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保险(01299)

搜索文档
西部利得基金旗下西部利得港股通新机遇混合A二季度末规模0.18亿元,环比增加2.83%
金融界· 2025-07-18 20:08
基金概况 - 西部利得港股通新机遇混合A(008861)截至2025年6月30日期末净资产0.18亿元,较上期增长2.83% [1] - 基金经理为陶星言,硕士毕业于悉尼大学量化金融专业,曾任职于SoctiaBank、平安养老保险、上投摩根基金、中信保诚基金等机构,2019年7月加入西部利得基金 [1] - 陶星言自2020年7月16日起担任该基金经理,期间曾管理其他基金产品,如西部利得鑫泓增强债券型基金(2022年3月离任)和西部利得新润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2022年12月至2024年4月) [1] 份额与业绩表现 - 2025年6月30日数据显示,期间赎回0.01亿份,期末总份额0.02亿份,净资产0.02亿元,净资产变动率-24.80% [2] - 近3个月收益率16.63%,近一年收益率32.92%,成立以来收益率-34.23% [2] - 股票持仓前十合计占比39.68%,包括腾讯控股、香港交易所、阿里巴巴-W、金蝶国际、中国移动、汇丰控股、小鹏汽车-W、三生制药、友邦保险、百济神州 [2] 公司背景 - 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注册资本37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何方,总部位于上海市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资本市场服务 [2]
创金合信基金旗下创金合信港股通量化股票A二季度末规模2.42亿元,环比减少2.69%
金融界· 2025-07-18 18:38
基金概况 - 创金合信港股通量化股票A(007354)截至2025年6月30日期末净资产2.42亿元 较上期减少2.69% [1] - 基金经理为董梁 现任首席量化投资官及量化指数部负责人 管理多只量化及指数增强型基金 [2] 基金经理背景 - 董梁拥有美国密歇根大学材料科学博士学历 曾任职于巴克莱环球投资、瑞士信贷、华安基金等机构 2017年9月加入创金合信基金 [2] - 当前管理产品包括沪深300指数增强、中证1000指数增强、港股通量化股票等11只基金 [2] 基金表现与持仓 - 近3个月收益率14.9% 近一年收益率36.27% 成立以来收益率为-8.41% [3] - 前十大股票持仓占比41.70% 主要集中于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汇丰控股等港股龙头 [3] - 近期份额规模持续收缩 2025年6月末总份额0.02亿份 净资产单季度环比下降24.80% [3] 公司信息 - 创金合信基金成立于2014年7月 注册资本2.6096亿元 注册地位于深圳 [3] - 法定代表人钱龙海 公司主营业务为其他金融业 [3]
西部利得港股通新机遇混合A: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53.96万元 净值增长率3.14%
搜狐财经· 2025-07-18 13:16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二季度基金利润53.96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189元 [2] - 二季度基金净值增长率为3.14% [2]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6.63%,同类排名129/880 [2]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31.25%,同类排名22/880 [2]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32.92%,同类排名124/880 [2] - 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7.98%,同类排名575/870 [2]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0515,同类排名533/874 [7] 基金规模与仓位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1764.93万元 [2][13]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81.24%,同类平均为80.33% [12] - 2023年三季度末最高仓位89.48%,2023年上半年末最低仓位72.27% [12] 投资策略与配置 - 二季度逐步兑现科技、新能源车和消费类公司 [2] - 加仓创新药方向,提升本港稳定高分红资产配置 [2] - 采取哑铃配置策略应对市场短期缺乏明确主线 [2] - 十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香港交易所、阿里巴巴-W、金蝶国际、中国移动、汇丰控股、小鹏汽车-W、三生制药、友邦保险、百济神州 [16] 风险指标 - 近三年最大回撤50.65%,同类排名97/864 [9] - 单季度最大回撤28.84%(2022年一季度) [9]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类型为灵活配置型 [2] - 截至7月17日单位净值为0.658元 [2] - 基金经理为陶星言和胡超 [2]
最新规模逼近75亿元!全市场孤品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连续11天净流入,年内获资金净流入超6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7-17 09:40
规模与流动性表现 - 港股通非银ETF最新规模达74.51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年内规模增幅达844.35% [1] - 最新份额达48.40亿份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自4月10日低点累计反弹上涨41.29% [1] - 换手率10.77% 全天成交7.91亿元 近1周日均成交15.24亿元 [1] - 近11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27.33亿元 最高单日净流入8.20亿元 [1] - 近60个交易日有41日资金净流入合计53.27亿元 [1] 指数与成分股表现 -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下跌0.82% [1] - 成分股盛业领涨11.55% 移卡上涨4.46% 国泰君安国际上涨4.11% [1] - 德林控股领跌 中信证券、招商证券跟跌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7.92% 中国平安、友邦保险、香港交易所占比均超14% [2] - 包含稳定币概念股众安在线、光大控股 [2] 收益表现 - 近1年净值上涨74.06% 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57/2915(前1.96%) [2]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31.47% 最长连涨月数4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38.25% [2] -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7.04%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23.54% [2] 行业与政策环境 - 政策定调积极 降准降息等政策逐步落地有望提振市场情绪 [2] - 险资"长钱长投"新规发布 权益投资端有望受益优质上市公司长期价值增长 [2] - 券商业绩修复趋势有望延续 交投活跃度保持高位 [2] - 多项政策深化金融市场建设 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 培育新业态 [3] - 金融监管总局与央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3] 估值与产品特点 - 保险行业PE分位数8.88倍(低于96.76%时间) PB分位数1.49倍(低于79.53%时间) [3] - 港股通非银ETF为市场首只且唯一跟踪港股非银指数的ETF 不受QDII额度限制 [3] - 保险占比超6成 从港股通证券范围选取不超过50家非银行金融主题上市公司 [3]
郎咸平炮轰香港保险为“骗局”,友邦“7%收益”要活到100岁?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16 22:28
香港保险市场现状 - 香港保险市场竞争白热化,保险公司将预期收益率推高至7%水平以吸引内地客户[4][12] - 友邦保险推出的"盈御多元计划"将百年预期收益率从6.5%提升至7%,但保证收益率年化不足0.5%[13][17] - 香港保监局出手压降演示利率至6.5%,但友邦迅速推出"环宇盈活"储蓄计划,主打更快回本和更高早期收益[6][34][35] 产品设计与风险 - 港险产品75%资产配置于权益类投资,收益高度依赖市场表现,非保证部分占比大[15][16] - 英式分红机制使长期收益看似可观,但提前支取会损失复利增值部分,实际到手金额大打折扣[24][26] - 10年前发售的产品分红实现率已从97%降至93%,显示长期收益兑现压力[21][22] 行业竞争与监管博弈 - 监管设定演示利率上限旨在遏制恶性竞争,但保险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继续内卷[32][38][39] - 友邦等公司陷入"军备竞赛",新产品迭代导致客户不满,监管效果被削弱[40][41][45] - 行业短期业绩压力导致长期风险积累,管理层更关注当期业绩而非二三十年后的兑付能力[52][53][54]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认知 - 内地客户对港险产品不熟悉,销售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收益夸大问题[55] - 友邦股价较2021年高点下跌30%,反映市场对其增长放缓的担忧[48][49][50]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新业务价值停滞,与2019年水平相当[50]
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指数下跌0.47%,前十大权重包含友邦保险等
金融界· 2025-07-16 22:08
指数表现 - 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指数(CES100)下跌0.47%,报5303.57点,成交额966.77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3.56%,近三个月上涨16.52%,年至今上涨25.56% [1] - 指数以2008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2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汇丰控股(10.21%)、腾讯控股(9.83%)、阿里巴巴-W(9.56%)、小米集团-W(7.99%)、美团-W(5.82%)、友邦保险(5.55%)、香港交易所(4.13%)、渣打集团(2.51%)、保诚(1.93%)、快手-W(1.61%) [2] - 持仓市场板块: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2] - 行业分布:金融(27.78%)、可选消费(26.88%)、通信服务(13.71%)、信息技术(10.34%)、房地产(5.45%)、医药卫生(4.84%)、公用事业(3.96%)、工业(3.34%)、主要消费(3.17%)、原材料(0.53%) [2] 相关基金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联接A、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联接C、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 [2]
郎咸平炮轰香港保险为“骗局”,友邦冲上风口浪尖
搜狐财经· 2025-07-16 20:14
香港保险市场现状 - 香港保险市场在2023年疫情后重新对内地用户开放,竞争白热化,保险公司将预期收益率推高至7%水平 [3] - 友邦保险推出的"盈御多元计划"将百年预期收益率从6.5%提升至7%,但该收益率基于100年的复利计算假设 [3][5] - 香港保监局在2023年出手干预,规定分红保单演示利率不得超过6.5%,以遏制行业恶性竞争 [15] 产品结构与收益风险 - 香港保险产品权益类投资比例高达75%,以保证收益率被压低至年化不到0.5% [5][6] - 演示回报率中的非保证收益占比高,实际收益取决于分红实现率,友邦2024年新产品分红实现率达100%,但2015年产品已从97%降至93% [7][9][11] - 产品采用英式分红机制,提前支取将放弃复利增值部分,实际到手金额可能大幅缩水 [12][13] 行业竞争与监管博弈 - 友邦在监管新规生效后迅速推出"环宇盈活"储蓄计划,将演示利率控制在6.5%上限内,但调整产品结构主打更快回本和更高前期收益 [15] - 行业陷入"军备竞赛",任何公司推出更具吸引力方案后,其他公司必须跟进以避免客户流失 [18] - 监管新规效果被打折扣,消费者陷入产品快速迭代的迷茫 [17] 公司经营与市场表现 - 友邦尽管实施120亿美元回购计划,股价仍仅为2021年高点的70%,新业务价值与2019年水平相当 [20][21][22] - 管理层承认市场竞争激烈,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保持领先,但长期保单兑现风险可能由未来管理层承担 [23][24] - 行业普遍存在"业绩是现任的,包袱是后人的"现象,短期业绩争夺战暗藏长期风险 [24]
中证香港300现代服务指数报1667.81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美团-W等
金融界· 2025-07-15 16:41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300现代服务指数收盘报1667.81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1.05% 近三个月上涨12.53% 年初至今上涨18.60% [1] 指数构成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0点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实施 [2] - 样本全部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 占比100.00% [1] 权重股分布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1.54% 其中腾讯控股占比17.34% 阿里巴巴-W占比10.91% 汇丰控股占比9.13% [1] - 建设银行占比5.45% 美团-W占比3.98% 友邦保险占比3.91% [1] - 香港交易所 工商银行 中国移动各占2.89% 网易-S占比2.15% [1] 行业配置 - 金融行业占比最高达37.11% [2] - 通信服务占比27.65% 可选消费占比21.45% [2] - 房地产占比4.95% 公用事业占比3.53% 工业占比2.20% [2] - 医药卫生占比1.78% 信息技术占比1.32% [2]
22家港股公司出手回购(7月14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09:43
港股公司回购概况 - 7月14日共有22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1066.76万股,金额达1.86亿港元 [1] - 友邦保险以1.72亿港元回购金额位居当日榜首,占总额的92.5% [1][2] - 中电光谷以463.20万股成为当日回购数量最多的公司 [1]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 - 友邦保险当日回购248.80万股,价格区间68.250-69.95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176.93亿港元 [1][2] - 蒙牛乳业回购20.00万股,金额328.14万港元,价格区间16.340-16.44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2.13亿港元 [1][2] - 名创优品回购5.68万股,金额199.00万港元,价格区间34.500-35.45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2.96亿港元 [1][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中电光谷以463.20万股成为回购数量第二多的公司,但金额仅120.43万港元 [1][2] - 普华和顺为年内首次回购,金额88.20万港元 [2] - 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较高的公司还包括:康臣药业(5382.48万港元)、归创通桥(6541.62万港元)、威高股份(4818.96万港元)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