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的猫

搜索文档
半导体封装的作用、工艺和演变
傅里叶的猫· 2025-06-06 22:55
半导体封装工艺等级 - 电子封装技术分为四个等级:0级封装(晶圆切割)、1级封装(芯片级封装)、2级封装(模块或电路卡安装)、3级封装(系统板安装)[2] - 半导体行业通常仅涉及0级和1级封装工艺[2] 封装元件与技术 - 有源元件需外部电源实现功能(如半导体存储器)[3] - 无源元件无主动功能(如电阻器、电容器)[4] - 封装形式包括FBGA(细间距球栅阵列)和TSOP(薄型小尺寸封装)[5] - 锡球(FBGA)和引线(TSOP)用于电气与机械连接[5][6][7] 半导体封装的核心作用 - 机械保护:通过环氧树脂模塑料(EMC)保护易碎的硅芯片免受物理化学损伤[9] - 电气连接:为芯片供电并提供信号通路[11] - 机械连接:确保芯片与系统稳定连接[11] - 散热:快速导出芯片热量防止过热失效[12] 半导体封装发展趋势 - 散热优化:开发高导热材料与封装结构[13] - 高速信号传输:倒片封装和硅通孔(TSV)技术支持20Gbps以上传输速率[14][15][16] - 三维堆叠:多芯片封装(MCP)和系统级封装(SiP)实现单封装内多芯片集成[18][19] - 小型化:满足移动/可穿戴设备需求[19] - 极端环境适应性:开发适用于太空、深海等场景的可靠封装[19] - 成本控制:平衡功能与制造成本[20] 先进封装技术与市场 - 先进封装目标:提升性能、降低功耗、缩小体积、高效集成(如Fan Out、2.5D/3D封装)[27][28] - 关键结构:TSV、微凸点、中介层、玻璃芯基板等[28] - 市场预测:2023年高级封装晶圆产量36,420千片,2029年达64,152千片(CAGR 9%)[31] - 高增长领域:2.5D/3D封装(CAGR 30.5%)、AI/HPC、汽车电子[31] 封装开发流程 - 测试方法:先用已知芯片验证新封装技术,再应用于新芯片开发[33] - 协同设计:芯片与封装设计同步优化,封装可行性优先于芯片设计完成[33][34] - 可靠性验证:通过物理特性检测与重复测试确保达标[36]
人工智能分析2025年第一季度AI现状
傅里叶的猫· 2025-06-05 20:25
DeepSeek R2分析 - 采用1.2万亿参数和混合专家架构(MoE),活跃参数达780亿,显著降低运行成本 [1] - 使用华为Ascend 910B芯片训练,增强多语言覆盖和多模态能力(文本、图像、语音、视频) [1] - 成本效益突出:输入成本降至0.07美元/百万代币(R1为0.15-0.16美元),输出成本0.27美元/百万代币(R1为2.19美元) [1] 2025年AI六大趋势 AI持续进步 - OpenAI的o4-mini和o3、Google的Gemini 2.5 Pro、xAI的Grok 3引领智能前沿,开源模型(如DeepSeek R1)性能接近专有模型 [3] - Google通过TPU加速器至Gemini模型的垂直整合占据优势,大型科技公司覆盖全模态,中小型玩家专注特定领域 [3] 中国AI崛起 - DeepSeek和阿里巴巴等中国实验室开源模型智能水平媲美美国,缩小全球竞争差距 [4] 推理模型 - 推理模型通过生成中间token提升准确性,Google Gemini 2.5 Pro在MMLU-Pro等评估中表现优于非推理模型(如GPT-40) [5] - 非推理模型在速度和成本敏感任务中仍具优势 [5] AI代理 - 多LLM串联实现端到端任务自主处理,提升复杂工作流程效率 [6] 效率与MoE - 小型模型智能提升和硬件进步推动推理成本下降,MoE架构通过部分参数激活提高效率 [7] 多模态AI - **图像生成**:GPT-40设视觉质量新标杆,Google Veo 2超越Sora [8] - **语音处理**:OpenAI和ElevenLabs在语音转文本领先,MiniMax Speech-02-HD接近人类对话水平 [9] 竞争格局与基准测试 - OpenAI的o4-mini和Gemini 2.5 Pro仍领先,但开源模型(DeepSeek R1、Llama 3.1)差距缩小 [14] - 美国实验室(OpenAI、Google等)与中国(DeepSeek、阿里巴巴)、欧洲(Mistral)竞争激烈 [14] - 基准测试基于MMLU-Pro等七项评估,推理模型在智能指数中表现更优 [19][24] 成本与性能 - 高性能模型(智能指数≥50)推理成本为64美元/百万代币,低成本模型(如DeepSeek R1)仅0.125美元/百万代币 [29] - 推理模型输出token消耗显著高于非推理模型,但准确性更高 [27] 多模态厂商分布 - 通用实验室(OpenAI、Google)覆盖全模态,专注型厂商(Midjourney、Runway)主攻媒体生成 [34]
HBM 深度剖析
傅里叶的猫· 2025-06-04 19:43
HBM技术概述 - HBM(高带宽内存)是一种通过垂直堆叠DRAM芯片并利用TSV技术连接的先进内存方案,其核心优势包括带宽达数TB/s(比DDR快20倍)、低功耗和高面积效率[1][5] - 在AI时代HBM至关重要,因Transformer模型的注意力机制使内存需求随序列长度呈二次方增长,推理阶段KV缓存消耗随token数量线性增加[4] - HBM技术迭代是AI芯片性能升级关键,例如NVIDIA GPU从H100到H200的HBM容量提升50%,Rubin到Rubin Ultra提升4倍[9] HBM市场格局 - SK海力士以超过60%市场份额主导HBM市场,其MR-MUF技术良率比竞争对手TC-NCF高20%,散热凸点数量达3倍[14][15] - 2024-2028年HBM行业CAGR预计达50%,NVIDIA消耗全球60%以上HBM份额,2025年将超70%[10][14] - HBM合约价格提前1年锁定,周期性弱于传统DRAM的短期定价模式[10] 技术演进路线 - HBM4将基底芯片转向FinFET逻辑工艺(如台积电3nm),支持2048位I/O(HBM3E两倍)和定制功能集成[23][26] - 混合键合技术可实现<10μm间距(当前微凸点40-55μm),使16-Hi堆叠高度降至775μm,但设备成本达300万美元(TCB仅100-200万)[34][36][38] - HBM5(20-Hi)预计2028年采用混合键合,与NVIDIA Rubin Ultra后GPU配套[38] 厂商竞争态势 - SK海力士持续10年投入HBM研发,2019年突破MR-MUF技术;三星同期解散HBM团队导致技术断层,当前4nm基底芯片良率不足90%[28][31][22] - 三星采用TC-NCF技术路线,前端1a nm工艺存在缺陷;SK海力士1b nm工艺成熟,美光外包台积电3nm基底芯片[20][25] - 设备供应链中韩国Hanmi主导TCB市场,Besi领跑混合键合机,中国厂商在计量/模塑设备环节参与[39][41] 中国HBM发展 - 长鑫存储2024年量产HBM2,计划2025年HBM3、2027年HBM3E,但技术落后国际龙头3-4年[44][47] - 中国HBM受限于设备禁令(如EUV光刻),长鑫存储1z nm DDR5裸片尺寸较大,1α nm开发面临挑战[45][46] - 混合键合成为中国厂商重点突破方向,2022年后相关专利申请量显著增加[48][49]
外资顶尖投行研报分享
傅里叶的猫· 2025-06-04 19:43
外资研报资源 - 提供每日数百篇外资顶尖投行原文研报 包括大摩 小摩 UBS 高盛 Jefferies HSBC 花旗 BARCLAYS等机构[1] - 涵盖半导体行业专业分析报告 SemiAnalysis的全部内容[3] - 每日更新Seeking Alpha Substack stratechery的精选付费文章[3] 订阅服务价值 - 当前领券后订阅价格为390元/年[3] - 可获取上百篇外资投行科技行业分析报告及每日精选内容[3] - 对行业深度研究和投资决策具有较高参考价值[3]
从冷战时期的出口管制到AI芯片战
傅里叶的猫· 2025-06-03 22:38
中国和美国的AI芯片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其实现代计算出口限制源于冷战时期的CoCom(多边 出口管制协调委员会)机制,美国通过限制苏联获取计算技术以保持战略优势,当时计算能力首次 成为地缘政治资产。在70年后的今天,美国又想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我们。 这篇文章来自substack上的ChinaTalk,文章中详细分析了冷战时期出口管制的历史,提到了政策的可 执行性问题,就像前段时间美国一开始出台的针对芯片原产地的关税政策,根本不具备可执行性。 文中作者也指出了中国目前的问题,还是强调一下,文章内容仅代表原文作者的观点,并非笔者的 观点。 原文链接:https://www.chinatalk.media/p/learning-from-cocom 本次转载已获得ChinaTalk主理人Jordan的许可。 现代计算出口限制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远超近期新闻头条。如今的AI芯片限制只是美国技术遏制 战略的最新篇章,这一战略早在拜登政府的AI扩散框架或特朗普时代的华为制裁之前就已开始。战 略性限制对手计算能力的做法可以追溯到冷战初期,当时计算能力首次成为地缘政治资产。 1989年东欧集团计算机展示 1949年成立的多 ...
外资顶尖投行研报分享
傅里叶的猫· 2025-06-02 22:19
外资研报资源 - 提供每日数百篇外资顶尖投行原文研报 包括大摩 小摩 UBS 高盛 Jefferies HSBC 花旗 BARCLAYS等机构报告 [1] - 包含半导体行业分析机构SemiAnalysis的全部分析报告 [3] - 每日更新Seeking Alpha Substack stratechery的精选付费文章 [3] - 资源涵盖科技行业分析报告和每日精选报告 适用于投资研究和行业深度分析 [3]
聊一聊博通
傅里叶的猫· 2025-06-02 22:19
博通在AI芯片和网络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 - 公司在AI芯片和网络半导体领域占据无可撼动的领先地位 AI芯片分为GPU和ASIC两大类 其中ASIC领域与Google和亚马逊等巨头合作开发专用芯片 [1] - 预计2025财年AI相关总收入将达到190亿至200亿美元 同比增长超60% 符合三年目标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60-65%的预期 [1] AI ASIC市场统治力 - 累计完成超过100个7nm 5nm 3nm和2nm工艺设计 市场份额超80% [2] - Google的TPUv6 3nm ASIC已进入量产阶段 预计带来超过150亿美元的终身收入 2025年7月起贡献收入 全面量产将在2026年上半年实现 [2] - 已完成下一代TPUv7 3nm设计 并与Google合作启动TPUv8 2nm项目 计划于2027/2028年量产 [2] 高性能交换/路由芯片领域主导地位 - 凭借Tomahawk 5和Jericho 3芯片组 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 [2] - 下一代3nm Tomahawk 6交换芯片组将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 支持102Tbps交换吞吐量 采用200Gbps SERDES技术 领先竞争对手1-2步 [2][5] 与科技巨头的合作项目 - 与Meta共同设计7nm和5nm MTIA AI芯片 已完成下一代3nm MTIA芯片采样 预计2026年量产 [3] - 与OpenAI和软银/ARM的AI ASIC项目稳步推进 采用台积电3DSOIC堆叠芯片技术 计划2025年下半年tape-out 2026年中/下半年量产 [3] 市场机会扩大 - 与科技巨头的合作项目将推动市场机会从2027财年的约750亿美元增至2028财年的超过1000亿美元 [3] 多元化业务布局 - 公司在无线 数据中心网络 AI/深度学习ASIC 存储和基础设施硅 硬件 软件领域广泛布局 业务周期性显著降低 同时保持业界领先的毛利率 运营利润率和自由现金流利润率 [7]
英伟达财务模型分析--钱都挣在了哪里?
傅里叶的猫· 2025-06-01 23:22
英伟达Q1财报核心表现 - 季度营收440 6亿美元 符合预期433 7亿美元 环比增长47亿美元 受数据中心和游戏业务带动 [1] - 毛利率60 5% 低于预期68 9% 主要受H20芯片存货减值45亿美元影响 剔除后毛利率可达71% [1] - 核心经营利润216亿美元 同比增长28% 核心经营利润率49 1% 同样受H20减值影响 [1] 数据中心业务 - 营收391 1亿美元 同比增长73 3% 主要由Blackwell产品推动 应用于大型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 [2] - 计算收入341亿美元 同比增长76 1% 网络收入49 6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3% [2] - 2022-2024财年收入从106 2亿激增至1006 9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08% 2025财年预计1525亿美元 [3][4] - 产品迭代显著 A100占比从90%降至0 H100/H200占比达95%后降至50% B100/B200成为主力占比97% [6] 游戏业务 - 2022财年收入33 75亿美元 2023财年暴增至111 86亿美元 2024财年略降至97 81亿美元 [12] - GeForce占比80-85% 2023财年收入91 38亿美元 2025财年预计95 36亿美元 [13] - Console Gaming占比15-20% 收入相对稳定 2025财年预计21 35亿美元 [13] - 2026财年预计收入140 43亿美元 但2027财年回落至95 94亿美元 [15] 汽车业务 - 2022财年收入5 66亿美元 2025财年预计24 2亿美元 同比增长100 3% [18] - DRIVE平台贡献75-85%收入 已获25家车企订单 覆盖50款车型 [19] - 2026财年预计收入38 45亿美元 长期市场潜力达3000亿美元 [20] 中国市场影响 - H20芯片禁令导致45亿美元存货减值 预计下季度损失80亿美元收入 [22] - 中国500亿美元AI芯片市场对美国企业基本关闭 [22][24] - 若不受禁令影响 下季度收入环比增幅可达90亿美元 [23] 财务展望 - 2026财年Q2预计收入450亿美元±2% GAAP毛利率71 8%±50基点 [25] - 运营支出GAAP约57亿美元 非GAAP约40亿美元 税率16 5%±1% [25] 产品技术趋势 - 单位销量从2022财年135 62千个增至2025财年1506 34千个 [7] - 综合ASP从10 71千美元增至41 67千美元 反映产品高端化 [8] - Rackscale形态占比从14%增至60% 显示集成解决方案受青睐 [8]
外资顶尖投行研报分享
傅里叶的猫· 2025-05-30 23:44
外资研报资源 - 提供每日数百篇外资顶尖投行原文研报 包括大摩 小摩 UBS 高盛 Jefferies HSBC 花旗 BARCLAYS等机构报告 [1] - 涵盖半导体行业深度分析 包含SemiAnalysis全部研究报告 [3] - 每日更新Seeking Alpha Substack stratechery的精选付费文章 [3] - 当前优惠价390元可获取每日上百篇科技行业分析报告及精选内容 [3] 研究价值 - 资源适用于投资决策支持及行业深度研究需求 [3]
EDA禁售,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如何应对?
傅里叶的猫· 2025-05-30 23:44
今天关于EDA禁售的消息已经是全网都是了,但笔者还是认为有周旋的余地,三大家EDA公司肯定 还会再跟美国政府继续沟通。一刀切的政策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因为这样太极端了,本以为是针 对某些场景的禁令。但川总那朝令夕改的政策,后续如何,我们等待即可,也无需做过多的揣测。 星球中放了几篇EDA相关的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星球查看。 我们上篇文章中,提到了现在国产EDA公司目前虽然覆盖了很多芯片设计、验证和生产的场景,但 有些工具的bug较多,有个朋友说在使用某个国产EDA工具时,基本就是在帮他们debug工具。 如果EDA断供,国产EDA够用吗? 所以在目前还没有做到EDA国产替代的情况下,短期内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的项目还如何继续? 我看有网友提到一个说法:其实EDA禁售对很多公司不影响,可以用盗版license,即破解版的EDA 工具。 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EDA工具与代工厂(台积电、中芯国际)的工艺设计套件(PDK)之间 的紧密关系,PDK会频繁更新并校验许可证,盗版软件很快就会失效,别说是台积电,即便是中芯 国际,也不会给盗版license生产。 一般常采用的方式有这么几种: 其实除了EDA工具,像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