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大讲堂
icon
搜索文档
浙大校友发布DYNA-1机器人基础模型 24小时纸巾折叠测试 成功率高达99.4%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9 21:12
此前具身智能大讲堂报道 《浙大校友美国&上海造具身机器人 成立7个月 获种子轮1.7亿融资 上海硬件研发 中心年薪百万招人!》 一文受到业界高度关注。5月初,Dyna Robotics官宣推出旗下首个Dynamism v1 (DYNA-1)机器人基础模型,该模型能够让机器人实现在现实环境中持续、高性能的自主运行。 DYNA-1 是首个在商业环境中部署的灵巧机器人基础模型,拥有极高的鲁棒性和效率,能够自主执行复杂、 高灵活性的任务,例如使用一对固定机械臂折叠餐巾纸,连续超过 24 小时,无需人工干预。 ▍ 24小时运行模拟测试 任务完成率99.4% 突破灵巧操作与长时稳定难题 DYNA-1机器人在模拟高标准餐厅环境的测试中,展现了独立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在连续 24 小时的运行 过程中,该机器人成功折叠餐巾纸数量超过 850 张,操作速度达到人类效率的约 60%,且任务完成成功率 高达 99.4%。测试全程无需人工干预,验证了DYNA-1在长时间连续作业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与传统的机器人技术相比,DYNA-1 在灵巧操作任务上表现出色。传统技术通常只能达到约 80% 的成功 率,且多数模型在长时间运行后会出现 ...
亮点揭秘!2025张江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展商风采:四大展区引领具身智能未来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9 21:12
大会概况 - 2025张江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将于5月29日在上海举办,采用"峰会+大赛+展览"三位一体模式,聚焦开源社区、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路径[1] - 活动规模覆盖200余家企业、1000余位专家及开发者,设置1场主论坛、10场开发者论坛、1场创新创业大赛和1场创新产品展[1] - 展览区分为四大主题:具身智能展区、开发者生态展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展区、人形机器人展区[1] 参展企业阵容 - 头部企业包括智元新创、傅利叶智能、开普勒机器人、银河通用机器人、宇树科技等40余家核心厂商[3][4][5][6] - 产业链企业涵盖绿的谐波、步科自动化、傲意科技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34][38] - 学术机构包括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等支持单位[6]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青龙人形机器人实现43个主动自由度,支持多模态机动/感知/交互/操控,全尺寸开源[13] - 傅利叶GR-2通用人形机器人配备53个自由度,单臂负载3公斤,灵巧手实现精准力控抓取[15] - 智元远征A2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可完成自主导航避障和拟人化动作生成[17] - 银河通用Galbot通过数十亿级数据训练实现95%透明物体抓取成功率[20] 具身智能技术进展 - 松灵机器人通过PiKA、Cobot Magic和PiPER平台推动机器人向具身智能体进化[26] - 光轮智能提供3D视觉合成数据解决方案,服务NVIDIA、DeepMind等国际客户[28] - 开发者生态展区展示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全流程支持,包括青瞳视觉运动性能评测系统[40][41] 核心零部件创新 - 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具有高精度(<1弧分)、大传动比(50-160)、高承载能力(>2000N)特性[34] - 傲意科技ROHand灵巧手实现0.1N触觉传感精度,手指开合时间0.7秒[38] - 集智联机器人展示七轴力控模仿学习设备,适用于Aloha模仿学习等场景[40] 商业化应用场景 - 傅利叶GRx系列已在导览咨询、工业制造、康复医疗等场景实验性落地[15] - 数字华夏星行侠P01支持全面定制,通过"巨号App"实现远程管理[21] - 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配备力控灵巧手,可完成动态站起、舞棍等高难度动作[23]
新科研神器!多形态双足机器人带来移动操作和具身智能新玩法!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9 21:12
具身智能技术突破 - TRON 1机器人实现轮足+双足+机械臂三合一形态,突破传统移动操作的空间限制,操作范围从固定平面拓展至复杂三维环境[1][5][6] - 演示中机器人可在楼梯攀爬时保持机械臂精准操作,双足模式快速停稳后执行任务,轮足模式在窄道移动时操作精度不下降[6] - 采用机械臂+双足的最简构型设计,降低仿真难度和算法复杂度,使研究者可专注于算法而非复杂动力学模型[6] 科研平台创新价值 - TRON 1支持分离控制与全身协同运动,研究者可独立处理移动/操作问题或探索身体姿态辅助机械臂的协同策略[11][13] - 通过外设接口快速集成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传感器,覆盖三维建图、动态避障及人机对话等跨领域研究[14] - 开放SDK和Python开发支持降低研究门槛,多机协作功能可用于探索机器人通信与任务分配[17] 市场与应用前景 - 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18亿美元增至2028年1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0.2%[19] - 全地形适应能力使其适用于家庭服务与搜救场景,解决非结构化环境中的移动与操作协同难题[9][10] - 硬件架构经12版迭代稳定性提升300%,6.98万元起售价定位科研市场,已获行业关注[15][17] 产品研发背景 - 研发团队为一线科研人员,产品针对实际痛点升级,三年内完成1000余天实验室测试并修复上百项脆弱点[15][19] - 机械臂套件推动平台从移动向综合研究转型,整合移动与操作两大具身智能核心能力[19]
【报名开启】2025张江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共赴人形机器人「未来之约」!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8 16:15
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会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个万亿级产业吗? 具身智能大模型如何突破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壁垒与应用场景? 中国的具身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哪些独特优势与 " 卡脖子 " 难题? 具身智能驱动下的人形机器人 " 中国力量 " 究竟走到哪一步了? …… 一天时间,带你看尽 「 具身智能 未来已来 」 。全球瞩目的 2025 张江 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暨张江人形机 器人创新创业大赛 在即, 还没有报名的,先扫 下方 二维码 科技与资本的目光 早已 锁定这场盛会! 上海 张江已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策源地 ,这不是偶然。随着 " 具身智能 " 首次写入国家政策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 " 量产元年 "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 时也强调 , 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从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到全球 200+领军企业,从五大赛道的精彩竞技到3000平米超大规模展区, 这场汇聚产 学研用各方力量的盛会,将成为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风向标 。 无论你是技术专家、企业决策者还是 投资人,这里都 ...
DHL集团买入1000台波士顿动力公司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8 16:15
战略合作与部署规模 - DHL集团与波士顿动力公司签署战略谅解备忘录,计划部署超过1,000个机器人,这是自2018年合作以来的重要里程碑[1] - DHL已在全球部署超过7,500台机器人,并与AutoStore、FoxRobotics等多家机器人公司合作[1] - 全球超过90%的DHL仓库已采用至少一种自动化或数字化技术[1] - 奥托集团计划到2025年在20多个地点部署Stretch机器人,并在10多个地点使用Spot机器狗进行巡查[10] Stretch机器人技术优势 - 专为箱体处理设计,可实现每小时高达700箱的卸货速度[1] - 配备7自由度机械臂和智能夹持器,具有非凡灵活性,能抓取轻微损坏或变形的箱子[5] - 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可向任何方向移动并绕过障碍物,占地面积与标准运输托盘相同[5] - 具备标签检测和自动重新定位功能,支持Multipick功能一次处理多个包装箱[5] - 电池供电设计,无需压缩空气管路或电源线,易于工厂使用[6] 应用场景与效率提升 - 在Gap公司应用中,一台Stretch机器人每天可处理10,000个箱子,相当于12-15人的工作量[7] - 一名工人可监督两台Stretch机器人运行,帮助实现每周7天的入库运营[7] - 通过减少高温/低温环境下的繁重体力劳动,提高了员工满意度[2] - 在Gap运行过程中保持了零事故记录,采用激光雷达创建虚拟安全边界[8] 行业影响与未来合作 - 物流行业关键开发领域是货箱拣选,这是供应链中劳动密集程度最高的环节之一[2] - DHL计划将Stretch进一步融入运营,探索集装箱卸货之外的更多应用场景[2] - 双方计划合作开发集成传送带和码垛机的端到端自动化解决方案[11] - 合作模式包括共同开发、测试和扩展解决方案,DHL提供真实运营环境作为试验场[13] 企业案例 - Gap公司在纽约州配送中心测试显示,Stretch能轻松应对各种物品箱子的搬运[3] - DHL已在北美、英国和欧洲部署Stretch机器人,过去三年在自动化方面投资超过10亿欧元[1] - 奥托集团作为160亿欧元规模的电商物流集团,将部署Stretch机器人提升运营效率[10]
最小电动自主双足机器人Zippy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8 16:15
小型厘米级机器人行业分析 - 小型厘米级机器人可在工业设施、天然洞穴、灾难废墟等狭小缝隙自由穿行,执行大型机器人难以触及的检查和探索任务 [1] - 使用更廉价材料且用量少,在大规模部署时展现出经济高效特性 [1] - 正在机器人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1] 技术挑战与突破 - 小型机器人面临硬件限制挑战,缺乏足够感知、驱动和控制资源,难以提供主动动态稳定性 [3] - 执行器数量、功率密度和精度限制导致稳定性和机动性不足 [3] - 非平坦地形上移动效率低,应用范围受限 [3] - 卡内基梅隆大学推出全球最小独立式双足步行机器人Zippy,身高仅3.6厘米 [4] - Zippy采用准被动双足步行设计,基于被动动态步行器(PDW)原理实现周期性行走循环 [4] Zippy机器人性能特点 - 最快前进速度达25厘米/秒,相当于每秒10个腿长,与4.1Cassie保持的每秒腿长记录相当 [5] - 具备转弯、跳跃和上台阶能力,最小可实现4.8cm曲率半径急转弯 [5][21] - 成功跨越2mm台阶(腿长8%)并稳定下行3mm台阶(腿长12%) [23] - 在随机棱柱地形中平均速度达16.7cm/s且未倾倒 [23] - 全速运行可持续工作54分钟,能源效率指标CoT最低值为11.2 [25] 设计与制造创新 - 基于全球首个单驱双足机器人Mugatu的五条设计规则开发 [8] - 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刚性身体部件,简化结构并降低成本 [10] - 椭圆形脚部设计降低矢状面曲率,提升稳定性 [12] - 开环控制策略结合物理硬限位装置,严格限制运动范围 [15] - 跳跃步态设计增加摆动腿间隙,提升推进效率 [20]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集成IMU实现闭环反馈控制,提高转弯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7] - 拟通过微控制器摄像头附件实现视觉导航和离线路径规划 [27] - 多个Zippy机器人可协同组成蜂群,在狭窄或危险环境执行任务 [27] - 当前局限性包括缺乏传感器反馈控制,难以应对更大障碍物 [26]
总价值19.63亿美元,3.1万台,美国2024年机器人成绩单出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8 16:15
近期, 先进自动化协会 (A3) 发布北美机器人行业年度 数据 , 其表明虽然 2024 年对北美机器人行业来 说是较为缓慢的一年,但最终却以强劲的势头收尾。 预计 2024 年 北美公司订购了 31,311 台机器人, 总价值达 19.63 亿美元,与 2023 年相比,出货量和收入分别小幅增长 0.5% 和 0.1% 。 食品和消费品 成为 2024 年增长最快的行业,机器人订单激增 65% 。生命科学、制药和生物医学等行业也表现强劲, 订单增长了 46% 。 A3 总裁杰夫 · 伯恩斯坦 (Jeff Burnstein) 最近 还 给特朗普政府写了一封公开信 ,表示自动化是将制造 业转移回美国的关键,他建议联邦政府与机器人行业合作制定一项战略,以在经济和国家安全方面有效竞 争。 ▍ 美国自动化的崛起? A3 指出, 在经历了 2024 年前三个季度的缓慢增长之后,北美公司在第四季度订购了 8277 台机器人, 价值 5.06 亿美元,与 2023 年第四季度相比,出货量和收入均增长了 8% , 这意味着反弹开始,从而 使得北美市场 2024 年迎来强劲收官。 A3 表示,受季节性需求和对自动化的持续投资 ...
厉害了!仅2.3万元+3D打印就能复刻UC伯克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7 17:39
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势 - UC Berkeley团队开发的人形机器人Berkeley Humanoid Lite采用3D打印方案,整机成本在中国采购约3,236美元(2.3万元人民币),美国约4,312美元,远低于波士顿动力等商业机器人公司10万美元以上的价格[6] - 机器人身高0.8米,重16公斤,配备双5自由度机械臂和双足行走系统,能完成行走、拧魔方、拆快递等基础操作任务[6][19] - 团队利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3D打印非标准部件,包括执行器外壳、摆线齿轮等,全新设计的3D打印摆线齿轮箱解决了PLA材料层粘合失效问题,并通过60小时持续运行测试验证耐用性[9][11] 开源生态与供应链设计 - 项目完全开源,CAD文件、固件程序及训练脚本已在GitHub发布,用户可DIY组装,定制零件一周内可打印完成,整机组装仅需三天[18][21] - 零部件采购全球化,电机、编码器等核心部件可在亚马逊、淘宝等平台获取,电子元件来自Digikey等信誉供应商,中国地区采购执行器成本比美国低17%(6512执行器单价124美元 vs 188美元)[11][12][14] - 系统采用英特尔N95迷你主机和4,000mAh电池,续航30分钟,所有3D打印部件控制在200×200×200毫米体积内,兼容普通桌面级打印机[15] 算法创新与性能表现 - 强化学习控制器实现"零样本"迁移,模拟环境训练的算法可直接部署实体机器人行走,物理特性与模型高度一致[16] - 性价比评估指标(峰值关节扭矩/尺寸/价格)显示其性能超越价格高出一个数量级的商业平台[17] - 集成SteamVR远程操作系统,操作者可通过VR设备直观控制机器人完成复杂任务[17] 行业影响与设计理念 - 项目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旨在降低人形机器人硬件门槛,类比树莓派对计算机行业的普惠化影响[21] - 机器人配备动漫风格头部设计,增强人机互动潜力,同时提升视觉吸引力[21] - 研究团队列举了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等50余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覆盖工业、医疗、教育等细分领域[26][28][29]
UR15亮相,最大TCP速度为5米/秒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7 17:39
优傲机器人 5 月 12 日 在美国底特律自动化展会 (Automate Show) 上 发布了其迄今为止速度最快的协 作机器人 UR15 , 该款机器人 最大 TCP 速度为 5 米 / 秒 ,可缩短周期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 各应用领域和行业的成本 , 目前海外客户已经可以订购,预计将于六月开始发货。 ▍ UR15 的提升在哪 UR15 的 有效载荷为 15 公斤 , 对于腕部向下的应用(例如码垛),有效载荷 还 可 拓展 至 17.5 公斤 , UR 将其设计为一款多功能协作机器人,适用于多种 对 灵活性、效率和可靠性 要求较高的 应用和行 业。 例如 汽车行业空间狭小, 机器人 灵活性至关重要。 UR15 占地面积小,工作范围广,性能卓越,且不影 响空间或速度 。过去,常见的汽车应用如自动箱体拾取、机器上下料和检查受协作机器人生产速度的限 制,而现在,这些应用可以 借助该机器人 显著加快速度,同时保持最高的精度。 例如 金属和机械加工 领域 ,环境可能非常恶劣。 UR15 提供 IP65 的防护等级和高有效载荷能力,并且 易于部署 。 而在 3C 电子 行业,往往 要求精密紧凑的设计 , UR15 ...
成功率逼近100%!他山科技触觉技术如何破解机器人最后一厘米难题?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7 17:39
核心观点 - 触觉技术是机器人迈向"类人化"的关键瓶颈,公司通过"感控一体"触觉技术重新定义机器人执行任务的边界 [1] - 触觉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数据转化为精准动作指令,实现从感知到与客观世界交互的闭环执行 [1][2] - 公司技术已实现商业化落地,在酒店服务和汽车工业等场景中解决"最后一厘米"的痛点 [8][9] - 边缘端芯片与多传感器协同架构是公司的技术护城河,显著降低算力需求和功耗 [11][12][13] - 公司采取"工业验证技术、服务打开规模"的双轨渗透战略,预计2025年触觉传感器出货量同比增长10倍以上 [15] 触觉技术的范式突破 - 传统触觉技术停留在"感知即终点"阶段,而公司提出触觉的核心价值在于闭环执行 [1] - "感控一体"架构将触觉感知与执行控制深度融合,例如灵巧手能动态调整抓握力度并模拟人类"轻轻放下"的动作 [4] - 边缘端自主决策能力将操作成功率从"偶然"推向"必然",例如抓取物体时实时调整力度使成功率接近100% [5] 技术商业化落地 - 在酒店场景中,公司技术使机器人能精准抓取形态多变的衣物并完成打包搬运,解决自助洗衣房"空占率高"难题 [8] - 在汽车生产线中,多指协同触觉技术将精密零部件抓取的破损率降至极低水平,满足工业场景对极致成功率的要求 [9] - 技术突破传统视觉方案的局限,例如通过触觉力反馈精准判断网线插拔状态,解决视觉难以捕捉微小形变的问题 [11] 边缘端技术创新 - 自主研发数模混合AI触感芯片,将信号处理与计算集成在指尖单元,实现数据处理"本地化" [12] - "边缘-中心"协同架构支持多通道同步工作,使系统响应速度提升同时功耗降低 [12] - 分布式行权网络算法实现多芯片协同,例如18自由度灵巧手的各传感器实时交换数据共同决策最佳握持方案 [12] - 去中心化架构使系统算力需求降低90%,为低成本低功耗机器人普及奠定基础 [13] 市场战略布局 - 采取"工业验证技术、服务打开规模"的双轨渗透策略 [15] - 触觉传感器已应用于汽车工业的尾门交替传感器、隐藏式门把手等场景 [15] - 2025年触觉传感器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10倍以上,覆盖灵巧手、机械臂、人形机器人等多领域 [15] - 合作伙伴包括因时、强脑、灵心巧手、云迹等产业链头部企业 [15] 技术未来展望 - 触觉技术将成为机器人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第二感官,使其从执行工具进化为自主决策智能体 [18] - 技术突破需要算法模型、材料科学与跨学科生态的全面进化 [16] - 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有望撬动万亿级市场,开启机器人"触摸"并理解世界的新时代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