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01398)
搜索文档
工商银行:关于暂停受理部分如意金积存业务申请的公告
新浪财经· 2025-11-03 10:13
工商银行今日发布公告,受宏观政策影响,根据相关风险管理要求,自2025年11月3日起,工行暂停受 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的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计划以及提取实物的申请,存量客户处于有效期内 的定期积存计划的执行以及办理赎回、销户不受影响。相关业务恢复事宜,请关注后续公告。 ...
六大行前三季度赚多少?营收净利齐增长,邮储银行不良率上升
新浪财经· 2025-11-03 10:11
整体业绩概览 - 国有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 [1] - 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2%,相当于日赚近40亿元 [1] - 所有六家银行均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双增长” [1][2] 各行业绩表现 - 工商银行营收和净利润绝对值均位居首位,营收为6400.28亿元(同比增长2.17%),净利润为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1][2][3][4] - 农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最高,达3.03%,净利润为2208.59亿元 [1][4] - 中国银行营收增速最高,达2.69%,营收为4912.04亿元 [1][2] - 建设银行营收为5737.02亿元(同比增长0.82%),净利润为2573.6亿元(同比增长0.62%)[2][3][4] - 邮储银行营收为2650.8亿元(同比增长1.82%),净利润为765.62亿元(同比增长0.98%)[2][3][4] - 交通银行营收为1996.45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为699.94亿元(同比增长1.9%)[2][3][4] 收入结构分析 - 六大行利息净收入普遍下降,仅交通银行实现正增长,为1286.48亿元,同比增幅1.46% [2] -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降幅均超过3% [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实现增长,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增幅显著,分别为13.34%和11.48% [2] - 农业银行积极把握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等机遇推动手续费净收入增长 [3] - 邮储银行深入推进中间业务,投资银行、交易银行、托管、理财等业务快速发展 [3] 资产规模与增长 - 截至三季度末,六大行总资产均较上年末增长 [5] - 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最大,为52.8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18% [5] -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总资产增速均超10%,分别为11.33%和11.83%,总资产分别为48.14万亿元和45.37万亿元 [5] - 中国银行总资产37.55万亿元(增长7.1%),邮储银行18.61万亿元(增长8.9%),交通银行15.5万亿元(增长4.02%)[5] 资产质量 - 五家大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仅邮储银行上升0.04个百分点至0.94%,但仍是唯一不良率低于1%的大行 [1][6][7] - 交通银行不良率下降最多,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26%,其中公司类贷款不良率从1.47%降至1.24%,但个人贷款不良率从1.08%升至1.42% [7][8] - 邮储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1.38%(较上年末升0.43个百分点),逾期率1.27%(较上年末升0.08个百分点)[6] - 拨备覆盖率呈现“三升三降”,工商银行(217.21%,升2.3个百分点)、建设银行(235.05%,升1.45个百分点)、交通银行(209.97%,升8.03个百分点)上升;农业银行(295.08%)、中国银行(196.6%)、邮储银行(240.21%)下降 [1][7][8][9] 净息差表现与展望 - 六大行净息差同比均下滑,邮储银行净息差1.68%为最高,但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10] - 交通银行净息差1.2%为最低,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10] - 建设银行净息差1.36%(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农业银行1.3%(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工商银行1.28%(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中国银行1.26%(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10][11] - 建设银行管理层表示存款利率下调对降低负债成本作用显现,前三季度客户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4个基点,预计净息差下降幅度将逐渐收窄 [11] - 中国银行管理层表示前三季度净息差1.26%环比上半年持平 [11] - 农业银行管理层预计年内净息差小幅下降但变动将逐步趋稳 [11] - 工商银行管理层判断在外部政策利率无特大变化前提下,明年利息净收入有望企稳,净息差将逐步迎来拐点 [12]
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3周:保险资本三季度继续增持银行股-20251103
长江证券· 2025-11-03 07:30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该评级 [11]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随着年底临近及更多银行进入中期分红阶段,应重点关注大型银行股的红利配置价值 [2] - 2025年三季报显示上市银行营收和利润增速小幅下行符合预期,但利息净收入增速继续回升是核心亮点,息差拐点愈加清晰 [2][6] 市场表现与交易动态 - 本周银行指数下跌2.3%,相较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9%和-2.8% [2][9] - 市场风险偏好高位震荡,银行板块相对收益转负,科技板块波动率放大,市场对后市交易风格存在分歧 [2][9] - 各类型银行股的成交额占比均有所提升,股份行换手率创新高,城商行换手率回升,预计银行股交易热度将进一步上行 [30][32] 三季报业绩亮点与趋势 - 国有行营收和利润增速边际回升优于预期,二季度营收全面转正,三季度利润全面转正 [6] - 城商行业绩增速保持领先,但部分个股不及预期;股份行和农商行头部公司业绩增速稳定 [6] - 利息净收入增速继续回升,测算多数银行单季度息差环比回升,拐点清晰;考虑四季度基数低及明年存款成本确定性下行,预计增速反转可持续 [7][36] - 非息收入受债市波动影响,城商行普遍下滑,但国有行通过衍生工具、汇兑收益及兑现AC浮盈支撑非息增速优于同业 [7][37]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资产质量方面重点关注零售风险,整体尚未确立拐点,各品种零售贷款仍有压力 [7][37] - 部分公司如宁波银行通过压降零售贷款、加速投放对公贷款,率先出现不良生成率拐点;招商银行信用卡逾期率连续三个季度降低 [37] 保险资本增持动向 - 三季度保险资本继续大力增持银行股,平安人寿是增持农业银行A股和邮储银行A股的主要力量,持股比例分别达1.40%和1.98% [8][40][42] - 中国人寿等大型保险资本向城农商行下沉,进入苏州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等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3.40%、2.08%和1.66% [8][40][42] - 中小保险公司如东吴人寿、弘康人寿、利安人寿寻求银行股长期股权投资机会,可能通过获取董事会席位实现权益法记账 [8][40] 股息率与可转债机会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六大国有行A股平均股息率为3.89%,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为210BP;H股平均股息率为5.08%,相对A股平均折价率为23% [20][23][24] - 可转债银行股存在强赎交易机会,浦发银行可转债摘牌后累计转股39.5亿股;上海银行和兴业银行转股需求较强 [25][28]
前三季度六大行营收净利双增,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2 19:44
盈利表现 - 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盈利1.07万亿元,净利润全部实现正增长 [1][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9.08亿元、2208.59亿元、2573.60亿元、1776.60亿元、765.62亿元和699.94亿元 [2] - 农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3.03%,增速最快,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增速分别为1.9%和1.08% [2] - 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营收增速领先,分别为2.69%和2.17% [2] - 盈利表现较上半年进一步改善,三季度贡献显著 [2] 资产质量 - 截至9月末,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4][5]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3%、1.27%、1.32%、1.24%、0.94%和1.26% [5]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94%,是六大行中唯一低于1%的银行 [5] - 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在二季度实现“双降”,主要监管指标处于“健康区间” [5] - 资产质量优化得益于贷款结构优化、风控能力加强以及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 [6] 净息差状况 - 六大行净息差普遍面临收窄压力,但降幅有所缓解 [7][8] - 邮储银行净息差1.68%为六大行最高,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净息差分别为1.28%、1.30%、1.36%、1.26%、1.20% [7] - 邮储银行净息差较2024年同期1.89%下降21个基点 [7] - 中国银行净息差企稳趋势明显,前三季度净息差1.26%与上半年持平 [7] - 银行业息差显现边际改善信号,预计2026年息差同比降幅收窄至5个基点 [8] 业务发展 - 六大行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推动金融提振消费,重点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2] - 工商银行贷款投放和债券投资“两投”增加超4万亿元,增量再创新高 [2] - 银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定价管理水平等措施应对净息差压力 [7][8]
一周快讯丨首期规模500亿,江苏社保科创基金成立;南京先进制造母基金招GP;东莞松山湖百亿产投母基金完成备案
FOFWEEKLY· 2025-11-02 15:20
母基金设立动态 - 本周四川、广西、江苏、湖南、浙江等多地宣布母基金落地或招募GP,重点布局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 [2] - 无锡、常州、成都、雄安、珠海、南宁等地均有基金宣布设立或落地,主要聚焦新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等领域 [2] -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北京启动,首期规模510亿元,中国国新拟出资约150亿元,投资期为5年,管理和退出期为8年,合计可达15年 [24][25] 交子满园产业发展基金(成都) - 成都市郫都区交子满园产业发展基金正式揭牌,首期规模10亿元,远期目标50亿元 [3] - 基金采用"双GP"模式,由交子产业基金公司与郫都区菁汇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管理 [5] - 重点投向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等 [5] 河池创投母基金(广西) - 河池市第一支成功备案的母基金,总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1亿元,预计带动规模不少于30亿元的子基金集群 [6] - 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联动"的双轮驱动模式,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区域特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向 [6][7] 南京先进制造母基金(江苏) - 江苏南京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规模50亿元,存续期15年,投资期8年,退出期7年 [8][9] - 投资方式包括设立产业子基金或直投,直投金额不超过基金实际投资金额的30%,对单个子基金出资比例不超过30% [10] - 主要投资于智能装备产业、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11] 兴望母基金(湖南) - 长沙市望城区兴望母基金完成备案,采用"1只母基金+X只基金直投或专项基金+N只子基金"三级模式 [12] - 返投比例不低于出资额的1.2倍,聚焦智能终端、先进储能材料、医药医疗器械、新型合金、绿色食品五大产业链 [12] 无锡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母基金(江苏) - 江苏无锡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专项母基金规模20亿元,重点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飞机配套等产业链环节 [13] - 产业子基金规模不低于5亿元,鼓励设立10亿元以上基金,存续期原则上不超过10年 [14][15] - 要求子基金投资江苏省内企业的金额占比不低于70%,投资无锡市内企业金额不低于母基金实际出资额的1.5倍 [16][20] 东莞松山湖产投母基金(广东) - 松山湖首支百亿级母基金完成备案,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25亿元,预计形成总规模约300亿元的资金支持 [22] -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2] 社保科创基金 - 浙江社保科创基金签约落地,首期规模500亿元,由浙江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农业银行共同组建 [27] - 江苏社保科创基金正式成立,首期规模500亿元,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联合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和工银投资共同出资设立 [28] 专项子基金设立 - 无锡高投毅达战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基金落地,规模20亿元,为江苏省战新母基金体系内注册规模最大的产业子基金,已完成5个集成电路项目直投,累计投资额达3.1亿元 [29][30] - 华泰战新(常州)新能源基金完成设立,总规模10亿元,存续期10年,重点投资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新型电力系统物联网、新一代光伏技术、氢能等领域 [31] - 雄安新区首支概念验证基金设立,首期规模2000万元,重点支持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技术验证和转化,单体项目支持最高可达100万元 [33] - 珠海市珠光新智基金完成备案,为珠光集团在智能制造领域首只组合基金,重点投向高端智能制造领域 [34] - 南宁新一代信科基金完成备案,总规模1亿元,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助力构建中国—东盟"数字丝绸之路" [35]
首单落地,光谷推出“科创金融小银团”,助力解决成长期科技企业“融资困境”
搜狐财经· 2025-11-02 15:19
创新金融机制 - 东湖高新区推出“科创金融小银团”机制,首笔500万元信用贷款由汉口银行光谷分行落地 [1] - 该机制由工商银行、武汉农商行、汉口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共同出资3500万元,为光谷企业汉宁轨道定制专项金融服务方案 [1] - 相较于传统银团贷款,新模式在独立审批基础上签署联合信贷服务备忘录,实现信息共享、额度共商和滚动式放款 [1] 服务模式与目标 - “科创金融小银团”服务模式主要聚焦融资规模在2000万元至5亿元区间的成长型科技企业 [1] - 该模式旨在解决成长期科技企业单家银行额度不足、多家银行沟通成本高和节奏不一的问题 [1] - 首单信用贷款不仅量大且稳定,能为汉宁轨道等高成长科技企业提供稳定信贷支持 [1] 运营与协调机制 - 湖北省科担公司作为运营机构,负责根据各银行风险偏好与流程特点进行协调,保障机制高效运行 [2] - 若获投企业遭遇阶段性经营震荡,湖北省科担公司将牵头合作银行共商稳贷、续贷或有序退出方案,避免单家银行抽贷引发“踩踏” [2] 发展现状与前景 - 目前“科创金融小银团”模式已吸引9家银行参与,10家企业项目正加速推进,近400家企业进入储备库 [2] - 未来将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建设优化联合服务机制,为成长期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深度金融服务 [2]
工商银行(601398)2025年三季报点评:收入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格隆汇· 2025-11-01 20:4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400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较上半年回升0.6个百分点 [1]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699亿元,同比增长0.3%,降幅较上半年回升1.76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年化加权平均ROE为9.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1] 资产负债规模与结构 - 三季度末总资产同比增长9.2%至52.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2% [1] - 三季度末存款较年初增长7.1%至37.3万亿元,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7.3%至30.5万亿元 [1] - 对公一般贷款较年初增长8.0%,零售贷款较年初增长1.6%,票据贴现较年初增长28.2% [1] - 三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57%,较年初下降0.53个百分点 [1] 净息差与利息收入 - 前三季度日均净息差为1.28%,同比降低15个基点,降幅较上半年扩大2个基点 [1] - 三季度日均净息差为1.24%,较二季度下降3个基点 [1] - 净息差下降主要因资产端利率下行幅度大于负债成本改善幅度 [1] - 受净息差下滑影响,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0.7% [1] 非利息收入 - 前三季度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0.6%,经历多年下滑后底部企稳 [2]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7.6%,主要因投资收益增长较多,估计债券投资收益贡献较大 [2] 资产质量 - 三季度末不良率为1.33%,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环比二季度末持平 [2] - 三季度末拨备覆盖率为217%,较年初上升2个百分点,环比二季度末下降1个百分点 [2] - 资产质量指标变化不大,整体稳定,拨备较为充足 [2]
江苏社保科创基金成立
新华网· 2025-11-01 20:09
基金概况 - 规模达500亿元的江苏社保科创基金于11月1日正式成立 [1] - 基金由江苏省政府、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工商银行共同出资设立 [1] 投资目标与策略 - 基金旨在疏通金融资源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增加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有效投资 [1] - 投资运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构建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1] - 投资将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1] - 基金将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积极支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 运营与管理 - 基金将发挥专业机构贴近被投企业、植根市场前沿的优势,自主选择项目 [1]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一步将加大实业投资力度,以更加有为的投资运营、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营收、净利润均回到正增长 六大行三季报传“暖意”
经济观察网· 2025-11-01 16:36
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底,六大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传递出业绩企稳回升的信号 [2] - 六大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农业银行增速最高,超过3%,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规模最大,达2699.08亿元 [3][4] - 六大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均有所提升,中国银行增速最高,为2.69%,工商银行营收规模最大,达6400.28亿元 [4] 收入结构分析 - 多家大行的利息净收入仍处于下降通道,除交通银行同比增长1.46%至1286.48亿元外,其余五大行均同比下降,中国银行降幅最大,为3.04% [5] - 非利息收入正成为增长转型切入点,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其中邮储银行增速最高,达27.52%至314.81亿元,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6.20%至1654.12亿元 [5] - 邮储银行非利息收入增加主要源于加强市场研判,抢抓市场机遇,加大债券、票据等资产交易力度,买卖价差收益增加 [6] 资产规模与质量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六大行资产规模均较上年末上升,建设银行增速最高,为11.83%,总资产达453690.94亿元,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最大,接近52.81万亿元 [6][7] - 除邮储银行不良率较去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外,其余五大行不良率均有所下降,邮储银行不良率仍为六大行中最低,达0.94% [7] 净息差趋势 - 息差收窄仍是行业面临的挑战,但息差降幅有所缓解,呈现企稳态势 [2][8] - 邮储银行净息差达1.68%,在六大行中最高,中国银行净息差企稳趋势明显,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26%,与上半年持平 [9] - 多家银行净息差降幅收窄,例如交通银行前三季度净息差1.20%,较二季度仅下降1个基点,工商银行净息差下行幅度亦逐季收窄 [10]
工行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营收利润双转正,非息收入成增长新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12: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10亿元,同比增长2%,近五个季度中有四个季度实现单季正增长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719亿元,同比增长0.5%,成功实现由负转正 [2] - 成本收入比为26.55%,投入产出效率保持优良水平 [2] 业务规模与客户基础 - 截至9月末公司总资产突破52.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 [2] - 前三季度累计为实体经济提供增量资金超过4万亿元 [2] - 客户贷款余额30.4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投资余额16.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 [2] - 对公客户数达1443万户,个人客户数突破7.8亿户 [2] 非息收入表现 - 前三季度手续费净收入达909亿元,同比增长0.6%,呈现逐季向好态势 [3] - 财富管理业务表现突出,对公理财、个人理财、养老金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5%、3%、43% [3] - 交易类收入实现显著增长,前三季度相关收入达467亿元,同比增幅45.7% [3] - 境内综合化子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4.5%,贡献占比从上半年的2%提升至3.6% [3]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截至9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1.33%,较上年末下降1个基点 [3] - 境内公司贷款不良率为1.35%,较年初下降15个基点 [3] - 资本充足率为18.85%,制造业、批发零售、能源等主要行业不良额与不良率实现双降 [3] 净息差展望 - 前三季度公司净息差为1.28%,预计全年净息差将维持在1.26%左右 [5] - 新发放对公、零售贷款利率环比降幅已明显收窄,存贷利差出现边际改善 [5] - 在外部政策利率没有大变化前提下,明年利息净收入有望企稳,净息差将逐步迎来拐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