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乐普生物(02157)
icon
搜索文档
利好突袭!刚刚,集体异动!
券商中国· 2025-07-17 16:17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0.37%,深证成指涨1.43%,创业板指涨1.76%,创新药概念股领涨,近20只相关个股涨停或涨超10% [1] - 港股创新药概念股同步爆发,乐普生物涨超24%,药明巨诺涨超20%,康诺亚、基石药业、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涨幅均超10% [2] - 创新药板块指数涨幅超3%,自6月底以来持续上行,近期加速上涨 [3] 行业利好政策 -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支持、推动医保和商保目录纳入、支持临床应用等 [8] - 首次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重点纳入高创新性、高临床价值但超出基本医保范围的药品,为创新药提供多元支付支持 [8][9] - 2025年将制定首版商保创新药目录,助力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申报工作已于7月11日启动 [9][10] 研发突破 - 我国自研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创新药齐瑞索韦被列入WHO儿童药物优化优先清单,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发明并拓展至全球的儿童创新药 [4][7] - 该药为靶向病毒融合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有望解决全球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空白(年感染3300万例,死亡10.14万例) [5][6]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全球BD交易占比显著提升,项目数占比从2019年3%升至2024年13%,金额占比从1%升至28%,2025年上半年license-out总金额达660亿美元 [12] - ADC和双抗是当前交易热点,预计2025下半年将有数项相关BD落地,中长期三抗、CAR-T等平台产品交易将增多 [12] - 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或迎拐点,从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有望实现业绩与估值双修复 [11]
港股异动 | 创新药概念再度走强 政策利好及BD预期双轮驱动 机构称板块当前估值仍具吸引力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10:28
创新药概念市场表现 - 乐普生物-B(02157)涨11 15%至5 68港元 康方生物(09926)涨9 92%至138 5港元 康诺亚-B(02162)涨8 7%至54 35港元 百济神州(06160)涨7 3%至177 8港元 三生制药(01530)涨6 08%至29 65港元 亚盛医药-B(06855)涨5 08%至77 6港元 [1] 政策面利好 - 国家医保局启动第十一批药品集采 明确"集采非新药 新药不集采"原则 创新药不纳入集采范围 [1]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推出16条举措覆盖研发支持 医保准入 临床应用等维度 [1]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总金额达660亿美元 已超过2024全年BD交易总额 [1] - 中邮证券预计创新药板块在海外BD预期及政策刺激下持续走强 25年医保谈判 集采优化等政策将形成政策面与资金面双重驱动 [2] 港股市场动态 - 交银国际分析本轮港股创新药行情核心驱动力为价值重估 当前估值仍具吸引力 [2] - 上半年内资通过港股通持续加仓创新药 外资仓位处于底部 可能偏好基本面扎实且性价比显著的标的 [2]
港股生物医药股延续强势再度爆发,三叶草生物(02197.HK)涨近24%,开拓药业(09939.HK)涨超20%,乐普生物(02157.HK)、心通医疗(02160.HK)均涨超10%,科伦博泰生物(06990.HK)涨超8.5%。
快讯· 2025-07-17 10:13
港股生物医药股表现 - 港股生物医药行业延续强势上涨趋势 [1] - 三叶草生物(02197.HK)股价上涨近24% [1] - 开拓药业(09939.HK)股价涨幅超过20% [1] - 乐普生物(02157.HK)和心通医疗(02160.HK)股价均上涨超过10% [1] - 科伦博泰生物(06990.HK)股价上涨超过8.5% [1]
港股收评:午后强势拉升!科指大涨2.8%,稳定币、生物医药股走高
格隆汇· 2025-07-15 16:41
宏观经济数据 - 中国2025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超预期 [1] 港股指数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收涨2.8%至5431.29点 [1][2] - 恒生指数上涨1.6%至24590.12点 [1][2] - 国企指数上涨1.65%至8877.10点 [1][2] 大型科技股 - 哔哩哔哩大涨7.94%至184.90港元 [4][5] - 阿里巴巴上涨6.97%至113.50港元 [4][5] - 金蝶国际上涨6.44%至16.54港元 [4][5] - 腾讯音乐上涨5.30%至82.40港元 [4][5] - 美团上涨4.38%至126.20港元 [2][4] - 百度集团上涨4.22%至87.70港元 [2][4] 算力板块 - 金山云大涨16.81%至7.92港元 [5][6] - 万国数据上涨12.19%至38.65港元 [5][6] - 迈富时上涨10.60%至52.70港元 [5][6] - 英伟达获批准向中国销售H20芯片并计划推出RTXpro GPU [6] 创新药概念股 - 百济神州上涨7.80%至164.40港元 [7][8] - 石药集团上涨7.51%至8.59港元 [7][8] - 诺诚健华上涨6.46%至17.46港元 [7][8] - 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于7月11日启动 [8] 稳定币概念股 - 云锋金融大涨19.53%至3.55港元 [9][10] - 伟仕佳杰上涨11.05%至9.85港元 [9][10] - 招商证券上涨4.34%至15.88港元 [9][10] 弱势板块 - 建材水泥股下跌 金隅集团跌6.98%至0.80港元 海螺水泥跌4.55%至23.10港元 [11][12] - 内房股走低 远洋集团跌6.90%至0.108港元 雅居乐集团跌5.88%至0.48港元 [12][13] -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7万亿元 同比下降11.2% [13] - 6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4% [13] - 电力设备股下跌 协鑫科技 哈尔滨电气 亿华通均跌超3% [14] 其他表现突出板块 - 影视娱乐股上涨 中国星集团涨超10% 腾讯音乐涨超5% [15] - 生物医药股全天维持强势 [2] - 苹果概念股 软件类股 汽车股 电信股 海运股午后涨幅扩大 [2]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净买入38.24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15.9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22.34亿港元 [18]
港股医药股盘初下挫,乐普生物-B跌超5%
快讯· 2025-06-30 09:55
港股医药股表现 - 乐普生物-B股价下跌超过5% [1] - 石药集团股价下跌超过3% [1] - 康方生物、诺诚健华、联邦制药股价均下跌超过2% [1]
医疗板块强势反弹,恒生医疗ETF(513060)上涨1.72%,百济神州涨超5%
搜狐财经· 2025-05-13 10:07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上涨1.38% [3] - 成分股百济神州上涨5.16% 医脉通上涨5.15% 乐普生物-B上涨4.67% 信达生物和翰森制药跟涨 [3] - 恒生医疗ETF上涨1.72% 报0.47元 盘中换手率3.08% 成交额3.05亿元 [3] - 近1月日均成交13.50亿元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AI医疗发展机遇 - AI发展带动医疗全面普及 大量企业接入DS及华为等AI模型 [3] - 拥有大量底层病人数据的企业具备应用落地空间 [3] - 拥有医保数据的企业有望深入应用AI [3] - AI制药持续升级 [3] - DeepSeek-R1大模型开源推动AI医疗进入技术融合新阶段 多模型协同成为行业新范式 [4] 基金规模与流动性 - 恒生医疗ETF规模98.15亿元 位居可比基金前1/3 [5] - 融资买入额1.65亿元 融资余额3.83亿元 [6] - 近1年净值上涨20.30% [6]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8.34% 最长连涨4个月涨幅38.75%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6.79% [6] 投资绩效指标 - 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2.41% 排名可比基金前1/2 [6] - 近1年夏普比率1.30 排名可比基金前1/2 [6]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45% 回撤幅度最小 [7] - 管理费率0.50% 托管费率0.15% [7] 跟踪精度与估值 - 近1月跟踪误差0.029% 跟踪精度最高 [8]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市盈率23.35倍 处于近1年3.64%分位 估值低于96.36%时间 [8]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6.03% 包括药明生物(4.44%)/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 [8] 权重股表现 - 百济神州权重4.44%涨幅5.16% 信达生物权重0.98%涨幅3.24% 康方生物权重0.98%涨幅2.14% [10] - 巨子生物权重0.87%涨幅1.03% 中国生物制药权重0.80%涨幅1.30% 再鼎医药权重0.78%涨幅3.14% [10] - 京东健康权重0.72%涨幅1.32% 石药集团权重0.67%涨幅3.09% 药明生物权重0.43%跌幅1.08% [10]
从PD-1跟随到多款ADC领先,乐普生物-B(02157)迎价值重估?
智通财经网· 2025-05-09 12:30
公司概况 - 乐普生物成立于2018年,通过并购泰州翰中、泰州奥科、上海美雅珂及引进CG Oncology溶瘤病毒,形成PD-1抗体、ADC药物和溶瘤病毒三大核心管线 [1] - 公司于2022年登陆港交所,当前股价较上市初期下跌约50%,但2024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78%,表现领先于香港生物科技板块 [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21%,其中PD-1药物普特利单抗销售额达3.00亿元,同比增长约3倍 [4] 研发管线布局 - 公司采用"PD-1基石+ADC联用+前沿技术延伸"策略:以PD-1切入肿瘤治疗领域,通过ADC联用提升疗效,并布局TCE和溶瘤病毒实现精准化治疗 [1] - 核心在研药物MRG003(EGFR ADC)已递交鼻咽癌NDA并获CDE优先评审及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头颈鳞癌III期临床入组中 [4][6] - 溶瘤病毒CG0070全球III期临床完成入组,单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完全缓解率达75.2%,12个月持续缓解率50.7% [14][16] - 早期管线包括TCE平台开发的CTM012(2025年中美IND申报)及MRG007(已授权ArriVent,潜在交易额达11.6亿美元) [17] 核心产品临床数据 - MRG003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IIa期试验中显示ORR 47.4%、DCR 79.0%,显著优于二/三线免疫治疗20-30%的ORR水平 [7] - MRG003治疗头颈鳞癌的ORR为30.6%,其中2.3 mg/kg剂量组对PD-1/铂类失败患者的ORR达43%,mPFS 4.2个月 [8] - MRG003联合普特利单抗治疗鼻咽癌的II期数据ORR 66.7%、DCR 93.3%,MRG002联合治疗尿路上皮癌ORR 70% [12] - CG0070单药治疗膀胱癌的12个月CR率50.7%,联合PD-1后CR率提升至83%,且无3级及以上副作用 [14][16]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仅Rakuten Medical的EGFR ADC获批,乐普生物MRG003与百利天恒BLB01D1处于III期临床领先梯队 [6] - EGFR靶向治疗领域呈现ADC/双抗替代趋势,信达生物、阿斯利康、石药集团等均有在研产品,双抗ADC占比50% [5][6] - 溶瘤病毒疗法中CG0070疗效优于已上市的帕博利珠单抗和基因疗法Adstiladrin,安全性优势显著 [15] - ADC联合免疫治疗成为行业趋势,2022年全球58项ADC与IO联合试验启动,占ADC联合用药的46% [10] 市场潜力与需求 - 中国是鼻咽癌高发区,复发/转移患者二线治疗选择有限,MRG003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填补临床空白 [8][10]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领域CG0070展现出历史最佳疗效数据(24个月无进展率97.3%),奠定基石疗法地位 [16] - ADC药物MRG002(HER2)、MRG004A(TF)分别进入III期和I期临床,覆盖乳腺癌、胰腺癌等大适应症 [10]
40%退货率,卖到海外的国产创新药遭遇“分手”危机?
36氪· 2025-04-29 09:17
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现状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药企全球授权交易已超20笔,包括罗氏10亿美元合作信达生物、乐普生物12亿美元ADC合作等[2] - 2023年百利天恒与BMS达成84亿美元天价协议,首付8亿美元,推动公司净利增长575%至37.08亿元[2] - 映恩生物成立六年通过license-out累计交易超60亿美元,港交所上市首日涨幅达113%创纪录[2] License-out交易风险与终止情况 - 2020年完成的62起交易中40%已终止(25起),2021-2022年退货率约20%[5] - 典型终止案例包括诺诚健华奥布替尼、石药集团ADC项目EO-3021等[5] - 2023年中国创新药里程碑达成率仅22%,后期阶段达成率更低[9][11] 交易终止核心原因 - 临床数据不及预期:石药Claudin18.2 ADC美国I期ORR仅22.2%,较初期47.1%大幅下降[6] - 管线同质化竞争:默沙东退回科伦博泰SKB315因全球已有4款同类产品进入III期[7] - 买方战略调整:Coherus收购后终止君实生物TIGIT项目以优化资源分配[7] - FDA政策变化:信迪利单抗因仅基于中国临床数据被拒,礼来退回信达生物[8] 终止交易的影响 - 石药集团Claudin18.2 ADC仅获2700万首付(占总额2.3%),11.68亿里程碑款落空[11] - 天境生物终止CD47合作后砍管线至3条,暂停CD73单抗开发[12] - 市场信心受损导致后续融资困难,需优异临床数据才可能重启合作[12] NewCo模式兴起 - 2024年通过NewCo模式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54%[12] - 康诺亚半年完成3笔NewCo交易,潜在总额11.4亿美元占营收95%[14] - 与License-out相比,NewCo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长期化,含股权收益[13] 行业趋势与建议 - 2024年1-11月BD首付款62.73亿美元,超直接融资额(39.77亿)近一倍[17] - 成功出海需具备全球领先研发进度、优质临床数据或显著商业前景[18] - 早期管线交易风险极高,辉瑞等MNC临床成功率不足5%[15]
乐普生物(0215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2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营收强势增长至3.68亿元,同比增长63.2%[7] - 报告期内集团总收入约为人民币36780万元,同比增长63.2%[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人民币36780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2540万元大幅增加63.2%[53] - 2024年销售普佑恆®收入约人民币30030万元,是2023年的三倍[22] - 2024年销售普佑恆®收入为人民币30030万元,几乎为2023年(人民币10140万元)的三倍[53] - 2024年,普佑恆(普特利单抗注射液)销售额同比增长三倍[51] - 2024年CMG901 BD实现收入0.22亿元,主要来自里程碑付款[7] - 2024年许可业务收入约人民币2200万元,来自CMG901许可协议里程碑付款及技术转让服务[22][23] - 2024年CMG901里程碑付款及技术转让服务对外授权收入为人民币220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12400万元[53] - 2024年CDMO生产服务实现收入0.46亿元[7] - 2024年CDMO服务收入约人民币4550万元,2025年预期不超人民币3600万元[22][23] - 2024年提供CDMO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550万元,2023年为零[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销售成本为人民币7480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830万元增幅为164.6%[54] - 2024年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1460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4330万元[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行政开支为人民币919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8670万元[56] - 公司研发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45810万元减至2024年的人民币43770万元,减少4.4%[57] - 2023年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收益为人民币17500万元,2024年为人民币510万元[60] - 公司亏损由2023年的人民币3030万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42420万元[65] - 2024年年内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亏损约为人民币42930万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42550万元[69] - 截止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013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42600万元;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9640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5080万元减少人民币5440万元[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为人民币7944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69430万元;其中无抵押无担保银行借款为人民币5341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39400万元;有抵押无担保银行借款为人民币2603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30030万元;已使用银行授信额度人民币88360万元,未动用人民币66640万元[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70.1%,2023年为62.7%[76] - 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担分别为人民币45660万元及人民币45680万元[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498名雇员,2024年总薪酬成本为人民币2119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19890万元[83] - 报告期内集团慈善捐款约人民币1985.1583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340.5906万元[181] 各条业务线产品研发进展 - EGFR靶向ADC产品MRG003的NPC适应症NDA申请已获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正在开展HNSCC适应症III期临床研究[8] - HER2靶向ADC产品MRG002的HER2高表达乳腺癌(BC)肝转移适应症注册性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9] - TF靶向ADC产品MRG004A在胰腺癌(PC)等适应症上展现积极的疗效信号,正在推进PC适应症的Ib期扩组和剂量优化临床试验[11] - GPC3靶向ADC产品MRG006A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12] - 溶瘤腺病毒CG0070国内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患者入组[14] - MRG003用于治疗NPC获FDA授予BTD、ODD及FTD及CDE授予BTD [19] - MRG002用于治疗GC/GEJ获FDA授予ODD [19] - CMG901用于治疗GC/GEJ获FDA授予FTD及ODD,并获CDE授予BTD [19] - MRG004A用于治疗PC获FDA授予ODD及FTD [19] - CG0070获CDE授予BTD [19] - MRG003用于治疗R/M NPC新NDA获受理并优先审评,正在进行HNSCC III期临床研究[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MRG003与普特利单抗联合治疗实体瘤II期研究ORR和DCR分别为66.7%和93.3%[28] - 截至2024年7月,MRG002治疗HER2高表达BC肝转移II期研究ORR及DCR分别为60.8%及86.3%[30] - 截至2024年4月,MRG002与普特利单抗联合治疗HER2表达实体瘤,所有评估患者ORR和DCR分别为64.0%和89.0%[31] - MRG004A在PC患者2.0 mg/kg剂量组的ORR及DCR分别为33.3%及83.3%,TF表达≥50%等条件的5例PC患者中ORR及DCR分别为80%及100%,mPFS为5.5个月[32] - CMG901在2.2 mg/kg剂量组患者ORR为48%,mPFS为4.8个月,mOS为11.8个月[35] - 截止2024年9月30日,接受CG0070单药治疗后74.5%的患者在任何时间均达到CR,DOR中位数超27个月[39] - MRG004A于2024年3月获FDA授予FTD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PC[32] - MRG006A于2024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IND批准并进行I期临床试验[34] - CMG901治疗晚期GC/GEJ的I期临床研究数据于2025年1月6日在《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35] - 公司于2025年3月提交MRG007首个IND申请,临床前数据预计2025年4月在AACR年会上呈现[36] - 普特利单抗预计2025年ASCO年会上呈现长期生存结果及最新安全性概况[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进行一線MSI - 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等多项III期临床试验[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进行CG0070的I期临床试验并完成I期患者入组[39] - 2025年1月,CG0070获CDE授予BTD,用于治疗特定膀胱癌患者[45] 产品授权合作情况 - 2023年2月KYM与AstraZeneca订立全球独家许可协议,授予其CMG901全球独家许可;2025年1月22日公司与ArriVent订立独家许可协议,授予其MRG007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全球独家许可[21] - 针对消化道癌的创新型ADC产品MRG007,公司授予ArriVent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开发等全球独家许可,公司将有资格收取合计最高达12亿美元的款项及销售净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13] - 公司与ArriVent订立MRG007独家许可协议,最高获12亿美元款项及销售净额分级特许权使用费[23] - 2025年1月22日,公司与ArriVent就MRG007订立独家许可协议,一次性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为4700万美元,最高可获11.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分级特许权使用费[43] 公司人员变动情况 - 胡朝红博士、林向红先生和王徛纬先生自2024年1月31日起分别退任公司执行董事及联席总经理、非执行董事、职工代表监事职务[109] - 赵力萱女士33岁,自2023年3月起担任公司投资者关系总监,任期3年,任职职工代表监事期间不领薪酬[108] - 秦民民博士因个人原因自2024年8月起辞去公司首席技术官及上海美雅珂高级副总裁职务[112] - 2024年1月31日胡朝红博士退休,林向红先生退任,赵力萱女士获委任,王徛纬先生退任[135]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蒲忠傑博士持有658,591,549股H股,佔相關類別股份的39.76%,持股概約38.50%[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蒲珏女士持有90,000,000股H股,佔相關類別股份的5.43%,持股概約5.26%[142] - 2024年12月31日已發行合共1,710,614,838股股份,包括1,656,346,474股H股及54,268,364股內資股[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香港美雅珂持有136,355,106股H股,佔相關類別股份的8.23%,持股概約7.97%[1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Miracogen Inc.持有136,355,106股H股,佔相關類別股份的8.23%,持股概約7.97%[1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胡朝紅博士持有136,355,106股H股,佔相關類別股份的8.23%,持股概約7.97%[1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蘇州翼樸一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持有39,436,621股H股,佔相關類別股份的2.38%,持股概約2.31%;持有39,436,620股內資股,佔相關類別股份的72.67%,持股概約2.31%[1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蘇州翼樸一號創喆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持有39,436,621股H股,佔相關類別股份的2.38%,持股概約2.31%;持有39,436,620股內資股,佔相關類別股份的72.67%,持股概約2.31%[1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蘇州蘇梓投資合夥企業持有9,859,155股內資股,佔相關類別股份的18.17%,持股概約0.58%[1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蘇州梓蘇投資諮詢合夥企業持有9,859,155股內資股,佔相關類別股份的18.17%,持股概約0.58%[14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發行股份共1,710,614,838股,包括1,656,346,474股H股及54,268,364股內資股[154] - 西南證券持有9,859,155股內資股,佔相關內資股的18.17%,佔總股份的0.58%[148] - 蘇州翼樸持有39,436,621股H股,佔相關H股的2.38%,佔總股份的2.31%;持有49,295,775股內資股,佔相關內資股的90.84%,佔總股份的2.88%[148] - 上海生物醫藥基金持有10,962,335股H股,佔相關H股的0.66%,佔總股份的0.64%;持有3,654,111股內資股,佔相關內資股的6.73%,佔總股份的0.21%[148] - 銀華長安持有蘇州蘇梓69.47%的合夥權益,西南證券擁有銀華基金44.1%的股權[149] - 香港美雅珂直接持有136,355,106股H股,胡朝紅博士及Miracogen Inc.被視為於這些股份中擁有權益[154] - 上海前宇持有蘇州蘇梓50%合夥權益,錢鑫擁有蘇州宇夢99.50%權益,蘇州宇夢持有上海前宇60%權益[154] 公司重大协议情况 - 先前採購框架協議於2024年1月1日起生效,2024年12月31日屆滿,新採購框架協議期限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155][156] - 報告期內先前採購框架協議實際交易金額為人民幣506,000元,2024年度上限為人民幣8,500,000元,2025年度上限為人民幣5,000,000元[160] - 2023年11月13日公司与乐普医疗有条件订立先前CDMO服务框架协议,12月22日订立补充协议,2024年1月31日获独立股东批准,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161][163] - 2024年11月26日公司与乐普医疗订立新CDMO服务框架协议,2025年1月7日获独立股东批准,期限为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63][164] - 2024年先前CDMO服务框架协议实际交易金额为人民币4549.7万元,年度上限为人民币4600万元,2025年新CDMO服务框架协议年度上限为人民币3600万元[168]
锅圈杨明超谈拓店拓品、供应链建设细节:要同店效率,也要门店增长
IPO早知道· 2025-04-12 10:0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收入64.70亿元,同比增长6.2% [6] - 毛利14.17亿元,同比增长4.9%,毛利率为21.9% [6] - 核心经营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3.1% [7] 门店扩张与渠道策略 - 截至2024年末门店数达10150家,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 [7] - 未来5年门店总量目标为两万家,重点拓展县乡市场 [7][9] - 2024年净增新乡镇门店287家,乡镇店面积约150-200平米 [8][9] - 单店GMV目前约200-300万元,未来目标提升至500万元 [9] 战略调整与运营优化 - 2023年起调整策略,聚焦频次和复购,暂停新店扩张 [8] - 通过爆品(如毛肚)提升复购,拓展一日三餐及冰饮品类 [8] - 加强线上销售(抖音投流)和会员运营,2024年底会员数达4133万 [8] - 会员客单价远超平均水平,高充值会员消费频次是低充值会员的两倍 [8] 品类与供应链管理 - 从火锅食材扩展至烧烤、中西餐、冰饮等品类,2024年开发412个SKU [12] - 采取“单品单厂”供应链战略,聚焦规模经济与成本优势 [12] - 自建工厂五大标准:无品牌品类、增量市场、技术优势、复合产品、协同效应 [12] 竞争定位与商业模式 - 定位垂直餐饮(火锅、烧烤等),区别于零售企业“无限宽”SKU策略 [12] - 毛利率21.9%,与沃尔玛、奥乐齐等零售企业相当 [12] - 强调效率与规模经济,员工管理效率目标为1人对应50家门店 [12] - 与蜜雪冰城差异化,注重生活方式而非一体化供应链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