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大讲堂
icon
搜索文档
“讯飞系”企业 聆动通用获资本青睐,天使轮融资数亿元深耕具身智能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2 19:41
机器人大讲堂获悉 , 工业机器人制造商「聆动通用」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禾璞华战 略领投,讯飞创投、合肥高投持续跟投,优势资本、盈科投资、天智投资等头部市场及地方国资机构跟投。本轮 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公司行业级具身 VLA大模型和具身通用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 据机器人大讲堂了解, 聆动通用(全称:安徽聆动通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 2024年12月,是一家行业 领先的"讯飞系"具身智能通用机器人公司。 在核心团队方面 , 聆动通用聚集了来自中科大、中科院、哈工大、港中文、马普所、卡尔斯鲁厄等国内外顶级高 校及科研院所的精英人士,技术能力覆盖了大模型、感知、规控、运控、仿生机构等具身关键领域。其创始人兼 CEO季超,系中国科技大学博士(机器人方向),高级工程师。毕业后入职科大讯飞,长期从事AI智能软件、机 器人与具身智能关键技术的研发,实施产业化落地工作,实现累计营收数亿元。 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 ,聆动通用以全栈自研的具身智能技术为核心,聚焦泛制造业劳动力升级需求,构建 了 "技术突破+产品落地+生态协同"的发展路径。 公司采用自研的 "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基座+行业级Linde ...
2025WRC国家队大盘点-各地机器人创新中心表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2 19:41
中国机器人产业新格局 核心观点 - 中国机器人产业呈现"三极鼎立、多元共生"格局,北京、上海、浙江为核心引擎,四川、湖北等新势力加速崛起 [4][23] - 技术发展重点从单体性能转向商业闭环能力,强调平台化、数据生态与工业落地深度结合 [24] 区域创新力量 北京 - 定位国家战略"平台旗手",主攻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核心展品包括通用机器人平台"天工"和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 [4] - 技术突破方向为全身协同控制与自我学习,计划在高压作业、养老陪护领域建立示范实验室 [4] 上海 - 聚焦算法与数据生态建设,推出轻量化开源机器人"青龙 Lite",日采数据3万条,目标年积累1亿条训练数据 [6] - 依托张江异构训练场和开源社区,采用"上海设计+浙江制造"模式推动技术国际化 [6] 浙江 - 深耕工业场景落地,技术架构为"感知决策大脑+精准运控小脑"双脑协同 [8] - 三大实证场景: - 服装产线自动化(操作偏差±2mm) [10] - 实验室移液(误差<1mm,12小时完成新场景部署) [13] - 零售具身智能(集成NLP模块实现自然交互) [15] 新势力 - 四川:突破AI神经网络电子皮肤技术(0.005N微力感知、10万感应单元/cm²) [18] - 湖北:建成全国最大场景基地(7000㎡涵盖23场景),整合19家本地企业展示集群生态 [21] 技术商业化路径 - 北京通过国家级开源联盟定义产业高度 [4] - 上海以异构数据场推动算法迭代 [6] - 浙江依托制造业基础实现"量产驱动全链整合" [17]
央视直播、WRC获奖,为啥说它是“最有气质”的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2 19:41
核心观点 - 逐际动力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了全链路技术突破 包括人形机器人动态运动控制 轮足机器人极限地形适应及自主恢复 遥操作数据采集系统 以及模块化可扩展设计 代表具身智能工程底座的实用化进展 [12][19][22][28][34][37] LimX Oli人形机器人技术特性 - 身高165cm 拥有31个主动自由度 单臂7个 单腿6个 腰部3个 颈部2个 实现精细动作控制 [12] - 全球少数在室外完成Live舞蹈演示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 能表演中国功夫和民族舞 动作丝滑且镜头感十足 [3][17] - 采用多种步态一套算法 实现轻快步 模特步 正步等自然切换 行走过程接近人类节奏感 [5][17][19] - 动态步态切换能力在全尺寸机器人中罕见 通过参数调整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19] - 结合传统控制 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的全身运动控制算法 还原垫脚扭腰等细节动作 [19] TRON 1轮足机器人性能突破 - 征服30厘米楼梯连续行走和50厘米高台垂直跳落 应对非结构化地形动态调整 [10][20][22] - 强化学习算法策略支持剧烈重心变化 关节力矩输出与高动态响应能力强大 [22] - 自主检测摔倒状态并规划起身动作 仅依靠下肢力量完成恢复 无需人工干预 [8][22][24] - 双足最简构型实现全身运动控制 装配机械臂后可稳定抓取塑料瓶和抹布等物品 [24] - 模块化设计可接入感知拓展套件和语音交互套件 适应科研和二次开发需求 [28] 遥操作与末端执行器系统 - VR遥操作系统实现操作员动作实时镜像 延迟极低 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29][31] - 第一人称视角数据采集能力构建人类感知模式数据 提升模仿学习效果 [32] - 自研末端执行器包括二指夹爪和三指灵巧手 分别适用于工业抓取和灵巧操作 [32][34] - 混搭风格配置工业臂与拟人臂 通过通用法兰接口适配市场协作机械臂 [34] 技术架构与商业化进展 - 具身智能工程底座涵盖本体硬件 控制算法和多元操作全链路技术 [12][37] - 控制策略组合传统控制 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 实现稳定性与灵活性平衡 [35] - 遥操作数据与异构执行器形成操作数据正循环 降低场景切换成本 [37] - 全尺寸平台起售价15.8万元 提供Lite/EDU/Super版本选择 覆盖高校和集成商需求 [37] - 获得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机器人公司TOP20奖项 体现务实技术路径获市场认可 [37]
刷新触觉传感领域最高纪录!「戴盟机器人」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2 19:41
机器人大讲堂获悉,戴盟机器人(Daimon Robotics)近日官宣成功完成 亿元级天使++轮融资。该轮融资由 招商局创投领投,东方嘉富、架桥资本跟投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助力戴盟加速全球领先的视触觉感知与灵 巧操作技术的落地应用,持续引领具身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戴盟机器人此前已先后完成由 昆仲资本独投 的天使轮融资,以及 国中资本、金鼎资本、联想 创投和招银国际联合投资 的天使+轮融资。其天使轮、天使+轮与天使++轮累计融资金额达数亿元,不仅刷新 触觉传感领域天使轮融资的 最高纪录 ,更印证了顶级产业方和资本市场对戴盟单色光视触觉技术路线的绝对 信心。 01 高分辨率触觉成为全球具身智能的"临门一脚" 近年来,国内外具身智能行业正加速迈入大规模应用的临界点。随着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产品逐步走向市场,行业需求已从 "能动" 转向 "能干活" 。在工业制造、智慧物流、医疗康养等任务中, 仅 依赖视觉 的机器人在柔性物体抓取、微型部件装配、动态交互等操作中依然存在精度不足、稳定性欠佳、泛 化能力弱等问题,制约了其实际应用场景的拓展。 与此同时,大多数机器人 触觉传感器也面临技 ...
25自由度+20N指尖力,WRC最强仿人灵巧手横空出世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1 18:36
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市场前景 - 2024年灵巧手市场容量为76.01万只,预计2025年将达86.18万只,对应市场规模19.21亿美元 [1] - 2030年全球机器人多指灵巧手市场规模将超50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68.7% [1] -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最快的核心功能部件,其性能与量产能力是行业落地关键瓶颈 [1] 曦诺未来技术突破 - 推出全球首款全自研量产的25自由度腱绳传动灵巧手,扭矩密度达322Nm/kg,推力密度5.2N/g [1][11] - 灵巧手Xynova Flex 1含20个主动自由度,重复定位精度0.2毫米,可复现90%人手精细动作 [10] - 采用全腱绳传动架构,重量仅380克,解决传统方案高负载与轻量化矛盾 [9][13] 核心团队与技术积累 - 由中国工程院夏长亮院士创立,团队拥有20余年特种电机设计及驱动控制技术积累 [3][6] - 40余人研发团队中研究生占比超70%,融合学界基础研究与企业工程经验 [4] - 正向研发集成方案实现关节模组扭矩密度322Nm/kg,较行业标杆高50% [13] 产品商业化进展 - 首批灵巧手产品已完成多次迭代并进入量产阶段,打破行业"展示不落地"常态 [11] - 微型电缸采用空心杯电机+减速器+滚柱丝杠方案,直径仅十几毫米 [15] - 通过国产化供应链与集成优化降低成本,推动高性能灵巧手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17] 行业竞争格局 - 主流灵巧手主动自由度不超过12个,曦诺未来25自由度产品显著领先竞争者 [10] - 正向设计思维重构部件逻辑,类似特斯拉电动车全链路重构的技术路径 [17] - 人形机器人竞争本质是核心零部件竞争,国产企业迎来换道超车机遇 [18]
快讯|智元机器人获富临精工数千万元订单;90后中科大博士造机器人,再获数亿元融资;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十大趋势发布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1 18:36
智元机器人获富临精工数千万元订单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项目合作 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 成为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 也是全球智能制造场景首次规模化落地[3] - 7月智元机器人联合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1.2405亿元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项目 其中智元负责7800万元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部分 创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单笔采购记录[3] - 富临精工为四川绵阳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 新能源车电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锂电正极材料等新业务快速增长 智能机器人电关节及零部件业务初具规模[3] 90后中科大博士造机器人获数亿元融资 - 聆动通用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 由元禾璞华战略领投 讯飞创投持续加码 涵盖优势资本/盈科投资等头部机构 资金将用于具身VLA大模型和通用机器人研发[6] - 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 此前已完成两轮数千万元天使融资 技术路线采用全栈自研分层架构 包括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基座+行业级Linden_VLM具身模型+Linden_VLA技能操作模型[6] 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十大趋势 - 趋势一:物理实践/模拟器与世界模型协同驱动的具身感认知 趋势二:多模态大模型赋能具身决策 趋势三:融合模型预测/强化学习与生命科学的智能控制[9] - 趋势四:生成式AI驱动的机器人设计 趋势五:软硬件高度协同与动态适配 趋势六:具身智能机器人大工厂 趋势七:大规模高质量数据集构建[9] - 趋势八:机器人集群与人协同发展 趋势九:跨学科开源社区建设 趋势十:安全评估与伦理规范[9]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 8月14日北京将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包含26个比赛项目 竞技赛设置跑步/跳高/跳远/自由体操及3V3/5V5足球赛等传统体育项目[12] - 表演赛涵盖单机舞蹈/群体舞蹈/武术等 场景赛聚焦工厂物料搬运/医院药品分拣/酒店清洁等实际应用 外围赛事包括自由搏击/投篮大赛等[12] 可穿戴机器人改善手臂功能 - 哈佛团队开发基于ML的个性化可穿戴机器人控制方案 显著提升中风和ALS患者上肢功能辅助效果 采用功能化聚苯胺基时序黏附水凝胶贴片实现生理监测与电耦合治疗[15] - 研究涉及5名卒中患者和4名ALS患者 创新点在于融合意图识别模型与物理滞后模型 实现自适应辅助控制 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15]
T-RO收录!清华团队可编程平台实现磁流体液滴机器人微尺度 “群体智能” 突破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1 18:36
磁流体液滴机器人(FDR)技术突破 - 磁流体液滴机器人(FDR)兼具顺磁性与液体流动性,在外部磁场调控下可实现自组装、分裂/融合与形态重构等复杂功能,展现出优异的可编程性和操作灵活性 [1] - FDR在海洋微流控、实验室/器官芯片、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具有全新操控范式潜力,可显著拓展微操作系统功能边界 [1] - 现有研究主要聚焦全局磁场下的FDR变形重构,但大规模FDR并行控制仍面临精准差异化协同操控的挑战 [2] 清华大学创新操控平台 - 开发基于电磁线圈阵列的可编程操控平台,能同时操控大规模液滴机器人并行协作执行多功能任务 [4] - 平台采用144个小尺寸电磁线圈,在113×113 mm²工作空间内生成局部磁场,实现多点独立驱动 [6] - 系统总功率达400W,单个线圈额定功率仅0.2W,具备高扩展性、低功耗和良好热稳定性 [6] - 通过视觉反馈策略实现多机器人编队独立路径跟踪,相邻线圈运动平均误差<0.4mm,速度15.5mm/s;对角线圈误差<1.0mm,速度18.2mm/s [13] 核心技术创新 - 采用等效建模方法计算电磁线圈磁场分布,结合铁芯磁化效应增强磁场强度,为FDR运动控制提供精确依据 [7] - 提出基于视觉反馈的离散闭环控制策略,以50帧/秒频率实时跟踪FDR位置,通过避碰与时序规划解决多机器人磁场耦合问题 [13] - 实现FDR可逆分裂与合并:当磁场强度比Bₐ/Bb≥0.3时可稳定分裂,体积比与磁场强度呈线性关系 [11] 系统性能验证 - 往复运动测试显示系统经过1000次循环仍保持精确跟踪,重复定位精度稳定 [17] - 热分析表明线圈在0.15A最大电流下温度不超过59°C,断电10分钟内可降至室温 [18] - 多FDR协同排序任务效率比单FDR提升300% [21] - 支持最多144个FDR并行控制,16/36/72个FDR实验验证了同步平移、分布变换等协同能力 [24] - 6个FDR完成"移动-拉伸-分裂-融合"全流程操作仅需11秒 [25] 应用场景展示 - 数字显示与信息编码:FDR编队可快速重组实现字母切换(如Z→N)和摩斯码编码 [27] - 微流控操作:4个FDR分别推动不同颜色染料进入混合区,第5个FDR实现高效搅拌,完成四色编程混合 [30]
伯朗特投资人公开“手撕”总经理尹荣造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1 18:36
公司治理争议 - 伯朗特机器人董事会否决了将总经理尹荣造月薪提高至200万元的议案 该议案旨在激励其消除两份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负面影响并实现扭亏为盈 但4位董事以公司亏损状态为由反对 [1][6][7][9] - 投资方君岚投资(持股1.54%)发布公开信 指控尹荣造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 包括提出"未来十年净利润减1元作为个人奖金"的提案 并修改公司章程使董事必须从在职员工中产生 形成权力闭环 [10][11][12] - 尹荣造通过荣造一号基金(持股17.55%)控制公司治理结构 但该基金已于2025年5月清算注销 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16][19]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0年4.47亿元持续下滑至2023年2.01亿元 净利润从盈利7383万元恶化至亏损1.25亿元 2024年营收回升至3.31亿元但仍亏损3737万元 2025上半年亏损740万元 [7][16] - 机台销售量从2020年23558台降至2023年18087台 2024年回升至23539台 但2025上半年仅售出8094台 [7] - 若200万元月薪实施 尹荣造年收入将达2400万元 超过公司2024年应付职工薪酬总额1827万元 [16] 历史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8年 2014年成为首家非国家高新园区挂牌新三板的企业 曾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 2015年因机器人概念受资本追捧 [16] - 2020-2021年连续两年被天健和皇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导致2023年终止新三板挂牌 [7][19] - 尹荣造持股21.65%为第一大股东 中专学历 主张做"性价比最高的机器人"对标奇瑞汽车模式 [15][16][17]
核心期刊发表|中科深谷设备助力机械臂控制研究结硕果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1 18:36
新疆大学陈涛博士团队研究成果 - 团队在六轴机械臂先进运动控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连续发表两篇核心期刊论文 聚焦提升复杂任务中的控制性能 [1] - 依托中科深谷CSPACE开源异构协同智脑系统开展研究 全程基于深谷六轴机械臂平台进行实验验证 [1] 核心算法突破 - 提出积分增强型控制方案 通过嵌入式积分项实现动态场景下的"即时纠偏" 精度更高 [2] - 开发迭代学习融合方案 利用任务重复性实现"渐进优化" 长期重复任务中误差抑制能力更强 [2] 中科深谷硬件平台支持 - 六轴机械臂开放控制协议和详细模型参数 便于深度二次开发 可适配农业领域不同末端执行器 [4] - CSPACE智脑系统集成ROS MATLAB Simulink等工具链 支持Sim2Real技术无缝迁移 降低试错成本 [6][10] - 系统采用"大小脑协同"设计 集成强化学习 深度学习算法 提升复杂农业场景的适应性 [10] 产学研协同效应 - 中科深谷工程师全程提供远程技术支持 协助解决环境感知噪声 路径规划干涉等难题 [11] - 公司累计赋能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千余项 科研专利100余项 服务高校科研院所600所 [11] 行业生态布局 - 中科深谷同时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与优必选 傅利叶智能等企业并列行业名单 [17] - 机器人产业链覆盖工业 服务 医疗 教育等领域 核心零部件企业如绿的谐波 思岚科技等协同发展 [16][18][19]
突破性38自由度!月泉仿生应手Y-Hand M1以力量×速度×精度×柔顺×灵活重新定义仿生手极限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1 08:05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 - 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人形机器人成为全场最大焦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展示前沿技术[1] - 人形机器人行业近年发展迅猛,技术从概念走向现实应用,灵巧手成为产业链核心技术焦点[1] - 行业技术成熟度持续提高,涵盖核心零部件、整机解决方案、机械结构优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1] 月泉仿生公司背景 - 由任露泉院士和任雷教授共同创立,长期致力于仿生科技领域创新[2] - 公司推出全球自由度最高的仿生拉压体灵巧手应手Y-Hand M1,创下38个自由度纪录[2] - 基于"仿生拉压体机器人理论与技术"研发,实现三项颠覆性创新[2][4] 应手Y-Hand M1技术突破 - 颠覆传统刚性铰链设计,实现生物关节三维6自由度自然运动[4] - 自研磁集电驱人工肌肉重现人体骨骼肌生物力学特性[4] - 采用仿生多层多级刚柔耦合系统设计[4] - 整手握力28.7kg,超出传统刚性灵巧手6倍以上[4] - 五指闭合动作仅需0.2秒,是刚性灵巧手3倍[5] - 单指指尖重复定位精度0.04mm,为传统2倍[5] - 手指挠度59mm/N,具备优异柔顺性[6] - 38个自由度创全球最高纪录[6] 应手Y-Hand M1应用场景 - 解决"力量与速度难以兼顾"等行业难题[11] - 可承担高精度装配工作,提升生产效率[11] - 在汽车制造领域完成复杂线束插接等工序[11] - 在电子设备制造中完成芯片引脚焊接等精细操作[11] 月泉仿生产品矩阵 - 推出11自由度灵敏触觉感知仿生手信手X-Hand M1[12][14] - 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博行X-Bot,51个自由度,关节峰值扭矩340N・m[16] - 全球最小底盘轮式人形机器人博文W-Bot,0.2㎡超小底盘[18] - 产品间技术相互关联协同发展,构建完整技术生态体系[20][21] 行业展望 - 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迭代,产业生态逐步完善[22] - 月泉仿生产品在工业制造、医疗康复等领域已验证应用能力[22] - 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系统的技术闭环降低产业链协同成本[22] - 未来有望在人机协作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维度实现新突破[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