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圈

搜索文档
深圳70+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一览
机器人圈· 2025-07-01 18:25
行业概况 - 人形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赛道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1] - 深圳凭借政策优势、完善产业链和活跃创新生态,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重要集聚地,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再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1] - 2024年深圳人形机器人产业产值达19.8亿元,同比增长113%,产业链企业数量超50家位居全国第一[1] - 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中深圳有7家企业上榜,占中国大陆上榜企业的近四分之一[2] 核心企业分析 优必选科技 - 全球首家上市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拥有2450余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5] - 产品覆盖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家庭陪伴三大场景,包括Walker S1/S、Walker C/X及熊猫机器人优悠[5] - 全球唯一与多家车企合作的人形机器人公司,Walker S系列成为进入最多车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5] 逐际动力 - 聚焦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包括CL系列人形机器人和双足机器人TRON 1,应用于智能制造、工业巡检等领域[7] - CL-1具备高自由度、高灵活性、高稳定性,可完成大负载搬运任务[8] 乐聚机器人 - 推出多款智能机器人产品,包括AELOS、ROBAN、kuavo等,应用于科研教育、工业制造等领域[9] - 2025年向北汽越野车交付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作业效率从人工30%提升至50%[9] 帕西尼感知科技 - 拥有6D霍尔阵列式触觉传感技术,产品包括TORA-ONE人形机器人,全身53个自由度,双手搭载2280个触觉传感单元[12][13] 众擎机器人 - 具备行星、谐波、行星直线推杆三大类型高性能动力关节研发能力,产品包括SE01人形机器人,常态行走速度达2m/s[16] 普渡科技 - 全球服务机器人领导品牌,2024年发布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PUDU D9,拥有42个自由度,最大负载20kg[19][20] 数字华夏 - 布局人形机器人多模态互动大模型算法及智能硬件,产品包括仿生人形机器人夏澜S02等[22] 鹿明机器人 - LUS2人形机器人全球首个实现1秒内闪电弹射起身,关节扭矩400Nm,搭载NVIDIA Orin芯片[25] 越疆科技 - 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直膝行走系统能耗降低42%[27][28] 上游供应链 - 深圳拥有密集的上游供应商网络,覆盖执行器、传感器、控制系统等关键环节[30] - 主要供应商包括腾讯、华为提供AI大模型,领益智造、兆威机电、汇川技术等提供核心零部件[31][32] - 关键零部件包括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空心杯电机、灵巧手、力传感器等[31][32] 应用场景 - 深圳推动"城市即试验场"理念,开放政务、工业、教育、医疗等50个重点场景[33] - 人形机器人在比亚迪、富士康工厂实训,南头古城巡逻,深圳地铁提供智能安检服务[33]
关于征集2025企创融通汇“聚焦核心部件 赋能具身智能”主题产业问题解决方案的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7-01 18:25
行业活动 - 2025企创融通汇活动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技术突破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创新成果转化 [1] - 活动前期已召开专家研讨会 从技术创新 产业转化 生态协同三方面遴选核心产业问题 [1] - 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截止2025年8月8日 涉及附件清单包括核心部件问题清单和解决方案征集表 [1][2] 行业动态 - 2024年机器人行业75家上市公司年报发布 行业竞争格局显现 [3] - 2023年55家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明显 行业洗牌加速 [3] - 2024上半年机器人概念股普遍承压 但AI技术融合带来新机遇 [4] 技术进展 - 具身智能成为研发焦点 涉及微纳感知 人机交互 机构智能等关键技术突破 [4] - 仿生机器人取得新进展 如松鼠仿生技术解决复杂地形移动问题 [4] -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手 固体火箭发动机等新兴领域 [4] 企业表现 - 越疆科技港股上市后市值增长200% 领跑机器人赛道 [4] - 人形机器人领域价格战爆发 量产推动产业重构 [4] - Uber Eats在日本试点机器人配送服务 拓展商业化场景 [4] 学术研究 - 院士专家提出机器人六大关键技术 包括行为智能 产品智能 机构智能等方向 [4] - 清华大学团队研究波士顿动力动作复现 强调创新驱动 [4] - 浙江大学团队分析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面临的挑战 [4]
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十大典型应用场景同步揭晓
机器人圈· 2025-07-01 18:25
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 - 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南京成立,首届联盟成员达246家,包括3家理事长单位、26家副理事长单位和85家理事单位,南京埃斯顿、魔法原子、软通天擎当选为理事长单位[5] - 联盟成立仪式上发布了《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十大典型应用场景》《场景需求清单》和《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图谱》,其中南京占据十大场景中的4个,数量全省第一[1][3] - 现场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包括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东分院与江北新区杏湖产业园共建标准化促进中心,联盟与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等7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5] 产业规模与市场表现 - 南京已形成机器人全链条产业体系,集聚相关企业近200家,2024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达4万台,埃斯顿出货量超3万台并连续7年位居国产品牌第一[7] - 南京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覆盖物流、安全应急等多元场景,人形机器人领域埃斯顿酷卓已推出第二代产品[10] - 关键零部件领域实现全面覆盖,埃斯顿在伺服电机/控制器、工艺装备在丝杠、南传智能在RV减速器等细分领域拥有领先产品[10] 技术应用与场景落地 - 十大典型应用场景涵盖制造业(汽车装配、线束制造等)、民生(医疗手术、文旅讲解等)及特种行业(防爆、电力巡检),牵头单位包括天奇自动化、佗道医疗等企业[3] - 产业供需对接专场促进"产学研投"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落地,现场吸引200余家产业链企业及高校院所参与[5][7]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南京2024年成立机器人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6月召开2025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展示政策制定、场景开放等阶段性成果[8] - 江苏将以产业联盟为依托,聚焦技术突破与标准引领,构建国际竞争力创新生态,加速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8]
盘点|20余家机器人军团集结香江:港股18C机制引爆具身智能上市潮
机器人圈· 2025-07-01 18:25
机器人行业港股上市热潮 - 2025年香港资本市场成为机器人企业竞逐的"新大陆",截至6月末已有斯坦德机器人、仙工智能、兆威机电等十余家产业链企业密集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涵盖工业具身智能、核心控制器、精密传动系统等关键领域 [3] - 上市热潮由四重引擎驱动:政策红利(内地支持+港股改革)、企业出海刚需、流动性改善(外资回流+打新收益)、科技产业升级 [3] - 已统计20余家明确披露赴港上市计划的机器人和AI公司,包括已挂牌、递交招股书或18C章申请企业 [3] 重点上市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宁德时代 - 2025年2月11日递交港股上市申请,5月20日挂牌,发行价263港元/股,首日开盘涨12.55%至296港元,总市值1.3万亿港元,创港股年内最大规模IPO [3] - 截至7月1日港股报价329.20港元/股,涨幅25.17%,总市值1.50万亿港元;A股总市值1.15万亿 [4] - 2022-2024年营收3285.94亿/4009.17亿/3620.13亿元,盈利307.29亿/441.21亿/507.45亿元,毛利率从18.91%提升至24.44% [5] 三花智控 - 2025年6月23日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22.53港元/股,筹资92亿港元,发行市值910亿港元 [7] - 截至7月1日港股报价25.15港元/股,涨幅11.62%,总市值1043亿港元 [7] - 2022-2024年营收213.48亿/245.58亿/279.47亿元,毛利率稳定在25%-27%区间 [8] 云知声 - 2025年6月30日港交所挂牌,发行价205港元/股,募资3.20亿港元,首日收盘价296.40港元,涨幅44.59% [10] - 2022-2024年持续亏损(3.75亿/3.76亿/4.54亿元),研发开支占经营开支总额比例超60% [11] 新兴机器人企业上市进展 具身智能与工业机器人 - 仙工智能:2025年5月27日递交港股18C申请,2024年营收3.39亿元,毛利率45.9%,研发费用占比21% [12][13] - 斯坦德机器人:2025年6月23日递交18C申请,2024年营收2.51亿元,毛利率从12.9%提升至38.8% [14] - 卧安机器人:2025年6月8日递交招股书,AI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2024年毛利率达51.7% [19] 自动驾驶与AI解决方案 - 极智嘉:2025年6月16日通过港交所聆讯,AMR市场领军企业,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34.8% [43][44] - 驭势科技:2025年5月28日递交18C章申请,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研发费用占比从288.4%降至74% [53] - 滴普科技:2025年4月15日递交申请,企业级大模型提供商,2024年毛利率达51.9% [51] 行业技术趋势与市场动态 - 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攻坚阶段向资本化、国际化跃迁,港股18C章成为未盈利科技企业重要上市通道 [3][25][53] - 多家企业冲刺"A+H"双资本平台,包括三花智控、豪威集团、埃斯顿、石头科技等 [7][32][33][36] - 细分领域呈现高研发投入特征,云知声、镁伽科技、五一视界等企业研发费用占比长期超40% [11][41][30]
【视频回放】CAA卫星圆桌派第11期 “自动化专业大解析”圆满举办
机器人圈· 2025-06-30 21:53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 顶流期刊联合征文活动开启,9大期刊参与,投稿将在年底正刊发表[1] - 大会将聚焦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提供高曝光商务合作机会[1] - CAA卫星圆桌派第11期活动吸引约15万人次在线观看[1] 自动化专业发展前景 - 自动化专业作为支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高端装备等国家战略的核心学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 - 自动化技术已深入日常生活,从空调温控到地铁无人驾驶,再到工业智能化转型[4] - 自动化在"卡脖子"技术攻坚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新兴领域深度融合[4] 自动化专业核心能力 - 动态系统建模和反馈控制思想被专家称为"永不过时"的核心能力[4] - 自动化专业"以控制为体、以智能为用",具有蓬勃生命力[5] - 工业自动化正在向自主化转型,触觉传感技术正在重塑人机交互范式[4] 机器人行业动态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已出炉,行业表现各异[7]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价格战开始显现[7]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与AI结合带来新机遇[7] 机器人技术创新 - 微纳感知技术正在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7] - 仿生机器人技术取得新突破,学习松鼠跨越复杂地形的能力[7] - 折纸制造cm级四足机器人和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等创新产品问世[7]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机器人圈· 2025-06-30 21:53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核心观点 - 提出五大任务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技术创新、主体培育、产业集聚、场景拓展和要素支撑 [1] - 目标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超20亿元领军企业3家以上 [1][5] - 重点布局工业、服务、特种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创新平台,打造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 [5] 技术创新 - 加强前瞻技术布局,突破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度传感器、先进伺服系统等核心技术 [6] - 支持建设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攻关多模态融合感知、人机协作与群体智能等技术 [6] - 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对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单位分别给予最高4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奖补 [7] 产业主体培育 - 梯度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发展瞪羚和独角兽企业 [7] - 对人形机器人整机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最高800万元、300万元奖励 [7] - 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鼓励各地将机器人项目纳入重点项目予以支持 [7] 产业集聚扩容 - 支持济南、青岛、淄博、济宁4市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构建"4+N"区域布局 [2][9] - 济南重点发展重载工业机器人、高温特种作业机器人;青岛重点发展海洋工程特种机器人、智慧康养服务机器人 [9] - 支持建设机器人中试基地和训练场,对符合条件的算力交易合同、大模型产品及语料库给予最高500万元、100万元和150万元补助 [10][12] 应用场景拓展 - 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在制造业、农业、建筑业、商贸物流等领域打造典型案例 [13] - 将先进机器人应用场景纳入"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给予最高200万元奖补 [14] - 促进机器人产业与文化教育、艺术娱乐等产业融合,支持规划建设机器人展览馆 [15] 要素支撑 - 将机器人领域人才纳入急需紧缺人才项目计划,在住房、教育、落户等方面给予灵活配套政策支持 [15] - 支持高校院所完善学科设置和专业建设,推进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 [17] - 统筹省级工业转型发展资金支持机器人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18]
预告︱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近期相关活动预告
机器人圈· 2025-06-30 21:53
政策与行业规划 - 2023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十六大部委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1] -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明确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 [1] 行业活动与会议 - 2025年7月将举办12场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重要活动,包括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第四届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等 [2][3][4] - 活动覆盖齐齐哈尔、北京、成都、合肥、佛山、大连、日本东京和大阪等多个国内外城市 [2][3][4] - 主办单位包括《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机构 [2][3][4] 行业动态与趋势 - 人形机器人领域发展迅速,相关技术交流活动如全国首届人形机器人线缆技术交流大会将于2025年7月举办 [3] - 国际性展会如2025年7月日本东京工业展将展示最新机器人技术 [3] - 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紧密,如清华大学统计+AI前沿峰会、智能系统与机器人学国际会议等活动将促进技术交流 [2][4] 企业表现与市场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显示行业分化明显,部分企业表现突出 [5] - 越疆科技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5] - 2024上半年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融合带来新机遇 [5] 技术创新与研究 - 仿生机器人技术取得新突破,研究松鼠跨越复杂地形的智慧 [5]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开始显现 [5] - 学术界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如浙江大学熊蓉教授研究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 [5]
中国机器人足球队先登顶世界?AI自主决策的加速进化T1闪耀足球超级联赛
机器人圈· 2025-06-30 21:53
机器人足球赛事与技术进步 - 2025RoBoLeague中国机器人足球联赛总决赛在北京亦庄圆满收官,清华火神队以5比3战胜中国农大山海队夺冠,赛事采用加速进化公司的Booster T1机器人,是国内首场机器人足球3v3 AI赛[3] - 本次赛事是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场测试赛,采用全AI化标准,走在了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前面,后者2024年有3,000名参赛者来自45个国家[5] - 赛事展示了机器人需要具备实时感知与决策、高级运动控制和多智能体协作等具身智能级别能力,参赛队伍基于Booster T1进行了二次算法开发和动作训练,展现了不同阵型和球技[6] 具身智能技术发展路径 - 机器人足球场景的突破能推动机器人在视觉感知、环境理解和行为决策能力上的进步,为家庭和工业应用奠定基础,相关算法如物体识别、跟踪、定位等与生活场景需求相通[7] - 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类比人类成长,需先实现运动能力再提升认知能力,本次纯AI机器人足球赛是加速进化端到端运动大模型的实战演练[7] - 通过模仿学习真人动作和视频数据,结合仿真环境强化学习和比赛积累的真机数据,机器人未来能掌握更高级的运动能力和团队战术[7][8] 行业格局与技术路线 - 北京作为科技中心涌现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银河通用、加速进化、星海图等,在运动形态、具身大模型、小脑算法等方面各具优势,形成完整互补的产业生态[9] - 运动控制算法和硬件本体优化领域呈现"南宇树,北加速"格局,加速进化已交付数百台Booster T1,其中超50%为全球订单[9] - 另一类技术路线专注于具身大脑研发和数据采集,不同公司分别在工业、零售与家庭等多场景应用中取得进展[9] 赛事经济与行业前景 - 机器人足球结合科技+体育元素,能带动消费、旅游和科技发展,赛事经济将是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0] - RoboLeague未来将升级为全国机器人足球超级联赛,推动以赛代demo、以AI代遥控器的行业发展模式[10] - 技术发展将促进机器人在家庭陪伴、宠物照护、健康监测、教育互动等场景的落地,重新定义人与机器关系[8]
一文看懂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IRCTC)全景!专家报告、学术征文、青年交流全揭晓!
机器人圈· 2025-06-30 21:53
详细会议介绍参看往期文章: (点击蓝字跳转) 报名开启|顶流期刊征+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盛会将至! 展览展示|抢位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高曝光商务合作虚位以待,共赴解锁新机遇 9大期刊联合征文|投稿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年底正刊发表! 由《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发起,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车与机器人专委会和 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机器人及智能焊接专业委员会 联合支持的" 2025智 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将于 2025年7月22-24日 在 齐齐哈尔市 举办,大会以" 具身智能与多模态交互技术的融 合与突破 "为主题,围绕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路径与标准化建设和跨学科融合等领 域展开交流。 为了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促进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大会将设立 青年硕士博士快闪论坛 ,为青年研究人 员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分享研究经验的平台,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承办单位: 山东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浙江工业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齐齐哈尔 ...
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 50”发布,创新集群阶梯崛起
机器人圈· 2025-06-30 21:53
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 50榜单分析 - 上海以21家入选企业领跑全国,呈现"硬科技+国际化"特质,主要覆盖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 [4] - 北京14家获奖企业延续中关村"技术原创性"基因,代表企业包括寒武纪AI芯片和智谱清言通用大模型 [4] - 中部地区创新活力显现,武汉9家入选企业中,兰丁股份宫颈癌AI筛查系统已服务超2000家医疗机构,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拿下多个标杆案例 [4] 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超40%,核心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拥有28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年均培养专业人才超3000人 [5] - 武汉"内陆创新极"崛起打破AI产业依赖沿海资源的传统认知,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标杆案例 [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AI产业形成金字塔结构:顶端为百度云、阿里云等标准巨头,中部为宇树科技等"隐形冠军",基底为鲸海拾贝等新锐企业 [6] - TOP 50企业共拥有专利破26万项,头部5家企业占据90%专利总量,但AIGC领域软件著作权年增速达45%且主要来自中小企业 [6] 企业融资与商业化进展 - 榜单中20家为上市企业(占比25%),非上市企业占比75%反映行业创新动能未被巨头垄断 [7] - 未上市独角兽企业投资逻辑质变,如具身智能领域企业估值支撑点从技术概念转向商业化路线图,案例包括原力无限充电机器人提升运营效率40%,蔚蓝科技四足机器人全球销量第一 [7] 技术发展趋势 - 多模态大模型向轻量化、行业化演进,量子计算与AI芯片加速融合突破算力瓶颈 [8] - AI+医疗将向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全链条延伸,工业机器人组合已实现显著成本优势 [8] - 中部地区产业崛起显示中国AI产业正构建自主特色生态体系,跨越单纯技术追赶阶段 [8] 产业活动动态 -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将举办,涵盖9大期刊联合征文、高曝光商务合作等模块 [1] -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大会发布四大子榜单,入选企业呈现技术多元分化特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