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手"的战争:这家企业用三大杀招突围红海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1 20:13
灵巧手行业概述 -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类人操作的核心组件,决定机器人能否深度融入人类生活[1] - 行业目前处于0-1起步阶段,面临具身智能融合、仿生设计、高负载/高精度等技术瓶颈[1] - 研发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是市场推广的主要障碍[1] 灵巧智能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24年,10个月内完成从概念机DexHand021到量产版的跨越,已售出百余只产品[2] - 创始团队由上海交大机器人科班背景的资深专家组成,平均拥有15-20年行业经验[2][3][4][6] - 研发团队博士占比30%,硕士及以上学历覆盖率达90%,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矩阵[6] 核心技术突破 - **传动技术**:创新采用绳驱方案模拟肌肉-肌腱机制,相比直驱/液压方案具有容错性、紧凑结构和能耗优势[9] - **感知技术**:指尖采用电容式传感器实现接近觉感知,通过形闭合+力闭合提升操作稳定性[11] - **模块化设计**:手指、电机、驱动板等组件模块化,降低维护成本并延长产品寿命[13] 产品布局与市场策略 - 推出DexHand021系列三款产品:基础五指版(<10万元)、三指版(物流场景)、Pro五指版(高端市场)[13][14] - 通过性能-成本双维度评估、模块化架构、规模化模具投入等策略实现价格优势[14][16] - 计划在销量突破1万台时将售价降至1万元区间,重构行业价格体系[17] 行业生态建设 - 牵头成立灵巧手产业联盟担任秘书长单位,推动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19] - 采用春秋双季发布会模式(春季技术前瞻+秋季产品落地)形成商业化闭环[18] - 产品命名"DexHand021"既象征从0到1突破,又隐含21个自由度的仿生学特征[18]
第二批展商抢先看|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聚势启新,共赴产业新程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1 20:13
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暨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 - 大会将于5月29日在上海举办,采用"峰会+大赛+展览"三位一体模式,汇聚200余家人形、具身及产业链头部企业,1000余位院士、专家及企业领袖 [1] - 活动包含1场主论坛、9场开发者论坛、1场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及1场创新产品展,展览涵盖具身智能、开发者生态、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及本体四大内容 [1] - 配套活动包括开发者之夜、浦东企业家早餐会等,旨在吸引人才与企业落地发展 [1] 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展示 - 开普勒K2"大黄蜂"拥有52个自由度,配备自研KeplerGear精旋动力™执行器、NimbleMaster巧手大师™及KeplerBrain类脑系统™,双臂负载达30kg,续航8小时 [5][6] - 卓益得"行者二号"采用仿生肌腱驱动技术,步速2.5m/s,越障15cm,能耗降低25%,动态续航6小时 [7] - 魔法原子通用人形机器人"小麦"搭载负载20KG的MagicHand S01灵巧手,已量产并应用于教育、工业等领域 [7] - 松延动力"运动健将N2"奔跑时速3.2m/s,可完成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仿生机器人头"小诺"支持沉浸式交互 [11][13] 具身智能技术突破 - 松应科技ORCA仿真平台数据采集成本降低至1%,生成速度提升1000倍,支持全形态机器人高精度仿真 [17] - 星海图专注"一脑多形"具身智能机器人,团队具备自动驾驶量产经验 [16] - 多模态大模型推动人形机器人"脑-身"协同,国内企业如松应科技、星尘智能等加速技术迭代 [14] 核心零部件创新 - 华威科推出柔性电子皮肤系列产品,适应机器人曲面结构,实现高灵敏度触觉感知 [19] - 步科无框力矩电机采用灌封工艺,转矩密度提升,温升降低,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 [21] - 因克斯智能EC-DexHand-5F灵巧手指节力矩精度达0.05Nm,峰值力矩2Nm,支持多模式切换 [23] 开发者生态与前沿技术 - 上交大RoboTwin项目结合数字孪生与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多样化机器人训练场景 [26] - 开发者生态展区聚焦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及开源社区,展示技术开发全流程支持 [24] 行业生态与参与企业 - 参展企业覆盖工业机器人(埃斯顿、节卡)、服务机器人(亿嘉和、普渡)、医疗机器人(天智航、精锋医疗)及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宇树)等领域 [30][31]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克斯、青瞳视觉等,展示国产化替代进展 [32]
快讯|不到9000美金,OpenAI力挺的开源人形机器人发布;普林斯顿大学 “超材料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定档本周日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1 20:13
人形机器人K - Bot创始人版 - 开源人形机器人公司推出首款产品K - Bot创始人版 售价不到9000美金(折合人民币6万多) [1] - 产品参数: 高1.4米 重35公斤 配备互动屏幕支持AI对话等智能交互功能 [1] - 行动能力: 模块化配件与强力执行器可实现抓取钥匙/操作工具等任务 展现高度协调性(如拧螺丝/涂鸦) [1] 普林斯顿大学超材料机器人 - 研究团队从折纸艺术获得灵感 开发出可通过电磁场远程控制的"超材料机器人"(metabot) [3] - 技术特性: 利用手性超材料单元模块将线性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扭转角度0°-90° 平面收缩25% 垂直收缩超50% [3] - 应用前景: 两种驱动模式(线性位移/扭转驱动)展示可编程性 为多模式变形机器人提供新路径 成果发表于Nature [4] 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 -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定档5月25日 包含表演赛(单机/群体格斗展示)和竞技赛(4支队伍实时操作对决) [6][8] - 宇树科技作为合作方参赛 此前已进行技术研发调试和算法训练 [8] - 赛事将通过央视科教频道直播 同期还将举办机器人足球/篮球等系列赛 [8] 7-Eleven机器人配送服务 - 日本7-Eleven在东京两家门店试点无人配送机器人服务 通过App下单后由配备传感器的机器人自主完成公路配送 [11] - 创新意义: 日本大型便利店首次采用该模式 已获警方道路行驶许可 未来或推广至更多地区 [11] - 行业背景: 便利店行业加强配送业务以提升销售 机器人配送可缓解人手短缺问题 [11] 长木谷AI骨科手术机器人 - ROPAHIP人工智能髋关节手术机器人获中国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成为全球首款同时拥有中美欧越四国认证的AI骨科器械 [14] - 技术突破: 集成AI深度学习/亚毫米级光学定位/可视化磨锉等创新技术 实现假体精准安放 降低脱位风险并延长使用寿命 [14] - 市场覆盖: 已落地全国超千家医院(含三甲及基层医院) 推动基层医疗技术提升 [14] 机器人行业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领域包含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12家企业 [19]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领域涵盖亿嘉和/晶品特装/普渡机器人等7家企业 [19] - 医疗机器人板块列示元化智能/天智航/精锋医疗等12家厂商 [19] - 人形机器人企业涉及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20个品牌 [19] - 具身智能与核心零部件领域分别收录16家和21家相关企业 [19][21]
北京人形开源工具链,开启 RoboMIND 数据集与“天工”机器人高效应用新范式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1 20:13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技术成果 - 发布全球最大规模标准化多构型机器人数据集RoboMIND,包含10万余条轨迹和479项跨场景任务,位居HuggingFace等平台下载量前列 [1] - 推出"天工"系列人形机器人,通过开源URDF模型与ROS控制栈成为开发者验证具身智能算法的优选硬件平台 [1] - 两项成果已吸引全球顶尖实验室与开发者接入使用,形成多元数据生态 [1] X-Humanoid training toolchain工具链 - 为解决RoboMIND数据格式与主流训练框架转换问题,推出适配LeRobot框架的工具链,内置HDF5格式自动解析模块 [1] - 开发者可通过几行命令完成从数据准备到训练的全流程,提升适配训练效率 [1] - 工具链将持续迭代,支持更多前沿算法和"天工"系列具身操作能力,助力多样化场景应用 [6] 具身智能行业发展趋势 - 数据来源多、格式不统一导致跨框架跨硬件适配成本高,成为技术落地核心瓶颈 [2] - 训练工具链能有效整合不同框架和硬件资源,提供统一开发接口,降低开发门槛 [2] - 开源工具链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未来将成为连接科研与产业的桥梁 [6] 开发者支持与生态建设 - 提供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训练的全流程操作指南,通过简洁命令行接口实现高效开发 [2][9] - 公司积极拥抱开源文化,从数据集开放到工具链生态化设计,全方位降低开发门槛 [7] - 开发者可通过GitHub、HuggingFace等平台获取工具链和数据集资源 [8] 机器人行业企业图谱 - 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等细分领域 [11][12][13] - 包含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 [11] - 核心零部件企业如绿的谐波、思岚科技等支撑产业链发展 [12][13]
对标Physical Intelligence!累计融资数亿规模!清华系具身大脑公司「千诀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0 22:07
以下文章来源于硬氪 ,作者黄楠 硬氪 . 专注全球化、硬科技报道。36kr旗下官方账号。 机器人大讲堂获悉,具身大脑公司「千诀科技」近期完成新一轮 Pre-A+ 轮融资,本轮由知名市场化母基 金【钧山投资】 、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旗下【祥峰投资 (Vertex Ventures) 】 、 集成电路存储龙头兆易创 新( 603986.SH )旗下产投【石溪资本】联合投资完成, Maple Pledge 枫承资本作为长期顾问提供私 募融资支持,融资资金将 主要用于核心技术演进、产品标准化以及产业化交付能力的提升。值得注意的 是, 本轮融资完成后,千诀科技 累计融资规模将达数亿。 基于「千诀科技」所采用的 " 类脑计算 " 技术路径,在构建决策大模型的同时,可以打通感知 - 推理 - 行为的系统闭环,形成机器人智能中枢,实现机器人从被动执行向主动规划的质变。 据官方消息,「千诀科技」将发布新一轮业务侧演示,现场展现其系统在开放式、非结构化环境下的全流 程自主决策能力,覆盖识别、判断、路径生成、任务执行等多个维度,形成完整的 " 感知 - 决策 - 行动 " 闭环。 创始人兼 CEO 高海川博士表示, " 我们所展示的 ...
快讯|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51.5%;我国货运铁路首套智能巡检机器人投用;海关系统首个DeepSeek-R1智能查验机器人投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0 22:07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 - 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1] - 4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8.9%,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增长61.8% [1]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74.2%,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29.3% [1] -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51.5% [1] 智能查验机器人应用 - 深圳海关首次将DeepSeek-R1大模型应用于智能查验机器人 [2][3] - 构建"查验宝典"知识库,问答准确率达95.3% [3] - 采用图像修复技术重现破损标签关键信息 [3] - 实现"以图查文"跨模态检索 [3] - 法规文本理解效率提升40% [3] 货运铁路智能巡检 - 我国货运铁路首套智能巡检机器人在河北沧州投用 [6][8] - 采用机器人协同控制、多传感器融合、激光SLAM导航等技术 [8] - 突破传统固定轨道巡检模式局限 [8] - 实现多组机器人协同作业和全天候精准巡检 [8] 机器人触觉感知技术 - 开发出垂直集成微图案化摩擦电传感层和离子凝胶栅控rGO突触晶体管的人工突触机械感受器阵列 [9][11] - 解决传统电子皮肤数据缺失问题 [11] - 实现触觉信息实时过滤和处理 [11] - 为精密工程应用提供技术路径 [11] 仿生机器人技术 - 线虫通过扭结形变实现自身体长20倍高度的跳跃 [13] - 硅胶主体嵌入碳纤维脊柱的仿生装置实现垂直3米跳跃 [13] - 为复杂地形移动机器人提供新设计思路 [13] 机器人行业企业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7家 [17][18]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等7家 [18]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2家 [18]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等20家 [18]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16家 [19]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2家 [20]
议程揭秘!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院士论道、头部对话,共绘机器人产业新图景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0 22:07
嘉宾信息 >> 毛 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院长 王田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 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 孙立宁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 赵 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刘进长 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研究员 科技部专业技术二级 赵明国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 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 兼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何 斌 同济大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 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执行主任 甘中学 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陶 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教授 宋 锐 江 磊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直席科学家 熊 蓉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郑军奇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主任 张 辉 湖南大学教授、机器人学院常务副院长 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 王禹林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副处长 机器人工程专业负责人 陶 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Science Advances发表!上交大爆出机械手黑科技!软硬结合如何改写仿生机械手未来?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0 22:07
仿生机械手凭借高度灵活的关节设计和精准的抓取能力,在医疗康复、工业制造、特殊作业等领域展现出 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在灵巧机械手设计领域, 要实现接近人类手部的高灵活性和适应性,仍存在诸多技术难题。 尽管模 仿肌肉骨骼构造的仿生设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如何在降低系统复杂性的同时,保留关键运动学和力学原 理,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提出新思路,实现仿生机械手精准控制 面对上述挑战 , 来自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的 朱向阳教授研究团队 针对仿生机械手的高度 灵巧性和适应性问题展开研究 ,并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深入 分析手指运动学、软硬结合原理和可控驱动 机 制 ,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度灵巧和自适应的软硬结合仿生机械手设计 , 实现了可控主动移动性和被动自 适应性的更理想的集成,让机械手指拥有更灵巧的动作和交互。 图 1 仿生指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 结果显示, 该软硬结合的仿生机械手设计,让机械手在钢琴演奏中可以 100% 准确 弹奏所有音符、 最多可 以 跨越 10 个音符 、支持快速切换弹奏音符,具备为同一音符产生不同声级的能力。并且在抓取 实验中,机械手 可以完成连续旋转旋钮、拇指 ...
快讯|我国自研国际首创深水海管铺设智能装备完成海试;MIT研发高速精准乒乓球机器人;Persona AI融资2700万美元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9 21:12
深水海管铺设智能装备 -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卫"系统完成海试 采用国际首创"无人船+水下自主遥控机器人+中继器+光通信"技术 设计作业水深达1500米 [1] - 系统包含国内首艘18米级无人船"守护者" 作为水面基站提供能源和控制信号 首个自主研发的1500米级水下机器人"领航者"具备3节抗流与10天续航能力 [1] - 关键技术突破包括高耐波无人船、水下自主机器人、光通信等 性能指标均达设计要求 标志深水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化无人化领域取得进展 [1] Persona AI融资与团队 - Persona AI完成2700万美元种子轮前融资 资金将用于加速造船和制造业专用机器人平台开发 [2][4] - 公司由机器人领域资深人士创立 核心团队包括NASA前首席研究员Nic Radford(CEO)、Figure AI前CTO Jerry Pratt(CTO)及Nauticus Robotics前工程副总裁Jide Akinyode(COO) [4] MIT乒乓球机器人技术 - MIT研发的轻量化乒乓球机器人回球速度达19米/秒(42英里/小时) 接近人类顶尖选手21-25米/秒水平 命中率88% [7] - 通过三台计算机协同处理 300毫秒内完成从识别到挥拍动作 连续击打150次不同旋转球路测试中保持稳定表现 [7] - 技术结合多关节机械臂与优化算法 突破传统机器人反应速度与精准度平衡难题 可应用于体育训练及提升人形机器人动态响应 [7] GCR仿生多足机器人商用化 - GCR推出首款商用仿生多足机器人 采用模块化腿足结构与"无脑"运动控制技术 适应葡萄园等复杂地形 [10] - 通过分布式机械智能设计实现低成本(千美元级)自主作业 可组建24小时作业群组 解决农业人力短缺与农药依赖问题 [10] - 目前与佐治亚州农户合作试点 未来计划拓展至灾害救援领域 标志仿生机器人从学术验证向实用化跨越 [10] 反拉伸超材料突破 - 荷兰团队研发"Countersnapping"超材料 拉伸时自动收缩 颠覆传统材料力学行为 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13] - 应用包括:1)医疗内窥镜机器人单向无动力运动 2)外骨骼刚度动态调节 3)飞机与建筑自阻尼振动控制 [13] - 模块化设计实现"受拉收缩"特性 项目负责人称其为机械系统的"新基因" 潜在应用覆盖软体机器人、智能穿戴及抗震技术 [13] 机器人行业企业分类 - 工业机器人领域包含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2家企业 [18] - 人形机器人领域涵盖优必选科技、宇树等18家企业 [18]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涉及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3家 覆盖谐波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 [20]
人形机器人界的“泡泡玛特”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9 21:12
产品定位与创新 - 公司计划2025年推出全球首款C端桌面人形机器人,将静态手办升级为具备聊天、情绪表达等功能的AI伴侣[1] - 产品采用三分体BJD人偶设计,身高60厘米,融合二次元IP与科技硬件,定位为桌面级陪伴机器人[1] - 产品具备35个自由度,远超特斯拉Optimus(25个)和苹果计划产品(20个),售价仅数千元,专注情感交互[7] - 产品采用"AI灵魂硬件"概念,旨在成为AI领域标准化硬件入口和平台,连接各种AI应用和服务[7][8] 技术突破 - 产品集成35个微型舵机,其中定制电机直径仅6毫米,为全球最小机器人关节[2] - 团队耗时18个月改造磁钢排列和齿轮箱结构,将舵机体积缩小25%,实现零部件微型化[3] - 相比工业级机器人通用零部件,定制微小零部件开模成本高达百万级,单个成本是工业电机的3倍[3] - 产品采用动态切换的云端多模态模型,减少机械感,实现"跳跃式思维"[7][8] 市场策略 - 首批产品计划2025年底在日本、韩国等二次元文化发达地区发售[1] - 公司采用潮玩基因定价策略,基础素体机器人外,IP皮肤、音色包、动作库等数字外设需额外购买[11] - 一套《原神》联名刻晴套装标价2888元,包含专属语音库和动作包[11] - 公司目标占据全球AI陪伴机器人市场15%的"情感科技"份额,预计70%销量来自联名IP[14][15] 行业前景 - 2023年中国二次元产业规模达2219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5900亿元,复合增长率18%[12] - 2023年全球AI陪伴机器人销售额1.68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136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96%[14] - 桌面级陪伴机器人基于便携性、高交互性和情感化特点,被视为打开千亿市场的首个潜力级AI硬件[14] 生态构建 - 公司开放开发套件,允许开发者通过API调用硬件功能,迁移虚拟陪伴应用到实体机器人[11] - 推出"动作映射"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机摄像头录制手势,机器人实时模仿,同步误差不超过0.2秒[11] - 已联合成都游戏社群举办黑客松,获奖作品可直接上架应用商店,有团队将《王者荣耀》角色动作迁移到机器人,单套动作包测试期卖出5000份[11] - 公司构建IP原生平台,整合陪伴养成类应用、手办潮玩IP周边及数字人虚拟偶像等生态系统[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