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徐抓AI趋势
icon
搜索文档
喜大普奔!我的视频号粉丝突破 100 万啦!感谢大家一路陪伴~
老徐抓AI趋势· 2025-10-15 20:59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公司创业已进入第八年 经历了从低谷到高光的不同阶段 [4] - 公司早期通过公众号和有书平台发展 后续获得红杉 腾讯 DST等顶级机构投资 [6] - 公司将AI视为第二次创业起点 进行了全面战略转向 涵盖投资 应用 内容及运营的全线AI化 [14][15] - 公司首次创业依赖勤奋 第二次创业则依靠对AI趋势的判断 [17] 内容创作与用户增长 - 视频号粉丝数突破100万 标志着公司与AI时代的共振 [2][17] - 早期专注于投资与资产配置的短视频内容 尝试多种风格但粉丝增长乏力 [10] - 转向AI主题内容后 粉丝数在一年内从20万飙升至105万 在视频号平台实现高速增长 [11] - 因在视频号的出色表现获得腾讯官方颁奖及在创作者大会上被点名表扬 [11] 行业趋势与投资观点 - AI被视为一场结构性浪潮 而非短期热点 其规模可能超越过去二十年的房地产周期 [11][13] - AI被认为将再造所有行业 改变财富逻辑并重塑能力边界 [13] - 未来二十年是AI的周期 懂AI 用AI 投AI的人将成为新一代赢家 [13][17] 市场活动与产品信息 - 公司计划举办双十一活动 推出优惠会员机制 AI线下课程首发及AI时代必读书推荐 [18] - 活动旨在帮助用户在市场波动中看清方向 抓住AI时代的机会 [18][19]
海外黑天鹅带来的“新机遇”
老徐抓AI趋势· 2025-10-15 14:08
市场近期动态与投资策略 - 美股市场出现“企盼已久”的下跌,加密资产亦受波及,事发后24小时全网爆仓总金额达19133亿美元[1] - 在24小时内,多单爆仓金额为1668亿美元,空单爆仓金额为245亿美元[2] - 建议在市场回调时采用“网格加仓”方式买入以应对不确定性,若长期基本面未被动摇,回调是加仓机会[3] - 此次市场波动源于“中美关税冲突”,回顾今年4月初类似事件,越南股市暴跌19%,香港股市暴跌15%,新加坡股市暴跌14%,日本股市暴跌13%,印度股市下跌6%,整体新兴市场跌幅超过11%[3] - 投资“抄底”方向除中美科技股外,可重点关注东南亚市场,未来3-5年东南亚可能成为全球资本瞩目的“新大陆”[3] 东南亚科技投资的宏观基石 - 东盟六国在2024-2029年期间平均实际GDP增长率预计保持在45%左右,增速仅次于印度的65%,高于全球30%的平均水平及发达经济体22%的增速预期[8] - 东南亚地区劳动人口(15-64岁)占比在65%-70%高位,2025年各国整体平均年龄约在28-31岁之间,老龄化率仅为75%,远低于中国的143%[8] - 年轻且增长的劳动人口催生巨大消费市场,中产阶级规模随城市化扩大,为科技企业带来增长动力[11] - 东南亚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2600亿美元,但电商渗透率仅15%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提升至24%,存在广阔增长空间[12] - 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国内内需占GDP比重均超过50%,国内需求大有助于经济抵御外部贸易冲击[14] 产业链转移与政策环境 -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英特尔、英飞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在东南亚投入重资布局半导体与AI产业[17] - 东南亚区域在芯片组装、测试、封装等下游环节具全球竞争力,贡献全球约五分之一的半导体出口额,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计占区域集成电路出口价值的78%[17] - 随着全球主要央行进入降息周期,东南亚各国有更多空间通过宽松政策刺激内需,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19] - 东南亚企业EPS增速在2025和2026年预期分别达到7%和9%,其中越南和泰国2025年增速预期分别达19%和15%[19] 核心企业盈利状况与行业转型 - Sea集团2024年收入达168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净利润45亿美元,大幅增长1753%,其电商业务首次实现全年调整EBITDA转正[20] - Grab 2024年收入27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亏损收窄至158亿美元,同比改善67%[20] - GoTo 2024年核心GTV达2682万亿印尼盾,同比增长58%,净亏损缩至3860亿印尼盾,同比大幅下降94%[20] - INFOSYS 2025财年营收1927亿美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42%,净利润约316亿美元,自由现金流达4088亿美元,同比增长418%[20] - 这些企业的盈利改善趋势标志着东南亚科技行业正从“烧钱换市场”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21] 资本流动与估值水平 - 根据JP摩根预测,东南亚企业EPS增速在2025和2026年预计分别达到7%和9%[23] - 越南和泰国企业展现出强劲盈利能力,2025年EPS增速预期分别达19%和15%[23] - 东南亚科技指数预测P/E估值仅为185倍,处于近两年低位区间,展现出相较于估值高企的美股科技股的“性价比”[24] - 指数成份股按市值计算接近一半为美股上市,其余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25] - 前十大持仓占比约80%,高度集中于Sea、Grab和阿斯特拉国际等区域龙头,这些公司收入高度本土化,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较小[27]
马斯克没说谎,特斯拉的电动车真的“活了”
老徐抓AI趋势· 2025-10-11 21:11
FSD v14技术突破 - FSD v14系统实现重大升级,车辆表现出对人类意图的共情能力,能够理解点餐场景等行为上下文[4] - 系统通过意图识别而非简单规则导航,在Drive-Through测试中实现全自动点餐流程,驾驶员无需触碰方向盘[4] - 技术突破可能源于世界模型(World Model)的引入,使车辆具备预测人类行为并自适应配合的能力[4] - FSD与Optimus人形机器人共享底层AI模型,形成"车是有轮子的身体,机器人是有双手的身体"的协同发展格局[5] 公司战略布局 - 特斯拉战略重心从造车转向AI平台训练,造车目的在于收集真实世界数据喂养FSD算法[11] - 公司每年AI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美元,资金来源于造车利润,目标赢得AI战争而非销量战争[10] - 未来竞争护城河在于AI驾驶系统的学习速度和规模化能力,硬件优势将逐渐淡化[12] - 公司正从制造业向算法时代转型,未来对手将是OpenAI、Google等AI公司而非传统车企[12] 产品发展路径 - FSD版本将持续升级,v14.3版本将实现"觉醒"特征,具备主动决策能力成为智能体(Agent)[6][7] - Robotaxi在美国部分城市低调运行,扩张后将使公司估值逻辑从车企转变为移动AI平台[15] - Optimus第三代机器人量产时间推迟至2026年,注重产品成熟度而非展示性[15] - 三叉戟战略(FSD、Robotaxi、Optimus)将推动公司从制造公司进化为自我演化的生态系统[13][15][17] 市场表现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49.7万辆车创历史新高,但市场担忧需求透支导致股价高开低走[8] - 新推出廉价版Model 3和Model Y(定价分别为36,000美元和39,900美元)减配座椅通风等功能,市场反应冷淡[8] - 降价策略具有防御性对冲目的,防止四季度销量断崖式下滑,同时保持毛利率以支撑AI研发[10] - 公司通过价格策略为FSD发展争取时间,体现终局思维下的战略取舍[10][11] 技术演进前景 - FSD v14.2正式版参数量比上一代提升10倍,标志算法进入世界模型阶段[13] - 公司预计三年左右可能出现超级人工智能(AGI),AI红利将持续释放[17] - 自动驾驶达到L4/L5级别后,车辆核心价值将从配置转向智商,人类驾驶将成为业余行为[12] - 技术发展将加速行业变革,但需要持续跟踪和深入研究才能把握投资机会[18][19]
盈米小帮投顾团队-第13次信号发车
老徐抓AI趋势· 2025-10-11 15:04
市场行情复盘 - 截至9月29日当周市场呈现“股强债弱”结构,股票表现强劲而债券承压,黄金成为假期期间表现耀眼的资产 [1] - A股沪深300指数上涨2.15%,中证红利指数上涨0.74%,恒生指数上涨1.06% [2] - 美股纳指100下跌0.60%,德国DAX指数上涨0.93%,日经225指数下跌0.99%,印度Sensex30指数下跌2.18%,越南胡志明指数上涨1.96% [2] - 债券市场整体回落,中债新综合全价指数下跌0.33%,美国20年以上国债指数反弹1.05%,上海金价上涨2.57% [2] - 风险偏好回升导致股债市场出现跷跷板效应,风险资产回暖而避险资产表现稳健 [3] 睿定投全球版组合表现 - 该组合实现连续三年正收益,2025年至今收益有望突破15% [7] - 从去年开始定投的累计收益基本在10%以上 [7] - 组合在3000多只股票和混合型基金中排名进入前9% [7] - 核心策略为全球多资产配置,重点覆盖AI、科技、新能源、红利等高质量板块 [7] - 组合采用A股+港股+美股市场分层布局思路,通过不同市场间权益资产分散风险 [15] - 组合已将超配美股的部分提前减仓回归正常配置中枢 [16] 懒人均衡组合表现 - 过去一周组合微涨0.05%,2023年收益13.13%,2024年收益7.87%,2025年至今收益16.18% [9] - 今年以来收益已接近11%,去年录得5.13%的正收益 [12] - 组合加入了更多债券资产,在震荡市中波动更小更稳健,权益仓位为51% [12][18] - 采用股债均衡配置策略,目前有充足仓位可用于市场调整时抄底 [18] 小帮红利组合表现 - 组合累计收益率达353.83%,最大回撤34.91% [19] - 在政策指引提倡企业加大分红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优选高股息高分红基金 [21] - 恒生高股息指数走出年内新高后高位震荡,中证红利资产近期走势偏弱 [22] 小帮恒生港股通组合表现 - 组合累计收益率达152.24%,最大回撤47.48%,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8.19% [23] - 恒生指数假期创新高后小幅回落,当前估值已超过近5年83%分位数 [25] - 美联储若继续降息路径将增强市场流动性,对股市形成利好 [25] 小帮美股组合表现 - 组合累计收益率达155.64%,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18.50%,最大回撤28.02% [26] - 纳指估值回升到83%分位数水平,如果继续上行需警惕风险 [16] - 考虑到估值偏高因素,本周采取减半定投策略 [27]
黄金破4000后仍被看好!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老徐抓AI趋势· 2025-10-10 12:53
黄金价格表现与市场共识 - 国际金价在十一黄金周突破4000美元/盎司关键心理关口,创下历史新高,截至10月8日伦敦现货黄金报每盎司4040美元,较2024年底涨幅超过55% [3] - 华尔街各大投行集体上调金价预期,形成了较为一致看涨的市场共识 [4] - 高盛将2026年底金价目标上调至4900美元/盎司,并提出在极端情景下金价可能升至近5000美元/盎司 [5] 主要投行金价预测 - 高盛预测2025年底金价为3700美元/盎司,2026年中期为4000美元/盎司 [5] - 摩根大通预测2025年底金价为3800美元/盎司,2026年第一季度为4000美元/盎司 [5] - 瑞银预测2025年底金价为3800美元/盎司,2026年中期为3900美元/盎司 [5] - 美国银行预测2025年底金价在2750-3000美元区间 [5] 支撑金价的核心因素 - 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2025年底再次降息,降息会压低美元和债券收益率,减少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利好金价 [9] - 美元贬值使得使用其他货币的买家购买黄金的成本相对降低,美国经济疲软数据给美元带来压力,刺激全球黄金涨价 [10] - 各国央行购买行为为市场提供支撑,其规模约为2011至2021年平均规模的两倍,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66吨,维持在历史高位 [11] - 中东、俄乌等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发酵支撑避险需求,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剧黄金战略价值,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从2000年的逾70%降至57.7% [12] 黄金投资方式 - 实物黄金如金条、金币是实实在在的资产,避险感强,适合长期持有、传承资产的投资者 [15] - 黄金ETF基金交易便捷、流动性好、门槛低,直接跟踪金价,适合希望便捷跟踪国际金价、进行波段操作或长期定投的投资者 [15] - 黄金股ETF弹性更大,可能获得高于金价的收益,但风险较高,适合能承受较高风险、希望博取更高收益的激进型投资者 [15] - 纸黄金/账户金在银行账户交易,不涉及实物交割,交易方便成本低,适合习惯在银行渠道操作、进行短期交易的投资者 [16] 具体投资工具举例 - 华安黄金易ETF(518880)是场内最大的黄金ETF基金,流动性强 [20] - 天弘上海金ETF发起联接A(014661)基于上海金,若有相关储备转移洽谈成功,上海金或有优于伦敦金更大的炒作空间 [20] - 国泰黄金股ETF联接A(021673)跟踪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可投资香港市场黄金矿业股,收益弹性高于纯金投资但风险加大 [20] - 万家趋势领先混合A(018999)是今年主动管理类基金中重仓投资贵金属赛道收益的第一名,适合希望获得黄金及矿业公司股价上涨双重收益的投资者 [20]
红利资产跌出机会?
老徐抓AI趋势· 2025-10-09 14:11
文章核心观点 - 近期红利资产回调是市场风格轮动和短期因素所致,其长期配置逻辑未变,调整后反而呈现出更好的布局机会 [1][12][15] - 在全球低利率和结构性转型背景下,兼具防御性与收益性的红利资产正迎来战略价值重估 [1][12][15] - 港股高股息资产因其更高的股息率、更低的估值以及受益于外资回流,成为机构投资者的优先选择 [3][4][7][9] 机构青睐红利资产的原因 - 保险资金加速举牌高股息资产以应对利率下行压力和期限错配风险,2025年险资举牌达30次,其中24次为港股举牌 [1] - 保险公司测算显示,若长期持有型权益资产能提供约4%股息回报,则可基本覆盖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期回报 [1] - 公募基金的红利策略从单纯高股息筛选向兼顾企业分红意愿和能力、经营质量与治理水平的综合策略演进 [2] 港股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 - 截至2025年9月29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累计上涨21%,超越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18%的涨幅 [3] - 港股恒生高股息指数股息率达6.27%,明显高于中证红利指数的4.66%,即使扣除20%分红税后收益依然优于A股 [4] - 港股金融、能源等板块龙头公司估值相较A股普遍低20%-30%,提供显著安全边际 [7] - 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港股凭借离岸属性和外资占比高成为承接美元外溢资金的重要市场 [9] - 年初至今,秦港股份、深圳高速公路股份等港股红利个股显著跑赢其对应A股标的约30个百分点 [9] 近期红利资产回调的原因 - 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资金从防守型红利资产流向半导体、AI、高端制造等成长板块 [10] - 煤炭价格波动导致中报业绩无超预期惊喜,市场对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的担忧形成压制 [10] - 美债收益率攀升降低了红利资产股息率的相对吸引力,国内央行窗口指导间接影响险资配置空间 [10] - 年报集中派息后部分资金获利了结,北向资金、杠杆资金及部分主动公募是近期减仓主力 [10] - 国庆长假不确定性促使资金观望,人民币汇率波动放大了投资港股红利资产的账面浮亏 [11] 投资策略与布局方向 - 低利率环境下能提供4%-6%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稀缺,调整使优质标的进入更具性价比区间 [12] - 建议关注港股红利资产的高性价比优势,可通过相关公募基金布局,其股息率均超过6%且波动相对更低 [13] - 推荐采用“哑铃策略”平衡组合:一端配置红利资产作为底仓获取稳定股息,另一端配置高成长性板块博取弹性收益 [14] - A股红利资产可借道红利低波指数及红利全收益指数基金,部分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收益表现大幅跑赢被动指数基金 [14]
能量密度提升50%,安全性能革命!固态电池投资全景图来了
老徐抓AI趋势· 2025-10-09 13:15
文章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技术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其产业化进程正从半固态过渡到全固态,将对新能源产业链带来颠覆性变革和价值重估 [1][2][5] 技术迭代 - 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液和隔膜,这一根本性改变带来了多重性能优势 [3] - 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达到400-500Wh/kg,远超当前液态锂电池约300Wh/kg的极限 [5] - 固态电解质不可燃、无腐蚀、不挥发,彻底解决了液态电解质带来的漏液、爆炸等安全风险 [4][5] - 固态电池具备厚度小、重量轻、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追求高续航和轻量化的电动车市场拥有天然优势 [4][5] 产业进程 - 固态电池产业化路径明确:从半固态到全固态的渐进式发展,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电解质中液体含量在10%以下 [6] - 目前国内已有四款量产车型搭载半固态电池,例如蔚来ET7/ET5的150kWh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60Wh/kg,CLTC续航里程1050公里 [6] - 产业化时间表清晰:2025年半固态电池批量装车,预计2027年需求达45GWh,市场规模54亿元;2027年硫化物全固态小批量生产;2030年全固态电池规模化应用 [7][8] - 硫化物路线因离子电导率最高(>10mS/cm)最接近商业化应用,被宁德时代、丰田等龙头企业重点布局 [10] - 固态电池带来工艺变革,其整线设备价值量约为2-3亿元/GWh,预计2030年全固态电池设备价值量有望达到273亿元,2027-2030年间复合增速约为122% [10] 市场空间 - 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巨大,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86亿元,预计到2030年有望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0% [14] - 动力电池领域仍是主要应用场景,储能、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展现出强烈需求 [14] - 人形机器人是重要应用场景,预计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从2024年34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206亿美元,固态电池潜在应用空间较大 [14] 投资策略 - 建议把握产业化节奏分阶段布局:短期关注已具备商业化条件的半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标的业绩弹性更大;中长期关注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后的核心材料环节龙头企业 [18] - 固态电解质、锂负极、新型正极材料等增量环节的龙头企业具备更高价值弹性 [18] - 设备企业同样不容忽视,在干法电极、烧结工艺等环节有技术储备的设备厂商有望获得先发优势 [18]
万亿赛道开启“去伪存真”淘汰赛
老徐抓AI趋势· 2025-10-09 13:15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概念阶段迈向商业化阶段,2024年是产业拐点之年 [2] - 机器人赛道进入“去伪存真”淘汰阶段,具备技术实力和商业化能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3][6] - 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人民币,成为大型终端市场 [8] - 投资应聚焦核心技术、商业化进展及与行业巨头合作紧密的供应链企业 [13] 资本市场 - 机器人行情领涨标的经历多轮演变:从2022年主题赛道小市值股票,到2023年有潜力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标的,再到2024年聚焦国产链及业务进展超预期个股 [5] - 2024年10月至2025年5月,市场更关注机器人业务布局边际变化大的个股及新标的,如特斯拉供应链新玩家、新进入赛道的低估值公司等 [5] - 技术进步是首要驱动力,AI大模型发展为机器人提供“大脑”,核心零部件性能提升与成本下降使大规模量产成为可能 [5] 市场空间 - 人形机器人可能是下一代颠覆性产品,其优势在于通用性,能适应人类环境而无须重新设计流程 [8] -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指出,人形机器人将率先在制造业、物流仓储、医疗服务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随后进入家庭服务场景 [8] 产业链分析 - 机器人产业链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占成本约70%)、中游本体制造(占20%)和下游系统集成(占10%) [12] - 国产供应链已在部分环节突破,如绿的谐波、双环传动在减速器领域实现量产,汇川技术、埃斯顿在伺服系统具备竞争力 [12] - 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国产核心零部件渗透率将不断提高,为国内供应链企业提供巨大成长空间 [12] 投资策略 - 建议关注三大投资主线:核心零部件企业、具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与行业巨头(如特斯拉、Figure AI)合作紧密的供应链企业 [13] - 投资需回避概念炒作,重点关注有技术壁垒和商业化进展的企业 [13] 相关基金产品 - 场内基金: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是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规模第一的ETF [23] - 场外基金包括天弘中证机器人ETF发起联接A、长城新兴产业混合A、万家人工智能混合A、南华丰淳混合A、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200ETF发起式联接C、鹏扬数字经济先锋混合A等,覆盖被动指数与主动管理型产品 [24][25][26][27]
桥水拆解:A股上涨37%,还能继续吗?
老徐抓AI趋势· 2025-09-29 09:08
文章核心观点 - A股市场上涨主要由估值扩张驱动而非企业盈利改善,行情持续性需基本面支撑 [5][6] - 中美关系呈现“竞合”常态,为市场提供理性竞争环境,关注点应回归经济增长与企业盈利 [4][5] - 科技行业国产替代趋势显著,但需关注AI应用落地节奏以验证业绩 [9] - 港股市场因成分股盈利增速更高及股东回报意识强,呈现更健康走势,是分散风险的选择 [10] 中美沟通 - 中美高层通话释放APEC峰会会晤积极信号,氛围积极 [4][5] - 长期看中美博弈呈“竞合”关系,完全脱钩不现实,理性竞争状态对市场有利 [5] 桥水拆解A股上涨动力 - 2024年至今A股收益37.1%,其中股价上涨贡献32.6%,股息分红贡献3.5% [6] - 利润增长对收益贡献仅1.7%,表明行情主要动力来自估值扩张而非盈利增长 [6] - 过去十多年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年化增速约8.7%,但频繁融资导致每股收益增速受稀释影响 [6] A股与美股比较 - 美股长期慢牛由盈利增长支撑,如纳斯达克公司利润年增速常超20% [7] - 美股公司通过股份回购减少总股本,使每股盈利增速快于净利润增速 [7] - A股核心问题是盈利驱动力不足及股权融资稀释每股收益,股东回报率有限 [7] 估值与泡沫判断 - 桥水从六维度判断A股整体无显著泡沫,仅科创50指数有局部过热迹象 [8] - 当前新增开户数约两百多万户,远低于历史牛市高点的六七百万户,市场情绪尚属平稳 [8] 科技行业国产替代 - 中芯国际测试国产DUV光刻机,缓解关键设备“卡脖子”风险 [9] - 国产AI芯片性能据报接近或超过英伟达中国特供版H20,监管层要求部分大厂暂停测试采购英伟达芯片 [9] - 国产芯片股高估值需AI应用落地验证业绩,否则面临调整压力 [9] 港股市场分析 - 恒生指数市盈率约11.9倍,分位数82%,估值不低但走势更稳健 [10] - 港股成分股包含腾讯、美团、阿里等优质公司,盈利增速更高且持续回购分红,股东回报意识强 [10]
特斯拉助攻“放开讲”上海场热力爆棚:复盘、预测、方法论一次打包
老徐抓AI趋势· 2025-09-26 19:52
线下活动概况 - 活动于9月20日在上海举办,属于“放开讲”全国巡回线下会 [2] - 现场氛围热烈,约三分之一观众拥有特斯拉,引发广泛关注 [2] 投资复盘与展望 - 深度复盘上半年重要决策,包括4月份抄底纳指和费城半导体、4月看空A股但6月转为看多、判断中国周期好转 [2] - 分享基于最新信息修正后的对未来市场的十个判断和预测 [2] - 介绍内部研究方法论“商业周期模型”,旨在寻找下一个亚马逊、特斯拉、苹果、英伟达等投资机会 [2] 资产配置策略 - 强调投资需结合资产配置以实现长期稳定增值和良好心态 [3] - 分析三大资产转移趋势,解释房地产价格下跌后仍不安全的依据 [3] - 通过具体案例细致讲解资产规划的实际应用 [3] 活动价值与反馈 - 认为结合好投资与配置可使家庭资产稳健增值,参与活动可让投资者超越90%的人 [5] - 观众热情询问后续活动安排,10月份暂停,11月地点确定后将通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