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圈
icon
搜索文档
2025北京智源大会闭幕|黄铁军:构建物理智能体,类脑方法开启具身智能新范式
机器人圈· 2025-06-08 09:38
第七届北京智源大会概况 - 大会邀请4位图灵奖得主、30余位AI企业创始人&CEO、100余位全球青年科学家、200余位人工智能顶尖学者和产业专家参与[1] - 设置20个论坛共计180余场报告,覆盖多模态、深度推理、下一代AI路径、Agent智能体、具身智能等关键议题[1] - 首次联合Pytorch举办Pytorch Day China,并搭建智源AI科研成果互动体验展台展示具身智能、脑科学等前沿成果[1] 具身智能领域发展 - 具身智能成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的核心赛道,过去一年迎来爆发式增长[3] - 大会首次将具身智能升级为全天分论坛,加入人形机器人主题,体现技术演进趋势[3] - 具身智能分论坛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学者及众擎机器人、千寻智能等企业创始人分享前沿研究[3] 具身智能技术路线 - 世界模型是全要素模型,空间智能是其向视觉空间的投影,需构建包含物理属性的沉浸式数字物理系统[5] - 类脑算法可替代传统控制器,人形机器人需从运动控制向视觉决策升级[7] - 采用合成数据为主、真实数据校准的训练范式,通过十亿级高质量仿真数据实现零样本泛化[9] - 合成数据有助于本体和场景泛化,但全合成数据达成零样本泛化需要时间[11] - 利用互联网视频预训练姿态生成模型,解决人形机器人数据稀缺问题[13] - 虚实结合是具身智能的正确方式,世界模型能模拟物理规律生成虚拟数据[17] 具身智能通用泛化能力 - 构建具身快慢系统是从单一任务迈向通用泛化的关键路径,采用分层快慢系统和VLA端到端快慢系统两条技术路线[19] - 视触觉感知是具身智能从感知迈向精准操作的核心环节,需通过传感器创新与多模态融合解决操作稳定性问题[20] 商业化落地挑战 - 当前人形机器人基础能力不足,需先解决全地形适应、稳定行走,再发展上层应用[20] - 存在数据质量与数量不足、学术研究与产业落地错位、移动操作难度大等痛点问题[22] - 需融合多源数据,推动硬件接口标准化,构建分层框架,平衡技术创新与工程化验证[22] 未来展望 - 5-10年内具身智能有望代替人类从事不愿干、危险的劳动[23] - 2045年具身智能有望全面超越人类,代表人类走向星际[23]
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两大巨头齐聚2025北京智源大会 智源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
机器人圈· 2025-06-07 12:02
2025北京智源大会核心内容 - 第七届北京智源大会以"全球视野、思想碰撞、前沿引领"为特色,汇聚30余位AI公司创始人/CEO、100余位全球青年科学家、200余位顶尖学者和产业专家,围绕多模态、下一代AI路径等前沿议题展开讨论 [3] - 大会邀请到Yoshua Bengio、Richard Sutton等图灵奖得主及Google、DeepMind、Meta等国际机构代表,以及华为、百度、腾讯等国内互联网大厂参与 [3] 智源研究院技术成果 悟道系列大模型 - 悟道1.0于2021年3月推出,是中国首个超大规模信息智能模型 [9] - 悟道2.0于2021年6月发布,以1.75万亿参数规模成为全球最大预训练模型,在9项核心任务上国际领先 [9] - 悟道3.0于2023年全面开源,在通用视觉与多模态六大技术维度取得突破 [9] 悟界系列大模型 - 包含Emu3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Brainμ脑科学模型、RoboOS 2.0/RoboBrain 2.0具身智能框架、OpenComplex2全原子生命模型 [10] - Emu3实现文本/图像/视频任意组合理解与生成,支持多模态输入输出的端到端映射 [13][14] - Brainμ完成超过100万单位神经信号预训练,在自动化睡眠分型等任务中超越现有专有模型 [15][16] - RoboOS 2.0整体性能提升30%,全链路平均响应时延低于3ms,端云通信效率提升27倍 [17] - RoboBrain 2.0任务规划准确率较1.0提升74%,新增空间推理能力和闭环反馈机制 [18][19] - OpenComplex2实现原子分辨率层面分子相互作用捕捉,在CASP16竞赛中成为唯一预测蛋白质构象分布的团队 [20][22] 开源生态建设 - FlagOpen开源技术体系已开源约200个模型和160个数据集,模型全球总下载量超6.4亿次 [23] - BGE系列模型成为2023年全球下载量冠军,2024年登顶Hugging Face月度下载榜首 [25] - Video-XL-2实现单GPU处理万帧视频能力,编码2048帧视频仅需12秒 [26] - OmniGen视觉生成模型GitHub Star数超4,000,催生一系列创业产品 [27] 具身智能进展 - 银河通用Galbot机器人展示端到端VLA大模型在商业零售场景应用 [47] - 宇树G1机器人展示"组合拳"动作,天工2.0完成"水果摆盘"服务任务 [47] - 基于RoboOS 2.0/RoboBrain 2.0的机器人展示餐饮互动、抓娃娃等技能 [58] 行业观点与趋势 - Yoshua Bengio指出需研发非代理性AI系统并建立全球协同治理框架 [30][31] - Richard Sutton认为AI正进入"体验时代",强调去中心化合作路径 [35] - Jim Zemlin表示2025年是开源AI元年,开源可帮助节约70%开发成本 [39] - Karol Hausman展示π0机器人基础模型在陌生环境任务完成率达80%-90% [43] - 专家共识认为短期内人形机器人是重要载体,长期将多样化发展 [50]
创新驱动、智能进化、场景赋能、生态协同——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火热报名中!
机器人圈· 2025-06-07 12:02
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 化部信息中心)联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上海市中小企业上市促进中心)共 同主办。 大赛以"创新驱动、智能进化、场景赋能、生态协同"为宗旨,致力于推动机器人行业的技术突破与应用拓展。 旨在激发创新潜力,集聚机器人行业创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打造为机器人行业提供交流展示、项目孵 化、产融对接、协同创新的平台,发掘和培育一批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 态,推动我国机器人高质量发展,推动机器人行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成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大中小 企业融通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以赛促创新活力、以赛促供需 对接、以赛促'四链'融合、以赛促大中小融通"的目标,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新型工业化建设,助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去年,第九届"创客中国"智能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收到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196个项目报名,最终9 个项目获专精特新直通、2个项目获小巨人直通,人形机器人相关项目占总项目数量的40%以上,其中他山 ...
工业机器人龙头埃斯顿,拟赴港上市
机器人圈· 2025-06-06 18:10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封面图源|豆包AI文生图 如需咨询 商务合作、 宣传推广、 转载开白等事宜,请联系:18355423366 (微信同号)对接。 6月4日晚,埃斯顿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进一步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司董事会决定聘 请毕马威香港为本次发行并上市的审计机构。 图片来源:埃斯顿公告 埃斯顿表示,公司本次发行并上市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并需要取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联交 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等相关政府部门、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批准、核准或备案。 埃斯顿于2015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目前, 公司业务覆盖了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机器 人工作站到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 MIR(睿工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国产机器人品牌整体同比增长率高于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增速,中国工 业机器人国产化率提升至52.3%,同比增加7.2个百分点。2024年,埃斯顿再次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国产多关节工 业机器人出货量最高的国产品牌。 今年一季度,埃斯顿业 ...
《Science》刊文!复旦科学家通过脑机接口,使失明动物恢复视觉功能
机器人圈· 2025-06-06 18:10
脑机接口与视觉假体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家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全球首款光谱覆盖极广(470-1550nm)的视觉假体,使失明动物恢复可见光视力并扩展至红外感知功能[1][4] - 该技术由复旦大学联合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团队研发,基于碲纳米线网络(TeNWNs)视网膜假体,光电流密度达当前体系最高水平,首次实现可见光至近红外二区的视觉重建[2][5] - 假体植入后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替代凋亡感光细胞,自供电激活视网膜神经细胞,成功让失明小鼠恢复光感知能力[8] 技术验证与临床前景 - 在食蟹猴模型中验证安全性,植入半年无排异反应,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10] - 技术兼具仿生修复与功能拓展特性,规避脑部手术风险并突破人类视觉物理极限[10] - 团队采用双轨策略:早期探索基因治疗,晚期使用假体替代,覆盖不同阶段失明患者[11] 研究历程与技术积累 - 2021年团队在《自然-纳米科技》发表单器件感存算集成技术,模仿视网膜完整架构[11] - 2023年开发首代人工光感受器发表于《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为当前研究前身[11] - 研究目标明确指向帮助全球超2亿视网膜变性患者恢复视觉功能[5][11]
工信部专题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
机器人圈· 2025-06-06 18:10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赋能新型工业化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就人工智能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 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1] - 工信部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思路举措 部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1] - 全系统需提高政治站位 统一思想认识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 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动能 [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 夯实产业基础:强化算力供给 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行业专用大模型 加快建立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提升重点产品装备智能化水平 [2] - 塑造应用优势: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重点行业落地部署 加快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 培育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服务商 [2] - 强化标准引领:统筹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工作 分级分类、体系化推进标准制定 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2] - 壮大产业生态:培育人工智能优势企业 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健全开源机制 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源社区 [2] -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安全治理保障 强化风险研判应对 推进深度合成检测技术攻关 制定科技伦理管理服务办法 [2] 机器人行业动态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 行业竞争格局显现 [5] -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显示行业洗牌加剧 喜忧参半 [5] - 人形机器人领域快速发展 价格战爆发 产业重构加速 [5]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 但与AI融合带来新机遇 [5] - Uber Eats将在日本推出机器人送货服务 配送领域应用拓展 [6] 机器人技术创新 - 微纳感知技术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5] -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面临挑战 需突破关键技术 [5] - 仿生机器人技术取得新突破 借鉴松鼠跨越复杂地形的智慧 [5] - 折纸制造cm级四足机器人问世 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被研制 [6] - 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新型机器人装置涌现 [6]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海报征集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6-06 18:10
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等国内主 要机器人学术研究团体发起的全国性机器人学术会议,是全国机器人研究领域科技工作者开 展机器人发展趋势研讨、理论学习、技术交流的学术盛会。 会议介绍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将于 2025年8月1日-3日 在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 举办。 湖南大学作为本届盛会承办方,诚挚邀请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相关科技工作者相聚星 城,共襄盛会。 本届年会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宇 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共融机器人专委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觉检 测专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中国 指挥与控制学会无人系统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 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 点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 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本届大会的技术指导 单位。 本届年会大会主席由湖南大学 王耀南院 ...
万众瞩目的“具身智能”新赛道,谁在入局?
机器人圈· 2025-06-05 17:21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城战略咨询 ,作者GEI传播中心 长城战略咨询 . 国内较早的民营咨询机构和社会智库之一,面向国内外政府(科技园区)和企业,提供新经济咨询服务。 长城战略咨询作为新经济咨询机构,多年来致力于新赛道体系研究。今年3月在南京发布《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 2025》,报告旨在持续跟踪赛道新态势、迭代形成新体系、发掘潜力新赛道、观察城市新实践、展望赛道新图景。本 文内容节选改编自《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5》。 你是否想象过这样的未来——清晨醒来,咖啡机旁的机器人已根据你的语音指令精准调好了一杯拿铁;工厂车间里, 机械臂无需预设程序便能自主识别零件完成组装;养老院里,智能护理员能感知老人情绪,轻柔地搀扶起行动不便的 躯体……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正随着"具身智能"的突破加速照进现实。 据长城战略咨询《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5》中的定义,具身智能是指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等智能体通过 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的智能系统。 2025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标志着具身智能技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人工 智能进入以物理交互为核心的新 ...
《人形机器人进化论》报告发布:技术迭代让商业化更成熟
机器人圈· 2025-06-05 17:21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 - 人形机器人技术出现拐点,大脑硬件与小脑运动能力、软件和大脑智能程度均取得突破[1] - "天工"人形机器人以2小时40分42秒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夺冠,松延动力N2被认为跑步姿势最优[2] - 核心竞争力包括软硬协同优化、故障自愈机制(如关节过热时切换备用控制模式)、长周期可靠性等关键技术[3] - 行业壁垒体现在供应链深度绑定、专利布局密度和标准化话语权等"暗线能力"[3] - 2024年初全球人形机器人普遍易摔倒,年底T1机器人已能在足球对抗中保持平衡并实现1-2秒自主起身[3] 应用场景拓展 - 应用场景覆盖工业、家庭、体育、文教、零售六大领域,分为结构化、定制型和开放性三类[4] - 2025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3月增速达7.7%[4] - 2025年3月工业机器人产量61,906套(同比+16.7%),服务机器人1,093,097套(同比+2.2%)[4] - 灵宝CASBOT 01已交付科研高校(用于算法研究、教学)和能源客户(矿井/核电站危险作业)[5][6] 产业链发展 - 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芯片/电池/传感器),中游为本体制造,下游为场景应用[7] - 北京计划到2027年培育50家产业链企业,推出50款量产产品,实现100项规模化应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7] - 行业发展呈螺旋式上升:硬件突破→市场拓展→发现软硬件短板→迭代升级→软件发展驱动下一轮硬件革新[7] 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通过马拉松、格斗等赛事展示技术突破,获得市场关注但伴随争议[8] - 行业正加速降本,为进入消费级市场做准备[1]
专题论坛征集|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征集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6-05 17:21
行业动态 - 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技术融合突破正在重塑智能机器人发展图景 [1] -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将于2025年7月下旬在齐齐哈尔市举办 聚焦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路径与标准化建设 [1] - 大会专题论坛主题涵盖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康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领域 [2] 会议组织 - 专题论坛需设1位主席 1-2位副主席 1-2位秘书长 1位联系人 可由多家单位共同组建 [3] - 专题论坛人数要求不低于60人 时长半天 [3] - 专题论坛主席需全过程参与组织工作 并确保本人或专人注册参会 [3] 学术征集 - 专题论坛主题名称、简介及召集人信息需在6月20日前提交至指定邮箱 [3] - 邮件标题需注明"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专题论坛征集" [3] 行业研究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出炉 行业竞争格局显现 [5]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 价格战加剧产业重构 [5]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 但与AI技术打通带来新机遇 [5] 技术进展 - 仿生机器人技术取得新突破 借鉴松鼠跨越复杂地形的能力 [5] - 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加速进化 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技术 [6] - 折纸制造cm级四足机器人、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等创新技术问世 [6] 企业表现 - 越疆科技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 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5] - 53家机器人上市企业半年报显示行业呈现突进与阻力并存的局面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