路线 目标实现人车合一体验 设计灵感来自ATV和摩托车 [7][9] 管道检测微型机器人 - 英国多所大学联合开发Pipebots管道检测机器人 宽度仅1.5英寸(40毫米) 配备声学传感器和摄像头 具备全地形支撑腿可穿越复杂管道 能提前发现潜在泄漏问题 预计可减少英格兰和威尔士每日8亿加仑的水资源流失 [10][12] 医疗机器人技术进展 - Levita Magnetics的MARS磁辅助机器人手术系统获FDA扩展许可 新增减肥和食管裂孔疝修复适应症 采用动态磁定位技术可牵开肝脏提高手术可视性 同时获批12.5毫米磁性抓钳 改进高BMI患者的手术入路 [14][16] 机器人行业企业名录 - 文档列出超过80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 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等细分领域 包括埃斯顿自动化、优必选科技、绿的谐波等知名企业 [21][23][24][25]
中日机器人产业合作对接会 元化智能展示骨科手术机器人中国方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3 21:15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日两国共同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 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约20% 预计2033年将突破三分之一[1] - 全球骨科市场规模2024年已达4449亿元人民币 关节置换、脊柱和创伤构成核心诊疗领域[1] - 传统骨科手术存在术前规划依赖二维影像、术中依赖手感、缺乏智能保护机制等痛点 导致手术创伤大、假体安装偏差率高[1] 元化智能科技产品突破 - 自主研发"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涵盖原创硬件设计、核心控制算法及自研导航系统[2] - 国内首个通过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髋、膝、单髁三位一体全关节骨科手术机器人 可满足多适应症需求[2] - 已在全国超百家医院完成4000余例手术 在香港完成超100例临床验证 并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医疗健康领域金奖[2]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实现突破性应用 智能手术机器人成为解决临床需求与医疗资源矛盾的关键[1][4]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孟庆虎提出机器人创新需聚焦落地应用 推动技术普惠患者[4] 产业链企业图谱 - 医疗机器人领域代表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精锋医疗等[8] - 行业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及教育机器人全产业链[7][8][9][10]
聚势赋能合众致远丨第三届珞石机器人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成功举办!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2 13:41
大会概况 - 2025山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合作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珞石机器人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以"聚势赋能・合众致远"为主题,聚焦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产业生态构建及行业区域协同发展等关键议题 [1] - 大会汇聚600余位政产学研投用代表,包括107家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300余家下游客户(含50余家海外客户)、10余家投资机构及重点高校院所专家 [1] - 适逢公司成立十周年,大会搭建了深度交流平台,各方共探产业未来新图景 [1] 战略方向 - 公司创始人庹华强调以客户为中心,聚焦产品性能可靠性,通过长期技术研发投入推动行业降本增效,深度融合AI技术与场景需求 [3] - 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董事长冯长辉指出将发挥国家级基金引领作用,支持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认可公司作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的链主地位 [5] 产品创新 - 重磅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系列产品,包括轮式双臂机器人Helios和人形机器人Human.X,具备类人感知-决策-执行能力及自然语言交互功能 [8][9] - 推出ROKAE+开放平台,基于xCore控制系统提供轻量化模块化软件架构,向生态伙伴开放核心控制能力与标准化接口 [12] - 发布《珞石机器人技术产品白皮书》,系统呈现十年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路径 [13] 产业应用 - 小米移动高级总监梁耀廷展示珞石机器人赋能手机智能工厂及SU7汽车空调产线的案例 [16] - 福田康明斯通过采用珞石柔性协作机器人实现解放100多名劳动力、良品率提升6%、运营成本下降15% [18] - 中建钢构与公司合作探索免示教焊接技术,推动钢结构焊接智能化升级 [20] - 德国合作伙伴Jaeger确认公司产品技术达国际一流水平,看好欧洲市场发展潜力 [22] 十年发展成果 - 产品体系:开发30+工业机器人和20+柔性协作机器人两大系列,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优势 [29] - 应用场景:在通用行业批量应用基础上,针对细分领域开发专用工艺包 [31] - 服务体系:构建珞石学院、智享服务号、R-CARE云端系统等智能化服务网络 [33] - 产能建设:智能制造工厂一二期全面投产后年产能可达5万台 [35] 生态合作 - 与浪潮软件、山东新能船业签署战略协议,深化具身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焊接领域合作 [24] - 举办十周年供应商大会,围绕产品共创、效率提升等议题深度交流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