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保险(01299)

搜索文档
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指数下跌0.47%,前十大权重包含友邦保险等
金融界· 2025-07-16 22:08
指数表现 - 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指数(CES100)下跌0.47%,报5303.57点,成交额966.77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3.56%,近三个月上涨16.52%,年至今上涨25.56% [1] - 指数以2008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2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汇丰控股(10.21%)、腾讯控股(9.83%)、阿里巴巴-W(9.56%)、小米集团-W(7.99%)、美团-W(5.82%)、友邦保险(5.55%)、香港交易所(4.13%)、渣打集团(2.51%)、保诚(1.93%)、快手-W(1.61%) [2] - 持仓市场板块: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2] - 行业分布:金融(27.78%)、可选消费(26.88%)、通信服务(13.71%)、信息技术(10.34%)、房地产(5.45%)、医药卫生(4.84%)、公用事业(3.96%)、工业(3.34%)、主要消费(3.17%)、原材料(0.53%) [2] 相关基金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联接A、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联接C、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 [2]
郎咸平炮轰香港保险为“骗局”,友邦冲上风口浪尖
搜狐财经· 2025-07-16 20:14
香港保险市场现状 - 香港保险市场在2023年疫情后重新对内地用户开放,竞争白热化,保险公司将预期收益率推高至7%水平 [3] - 友邦保险推出的"盈御多元计划"将百年预期收益率从6.5%提升至7%,但该收益率基于100年的复利计算假设 [3][5] - 香港保监局在2023年出手干预,规定分红保单演示利率不得超过6.5%,以遏制行业恶性竞争 [15] 产品结构与收益风险 - 香港保险产品权益类投资比例高达75%,以保证收益率被压低至年化不到0.5% [5][6] - 演示回报率中的非保证收益占比高,实际收益取决于分红实现率,友邦2024年新产品分红实现率达100%,但2015年产品已从97%降至93% [7][9][11] - 产品采用英式分红机制,提前支取将放弃复利增值部分,实际到手金额可能大幅缩水 [12][13] 行业竞争与监管博弈 - 友邦在监管新规生效后迅速推出"环宇盈活"储蓄计划,将演示利率控制在6.5%上限内,但调整产品结构主打更快回本和更高前期收益 [15] - 行业陷入"军备竞赛",任何公司推出更具吸引力方案后,其他公司必须跟进以避免客户流失 [18] - 监管新规效果被打折扣,消费者陷入产品快速迭代的迷茫 [17] 公司经营与市场表现 - 友邦尽管实施120亿美元回购计划,股价仍仅为2021年高点的70%,新业务价值与2019年水平相当 [20][21][22] - 管理层承认市场竞争激烈,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保持领先,但长期保单兑现风险可能由未来管理层承担 [23][24] - 行业普遍存在"业绩是现任的,包袱是后人的"现象,短期业绩争夺战暗藏长期风险 [24]
中证香港300现代服务指数报1667.81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美团-W等
金融界· 2025-07-15 16:41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300现代服务指数收盘报1667.81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1.05% 近三个月上涨12.53% 年初至今上涨18.60% [1] 指数构成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0点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实施 [2] - 样本全部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 占比100.00% [1] 权重股分布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1.54% 其中腾讯控股占比17.34% 阿里巴巴-W占比10.91% 汇丰控股占比9.13% [1] - 建设银行占比5.45% 美团-W占比3.98% 友邦保险占比3.91% [1] - 香港交易所 工商银行 中国移动各占2.89% 网易-S占比2.15% [1] 行业配置 - 金融行业占比最高达37.11% [2] - 通信服务占比27.65% 可选消费占比21.45% [2] - 房地产占比4.95% 公用事业占比3.53% 工业占比2.20% [2] - 医药卫生占比1.78% 信息技术占比1.32% [2]
22家港股公司出手回购(7月14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09:43
港股公司回购概况 - 7月14日共有22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1066.76万股,金额达1.86亿港元 [1] - 友邦保险以1.72亿港元回购金额位居当日榜首,占总额的92.5% [1][2] - 中电光谷以463.20万股成为当日回购数量最多的公司 [1]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 - 友邦保险当日回购248.80万股,价格区间68.250-69.95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176.93亿港元 [1][2] - 蒙牛乳业回购20.00万股,金额328.14万港元,价格区间16.340-16.44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2.13亿港元 [1][2] - 名创优品回购5.68万股,金额199.00万港元,价格区间34.500-35.45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2.96亿港元 [1][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中电光谷以463.20万股成为回购数量第二多的公司,但金额仅120.43万港元 [1][2] - 普华和顺为年内首次回购,金额88.20万港元 [2] - 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较高的公司还包括:康臣药业(5382.48万港元)、归创通桥(6541.62万港元)、威高股份(4818.96万港元) [2][3]

友邦保险(01299.HK):当日在香港回购股份约248.8万股,每股回购价68.25至69.95港元,总价款约为1.72亿港元。
快讯· 2025-07-14 18:37
股份回购 - 公司在香港市场回购248.8万股股份 [1] - 每股回购价格区间为68.25至69.95港元 [1] - 总回购金额达1.72亿港元 [1]
友邦保险(01299):对保险业前景仍然保持乐观 银发市场潜力巨大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11:45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友邦保险董事会主席谢仕荣将于9月底退任,其加入公司64年,现年87岁 [1] - 汇控主席杜嘉祺将于2025年10月1日接任友邦保险董事会主席职位 [1] - 董事会一致认为杜嘉祺最合适接班,其在寿险领域有逾20年经验,在友邦任职七年表现稳健出色,在金融服务领域有40年资历 [1] 保险行业前景 - 尽管市场环境变化,保险业前景仍然乐观,未来银发市场及财富管理业务潜力巨大 [1] - 人口老龄化加剧,60岁以上群体占比将越来越大,该群体拥有积蓄且具备财务自主能力,对应产品包括退休金、年金、医疗保健等 [1] - 寿险产品未来将持续演进,需不断研究新市场开拓 [1] 财富管理业务机遇 - 中国中产阶级迅速崛起,善于赚钱和储蓄,财富管理业务是重要契机 [2] - 保险公司相较银行多了保障功能,可将产品包装为遗产规划工具,并为客户提供海外地区遗产税安排及相关建议 [2] - 要做好财富管理领域需组建专门团队,包括产品设计和对不同地区税务政策的深入了解 [2] 行业挑战 - 目前最棘手的是利率问题,可能导致收益率被压得很低 [2] - 若公司资产与负债不匹配,处境将十分困难 [2]
32家港股公司出手回购(7月11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0:04
港股公司回购概况 - 7月11日共有32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2508.39万股,金额达3.15亿港元 [1] - 以金额统计,友邦保险以2.80亿港元居首,占当日总回购额的88.9%,其次是百胜中国(623.58万港元)和万咖壹联(426.82万港元) [1][2] - 以数量统计,万咖壹联回购514.00万股位列第一,中电光谷(404.00万股)和友邦保险(400.00万股)紧随其后 [1]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 友邦保险 - 单日回购400.00万股,金额2.80亿港元,价格区间68.250-70.600港元 [1][2] - 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175.21亿港元,为港股市场最活跃的回购主体 [2] 百胜中国 - 单日回购1.65万股,金额623.58万港元,价格区间374.600-381.200港元 [1][2] - 年内累计回购8.87亿港元 [2] 万咖壹联 - 单日回购514.00万股(数量最多),金额426.82万港元,价格区间0.750-0.850港元 [1][2] - 年内累计回购790.49万港元 [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中集集团:回购62.86万股/410.85万港元,年内累计3235.91万港元 [2] - 蒙牛乳业:回购20.00万股/327.72万港元,年内累计2.10亿港元 [2] - 名创优品:回购5.68万股/199.30万港元,年内累计2.94亿港元 [2] - 创新奇智:回购30.00万股/172.82万港元,年内累计3311.69万港元 [2] 低金额回购案例 - 玄武云:回购0.60万股/0.67万港元,为表中最低单笔金额 [3] - 中国恒有源集团:回购1.60万股/0.06万港元,单价低至0.040港元 [3]

智通港股回购统计|7月1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09:12
公司回购情况 - 友邦保险(01299)回购金额最大,回购数量400万,金额2.8亿元,年累计回购1.24亿股,占总股本1.157% [1][2] - 百胜中国(09987)进行了两次回购,分别回购1.65万股(623.58万元)和6.73万股(320万元),年累计回购241.69万股,占总股本0.65% [1][2] - 万咖壹联(01762)回购514万股,金额426.82万元,年累计回购968万股,占总股本0.547% [1][2] - 中集集团(02039)回购62.86万股,金额410.85万元,年累计回购513.13万股,占总股本0.17% [1][2] - 贝壳-W(02423)回购64.35万股,金额400万元,年累计回购769.01万股,占总股本0.213% [1][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蒙牛乳业(02319)回购20万股,金额327.72万元,年累计回购365万股,占总股本0.093% [1][2] - 和铂医药-B(02142)回购30万股,金额232.8万元,年累计回购270万股,占总股本0.33% [1][2] - 捷利交易宝(08017)回购200万股,金额219.67万元,年累计回购3598.8万股,占总股本6% [1][2] - 名创优品(09896)进行了两次回购,分别回购5.68万股(199.3万元)和5.28万股(23.41万元),年累计回购222.33万股,占总股本0.179% [1][2] - 创新奇智(02121)回购30万股,金额172.82万元,年累计回购429.02万股,占总股本0.76% [1][2] 小规模回购公司 - 天福(06868)回购6000股,金额1.92万元,年累计回购33.1万股,占总股本0.03% [1][3] - 美亨实业(01897)回购3万股,金额1.35万元,年累计回购349.4万股,占总股本0.85% [1][3] - 旭日企业(00393)回购8000股,金额1.08万元,年累计回购44.4万股,占总股本0.03% [1][3] - 彩客新能源(01986)回购1.2万股,金额1.02万元,年累计回购62.3万股,占总股本0.064% [1][3] - 中国恒有源集团(08128)回购1.6万股,金额640元,年累计回购720.8万股,占总股本0.159% [1][3]

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多家公司发布 25H1预增,券商布局稳定币链条
国金证券· 2025-07-13 20: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证券板块监管环境转向包容积极,人民币稳定币或协同推进,券商板块业绩改善趋势明确,建议关注稳定币主题相关券商、业绩增速亮眼的多元金融以及科技赛道占优的四川双马 [2][3] - 保险板块险资入市掣肘进一步放开,预计今年入市规模近万亿,基本面过度悲观预期改善带来的价值重估将继续,建议关注二季报表现较好、主动基金超低配及低估值、财险板块防御属性标的 [4] 各目录总结 市场回顾 - 本周A股行情沪深300指数+0.8%,非银金融(申万)+4.0%,跑赢沪深300指数3.1pct,证券、保险、多元金融分别+4.5%、+1.6%、+9.3%,超额收益分别为+3.6pct、+0.8pct、+8.5pct [9] 数据追踪 - 券商经纪业务交投本周A股日均成交额14962亿元,环比+3.8%,25年1 - 6月日均股基成交额16432亿元,同比+65.7%;代销业务25年1 - 6月新发权益类公募基金份额合计2401.2亿份,同比+117.8% [11] - 券商投行业务股权承销2025年6月IPO/再融资累计募资规模分别374/7243亿元,同比分别+15%/+416%;债券承销2025年6月债券累计承销规模73290亿元,同比+19.7% [11] - 券商资管业务截至25年5月末,公募非货公募19.3万亿元,较上月末+1.1%,权益类公募8.1万亿元,较上月末 - 0.1%;私募基金20.3万亿元,环比+0.2% [11] - 保险本周10年期、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2.20bps、+2.25bps至1.67%、1.87%,7月分别+1.84bps、+1.30bps;与保险公司配置风格匹配的中证红利指数本周、7月分别+0.60%、+2.66%;恒生中国高股息率指数本周、7月分别+0.84%、+2.67% [28] - 保险资金持续举牌,2024年至今保险资金举牌/增持共计38家公司,红利风格尤其是H股红利偏好明显,除中国平安增持/举牌大型银行外,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也是重要方向 [33] 行业动态 - 监管新规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自2026年2月1日起施行,要求金融机构了解产品和客户,对保险产品分类分级管理,对投保人进行需求分析及财务支付水平评估 [36] - 国家医保局7月11日启动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全新设立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申报工作 [37] - 上半年“保险版ABS”登记规模超1800亿元,同比增长46% [37] - 7月4日科威特投资局清仓所持友邦保险3.7%股份,套现268亿港元 [38] - 7月10日友邦人寿收购上海松江保障性租赁社区2252套公寓 [39] - 国寿资产首只全球配置产品正式成立,以“固收+”FOF策略为核心,构建多元化资产配置体系 [40] - 7月7日新华保险与邮储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1] - 太保产险与蚂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上架产品,用户可获商保直赔体验 [42] - 7月8日央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债券通优化扩容措施,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 [43] - 7月11日上交所发布业务指引,明确沪股通投资者程序化交易报告要求,2026年1月12日起正式实施 [44] - 7月11日深交所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决定对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方案进行修订,增加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机制和ESG负面剔除机制,7月25日起实施 [45][46]
《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点评:拉长考核期限,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泰证券· 2025-07-12 21: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经营 防止因单纯考核年度目标出现突增业绩、忽视风险的短期行为[5] - 《通知》有望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稳定大市 拉长考核久期可在投资端引导险资“风物长宜放眼量”[5] - 拉长考核周期有助于险资长线长投 红利板块符合险资选股偏好 预计中小机构将逐步加大FVOCI权益工具的配置 红利资产有望迎来增量资金[5] - 《通知》有望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 间接提高险企提高权益配置比例的容忍度 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平安、友邦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 对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集团)等商业保险公司下发 以进一步加强长周期考核 并对其投资管理提出相关要求[5] 政策边际变化 - 此前《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明确保险类金融企业考核指标包括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指标、发展质量指标、风险防控指标、经营效益指标 本次调整将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 权重分别为30%/50%/20% 同时强调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等[5] 新准则影响 - 6月12日 财政部联合金监总局发布通知 明确除确有困难需暂缓执行的保险公司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其他企业应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 随着新准则全面实施 财政部对国有保险公司的考核有望全面拥抱新准则 《通知》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稳定大市 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短期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5] 险资投资情况 - 1Q25险资新进前十大流通A股行业集中在银行、通信等30个行业 1Q25保险资对股票配置比例稳步提升 截止1Q25末 产寿险公司合计持有股票余额达2.8万亿元 占比为8.4% 较2024年末季度环比增长16.0% 同期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仅为 -2.8% 险资增配权益加仓高股息红利板块得到验证[5]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情况 - 三批次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合计规模达2220亿元 涉及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多家险企 各批次有不同的投资方式和规模安排[12] 指数表现 - 2025年年初至7月11日 中泰非银重仓保险股指数表现显著跑赢大市 绝对收益率为13.17% 相对收益率为11.14% 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