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大讲堂
icon
搜索文档
最后五天!李泽湘教授领衔助力,现金奖励+百万无责资金+千万级融资,2025明月湖硬科技创业大赛报名将止!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31 12:06
大赛概况 - 2025明月湖国际硬科技创业者大赛聚焦机器人及硬科技领域 面向全球智能硬件 AI 自动化及先进制造创新团队 旨在通过资金 资源 生态等多维度赋能推动创新项目落地与成长[1] - 大赛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5日 决赛将于2025年10月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1][16][20] 大赛亮点 - 总奖金池33万元 优胜项目可获350万–500万元无责创业探索资金 降低早期创业风险[3] - 决赛现场汇聚红杉资本 科兴资本 清水湾二期基金等百余家投资机构 提供高效融资通道[3][9] - 优胜项目可加入XbotPark科创生态 获得技术方案 供应链整合 共享工厂到市场资源的全链路支持[3][11] - 优秀项目可入驻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 享受最高200㎡免费办公空间 实验室及人才公寓[3][6] 参赛要求 - 大赛设置科创种子组与创新企业组双轨道 覆盖从早期构思到初步规模的机器人 智能硬件及自动化领域团队[4] - 科创种子组面向初创团队或个人 含在校学生 需拥有智能硬件领域创新技术点或创意构想 种子轮融资需求或孵化需求[5][8] - 创新企业组需有融资需求 拥有智能硬件相关技术成果或产品原型样机 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 项目需具备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5] 资源支持 - 优胜项目可共享33万赛事奖金 获得最高500万元无责资金支持 并享受免费办公 研发空间及人才公寓[6] - XbotPark科创生态系统已培育超过140家硬科技企业 团队存活率超过80% 其中15%成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 总体估值累计超过800亿元[11] - 共享工厂每年可服务超过50个硬科技产品创业企业 提供设计 打样 生产测试 工艺优化等一站式制造服务[12] - 明月湖硬科技供应链联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实现对硬科技企业及供应链企业的双向支持[12] 附加权益 - 优秀项目可获得省市级人才政策及科技项目申报优先推荐机会 高层次人才及海归团队享受专属政策服务通道[14] - 大赛活动获主流媒体全程跟踪报道 提升参赛项目知名度及影响力[15] - 决赛路演环节提供专家及投资人点评指导 颁奖典礼集中展示优秀项目并提供与相关领导交流机会[16]
广和通新一代Fibot具身智能开发平台,如何助力Physical Intelligence π0.5模型实现VLA泛化?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31 12:06
产品发布与技术升级 - 广和通发布新一代具身智能开发平台Fibot 已成功应用于Physical Intelligence的通用视觉-语言-动作模型π0.5的数据采集工作 [1] - 新一代Fibot搭载自研高算力机器人域控制器 核心能力聚焦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物理环境中的交互、移动与操作能力 [1] - 基于VR眼镜实现实体双臂机器人联动控制 升降结构行程显著提升 大幅扩展机械臂在三维空间中的可达工作范围 [3] 硬件优化与性能提升 - 采用三轮全向底盘替代四轮全向底盘 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小底盘尺寸 提升在狭窄通道的穿行能力 [5] - 机械臂工作范围扩展使机器人适应更广泛的实际任务场景 支持π0.5模型采集融合视觉、语言、动作等多模态数据 [3][5] 战略合作与行业定位 - Fibot部署支持π0.5模型数据采集 标志着广和通作为Physical Intelligence重要供应商的关键里程碑 [7] - 公司凭借通信、硬件设计与系统集成优势 提供从核心硬件平台到系统优化的全方位具身智能行业支持 [7] - 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深化与前沿AI研究机构合作 推动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应用场景 [8] 合作伙伴背景 - Physical Intelligence为美国旧金山前沿公司 由斯坦福及伯克利等知名教授联合创立 专注开发通用具身人工智能系统 [9] - 该公司融合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学与强化学习 研发能泛化至新场景的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9]
登顶 TRO!北大团队突破软体机器人制造瓶颈,提出可编程织物堆叠技术实现多功能一体成型!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30 22:59
新型制造方法突破 - 提出基于整体可编程织物堆叠的新型制造方法 解决软体机器人制造流程复杂和功能单一问题 [2][7] - 结合激光切割与3D打印技术 实现高精度和可重复性 减少人工依赖并提高制造一致性与可扩展性 [4][9] - 通过编程定义每层织物轮廓与粘合路径 实现一体化制造 无需手动组装执行器模块 [4][9] 材料与制造工艺 - 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双面涂层尼龙编织织物作为唯一材料 利用高温热塑实现层间牢固粘接 [8] - 制造过程包括激光切割预设图案和3D打印粘合路径 通过逐层堆叠形成整体结构 [9] - 创新支撑结构设计 利用激光切割虚线边界便于剥离支撑部分 保留完整气囊结构 [9] 基础执行器与性能 - 设计并制备拉伸 弯曲和螺旋三种基本执行器 进行定量测试与理论建模 [4][12] - 通过调控层间粘连路径实现三种基本驱动形态 建立模型分析设计尺寸 体积与形变关系 [12] 多功能软体机器人应用 - 软体操作臂由40层织物堆叠制成 初始高度8mm 充气后延伸至243mm 伸缩比达2941% [14] - 末端三指夹持器实现伸缩 弯曲和扭转 单指最大弯曲角度110.3° 扭转角度±74.6° [14] - 两栖机器人通过调节充气量自适应改变形态 实现四种步态包括龟式爬行0.54BL/s 狗式行走0.56BL/s 蛙式跳跃0.95BL/s和鱼式游动0.57BL/s [17] - 无缆软体机器鱼采用机身-电路-气动一体化设计 有缆状态最大游速1.04BL/s 无缆状态0.67BL/s [19] - 机器鱼鱼嘴产生21.4N最大抓取力 完成水下物体搬运 并能与真实鱼群互动引导有序队列 [19][22]
波士顿动力机器狗终于有新绝活!工程师:我们也没想到它能做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30 22:59
技术能力升级 - Spot机器人完成连续七个后空翻及侧空翻等高难度动作 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敏捷性和流畅性 [3] - 通过强化学习实现高性能运动控制 奔跑速度超过5.2米/秒 是默认控制器最高速度的三倍多 [11][13] - 采用仿真环境测试与硬件迭代循环的开发流程 通过反复调试提升行为可靠性 [11] 工业应用场景 - 在福特工厂执行测绘任务 在起亚汽车工厂进行安全检查 为道明尼能源公司实施辐射调查 [14] - 在雪佛龙公司加州热电联产设施开展自动化巡检 开创工业自动化巡检新模式 [16] - 在加拿大嘉能可基德克里克矿和瑞典LKAB基律纳矿执行地下区域检查 并创建采矿隧道数字孪生模型 [17] 商业化与公众展示 - 自2020年正式商用以来 在全球多行业实现部署应用 包括达美乐海滩送披萨等创新场景 [14][18] - 在美国达人秀完成编队舞蹈表演 意外倒地后自主恢复 获得评委一致通过晋级 [20] - 公开表演旨在改变公众对机器人的认知 展示技术趣味性而非恐怖形象 [22] 行业竞争态势 - 中国机器人曾一度在风头上压制波士顿动力 但Spot通过技术升级重新展现竞争力 [1][25] - 机器狗研究领域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外企业均在快速发展 [22][25]
2025百度云智大会·AI+机器人专题论坛圆满收官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30 22:59
百度智能云AI基础设施升级 - 百度智能云全新升级百度百舸AI计算平台5.0和千帆企业级AI开发平台4.0 帮助企业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部署和开发AI产品 [1] - 百度百舸AI计算平台全面适配主流开源具身VLA模型 将视觉语言模型强化学习训练速度提升超1倍 单轮迭代时间缩短超50% [3] - 该平台已服务产业链超20家重点企业 并提供高效云端开发工具实现研发两倍提效 [3] 具身智能技术进展 - 构建具身快慢系统是具身智能迈向通用泛化的关键路径 包括大脑推理与小脑控制的分层快慢系统和VLA端到端快慢系统 [11] - 提出Robo4D方法 通过构建4D空间提升机器人操作泛化性 利用先验引导算法基于单一视角视频片段生成四维世界空间 [1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全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 由具身大脑和具身小脑构成 实现从任务理解到执行的全流程智能化 [20] 产业落地与实践 - 百度智能云明确在具身智能行业的核心工作为技术赋能与场景链接 技术层面推进训推AI算力、数据采标、大模型、语音交互等合作 [7] - 场景层面依托各行业AI落地经验链接资源 推动企业与场景方双向奔赴 共创可规模化的价值场景 [8] -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汽车产线完成多工位上下料、喷涂等全身操作 并测试商超取物等民生场景 [21][22] 数据与模型协同发展 - 智源研究院提出具身智能行业存在模型缺数据、数据缺本体、本体缺应用的循环悖论 需全行业协同突破 [23] - 构建本体-数据-模型三维评测体系 开发统一数据格式工具链 打造一站式数采平台 目前已接入多种机器人本体 [26] - 一星机器人聚焦真机数据 筹建国内外多个数据采集场 满负荷运转时月采数据可达500万条以上 [48] 企业产品与量产规划 - 维他动力计划年底量产机器人 已迭代20余版模型 将通过全国测试生产50台工程样机、连续试制300台测试机、招募3万私域种子用户推进量产 [28] - 维他动力端侧部署1B参数的VOA模型负责环境感知与本体控制 云端联动百度智能云处理自然语言 可拆解复杂任务指引机器人分步执行 [28] - 维他动力机器人采用高功率密度关节电机(0.4公斤重量达450瓦峰值功率)与600-700瓦时电池组 实现5小时以上续航 [28] 技术路线与投资展望 - 行业技术路线已收敛至VLA端到端训练 通过模仿人类行为推动机器人技术快速进步 [32] - 百度风投表示具身智能领域当前投资并非过热而是过冷 该行业需要大量资本投入 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50] - 短期内工厂场景将率先实现机器人应用 中期物流、商场货架上货、酒店服务等服务业蕴含更大落地机会 长期愿景是机器人走进家庭 [32]
人形机器人“关节密码”之辩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30 22:59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 为稀土永磁材料带来广阔市场前景[1] - 稀土永磁材料凭借高磁能积 高温稳定性和轻量化特性 成为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部件理想选择[1] - 钕铁硼永磁材料可应用于伺服电机等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1] 金力永磁布局 - 公司是全球稀土永磁行业龙头企业 主营业务包括研发 生产和销售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3] - 积极配合世界知名科技公司进行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研发和产能建设 并有小批量交付[3] - 将相关部门升级为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 规划建设先进生产线[3] - 2020年成为特斯拉重要供应商[3] 英斯特技术优势 - 主要从事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研发 生产和销售[5] - 产品已给人形机器人电机客户送样[5] - 构建较高技术壁垒 满足客户对产品精密化 小型化 轻薄化要求[5] 中科三环市场地位 - 是全球最大钕铁硼永磁体制造商之一 拥有烧结与粘结工艺核心技术[6] - 产品应用于机器人领域多年 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7] - 成功制备超高性能磁体 无重稀土高矫顽力磁体等产品[7] 宁波韵升产能合作 - 是全球最大稀土永磁材料制造商之一 具备年产坯料21000吨生产能力[9] - 与智元机器人等头部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完成数个项目开发或交样[9] - 设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建立战略合作[9] 金田股份产品应用 - 电磁线产品与稀土永磁材料在人形机器人空心杯电机 无框力矩电机等场景实现量产[12] - 致力于研发超高磁能积 超强内禀矫顽力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12] - 通过铜基新材料与稀土永磁材料协同驱动 为人形机器人领域发展提供助力[11][12] 行业企业生态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 埃夫特机器人等15家[15] - 人形机器人企业涵盖优必选科技 宇树 云深处等24家[18]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含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等28家[19]
快讯|天安新材战略投资若铂机器人,国内首款模块化工业级四足机器人 Apollo 亮相,富佳股份智能平粮机器人新品发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9 17:06
富佳股份粮面智能平粮机器人 - 富佳股份联合芯禾机器人发布粮面智能平粮机器人 实现全流程无人化 采用螺旋强动力系统 适配全粮种 续航超两小时 具备多功能可拓展性 [2] - 该机器人已在多地应用 效率提升显著 公司打造"清洁家电+特种机器人"双翼格局 [2] 银发科技伙伴计划及养老机器人 - 上海"银发科技伙伴计划"揭晓15个入围项目 其中6款为机器人 "齐家Q1"养老护理机器人有望部分取代护工 [3][5] - 腾讯拟未来三年出资1亿元支持大赛 关注7个领域 加速营将举办双选会并纳入社区场景 [5] 智能育种机器人技术突破 - 中科院团队研制全球首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 登上《细胞》杂志 实现高效自动化育种 [6][8] - 机器人能精准识别花朵并完成授粉 构建完整技术体系 在商业化温室稳定运行 大幅提高育种效率 [8] 天安新材战略投资若铂机器人 - 天安新材完成对若铂机器人的战略投资 若铂机器人专注于伺服驱动及智能机器人研发 提供工业、农业、医疗、教育等多领域解决方案 [11] - 若铂机器人将加大研发投入并优化产品 天安新材提供战略指导与市场支持 共同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 [11] 模块化工业级四足机器人 - 国内首款模块化工业级四足机器人Apollo亮相 采用独创强化学习算法和模块化硬件设计 [12][14] - 模块化设计实现运维轻量化、功能可扩展和迭代低成本 能根据不同场景灵活搭载设备 推动工业机器人向定制化转型 [14] 机器人行业企业生态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4家 [19]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等8家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2家 [19][20]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等24家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21家 [20][21]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7家 教育机器人企业包括硅步机器人等3家 [23]
拟投8亿元!又一上市公司发力人形赛道?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9 17:06
投资扩产计划 - 拟投资8亿元建设机器人智能驱控系统生产项目 建设周期24个月 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方式[1] - 项目一期总投资8亿元 其中土地购买约5000万元 厂房建设投入约4.5亿元 设备及其他投入约3.5亿元 地块面积5.5万平方米[1] 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产小型PLC和触摸屏开拓者 连续多年稳居国产小型PLC发货量第一 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小型PLC市场市占率8% 国内品牌排名第一[2] - 伺服系统大陆品牌市占率排名第二 产品下游涉及数控机床、电子制造设备、锂电池、工业机器人、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等众多行业[2] - 研发投入大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8474.89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9.66% 拥有16万平科研生产基地和CNAS实验室等研发平台[4][5] - 产品线涵盖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 形成以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伺服系统、视觉系统及云智造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5] 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 - 开发适配人形机器人的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驱动器及编码器等核心零部件 相关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销售[5][7] - 及参股公司长春荣德已销售超万套编码器给国内头部机器人公司 覆盖本体机器人核心模组供应商、灵巧手和本体企业近30家[7] - 2025年上半年智能装置(机器人)业务收入达2800万元 同比增长31.87%[7] - 与华为云深度合作 聚焦焊接、分拣两大场景 联合打造双臂协作智能焊接机器人和智能移动双臂分拣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标杆项目[9][10] 市场前景与战略合作 - 2025年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产量有望达到数万台 行业处于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关键期[8]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77亿元 同比增长10.01% 归母净利润1.27亿元 同比增长0.39%[15] - 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近50% 重点布局俄罗斯、中东、东南亚、日韩等区域[15] - 预计未来三年我国PLC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均5.50%的速度增长 到2026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188.40亿元[15] 技术研发方向 - 技术中心二期项目聚焦大型PLC冗余技术、3D视觉AI算法、机器人抓取与拆码垛等前沿方向[13] - 成功攻克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难点 储备轴向磁通电机等技术用于一体化关节等人形零部件[4]
从“盲操”到精准力触感知!中国团队光纤力感知技术突破,让手术机器人“手感”媲美外科医生!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9 17:06
核心技术突破 - 武汉理工大学李天梁教授团队联合多所高校开发出栅区变径FBG多维力感知技术 实现力-温本征解耦与动态容错 力温耦合误差降低50% [3] - 采用激光微焊接封装技术替代传统胶粘工艺 使传感器耐受180℃干热灭菌及长期水环境浸泡 成本降低80%以上 [4] - 基于孪生波长冗余数据构建故障在线识别与动态容错解耦框架 在单支FBG损坏时将测量误差控制在4.42%以内 三维力与六维力容错恢复率分别提升至40.23%和25.7% [6] 性能验证与实验数据 - 传感器尺寸最小达4mm 经11次180℃高温灭菌循环后测量误差仍低于5% [6] - 在腹腔镜模拟手术中 启用力反馈功能后操作力稳定控制在3N以内(标准差0.33N) 相比无力反馈组的5.6N峰值力降低47% [20] - 活体动物实验中最大操作力始终控制在2N以下 系统能捕捉到18.6N的异常力波动 [22] - 尸体实验中成功检测骨钻孔突破时刻 实现钻头自主退回控制 [24] 产品化应用 - 研制出三维力感知执行器(量程10N)和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力量程50N 力矩量程1200N·mm) [3] - 技术已集成至经皮脊柱内镜机器人和骨科辅助手术机器人平台 在猪脊柱模型及人体尸体颅骨完成性能测试 [6][17] - 开发具有三维力感知功能的智能手术夹钳、剥离子及六维力感知骨科手术钻等工具 [17] 行业技术标杆 - 直觉外科达芬奇第5代腔镜手术机器人集成力反馈系统后 将术区交互力峰值降低43% 2024年实现商业化装机360台 占据美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50%份额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期刊 [7]
大衍平台如何重塑具身智能的数据飞轮生态?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9 17:06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赛道正经历爆发式增长 政策与资本双重驱动加速产业应用落地[1] - 行业被视为继自动驾驶后下一个万亿级赛道 硬件成本下降与算法迭代推动多场景智能体进化[1] - 行业面临数据稀缺与孤岛化核心挑战 跨品牌数据无法复用导致开发效率低下[1][3] - 仅家庭服务场景就存在超10亿条交互数据缺口 多模态数据整合复杂度远超传统AI[3] - 行业缺乏统一数据标准与接口协议 厂商数据格式千差万别导致生态割裂[3] - 仿真与真机存在显著鸿沟 仿真数据真实性不足导致真机部署水土不服[3][4] 大衍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 平台以数据-模型-仿真一站式智能开发为核心 旨在重塑具身智能数据飞轮模式[1] - 聚焦工业场景提供全栈工具链 覆盖数据采集 处理 训练 仿真 部署全流程[5] - 支持统一数据协议与多模态数据接入SDK 通过转码 过滤 时间戳对齐实现自动化预处理[7] - 开发多模态标注工具 将异构数据统一为标准化格式并支持智能标注提升效率[7] - 将碎片化数据转化为平台标准格式 支持乐聚 零次方等多品牌机器人数据整合[8] - 内置高保真仿真环境 支持多品牌硬件异构适配与主流模型集成[10] - 通过5G低延时特性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 支持实时工作量与耗材结算[14] 技术能力与性能 - 支持自研基座模型及RDT Pi0 GR00T等开源模型 支持大规模多模态数据训练[10] - 微调层面支持LoRA等轻量化技术实现参数高效更新[10] - 算力调度覆盖单机单卡到超大规模集群 单卡场景下1.8B模型推理延迟低至36ms[10] - 多机多卡通过Kubernetes+Volcano框架管理千卡级GPU集群 提升分布式训练效率[10] 应用案例与成效 - 在家具喷涂场景实现轨迹自动生成 换线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5分钟[12] - 江西赣州产能共享平台部署近10台喷涂机器人 通过RaaS接入创造经济与社会效益[14] - 平台通过数据流通-模型共享-应用协同良性循环 加速工业 家庭 医疗场景渗透[15] 生态影响与行业价值 - 提供开箱即用全流程工具链 显著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与重复投入[15] - 打破行业数据孤岛现状 推动跨领域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15] - 开放协议接口与标准化工具链降低开发成本 支持第三方快速构建应用[15] - 推动行业从孤立技术探索向协同生态进化转型 加速产业化实践[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