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抓AI趋势
搜索文档
【财报季】台积电25年Q2财报全解读:股价上涨3%,芯片行业全面受益!
老徐抓AI趋势· 2025-08-02 13:56
核心财务表现与业绩亮点 - 台积电2025年第二季度合并营收达9337.9亿新台币(约300.7亿美元),同比增长38.6%,环比增长11.3% [6] - 净利润达3982.7亿新台币(约128.3亿美元),同比大增60.7%,环比增长10.2% [6] - 毛利率维持在58.6%高位,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为49.6%和42.7%,超出市场预期 [7] - 每股盈余(EPS)为15.36新台币,同比增长60.7% [6] - 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净利润两位数增长 [7] 技术节点与业务结构分析 - 先进制程(7纳米及以下)贡献74%的晶圆总营收,其中3纳米、5纳米、7纳米分别占比24%、36%、14% [10] - 高效能运算(HPC)业务营收占比达60%,环比增长14%,成为最大增长引擎 [12] - 智能手机业务占比下降至27%,反映消费电子需求疲软 [12] - 物联网和车用电子各占5%,数字消费电子占1% [12] 运营与财务指标深度解析 - 第二季度晶圆出货量(等效12英寸)达3718千片,同比增长19.0%,环比增长14.1% [15] - 单晶圆收入(等效12英寸)为8088美元/片,环比增长3.2% [15] -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4970.7亿新台币,自由现金流达1998.5亿新台币 [16] - 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23645.2亿新台币,总资产达70063.5亿新台币 [16][17] 电话会关键信息与未来展望 - 3纳米和5纳米产能"未来几年都很紧张",AI芯片将向N3制程转移 [18] - 2纳米制程预计2025年量产,晶圆代工价格可能飙升至3万美元/片 [19] - 人形机器人半导体市场预计医疗行业将率先应用,商业化爆发需6-12个月 [20]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为318-330亿美元,毛利率指引55.5%-57.5% [22]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AI浪潮拉动半导体行业,HPC 60%的营收占比和先进制程74%的贡献率凸显主导地位 [22] - 摩根大通预计2025年营收增速达20%区间高位,主要得益于AI需求增长 [22] - 长期毛利率目标定在53%以上,显示对盈利能力的信心 [22] 关税影响分析 - 关税政策促使2025年营收增长预期从25%下调至20-23%区间 [40] - 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规划月产能达5万片,覆盖N4/N5制程 [47] - 先进制程展现抗风险能力,3纳米产能未来几年保持紧张 [45] - 新台币升值使美元计价营收增长(44.4%)显著高于新台币计价增长(38.6%) [43] 机器人行业观点 - 人形机器人短期贡献有限,医疗领域可能成为早期突破口 [31][32] - 长期潜力巨大,半导体机会可能是电动汽车市场的十倍 [33] - 制造平台已为未来机器人芯片需求做好准备,特别是在传感器集成和能效优化方面 [34]
ChatGPT见顶后,AI新战场世界模型:中国已经先行一步!
老徐抓AI趋势· 2025-07-31 09:03
AI发展阶段 - AI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感知AI、生成式AI、具身AI [5][7][16] - 感知AI阶段始于2012年,图像识别准确率超越人类,但知识量有限(1400万张图片≈人类10年标注时间)[7][9] - 生成式AI阶段始于2017年,Transformer架构和GPU算力提升推动大语言模型发展,GPT-3训练数据达7500亿Token(≈人类10万年书写量)[12][13] 大语言模型瓶颈 - 互联网训练数据预计2028年枯竭,大语言模型增长面临天花板 [15] - AI需转向新学习方式,通过真实环境交互实现持续进化 [16][18] 世界模型定义与价值 - 世界模型是高精度物理规律模拟器,支持AI虚拟试错训练 [19] - 解决传统AI生成视频的物理错乱问题(如穿车、不合逻辑的物体交互)[20] - 自动驾驶训练成本大幅降低:虚拟场景可定制天气、光线、路况,替代百万小时现实数据采集 [19][22][23] 商汤科技技术突破 - 推出"开悟"世界模型,支持自然语言描述生成多视角物理合规视频 [22] - 发布"悟能"平台,整合世界模型与感知/导航能力,构建机器人虚拟训练环境 [24] - 技术应用覆盖自动驾驶、机器人操作等物理交互场景 [25][26] 行业竞争格局 - 世界模型将重塑AI数据生产方式(自我生成替代互联网采集)、训练效率(秒级仿真)、产业落地(制造业/医疗/教育等)[28] - 类比移动互联网发展:大语言模型类似"智能手机",世界模型类似"App Store",推动AI进入物理世界 [28] - 中国企业在世界模型领域已提前布局,技术升级节奏可能快于大语言模型周期(1-2年内或现突破)[28][30] 经济影响 - 世界模型与具身AI结合将推动机器人从工具向伙伴演进,加速AGI时代到来 [28] - 技术革命有望显著拉动经济增长,类似移动互联网对生产力的提升效应 [29]
和未来学教父KK对谈前,我想先听听你的
老徐抓AI趋势· 2025-07-28 19:44
KK背景介绍 - Kevin Kelly(KK)是《失控》《必然》《科技想要什么》的作者,被称为"硅谷活祖宗""全球未来学教父" [1] - 即将进行一场以"站在2049年往回看"为主题的深度对谈,涉及AI、镜像世界、脑机接口等未来议题 [1] 未来对谈内容 - 对谈将全程录制并精剪发布,聚焦AI、脑机接口、终极教育等核心未来议题 [1] - 直播中将展示对谈全程,并开放观众预约 [1] 观众互动 - 向观众征集提问KK的问题,涉及心灵感应、意识上传、基因增强、AI教育等未来社会议题 [1] - 优质问题将由主办方直接向KK提问 [1] 商业推广 - 提供KK新书的购买渠道,可通过识别二维码下单 [1]
【财报季】光刻机龙头阿斯麦暴跌,拖累整个芯片行业:ASML Q2财报背后藏了什么雷?
老徐抓AI趋势· 2025-07-22 03:25
财务表现概览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销售额7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42.13亿元),处于预测区间72-77亿欧元上限,同比增长23.21%,环比微降0.646% [5] - 毛利率达53.7%,超出51%-53%指引区间,净利润2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1.81亿元),同比增长44.9%,环比下滑2.76% [5] - 光刻系统销售额56亿欧元(占比73%),同比增长17.5%,服务收入21亿欧元(占比27%),同比增长41.4% [6] 订单与设备销售 - 第二季度新增订单55.41亿欧元,较第一季度39.36亿欧元显著回升,其中EUV光刻机订单23亿欧元(占比42%),非EUV订单32亿欧元 [6] - 设备销售方面,新光刻系统67台(第一季度73台),二手光刻系统9台 [6] 毛利率超预期驱动因素 - 升级服务收入增长带来额外收入20.96亿欧元,一次性成本降低及关税影响低于预期 [8] - High-NA EUV系统收入确认拉低毛利率1个百分点,但整体仍保持53.7%高位 [8] 技术进展与市场动态 - 交付首台第二代High-NA EUV光刻机TWINSCAN EXE:5200B系统,推出TWINSCAN NXE:3800E巩固DRAM领域光刻密度 [9] - 新增订单中逻辑芯片占比84%(受AI需求驱动),存储芯片占比16%,中国市场营收占比预计超25% [10] 资本运作与财务细节 - 第二季度回购14亿欧元股票,2022-2025年累计回购计划达58亿欧元,派发每股1.60欧元中期股息 [11] - 关键财务指标:净销售额环比降0.65%至76.92亿欧元,毛利率微降0.3个百分点至53.7%,净利润环比降2.76%至22.90亿欧元 [10] 管理层展望 - 预计第三季度净销售额74-79亿欧元,毛利率50%-52%,全年销售额增长约15%(对应325亿欧元),毛利率维持52% [13] - 强调DRAM领域光刻强度提升及EUV应用推进,但提示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需求波动风险 [13] 股价大跌原因分析 - 第三季度业绩指引低于市场预期(高端79亿欧元vs预期82.6亿欧元),毛利率预期下滑至50%-52% [18] - 管理层对2026年增长前景表达不确定性,提及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 [20] - 中国市场营收占比从2024年41%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27%,受出口限制影响 [21] - 财报公布前股价已上涨28%,高估值(市盈率29.2倍)在增长不明朗时引发调整 [23] 行业与市场背景 - 半导体行业复苏受AI需求推动,DRAM制造商加速技术升级,但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和供应链重构压力 [25] - ASML处于传统EUV向High-NA EUV过渡阶段,新技术高研发投入增加经营风险 [25] 综合评估 - 短期业绩强劲但长期增长担忧主导市场情绪,技术领先地位稳固但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估值 [32] - 需关注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演变、High-NA EUV商业化进程及全球半导体资本支出趋势 [32]
马斯克吹的牛实现了?Grok4横空出世,电动车和机器人行业要被降维打击了!
老徐抓AI趋势· 2025-07-20 15:03
核心观点 - AI领域即将迎来"智力爆炸",Grok4的发布标志着技术突破性进展 [1] - Grok4在多项测试中表现远超人类和其他AI模型,实现能力跃迁 [6][8][10][12][14][16] - 马斯克团队通过算力投入、训练策略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和领导力实现后来居上 [17][18][20][21][22][23][24][26] - Grok4与特斯拉、SpaceX深度结合将重塑电动车和机器人行业 [27][28][29][30][31] - AI行业格局将因芯片、算力和工程能力三重共振而改变 [32] Grok4技术性能 - Human's Last Exam测试中纯模型得分26.9%,工具辅助后达41%,远超谷歌Gemini 2.5 Pro的21.6% [8] - ARC-AGI-2推理测试分数从8.6%提升至15.9%,实现翻倍突破 [10] - 实战场景测试中经营自动售货机的盈利能力是第二名的两倍、人类的六倍 [14] - 语音助手Eve反应速度无延迟,交互体验远超现有产品 [16] 成功底层原因 - 算力建设速度惊人:122天建成10万张H100芯片算力中心,92天后翻倍至20万张 [17] - 电力供应系统创新:采用PowerPack矩阵精确匹配AI训练电力需求波动 [18] - 训练策略差异化:Grok4将全部算力投入强化学习后训练而非预训练 [20][21] - 工作机制突破:引入工具链调用和多智能体讨论机制提升能力 [22] - 领导力优势:马斯克亲自参与技术细节并深刻理解AI发展路径 [24][26] 行业影响 - 工程模拟领域:Grok4成为模拟器调度层,将数月创新周期缩短至几小时 [28][29] - 汽车行业:语音助手Eve将彻底升级特斯拉车载系统体验 [30] - 机器人领域:Optimus可通过"看视频学动作+模拟器训练"实现效率亿倍提升 [31] - 芯片产业:验证算力投入有效性,利好英伟达、AMD等芯片厂商 [32] 商业模式定位 - Grok4定位为工程工具而非对话AI,目标是通过提升集团效率创造价值 [29][34] - 未来可能成为SpaceX轨道调度、特斯拉风阻优化等核心系统 [34] - 商业模式区别于订阅制AI,更接近工程仿真+AI中台的组合 [29]
DeepSeek半年沉默,谁偷走了中国AI的奇迹?
老徐抓AI趋势· 2025-07-18 12:52
DeepSeek发展现状 - 公司2月凭借DeepSeek-VL与DeepSeek-R1版本以低算力实现超高性能引发全球关注,甚至影响英伟达股价[7] - 半年后R2版本因算力瓶颈迟迟未发布,技术进展陷入停滞[4][7] - 早期"算力不再重要"的行业讨论被证伪,当前困境凸显算力仍是AI发展核心[7][10] 算力与AI发展关系 - AI智能本质依赖算力支撑,工业级应用无法通过小算力模型实现[7] - 公司R1版本热度被质疑虚高,低算力跑出的性能难以持续[8][9] - 大模型发展逻辑需"大而强"而非"小而美",算力短缺直接限制算法突破[10] 行业竞争格局 - 马斯克旗下XAI推进速度远超同行,GROK 4已部署至特斯拉和SpaceX进行工程优化[5][12] - 竞争对手OpenAI/Anthropic处于论文阶段,Google Gemini/Claude面临团队重组[12] - 马斯克被视作行业"大鲶鱼",其激进创新迫使全行业加速竞争[12] 差异化竞争策略 - 第二梯队企业可通过延长研发周期(如10年10人团队)复制头部技术路径[13] - 在中后段市场保持领先优势仍具商业价值,全球多数国家尚未具备同类技术能力[13] - 建议聚焦模型应用落地而非直接对标头部,利用现有技术框架开拓细分市场[14] 行业启示 - 技术创新需遵循本质规律,过度宣传低算力突破易导致发展失衡[7][14] - 当前差距提醒行业重视算力基建与长期积累,避免概念炒作[14]
别只盯着皮衣和唐装,H20和4万亿才是真看点!
老徐抓AI趋势· 2025-07-18 11:00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核心逻辑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并非泡沫,而是产业级演进的体现,市场正在对"算力=智能"的认知重新定价[5] - AI的智能本质上是算力的堆积,芯片是将电能转化为智能的工具,类似于人脑将食物能量转化为思维能力[6][7][8] - 算力是工业化的"大脑复制机",可以规模化制造和扩容,而人类大脑无法无限扩展,算力边界决定了AI发展边界[9] - 全球对"智力"需求急剧膨胀,GPT参数量翻倍,各类AI应用上线,背后都是算力的堆积游戏[10] - 英伟达芯片是AI时代的"新石油",扮演着类似工业革命中煤炭和石油的角色,但硅资源比石油更丰富[11] 英伟达与华为的竞争格局 - 英伟达中国特供芯片H20解禁,华为910C性能指标上优于H20,但面临量产难题和软件生态壁垒[16][17][18] - 华为业务多元化导致潜在客户顾虑,与英伟达的"竞合"关系影响了910C的市场表现[19][20] - 真正替代英伟达需要一家"只做芯片、不做平台和终端"的超级公司[21] - 英伟达重返中国不仅是利润考量,更是生态和平台之争,中国拥有全球50%的AI研究员[22][23][24] H20解禁对中国AI产业的影响 - H20解禁短期内是中国AI产业的"救命水",缓解算力依赖问题[26] - 长期看可能拖慢国产替代步伐,中国在芯片制造和生态层面仍存在明显短板[26] - 如果美国再次封禁芯片出口,中国AI研发将面临严重掣肘,难以完全放弃英伟达芯片[26] - 华为和英伟达虽然都在做芯片,但处于不同的竞争身位[27] AI革命与未来展望 - 未来几年是AI革命的关键时期,中国厂商需要在AI和芯片领域加速发展[30] - 英伟达4万亿美元市值不是终点,而是现代智能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节点[13] - 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需求无限,芯片需求没有天花板,将推动算力持续增长[12] - 全球AI发展路径已经明确,参与者需要理解算力革命背后的逻辑并做出选择[13]
喜报!实盘组合半年收益已超越去年1年成绩!(睿定投等全球配置组合的周复盘&发车份数)
老徐抓AI趋势· 2025-07-17 20:54
一周行情复盘 - 全球股市表现分化:A股和港股均小幅上涨超过1%,美股上涨0.75%,德国涨0.36%,日本和印度下跌,越南市场单周涨幅高达4.88% [2] - 债券市场整体回调:中国债和美国债均下跌,黄金反弹1.25% [2] - 三大核心组合表现稳健出色 [2] 省心债组合 - 本周回调但保持正收益,2025年累计收益1.05% [3] - 历年收益曲线平缓上升,2023年收益3.46%,2024年收益3.84%,2025年迄今收益1.05% [5][7] - 预计债券收益率将保持低位震荡,适合作为资产配置的“安全垫” [5] 睿定投全球版组合 - 本周上涨1.01%,2025年累计收益7.94%,超过去年全年7.87%的收益水平 [6] - 过去两年半表现:2023年收益3.46%,2024年收益3.84%,2025年迄今收益7.94% [7][11] - 采用全球配置策略,涵盖A股、港股和美股市场,平滑投资风险 [18] 懒人均衡组合 - 本周收益0.54%,2025年累计收益5.74%,超过2024年全年表现 [10] - 历年收益:2023年13.13%,2024年7.87%,2025年迄今5.74% [11] - 股债均衡配置,适合长期定投,面对市场回调时具有加仓机会 [12] 本周发车组合 - 发车5个组合:小帮睿定投(全球版)组合0.5份,懒人投资一均衡组合1份,小帮恒生港股通组合0.5份,小帮美股组合0.5份,小帮红利组合0份 [15][17] - 睿定投全球版组合累计收益率402.38%,最大回撤-35.21%,年化波动率18.41%,夏普比率0.73 [18] - 懒人均衡组合累计收益率2.56%,最大回撤-27.45%,年化波动率10.11%,夏普比率-0.09 [19] 组合策略与市场观点 - 睿定投全球版组合采用A股+港股+美股分层布局,平滑风险 [18] - 美股组合本周减半定投,因纳指100创历史新高,估值已不低,存在中期回调风险 [21] - 港股组合本周减半定投,因高股息类位置偏高,但估值持续恢复 [24]
半年盈利6.52%,1年盈利15.52%,实盘组合睿定投是如何做到的?(含跟车新玩法发布)
老徐抓AI趋势· 2025-07-11 05:17
核心观点 - 全球配置 + 纪律执行是普通人穿越牛熊、稳步增值的可靠方法 [2] - 睿定投全球版2025年上半年收益率为6.52%,近一年收益率为15.52%,表现优于主流指数 [4][6] - 组合设计基于全球多资产轮动+低相关性,有效分散风险 [7][12] 实盘组合上半年复盘 - 睿定投全球版2025年上半年收益率6.52%,近一年收益率15.52%,历史最大回撤-35.21% [4][6] - 其他组合表现:懒人均衡(+4.90%)、美股组合(+11.16%)、红利组合(+3.48%)、恒生港股通(+8.32%)、省心债(+0.96%) [6] - 对比主流指数:2025年上半年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7.86%,沪深300+0.03%,睿定投全球版+6.52% [8] - 2023年至今任意月份开始定投睿定投全球版或懒人均衡组合均获得正收益 [9][10] 睿定投成功原因 - 全球资产配置:A股低迷时美股AI龙头、越南市场贡献正收益 [11] - 低相关性资产组合:债券、黄金与股市联动性低,纳指与A股联动性不到10% [12][13] 投资路线图 - 10年翻倍计划:假设年化≥7%,1年内分50周定投完毕,持有10年可实现翻倍 [14] - 攒500万计划:每周定投¥2,500,年投入12.5万,约19.4年达成目标 [14] - 教育、医疗、应急、养老四笔钱需优先保障,剩余闲钱用于全球定投追求7-8%复利 [14] 跟车玩法 - 低估多买(最高4倍基准金额),高估少买或暂停 [15] - 首批可跟车组合:睿定投全球版、懒人均衡、小帮红利、港股通、美股组合 [15] - "1+1"配置建议:80%资金配置睿定投全球版或懒人均衡,10-20%配置单一市场组合(美股/港股/红利) [15] - 每周四发车,单次最低金额¥400-500,全年投入低于2万建议普通定投 [15] 组合服务与答疑 - 持有组合可加入免费服务群,获取组合表现、调仓提示、在线答疑等服务 [21] - 常见问题解答:定投周期建议周三或周四、跟车无额外费用、止盈功能预计下半年上线 [22]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搞抽象还是玩真的?特斯拉股价最坏会跌到哪?
老徐抓AI趋势· 2025-07-11 03:55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事件 - 马斯克与特朗普就"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产生分歧,并公开批评该法案 [3] - 马斯克在X上发起投票,65.4%参与者支持创建新政党"美国党" [3] -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将参加2024年总统选举而非原计划的2026/2028年 [5] - 《纽约时报》评论称在美国成立新政党难度超过把人送上火星 [7] 特斯拉基本面分析 - 特斯拉拥有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数据、数据中心、机器人及电池专利 [14] - 公司业务多元化涵盖电动车、光伏储能、太阳能及能源领域 [14] - 2024年特斯拉收入增速预计为1%,低于腾讯(8%)和阿里(6%) [16] - 当前市值约1万亿美元,假设腰斩至5000亿仍高于阿里(2563亿)和宁德时代(2056亿) [14][16] 极端情景估值测算 - 假设马斯克意外去世导致股价腰斩至5000亿美元,相当于腾讯当前市值(5861亿)水平 [14][15] - 5000亿估值对科技巨头具吸引力:苹果持有1330亿现金+年现金流1100亿,谷歌持有900亿现金+年现金流1200亿 [17] - 科技巨头收购可能溢价,因特斯拉含自动驾驶/机器人/AI等核心技术资产 [17][18] 投资策略建议 - 仓位管理是关键:10%仓位下极端风险仅5%,100%仓位则面临50%损失 [19] - 特斯拉底线估值随时间推移将逐步抬升 [19] - 投资需综合考量估值/周期/全球环境,而非单一事件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