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浙商早知道-20250908
浙商证券· 2025-09-08 07:47
核心观点 - 新时达受益于海尔入主带来的业务转型和财务改善 工业机器人向整体解决方案升级 具身智能产品有望年内落地[4][5] - 横河精密在汽车智能化和轻量化领域具备优势 智能座舱和轻量化零部件业务有望快速增长[6][7] - 债券市场新老券利差已充分收敛 若利率继续下行可能进一步收敛[9] - A股市场处于慢牛途中 建议逢低增配并调整结构 关注金融、地产、基建等板块[10][11] - 科创板2025年中报显示盈利拐点显现 AI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向好[12][13][14] 新时达公司研究 - 主业竞争力提升 工业机器人向整体解决方案升级 加码半导体等高端工业机器人[4] - 海尔入主带来三重赋能:产品升维依托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 盈利上修通过共享全球供应链和高效管理模式 具身智能借势海尔车家生态加速落地[4][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3543/3798/4153百万元 增长率5.5%/7.2%/9.3% 归母净利润13/84/190百万元 增长率-/567.3%/127.6%[5] - 具身智能产品计划2025年9月推出焊接方案 年底前推出通用控制器 并计划推出整机[5] 横河精密公司研究 - 汽车智能化业务提供智能座舱零部件 包括齿轮、精密结构件、执行机构等 应用于智能座椅调节、智慧屏、HUD等领域[6] - 2025年全球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达4296亿元 同比增长17% 中国市场规模1564亿元 同比增长21%[6] - 汽车轻量化业务产品包括钢塑一体仪表板横梁、全塑尾门、全塑引擎盖等 全塑尾门比传统钢制减重20%-30%[7] - 2027年底全球汽车尾门市场规模预计达150亿美元[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027/1269/1531百万元 增长率37%/24%/21% 归母净利润64/102/146百万元 增长率68%/59%/43%[8] 债券市场研究 - 国债新老券利差已充分收敛 若利率迎来新一轮流畅下行 可能仍存进一步收敛空间[9] - 国债恢复征收增值税是主要驱动因素[9] A股策略观点 - 大盘短期双向波动未完全结束 仍有震荡整理需求 部分热门板块产生虹吸效应伴随波动风险[10] - 中线继续看好慢牛行情 目标瞄准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的0.618分位[10] - 建议逢低增配 调整结构为"加金融、减科技" 关注券商和银行(尤其低位小券商、小银行)、地产、中字头基建、社服等[10][11] - 市场存在三个问题:跌时放量涨时缩量 宽基指数分化未良性轮动 主要指数走势结构未完全修复[11] 科创板中报分析 - 2025年中报显示盈利拐点显现 供需持续向好 AI成为亮点[14] - 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科技行业归母净利增速居前 主要受益于AI产业快速发展 特别是上游算力环节景气加速释放[13] - 超预期表现集中在电子和医药行业 包括净利润断层和一致盈利预测上调[13]
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板块上半年营收增长27%,蓝思科技双增领跑,低负债高现金流凸显经营质量-财经-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16:16
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板块整体表现 - 板块内88家上市公司中营收超100亿元的有7家 10-100亿元的有18家 10亿元以下的有63家 [1] - 营收同比增长企业70家占比79.55%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企业49家占比55.68% [1] - 板块上半年总营收8199.2亿元同比增长27.12% 归母净利润297.29亿元同比增长25% [2] - 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8.69% 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26.33% [2] - 板块总市值超千亿企业4家 蓝思科技以1659亿元市值居前 60日涨幅达51.78% [2][3] 蓝思科技财务与经营状况 - 上半年营收329.6亿元同比增长14.18% 归母净利润11.94亿元同比增长35.53%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3.25亿元板块排名第一 同比增长28.43% [8] - 资产负债率37.87%为营收前十企业中最低水平 [8] - 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0% 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增长 [7]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营收271.85亿元同比增长13.19% [7] - 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营收31.65亿元同比增长16.45% [7] - 智能头显与穿戴业务营收16.47亿元同比增长14.74% [7] - 其他智能终端业务营收3.64亿元同比增长超128% [7] 资本市场与战略布局 - 7月9日登陆港交所实现A+H双平台 发行价18.8港元 截至9月5日股价26.7港元累计涨幅42.02% [4] - 深度参与智元机器人关节模组/DCU控制器/夹爪等核心部件生产组装 [10] - 投资浙江智鼎机器人和灵宝CASBOT等人形机器人企业 [10] 研发与技术创新 - 上半年研发投入16.44亿元同比增长29.15% 高于板块平均水平 [12] - 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266件 覆盖加工工艺/设备开发/新型材料等领域 [12] - 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工艺实现突破 [11] - 与北美及Rokid等头部企业合作 覆盖AI眼镜全流程生产 [11] 行业前沿领域动态 - 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63.39亿元 2035年突破4000亿元 [10] - 优必选获2.5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1.24亿元项目 [10]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AI/AR眼镜销量26.2万台同比增长73% [11]
布局未来看产业 财米油盐|具身智能,“吃”得好、更聪明
人民网· 2025-08-30 19:42
行业定义与重要性 -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演进的重要方向 需要高质量多模态场景化海量数据支撑 [2] - 通过遥操作和动作捕捉技术采集真实数据 质量高但成本高昂 [2] - 通过虚拟建模技术生成仿真数据 成本低但与真实数据存在差异 [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 [2]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 占全球份额约27% [2] 发展挑战 - 高质量多样化数据集缺乏成为能力突破的重要瓶颈 [2] - 数据采集与硬件成本高昂制约行业发展 [3] 解决方案与技术路径 - 创新数据采集与治理模式 降低采集成本并确保数据合规安全可用 [3] - 运用多模态技术融合机器人感知数据 生成模拟空间并寻找最佳决策点 [3] - 通过数据清洗标注技术提升数据质量 按营养需求搭配数据要素 [2] - 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建设三类高质量数据集:通识数据集、行业通识数据集、行业专识数据集 [3] 基础设施建设 - 截至6月底中国已建设超过3.5万个高质量数据集 [3] - 数据集总体量相当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的140倍 [3] 政策支持与产业效应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支持发展数据标注和数据合成技术 [3] - 具身智能产业产生飞轮效应 在消耗数据的同时生成新数据形成数据价值富矿 [3] - 政策明确要求培育壮大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产业 [3] 行业活动与关注度 -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具身智能作为核心热议话题 [1] - 人形机器人代表性产品通过扭秧歌、跑马拉松等活动频繁引发公众关注 [1]
蓝思科技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消费电子夯实基本盘,具身智能与AI眼镜拓宽增长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8-26 15:0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14.18% [1] - 净利润11.94亿元,同比增长35.53% [1]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现金分红总额5.26亿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营收271.85亿元,同比增长13.19% [6] - 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营收31.65亿元,同比增长16.45%,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6] -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业务营收16.47亿元,同比增长14.74% [7] - 其他智能终端(含具身智能)营收3.64亿元,同比增长超128%,为增长最快板块 [7] 战略发展 - 7月9日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8.8港元/股,截至8月25日股价24.64港元/股,累计涨幅31.1% [1] - 形成A+H双平台战略,从递表到挂牌用时100天 [1] - 主营业务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20% [2] - 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湖南智启未来科技,聚焦人形机器人整机组装与模组开发 [9] 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 - 上半年研发投入16.44亿元,同比增长29.15% [8] - 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266件,覆盖加工工艺、设备开发、新型材料等领域 [8] - 自研纳米微晶玻璃等技术应用于AI眼镜生产,提升产品性能与轻量化水平 [10] 客户与合作伙伴 - 客户包括苹果、华为、Meta、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知名企业 [7] - 与北美及Rokid等国内头部企业建立AI眼镜战略合作,为Rokid全系AI眼镜整机组装合作伙伴 [10] - Rokid Glasses预售订单突破30万台,潜在订单需求巨大 [10] 新兴业务进展 - 超薄夹胶车窗玻璃导入国内头部车企新车型量产体系 [6] - 智能穿戴设备实现国内头部客户AI眼镜整机规模化量产交付 [7] - 具身智能业务实现关节模组、灵巧手、外骨骼设备等核心部件批量交付 [7]
亿纬锂能股价下跌1.42% 与维他动力达成机器人业务合作
金融界· 2025-08-13 01:34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报45 93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 42% 盘中最高触及46 34元 最低下探至45 31元 [1] - 当日成交量为38 29万手 成交金额达17 51亿元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原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池制造商之一 [1] 业务合作 - 8月11日公司与维他动力正式达成机器人业务深度合作 [1] - 双方将基于用户需求和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推进具身智能产品化量产的进一步发展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931 79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032 19万元 [1]
维他动力与亿纬锂能正式达成机器人业务深度合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13:20
公司合作 - 维他动力与亿纬锂能正式达成机器人业务深度合作 [1] - 双方将基于用户需求和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推进合作 [1] - 合作目标是推进具身智能产品化量产的进一步发展 [1] 行业趋势 - 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是合作的重要基础 [1] - 具身智能产品化量产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 [1]
财达证券每日市场观察-20250807
财达证券· 2025-08-07 10:43
市场表现 - 周三指数再度收涨,成交额达1.76万亿,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400亿,行业多数上涨,军工、机械、煤炭、计算机涨幅居前,医药、建材、商贸、银行小幅下挫 [1] - 8月6日市场全天震荡走高,三大指数小幅上涨,沪深两市成交额1.73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380亿,沪指涨0.45%,深成指涨0.64%,创业板指涨0.66% [3] - 主力资金流向显示,8月6日上证净流入228.66亿元,深证净流入191.50亿元,资金流入前三板块为汽车零部件、通用设备、IT服务,流出前三为化学制药、中药、医疗服务 [4] 资金与流动性 - A股两融余额时隔10年重回2万亿,沪市两融余额10,192.27亿元,深市9,748.10亿元,北交所62.22亿元,单日融资买入额达1,635.6亿元,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业为吸金主力 [5] - 8月5日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为2015年牛市结束后首次,资金流入速度加快 [1] 行业动态 - 军工板块短线催化剂包括福建舰入列、新型装备曝光、船舶资产合并及93阅兵临近,长线受地缘政治推动防务支出增长,国内军事工业进入厚积薄发阶段 [1] - 世界机器人大会即将召开,人形机器人板块迎来阶段性机会 [1] - 上海市发布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方案,目标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计划实现20项以上核心技术突破,建设4个孵化器,集聚百家骨干企业 [8] - 2025Q2中国消费级游戏笔记本市场同比增速达24.3%,远超整体消费PC市场,受大学生和核心玩家需求驱动 [9] - 上半年广告业头部企事业单位收入增长11.3%至8,088.9亿元,互联网广告发布收入增长19.0%至4,167.9亿元,北京等5省市占比78.8% [10][11] - 7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粗钢日产环比下降7.4%至198.2万吨,生铁日产下降4.5%至185.6万吨,钢材日产增长0.5%至209.1万吨 [12] 全球制造业 - 7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3%,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亚洲制造业PMI为50.5%,连续3个月保持扩张,成为全球经济复苏主要动力 [6][7] 基金与资管 - 8月新基金发行热度攀升,72只新基金启动发行,21只单日集中发行,部分基金"一日售罄",基金公司侧重补齐产品线 [13] - 两家百亿量化私募获香港资管牌照,中资私募香港9号牌照持有机构增至88家 [14]
预计营收劲增超27% 极智嘉上半年交出亮眼答卷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21:24
极智嘉表示,业绩改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仓储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进一步提升,完成交付 项目增多带动收入明显增长,从而提升毛利水平;二是期内欧元兑人民币升值带来较多汇兑收益。 分析认为,公司的"高规模、高增长、低亏损"的财务特征使其成为少数接近商业化成功的机器人企业。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公司已连续6年稳居全球最大的AMR仓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营收规模 达24亿元,接近扭亏为盈,业务覆盖全球40余国,服务超800家终端客户,其中不乏耐克、沃尔玛、 DHL、UPS等顶尖客户资源。 极智嘉也是目前港股机器人板块已上市企业中收入规模最大的公司。2021年至2024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 达45%,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公司年度订单金额由2021年的15.9亿元增至2024年的31.4亿元,客户签约 订单金额稳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盈利拐点正逐步清晰:2024年公司经调整EBITDA亏损大幅 收窄至0.2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率低至3.8%。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极智嘉于7月底宣布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极智嘉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 具身智能这一前沿领域。据介绍,该子公司将聚焦机械手拣货、通用机器人等具身 ...
长盈精密:公司在2017年进行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和自用,至今已累计出货超1万台工业机器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9:32
工业机器人业务基础 - 公司于2017年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工业机器人销售和自用业务 [2] - 累计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已超过1万台 [2] 人形机器人客户优势 - 客户主要分为两类:汽车行业(包括国内外知名品牌)和科技公司 [2] - 汽车行业客户自研自发应用于工业环境的具身智能产品 [2] - 科技公司客户依托生成式大模型开发具身智能产品 [2] - 公司原本就是这些汽车客户和科技客户的供应商 [2] 技术能力与竞争优势 - 具备一站式金属和非金属加工能力 [2] - 拥有零部件产品开发、加工和生产能力 [2] - 能为早期发展阶段客户提供设计优化和降本建议 [2] - 一站式服务能力是公司在具身智能行业占领先机的重要因素 [2]
140位投资人眼中的2025上半年
钛媒体APP· 2025-07-18 19:57
市场情绪与投资节奏 - 一级市场呈现"理性回暖"态势,投资人表现出"带着冷静的信心",出手节奏加快但标准更高[2] - 2025年上半年"零出手"机构比例大幅下降,部分活跃VC基金已投资接近15个或更多新项目[4] - 超过1/3投资人计划未来6个月内"显著增加"出手次数,"显著减少"比例较去年Q3下降超10个百分点[18] 赛道热度与估值变化 - AI与具身智能仍是最热赛道,但估值分歧加剧,部分具身项目A轮估值达10亿人民币但商业回报路径不清晰[6][7][20] - 消费、半导体、新能源板块呈现"低估中的机会",消费赛道因港股消费股反弹出现结构性抄底窗口[7] - 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赛道活跃度从第一位降至第三,新能源与新材料、新能源车与医疗赛道整体低迷[24] 退出路径与港股IPO - 港股超越A股成为最主流退出通道,过半人民币机构倾向推动被投企业港股IPO[8] - 推动港股IPO三大原因:流程确定性高、流动性改善明显、发行估值合理[13] - 近50%投资人预计2025年港股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将超去年同期,70%受访者已推动企业加快IPO准备[15] 医疗投资策略转变 - 医疗投资从"冷观"转向"精选",形成三大策略:聚焦盈利项目、关注AI+医疗交叉创新、采用PE+并购逻辑[25][27] - 仿制药、器械、专科医院等盈利项目受青睐,AI4S、AI制药、脑机接口等科技+医疗方向成为焦点[27] 出海战略与区域变化 - 北美市场关注度从17%降至8.8%,东南亚与欧洲成为重点区域,东南亚因市场准入灵活、并购机会丰富受关注[29] - 34%投资人关注绿地投资形式出海,新能源领域出现投资海外电站资产趋势[33] - 品牌与文化类出海项目受关注,如AI玩具、智能硬件等产品,要求收入达5亿以上且具备出海属性[33] 具身智能与AI领域 - 具身智能赛道因融合AI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吸引多家机构入局,但多数公司仍停留在demo阶段[20] - 投资人开始关注具身模型真实任务解决能力及商业化收入,同时聚焦芯片、关节等上游技术壁垒领域[20] - AI Agent方向关注度显著上升,尤其看好面向C端或Prosumer群体、具备出海能力的产品公司[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