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

搜索文档
在人形机器人无法“落地”的工业角落,这些机器人的意义正在凸显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3 12:52
行业背景与需求 - 全球涂装行业面临环保法规加码与Z世代对3D岗位(Dangerous, Dirty, Demanding)的逃离,催生机器人智能化装备需求 [2] - 2023年中国涂装工人平均年龄达52岁,年轻从业者不足15%,技术工人缺口45万人,人力成本十年飙升300%,效率仅提升15% [2] - 石化行业高空作业事故中60%与人工操作失误相关,老龄化加剧安全隐患 [2] - 中国"双碳"目标要求绿色涂料占比超70%,开放式喷砂工艺(原占80%市场份额)因粉尘排放超标(1000mg/m³)面临淘汰 [3] 市场空间与机遇 - 贝哲斯咨询预估2029年全球储罐市场规模达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 [4] - 中国每年有1万个储罐需维护,大型储罐(曲率≥5米)对效率和质量要求更高 [4] - 中国"十四五"规划要求2025年绿色涂料占比70%,VOC排放较2020年下降10%,传统喷砂工艺粉尘污染占行业总排放65% [6] 技术解决方案 - 史河机器人AP系列采用模块化设计(底盘+4种工艺上装),5分钟内可切换功能,设备利用率提升,综合成本降低 [6] - 整机自重70kg,负载120kg,作业效率达人工3-5倍(最高50㎡/h),曲面适应性Φ≥5m,零部件自主化率超90% [7] - IP65/68防护等级,适应高粉尘环境,使用寿命5年以上,支持8种作业方式(超高压水射流、真空喷砂等) [7][8] 环保创新与效率 - 超高压水射流技术替代喷砂,粉尘污染清零,污水回收率99%,过滤精度0.5μm,节能超20% [10][11] - 苏南某10万立方米储罐项目维护周期从28天压缩至20天,VOCs排放减少15% [11] - 三级污水处理系统(物理过滤+沉淀)可过滤废水中99%危废 [11] 全球化与未来布局 - 史河机器人海外订单占比升至25%,已进入东南亚、中东市场,通过CE/ATEX认证 [15] - 北欧与中东储罐腐蚀速率较国内高30%,HighMate V系列凭借轻量化设计抢占市场 [15] - 未来将集成AI视觉与传感器,实现表面缺陷识别、路径自主生成及数字孪生模拟施工 [13] 行业变革方向 - 涂装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高耗能转向低碳闭环,劳动密集转向技术密集 [18] - AI与全球化红利将加速行业向"智能化服务"迁移,重构生产力模型 [18]
活动回顾:PNP机器人和Franka机器人具身智能线上活动总结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3 12:52
活动背景与主题 - 2024年4月10日举办的线上研讨会聚焦具身智能领域,由Franka Robotics联合创始人Dmitrij Forssilow博士和PNP Robotics创始人包文涛主讲,吸引上千名专业人士参与 [1] - 具身智能是AI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前沿领域,强调机器人通过物理交互学习环境,Franka Robotics是该领域的先行者 [2] - PNP Robotics作为Franka机器人的中国合作伙伴,致力于推动技术本地化应用,搭建了学术、工业与投资界的协同创新平台 [2] 技术亮点与创新成果 Franka Robotics核心技术 - 关节级力控技术(Joint-level Force Control)通过高精度六轴力/力矩传感器和动态反馈算法实现实时力控制,操作精度达小于0.1N,控制带宽1kHz [8][22] - 七自由度(7-DoF)冗余设计提升复杂环境中的轨迹规划与碰撞规避能力,兼容ROS2、Isaac Sim等主流中间件加速研发迭代 [12] - 全球应用案例包括丰田研究所的模仿学习项目、Google DeepMind的Gemini Robotics模型训练及斯坦福大学DROID系统开发 [15] PNP Robotics本地化创新 - 遥操作方案融合力反馈与位置反馈技术,应用于远程医疗手术(精度提升)、工业装配(复杂零部件操作)及危险环境作业 [17] - 空间位置捕捉的运动学映射解决方案降低开发门槛,通过动作捕捉设备实现自然人机交互 [18] - 双臂机器人数据采集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适应狭小空间(如飞机发动机检修)和模块化装配任务 [18] - 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整合视觉/触觉/力感知数据,服务于智能制造质量检测与AI模型训练 [19] 未来发展方向 - Franka Robotics将优化ROS2中间件的实时性,开发移动具身平台拓展仓储物流、工业巡检等动态场景应用 [20] - 关节级力控技术持续提升非结构化环境适应性(如家庭、建筑工地),标准化API接口支持AI模型迁移学习 [22][24] - 双臂协同操作算法结合模型预测控制(MPC)提升装配效率,如PRINLAB团队的力觉反馈技术 [24] 行业展望与公司定位 - Franka Robotics确立具身智能学术研究标杆地位,PNP Robotics推动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场景化落地,双方合作覆盖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 [25] - PNP Robotics团队来自ABB、优傲机器人等企业,学术背景涵盖哈工大、多伦多大学等,提供硬件到软件的全方位支持 [26] - 具身智能技术将成为机器人产业升级核心,吸引科研、企业与资本资源投入 [25][29]
浙江国资系资本入局!灵巧手与神经接口研发商「傲意科技」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3 12:52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B++轮融资近亿元,由英飞尼迪资本、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旗下浙江省发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沃美达资本共同投资,升氪剂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灵巧手技术研发、推动新一代灵巧手产品上市、加速手指关节外骨骼机器人上市进度 [1] - 资金还将用于建立国际领先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优化生产流程,实现年产能100%增长 [1] - 公司将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市场布局,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解决方案 [1] 公司背景与技术优势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脑机接口与机器人两大底层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 [1] - 已构建"神经接口-机器人-AI算法"三位一体的自主研发平台 [1] - 核心团队成员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创始人倪华良拥有19年电子科技行业从业经验及7年海外工作经验,曾任高通加拿大分公司主任工程师 [2] - CTO何斌是连续创业者,曾创办迷米机器人并主持开发多项产品 [2] 产品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已开发多款兼具技术领先性与商业可行性的创新产品,获得全球市场认可 [4] - 是国内最早专注手型机器人研究的团队之一,首款灵巧手产品已服务多家本体机器人客户 [4] - 自2017年至今已完成数十个版本迭代,推动手型机器人在多个场景落地 [4] - 拥有批量生产经验和交付能力,通过多场景SKU实现不可能三角形的兼顾 [5] - 新一代灵巧手ROH-AP001集成触觉、压力等感知能力,预计近期推出 [5] 脑科学领域成就 - 基于自研脑/肌机接口技术打造医疗级神经交互软硬件集成平台,已获专利超过80件 [8] - 产品包括脑机接口OB系列、智能仿生手OHand™系列、神经康复外骨骼ORF系列等 [8] - OHand™智能仿生手2020年上市后快速抢占进口厂商市场份额 [8] - 2023年取得FDA/CE认证,2024年取得美国PDAC商保支付代码,销往美国、中东、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8] 融资历史与发展规划 - 本轮融资前3个多月刚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显示强劲发展势头 [14] - 创始人表示将以更开放态度与产业伙伴合作,推动脑科学与机器人行业产业化进程 [14]
快讯|松延动力推出仿生机器人“小诺” ,Flashrobot能源机器人上岗,上海发现者机器人7款系列炒菜机器人发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2 20:29
松延动力仿生机器人"小诺" - 推出新一代仿生机器人"小诺",采用女性形象设计,搭载多模态具身交互系统,支持自然语音与动作协同 [1] - 面部表情细腻逼真,肢体运动自由度达32个关节,灵活度接近真人 [1] - 支持用户自主定制角色设定与妆容风格,开放底层接口适配文旅导览、教育科研等场景 [1] - 另一款机器人产品N2订单量突破千台,EDU版本支持二次开发 [1] Flashrobot能源机器人 - 国网电动汽车在山西平遥服务区部署Flashrobot能源机器人,支持L2级自动驾驶与遥控导航 [2][3] - 配备100度电池、100千瓦快充,15分钟续航200公里,可参与车辆救援 [3] - 结合自动驾驶与储能技术,为分布式能源需求提供灵活方案 [3] "万亿之城"新兴产业表现 - 27座"万亿之城"一季度多数城市GDP增速超全国5.4%水平,上海、北京GDP超1.2万亿元 [6] - 新兴产业成增长引擎:上海、深圳、杭州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8.6%、40.1%、62.7%,苏州服务机器人产量飙升165% [6] 韩美联合研发触觉反馈系统 - 韩国光州科学技术院与MIT研发"TelePulse"触觉反馈系统,结合电肌肉刺激技术与生物力学模拟工具 [7][9] - 用户通过VR头显远程控制机器人手臂并感知力量差异,操作精准度显著提升 [9] - 适用于远程手术、灾难救助、宇宙探测等高难度场景 [9] 上海发现者机器人集团 - 专注厨房机器人及智能中央厨房设备研发,推出7款炒菜机器人系列 [11] - 单机烹饪量覆盖0.25-150KG,"小商务机"占地仅0.25平方米,支持云端菜谱升级与近百道菜式定制 [11] 机器人行业企业分类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 [17]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涵盖亿嘉和、晶品特装、普渡机器人等 [17] - 医疗机器人企业涉及元化智能、天智航、精锋医疗等 [17]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 [17] - 具身智能企业有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科大讯飞等 [17]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 [19]
直播预告!史河科技带来涂装行业全新机器人解决方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2 20:29
行业变革与机器人应用 - 涂装行业长期依赖人工进行高危作业,如30米高空储罐除锈,工作环境恶劣[1] - 史河科技推出AP系列多功能防腐机器人,自重80公斤却能承载150公斤作业模块,采用250MPa超高压水射流技术[1] - 机器人具备模块化设计,可在3分钟内切换作业模块(如水射流与喷砂臂),打破传统"一机一用"模式[2] 技术突破与性能指标 - 超高压水射流模块能以280MPa压力剥离500微米厚锈蚀[2] - 真空喷砂系统作业效率达5m²/h,粉尘泄漏控制在0.1毫克/立方米以下[2] - 机器人具备IP68防护等级,适应恶劣工况,污水回收系统可拦截99%固体废弃物[3] 经济效益与行业影响 - 使用机器人后综合成本显著下降,节省高空作业平台租赁费(每天数千至上万元)和环保罚款风险(数十万元)[3] - 喷涂厚度波动减少延长防腐周期,隐性收益重构行业成本模型[3] - 已在船舶、化工领域应用,如10万立方储罐基地的防腐维护场景[2][3] 企业定位与行业意义 - 在资本热衷人形机器人背景下,专注涂装重防腐这一"沉默却重要"的细分领域[1] - 通过机器人技术实现三代工业人工作方式的迭代(从铁锤、喷砂枪到智能设备)[3] - 模块化设计和多场景适应能力正在重塑传统制造业作业模式[2][3]
报名|见证中国力量!院士领军、巨头云集、五大赛道,三千余平展览,张江打造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2 20:29
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会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个万亿级产业吗? 具身智能大模型如何突破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壁垒与应用场景? 中国的具身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哪些独特优势与 " 卡脖子 " 难题? 具身智能驱动下的人形机器人 " 中国力量 " 究竟走到哪一步了? …… 一天时间,带你看尽 「 具身智能 未来已来 」 。全球瞩目的 2025 张江 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暨张江人 形机器人创新创业大赛 在即, 还没有报名的,先扫 下方 二维码 科技与资本的目光 早已 锁定这场盛会! 上海 张江已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策源地 ,这不是偶然。随 着 " 具身智能 " 首次写入国家政策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 " 量产元年 "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上海考察时也强调 , 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 产业引领功能, 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从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到全球 200+领军企业,从五大赛道的精彩竞技到3000平米超大规模展区, 这场汇 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的盛会,将成为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风向标 。 无论你是技术专家、企业决 策者还是投资人,这 ...
成立仅1年半!狂揽4轮亿元级融资!「自变量机器人」A轮获美团独家押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2 20:29
融资动态 - 自变量机器人完成A轮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美团龙珠跟投,金额达数亿元,将用于加速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本体的迭代及场景落地[1] - 公司在3个月内连续完成Pre-A++轮、Pre-A轮与Pre-A+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0亿元[1] - 历史投资方包括联想之星、九合创投、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等十余家知名机构[9][10]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23年12月,专注于通过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构建具备精细操作能力的通用机器人[1] - 核心团队汇聚清华、北大等顶级高校人才及世界知名实验室专家,软件算法团队兼具Robotics Learning与大模型背景,硬件团队来自头部企业[3][5][7] 技术进展 - 采用"大小脑统一的端到端大模型"技术路线,2024年4月推出初版具身智能底座大模型,Demo动作复杂度达世界一流水平[7] - 2024年10月发布全球最大参数规模的具身智能通用操作大模型Great Wall系列(GW),支持少样本学习与跨任务迁移,性能指标世界领先[9] - 2024年11月投入自研大规模收数设备,强化数据获取能力[9] 团队构成 - 创始人兼CEO王潜为清华本硕,早期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研究者,博士期间参与美国顶级机器人实验室项目[3] - 联合创始人兼CTO王昊为北大计算物理博士,曾主导国内首个百亿级大模型及千亿级模型Ziya研发[5] 行业生态 - 文章末列出工业机器人(埃斯顿、埃夫特等)、服务机器人(亿嘉和、普渡等)、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宇树等)、具身智能企业(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及核心零部件企业(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共16类细分领域代表企业[12][14][15][16][17]
因时机器人的“冷思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1 12:26
行业与公司概况 - 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热度持续上升,灵巧手作为关键部件涌现数十家企业押注未来量产机遇 [1] - 因时机器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2024年销量近2000台,较2023年累积千台规模实现倍增 [1][2] - 公司半年内完成两轮融资(B2轮超亿元、B3轮近亿元),资本助推下仍理性看待行业处于"小批量"阶段 [1] 销量增长驱动因素 - 增长主因下游市场爆发,特斯拉、车企、家电企业推动灵巧手在工业/服务/科研领域应用 [2] - 海外业务2024年增长20倍,北美/日韩为重点市场,海外客户更关注性能而非价格 [8] - 2025年Q1销量超预期,全年预计保持100%增长,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100% [11] 技术路线与产品策略 - 拒绝跟风特斯拉腱绳驱动方案,坚持"驱动源内置掌内"的连杆传动技术,单指抓握力达3kg [2] - 强调自由度需平衡性能与实用性,每增加自由度会提升成本并降低可靠性 [3] - 产品体系分层:工业场景重精度/可靠性,服务场景重轻量化/交互,推出3系列多款产品匹配需求 [7] 价格竞争与成本控制 - 灵巧手价格从5万元下探至3.5万元,核心零部件量产体系成型支撑降价能力 [4] - 微型伺服电缸年出货量达数万台级别,技术降本效应显著 [5] - 通过自研核心器件+结构设计构建护城河,不惧低价竞争但反对损害行业良性发展 [4][7] 市场拓展与未来规划 - 海外合作聚焦高校/实验室高自由度数据采集需求,与美日韩人形机器人企业达成合作 [8] - 计划年内推出高自由度新品,强调解决真实需求而非参数竞赛 [7] - 持续提升驱动单元集成度,挑战元器件微型化与散热设计 [9] 行业趋势与企业定位 - 行业将从"价格乱战"转向"理性繁荣",灵巧手技术成熟度决定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 [12] - 公司坚持"回归节奏"战略,聚焦真实需求与技术突破,形成技术+场景双轮驱动 [12] - 中国智能制造路径体现为扎实深耕技术,拒绝盲目跟风 [12]
人形机器人到底是产业革命还是资本泡沫?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1 12:26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 - 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代表,吸引大量资本投入,部分成立不足一年的企业估值迅速突破数十亿[1] - 资本市场对新兴技术盲目追捧,2024年人形机器人概念崛起吸引大量资本,但技术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2] - 商业化进展与规模化落地不理想,技术滞后导致市场表现远未达预期[2] 技术瓶颈与挑战 - 感知环境方面存在精度不足问题,现有算法受光照、反射等因素干扰,难以应对动态变化环境[8] - 运动控制稳定性与精准度是发展瓶颈,高自由度机器人的动态平衡与运动协调仍是难题[10] - 缺乏智能决策能力,依赖预设程序和硬编码指令,未达到自主决策和灵活适应环境的能力[11][13] 历史案例与行业问题 - 本田Asimo机器人因高昂成本和技术依赖于2018年终止,成为技术理想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典型案例[4] - 波士顿动力"BigDog"和"Atlas"等产品均未能实现长期商业化成功[4] - 资本大量流入未必促进技术进步,反而可能导致市场泡沫[2]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 强化学习等新兴技术被引入机器人控制领域,通过模拟与学习优化动作控制策略[14] - 学徒学习方法通过试错过程提升机器人自适应能力,但需大量计算资源和时间投入[16] - 技术突破核心在于提升环境感知能力,实现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决策[16] 行业时间预期 - 短期乐观预计3-5年内人形机器人将开始小批量规模化落地[20] - 技术发展需循序渐进突破感知、运动控制、智能决策等多方面挑战[20] 相关企业列举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2家[22]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等7家[22]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2家[22]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等20家[22]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16家[24]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1家[25]
中石油昆仑资本领投!深海机器人研发商「VVLAI未来机器人」完成A轮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1 12:26
机器人大讲堂获悉,深海机器人研发商「 VVLAI未来机器人」近日成功完成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中石油 昆仑资本战略领投,万创投行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其融资金额总计数亿元,将主要用于未来机器人进 一步研发、产能扩充及生产优化等,以巩固其在深海机器人赛道的领先优势。 据机器人大讲堂了解, VVLAI 未来机器人 (全称: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年,是 国内 首家实现深海机器人自主国产化的高新技术企业 , 同时也是国际知名的工作级机器人和深海工程装备的制 造商和服务商。 凭借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深海装备, VVLAI 未来机器人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实现全产业链百分百自主 研发。目前,VVLAI 未来机器人已成为国内民企中深海作业机器人领域的主要承制商,市场占有率达 60%。 在核心团队方面 , VVLAI 未来机器人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劲的研发队伍。团队由冷剑兴("蛟龙号" 载人潜 水器开发者之一)、孙立宁教授(国家 "万人计划" 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泰山领军人才)领衔。目 前,研发团队包含高、中级工程师 30 余人,从事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人员达 160 余人。同时,该公司与 哈尔滨工业大学、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