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邦制药(03933)
icon
搜索文档
联邦制药(0393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3:2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创立于1990年,2007年6月15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现为恒生综合指数系列成份股,MSCI ESG评级A级[1] - 公司拥有七家生产基地,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在研项目百餘项,取得专利超120项[1] 公司荣誉 - 5月,公司荣列「2023年度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16名[5] - 9月,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荣列「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第23名[6] - 11月,公司荣登第十一屆港股100强「中型企业50强」「最具价值投资奖」「医药榜单25强」及「港股通50强」四项榜单[6] - 11月,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荣列「2024年广东省制造业500强企业」第53位[6] 药品审批与临床进展 - 1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规格:0.5g;1.0g)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5] - 10月,阿莫西林颗粒(规格:0.125g)及注射用头孢他啶(规格:1.0g)通过一致性评价[6] - 1类新药UBT251注射液完成在中国健康受试者Ia期临床研究[6] - 1类新药TUL12101滴眼液完成中国IIa期临床研究首例受试者入组[6] - 公司已有8个1类新药项目进入临床阶段,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UBT251注射液多项适应症获准在中国及美国开展临床试验[19] - 本年度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5种药品相继通过一致性评价[4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37.589亿元,较2023年的137.399亿元上升0.1%[10] - 2024年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39.394亿元,较2023年的39.767亿元下降0.9%[10]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2.889亿元,较2023年的33.441亿元下降1.7%[1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为26.597亿元,较2023年的27.014亿元下降1.5%[10]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46.39分,较2023年的148.67分下降1.5%[10] - 2024年中期股息为每股16分,较2023年的12分上升33.3%;末期股息为每股28分,与2023年持平;特别股息为每股12分,与2023年持平;全年股息为每股56分,较2023年的52分上升7.7%,派息比率达38.3%[10][18] - 2024年公司收入约137.59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32] - 本年度集团收入约137.589亿元,与2023年持平,毛利60.824亿元,同比下降4.0%,未计利息等前盈利约39.394亿元,同比下降0.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6.597亿元,同比下降1.5%,每股盈利146.39分,全年合计派息每股56分[49] - 集团财务成本为3500万元,同比下降47.7%,已资本化的借贷成本为4040万元(2023年为1550万元)[5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净额为21.397亿元[5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抵押银行存款、银行结余及现金约73.642亿元(2023年为52.342亿元)[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计息借贷约31.383亿元(2023年为14.969亿元),其中定息贷款约1690万元,浮息贷款约31.214亿元[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160.707亿元,2023年为137.872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从2023年的71.605亿元升至2024年的72.981亿元[5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1.83,2023年约为2.08[5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258.331亿元,2023年为210.172亿元;总负债约113.978亿元,2023年为82.696亿元[5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2023年的127.348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43.883亿元[55] - 2024年12月31日扣除相关款项后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净额为21.397亿元,2023年为17.555亿元[55]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3,758,93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3,739,879千元人民币略有增长[171] - 2024年公司毛利为6,082,39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6,334,837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71]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288,89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344,148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71] - 2024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2,657,82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700,845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71]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146.39分人民币,较2023年的148.67分人民币有所下降[172]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9,762,35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229,979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74]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为16,070,69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3,787,201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74] - 2024年公司流动负债为8,772,54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6,626,732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74]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负债为2,625,26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642,830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75]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14,435,24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2,747,618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75] - 2023年1月1日公司总权益为10,609,43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747,618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14,435,240千元[178]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288,898千元,2023年为3,344,148千元[179]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199,302千元,2023年为2,439,438千元[179] - 2024年投资活动耗用的现金净额为1,728,091千元,2023年为1,556,950千元[181] - 2024年融资活动所得的现金净额为596,908千元,2023年耗用1,362,678千元[181]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068,119千元,2023年减少480,190千元[181]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6,329,841千元,2023年末为4,261,989千元[181] - 2024年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47,364千元,2023年为6,365千元[178][179] - 2024年确认为分派之股息为1,017,535千元,2023年为581,448千元[178][181] - 2024年附属公司非控股权益注资为36,000千元,2023年为12,000千元[178][18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中间体及原料药业务对外销售收入分别为26.59亿元和63.73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4.8%和下降0.4%[33] - 中间体及原料药海外出口销售收入为26.43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19.2%[33] - 制剂产品对外销售收入为47.28亿元,同比下降5.9%[36] - 糖尿病产品销售收入为12.48亿元,同比上升9.5%[38] - 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接续)中,公司全線胰岛素产品均以A类中选,采购基础量显著增加52.5%[38] - 胰岛素类似物销量同比上升41.0%[38] - 抗感染产品(人用)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3.6%至17.97亿元[40] - 大健康业务年内销售收入为2000万元,已布局五大产品线,上市18个产品[42] - 动保业务年内销售收入为13.822亿元,同比上升17.1%,上市新品22个,取得1个五 类新兽药证书,获6个海外注册批文[43] - 中间体、原料药及制剂产品分部收入分别上升1.8%、下降0.5%及下降5.9%,分部溢利分别上升5.9%、下降9.8%及下降47.0%,制剂产品研发费用增加26.6%达5.772亿元[52]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年内成立大健康事业部,布局五大产品线,已上市18个产品[21] - 公司形成电商、直播及新零售线上平台矩阵,深耕连锁药房及健康垂直渠道[21] - 公司积极推进新药项目对外授权,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20] - 2024年3月公司与新西兰宠物食品工厂签约合作,推动进入高端宠物食品市场[24] - 公司已取得6个动保产品海外注册批文[24] 公司人员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佣约17000名员工,2023年为15000名[57] - 2023年11月公司向集团获选董事及员工授出共1209.69万股奖励股份,分三年归属[57]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蔡海山、梁永康、蔡绍哲、方煜平,介绍了他们的年龄、履历等信息[68][69] - 邹鲜红60岁,1994年加入集团负责销售管理,2008 - 2010年曾任制剂产品中国销售部总经理[71] - 朱苏燕60岁,1995年初加入集团,负责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及市场推广[71] - 张品文76岁,2009年3月3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72] - 宋敏63岁,2007年5月2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72] - 傅秋实53岁,2023年6月3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15年投资管理经验[73] - 张玉斌53岁,1998年加入集团,2024年12月15日起担任制剂营销中心总经理,有逾25年药品推广及市场营销经验[78] - 曹春来46岁,2005年加入集团,从事重组蛋白药物开发特别是糖尿病生物药物研发18年[78] - 蔡海山先生出任执行董事基本薪酬为每年460.8万港元[97] - 梁永康先生年度薪金为432万港元,有权收取酌情花红[97] - 蔡绍哲女士出任执行董事基本薪酬为每年306万港元,有权收取酌情花红[99] - 方煜平先生、邹鲜红女士及朱苏燕女士出任执行董事基本薪酬为每年198万港元,享有不超每月人民币6万元的酌情奖励花红[9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各人年度董事袍金为25.68万港元[99] - 2024年12月31日,蔡海山先生持有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总计1688.1975万股,权益百分比为0.93%[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Heren Far East Limited、Heren Far East 4 Limited、IQ EQ Services (HK) Limited分别持有公司834,250,000股股份,权益百分比均为45.91%[106] 公司诉讼与决策 - 公司与成都恒大诉讼案,成都中院判决成都恒大向集团支付约1.363亿元但驳回其他诉讼要求,集团已上诉,高院未判决[59] - 公司将在2025年7月10 - 1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须在7月9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67] - 董事会提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报告及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79]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28分及特别股息每股人民币12分[83] - 结算日公司可分派予股东的股份溢价及储备约为人民币39.227亿元[89] - 2024年集团前五大客户合计营业额占本年度总营业额少于30%[92] - 2024年集团最大供应商及前五大供应商合计分别占本年度总采购额的18%及45%[93] - 2024年、2025年及2026年公司与牧原食品的每年销售额上限分别为11亿、13.2亿及16.5亿元,2024年实际销售额为9.62亿元[108] - 公司2023年10月26日采纳股份奖励计划,可能获授股份数目不得超截至该日已发行股份的10%(即181,702,650股)[109] - 2023年11月13日,公司向选定参与者授出12,096,900股奖励股份,均由受托人通过市场交易收购现有股份授出[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169,605,750股股份可供未来根据股份奖励计划授出[1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根据股份奖励计划授出的未归属奖励股份总数为8,064,600股,年内归属3,606,180股,年内失效426,120股[111] - 授予未归属奖励股份的日期前及当日,公司股份收市价分别为
创新药行业拐点之年!可T+0交易的港股创新药ETF(159567)现涨3.64%,冲击复活假期归来三连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4 11:06
行业趋势与周期 - 创新药产业处于加速向上周期 有强基本面支撑[1] - 新技术TCE和ProTac已进入萌芽开花阶段 继ADC和PD1/VEGF等技术爆发后[1] - 创新药从BD潮走向盈利潮 收入高增速带动利润快速提升[1]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港股创新药指数市盈率从2月21日64倍降至4月24日27倍 不足两个月前一半[1] - 4月24日板块全面爆发 凯莱英涨超17% 荣昌生物/亚盛医药-B/康方生物涨超7% 信达生物/联邦制药涨超6% 康龙化成/三生制药涨超4%[1] - 港股创新药ETF连续2个交易日成交额超9亿元 市场关注度高[1] 产品投资价值 - 港股创新药ETF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创新药企业权重90%为全市场医药主题类指数最高[1] - 创新药ETF布局创新药产业链龙头企业 汇聚全球CXO龙头和国内仿创药企龙头[2] - 产品有望受益于AI赋能研发/国产创新药出海/商业健康保险完善/医保丙类目录出台等多重利好[1][2] 政策支持环境 - 各地政府持续出台支持政策 如北京深圳发布创新药政策[2] - 政策加强创新药械研发/生产/审批/使用的全链条支持[2] - 政策促进健康消费方案落地 扩大内需并持续利好消费医疗板块[2]
联邦制药20250328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动保行业 - 公司:联邦制药、诺和诺德、Riverland Food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绩情况 - 2024年整体营业额137.59亿元,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利润26.6亿元,下降1.5% [4] - 2024年末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8分,特别股息每股12分,全年合计派息每股56分 [4] - 2024年派息比率提升至38.3%,较去年的35%提升3.3个百分点 [5][9] 业务板块情况 - **制剂业务**:2024年总体销售下降近6%,收入47.28亿元,占总体销售额34.4%;胰岛素和凤宝系列增长,抗生素产品含动保合计收入下降10%至31.8亿元;分布利润3.1亿元,分布利润率6.6%,占总利润10.3% [10][11] - **动保业务**:2024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超17%,达13.8亿元,其中宠物类销售接近1400万元,同比增长超200%;已取得越南和澳大利亚6个动保产品注册批文,未来将拓展东南亚等地区市场 [13] - **中间体和原料药业务**:中间体销售收入上升近15%至26.6亿元,原料药销售基本持平约63.7亿元;国内客户贡献占比约70%,海外客户占比约30%;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较高 [14]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9.9亿元,同比增长近22%;有多颗新项目取得积极进展,3个产品获批上市 [15] - **生物药**:聚焦内分泌、代谢和自身免疫领域,UVT - 251获准中美临床多个适应症,预计今年申报心衰、OSA适应症临床 [16] - **小分子药**:布局自身免疫、代谢等领域,多个项目有进展,部分预计今年启动临床或申报临床 [17] - **人用产品**:预计2030年内23款产品获批上市,2030年后20款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在研一类新药22项,8项进入临床阶段 [18] - **动保产品**:拥有丰富在研管线,布局宠物和经济型动物用药;与多方合作开发新产品,截至目前有59项自主和合作在研项目 [20][21] 合作与出海情况 - 与诺和诺德达成JAL P1加TGCG(UP251)产品独家许可协议,获2亿美元首付款,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8亿美元及销售额分成 [3][8] - 人胰岛素中选华西卫生部标单,纵保业务取得6个海外产品注册批文,加强海外合作引入高端宠物食品 [6] - 中鲜铁和原料药业务覆盖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取得多个国家官方认证 [8] 产品情况 - **利拉鲁泰**:2024年做前期市场和渠道准备,获批后推进挂网和市场准入;产能方面,先在公司车间生产,后续根据市场需求拓展 [23][24] - **UBT - 251**:减重试验完成中国的EB7临床试验,今年3月完成减重试验二期首例受试者入组;一期临床各剂量组减重效果显著,最高剂量组平均体重较基线下降15.1%,安慰剂组增加1.5%;较同类产品有更优减重效果和更低用药剂量 [7][19] 价格波动应对措施 - 2025年产品价格有小幅波动,总体稳定,主要因需求端变化,海外需求稳定,国内人用需求有小幅波动 [25] - 采取多项措施改善成本,如一期针眼项目实现肺炎回收利用,建成110千伏变电站可灵活选择用电方式,珠海原料项目改善产品结构 [26][27] 宠物业务布局 - 2025年一季度取得两个宠物产品二类新药证书,全球仅三家企业可生产 [36] - 全面布局宠物药品、食品、保健品和洗护用品,重点布局高端国产软粮赛道,与新西兰企业合作引入高端宠物罐头 [37][38] - 已取得6项海外产品注册批文,积极布局澳洲市场,为本地企业代工,拓展东南亚、日本、巴西等海外市场 [3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会议强调未经授权不得外传会议内容,中泰证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会议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 [2] - UBT - 251一期临床数据因与诺和诺德协议要求,暂不能公开,后续看诺和诺德是否披露;超重减肥临床试验国内已开展二期,若顺利明年3月左右完成二期实验 [35] - 公司UBT - 251销售分成比例未对外披露 [31]
港药继续涨!高纯的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大涨近3%,上周获资金增仓近2亿元!机构:创新药布局的四大思路
搜狐财经· 2025-03-31 10:30
港股通创新药ETF表现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今日逆市大涨近3% 成交额盘中近5亿元 上周五成交额刷新历史达16.49亿元[1] - 上周累计净流入资金近2亿元 今日再获净申购4300万份[1] - 近60日资金净流入近10亿元 融资余额保持历史高位 最新规模19.27亿元创上市新高 1个月实现规模翻倍[3] 成分股价格表现 - 乐普生物涨超12% 百济神州涨超5% 信达生物涨超3% 晶泰控股涨超2% 康方生物/药明生物/科伦博泰生物涨超1%[3] 行业政策环境 - 2025年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 仿制药利润压缩接近尾声 竞争格局趋于稳定[5] - 医保支付向优质产品倾斜 政策对创新药械和设备更新的院内支持持续强化[5] - 国家医保局通过多种政策手段支持创新药 商业保险补充支付体系逐步完善[6] - 优化药品审评审批流程加速创新药上市 吸引外资加码中国创新药市场[6] - 医保局集采政策转变 无底线低价时代结束 重质量时代来临[11] 创新药国际化进展 - 2025年国产创新药出海呈现百花齐放 BD交易模式多元化[6] - ADC/双抗等领域技术优势显著 多款药物进入欧美市场 国际化收入占比提升[6] - 2019年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在美国获批实现零突破 中国药企全球化进程加快[7] - 2024年中国药企License-out交易总金额达519亿美元 其中首付款41亿美元[7] 研发能力与行业地位 - 中国在研创新药数量全球第二 IND-NDA阶段的细胞疗法/ADC/双特异性抗体/溶瘤病毒管线数量全球首位[9] - 医保基金2023年总支出增速为过去4年最快 支出增速快于筹资增速[9] ETF产品特征 - 100%布局创新药产业链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超68%[12] - 创新药权重占比高达84% 为全市场医药类指数最高[13] - 近5年市销率分位数37% 底层资产为港股支持T+0交易[13] - 前三大权重股为三十四六四(12.43%)/药明生物(10.85%)/信法生物(9.50%)[13]
联邦制药:UBT251落地BD,25年主业看好维稳-20250330
华泰证券· 2025-03-30 14: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8.59港币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收入137.59亿元(+0.1% yoy),归母净利润26.60亿元(-1.5% yoy),略低于Wind一致预期,主因2H24部分工厂在淡季停产检修 [1] - 2024年胰岛素/中间体/动保收入稳定增长,原料药收入基本持平,人用制剂收入同比下滑;公司将UBT251海外开发等权利授权给诺和诺德,具里程碑意义 [1] - 展望2025年,各板块短期风险出清及UBT251首付款确认,预计净利润同比快速增长 [1] 各板块情况总结 GLP - 1板块 - UBT251与诺和诺德合作,是该MNC在中国首笔GLP - 1相关交易,交易含2亿美金首付款、最高18亿美金里程碑付款及海外销售提成;国内启动减重II期临床,美国获批多适应症临床实验,有望成诺和诺德下一代GLP - 1产品 [2] - 糖尿病板块2024年收入12.48亿元(+9.5%yoy),2025年有望稳健增长,存量产品受益胰岛素续采,利拉鲁肽及德谷新品增厚;临床前管线有创新布局,推动创新转型 [2] 原料药/中间体板块 - 2024年中间体板块对外销售26.59亿元(+15%yoy),因6 - APA价格稳定等因素,2025年收入有望稳定,价格波动可控且持续探索出口机会 [3] - 2024年原料药板块收入63.73亿元(-0.4%yoy),2025年收入预计平稳,珠海/内蒙古新产能逐步投产 [3] 抗生素类制剂板块 - 2024年人用制剂板块收入同比下滑23.6%,2025年收入有望维稳,得益于品牌知名度、院内外销售渠道及短期无集采风险 [4] - 2024年动保板块收入+17%yoy,2025年有望提速增长,因与牧原等合作、新产能投放及新产品上市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EPS为2.28/1.86/2.11元(25/26年前值:1.81/2.03元),给予2025年7.5xPE,目标价18.59港币(前值:11.59港币,24年6.5xPE) [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 (人民币百万)|13,740|13,759|14,945|16,481|17,879| |+/-%|21.22|0.14|8.62|10.28|8.4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人民币百万)|2,701|2,660|4,146|3,373|3,839| |+/-%|70.85|(1.54)|55.87|(18.63)|13.80| |EPS (人民币,最新摊薄)|1.49|1.46|2.28|1.86|2.11| |ROE (%)|23.14|19.61|27.91|21.74|23.89| |PE (倍)|8.85|8.99|5.77|7.09|6.23| |PB (倍)|1.88|1.66|1.56|1.52|1.46| |EV EBITDA (倍)|5.46|5.39|3.78|4.46|3.91| [7] 可比公司估值 |公司名称|股票代码|收盘价(港元)|总市值(十亿港元)|EPS(港元)(2023A/2024E/2025E)|P/E(x)(2023A/2024E/2025E)| | --- | --- | --- | --- | --- | --- | |丽珠医药|1513 HK|27.35|32.00|2.10/2.24/2.41|12/11/10| |远大医药|0512 HK|6.27|22.26|0.49/0.65/0.57|12/9/10| |石四药集团|2005 HK|3.16|9.33|0.40/0.33/0.46|7/9/6| |平均值| - | - | - | - |10/10/9| [13]
港股异动 | 联邦制药(03933)涨超10% 近期宣布签下诺和诺德20亿美元减肥药大单
智通财经网· 2025-03-27 14:29
文章核心观点 联邦制药股价上涨 与诺和诺德签订协议获资金 短期部分业务销售或承压 但合作长远利于夯实专科药实力 [1][2] 股价表现 - 联邦制药涨超10% 截至发稿涨10.53% 报15.32港元 成交额4.5亿港元 [1] 合作协议 - 联邦制药全资附属公司联邦生物科技与诺和诺德签订独家许可协议 诺和诺德获UBT251全球(除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 联邦生物保留中国权益 [1] - 联邦生物将获2亿美元首付款和最高18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 并可收取基于海外地区年度净销售额的分层销售提成 [1] - UBT251是GLP - 1/GIP/GCG三靶点受体激动剂 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 用于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及其他疾病 [1] 财务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约137.59亿元 同比增长0.1% 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约26.6亿元 同比减少1.5% [2] - 拟派末期股息每股28分及特别股息每股12分 [2] 预测调整 - 中泰国际预计中间体、原料药、抗生素板块销售短期承压 将2025 - 26E货品销售收入预测分别下调8.9%、12.3% [2] - 预计2025年从诺和诺德获2亿美元首付款及后续里程碑付款 2025/26E收入预测调整幅度分别为+0.6%与 - 11.1% 股东净利润调整幅度为+24.8%与 - 7.4% [2] 合作影响 - 长远看与诺和诺德合作能夯实专科药实力 [2]
联邦制药(0393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5 22:5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37.59亿元,较2023年上升0.1%[3] - 2024年公司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溢利为39.39亿元,较2023年下跌0.9%[3]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2.89亿元,较2023年下跌1.7%[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为26.60亿元,较2023年下跌1.5%[3]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146.39分,较2023年下跌1.5%[3] - 2024年公司中期股息为每股16分,较2023年上升33.3%[3] - 2024年公司全年股息为每股56分,较2023年上升7.7%,派息比率达38.3%[3][4]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37.59亿元,2023年为137.40亿元,同比增长0.14%[1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60.82亿元,2023年为63.35亿元,同比下降4%[13]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2.89亿元,2023年为33.44亿元,同比下降1.65%[13] - 2024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26.58亿元,2023年为27.01亿元,同比下降1.57%[1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97.62亿元,2023年为72.30亿元,同比增长35.02%[14]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60.71亿元,2023年为137.87亿元,同比增长16.57%[14] - 2024年流动负债为87.73亿元,2023年为66.27亿元,同比增长32.38%[14]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26.25亿元,2023年为16.43亿元,同比增长59.89%[1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43.88亿元,2023年为127.35亿元,同比增长13.00%[15] - 2024年对外销售中,中间体产品收入2658691千元、原料药6372683千元、制剂产品4727563千元,合计13758937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2316878千元、6399180千元、5023821千元,合计13739879千元[30][32] - 2024年扣除研发支出前分部溢利合计4009219千元,研发支出890757千元,业绩分部溢利3118462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4112034千元、757248千元、3354786千元[30][32]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288898千元,2023年为3344148千元[30][32] - 2024年其他收入合计356929千元,2023年为212475千元[33]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153781千元,2023年为 - 23671千元;2024年其他开支为927578千元,2023年为778386千元[34] - 2024年借贷利息74608千元、租赁负债利息759千元,合计75367千元,减去资本化金额后为34958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81974千元、443千元、82417千元、66896千元[35] - 2024年一般性借贷组合开支按3.40%年率资本化,2023年为4.35%[35] - 2024年中国地区外部客户收入11115585千元,2023年为11124265千元[32] - 2024年税项支出为6.31077亿元,2023年为6.43303亿元,香港利得税按16.5%计算[36] - 2024年核数师薪酬为549.4万元,2023年为521万元[39] - 2024年员工成本为18.27993亿元,2023年为16.48745亿元[39] - 2024年股息总额为1.017535亿元,2023年为5814.48万元[39]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46元,2023年为1.49元[40] - 2024年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支付约28.58081亿元,2023年为11.43439亿元[41]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及相关款项总计6.272323亿元,2023年为6.31448亿元[42]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的应收贸易账款(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2.39291亿元,2023年为2.366179亿元[43] - 2024年应收银行承兑票据(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3.333054亿元,2023年为3.496538亿元[43] - 2024年公司收入约137.59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收入约137.589亿元,与2023年持平;毛利60.824亿元,同比下降4.0%;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39.394亿元,同比下降0.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6.597亿元,同比下降1.5% [62] - 公司年内财务成本3500万元,同比下降47.7%;已资本化的借贷成本4040万元(2023年:1550万元)[6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抵押银行存款、银行结余及现金约73.642亿元(2023年:52.342亿元)[6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计息借贷约31.383亿元(2023年:14.969亿元),全部借贷于五年内到期[6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约160.707亿元(2023年:137.872亿元),流动比率约为1.83(2023年:2.08)[6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258.331亿元(2023年:210.172亿元);总负债约113.978亿元(2023年:82.696亿元)[6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内地雇员约17000名,2023年为15000名[67] - 2024年12月31日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均无重大或然负债[6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已有8个1类新药项目进入临床阶段[5] - 公司大健康事业部已布局五大产品线,上市18个产品[6] - 公司已取得6个动保制剂海外注册批文[8] - 公司现有中间体产品、原料药、制剂产品三个业务收入来源[29] - 中间体及原料药业务对外销售收入分别为26.59亿元和63.73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4.8%及下降0.4%,海外出口销售收入26.43亿元,占总营业额19.2%[50] - 制剂产品对外销售收入为47.28亿元,同比下降5.9%[51] - 糖尿病产品销售收入12.48亿元,同比上升9.5%,胰岛素专项接续采购基础量增加52.5%,胰岛素类似物销量同比上升17.2%[53] - 抗感染产品(人用)销售收入降至17.97亿元,同比下降23.6%[55] - 大健康业务销售收入2000万元,已布局六大产品线,上市18个产品[57] - 动保业务销售收入13.82亿元,同比上升17.1%,上市新品22个,取得五类新兽药证书1个,获6个动保制剂海外注册批文[58] - 中间体产品、原料药及制剂产品的分部收入分别上升1.8%、下降0.5%及下降5.9%,分部溢利同比分别上升5.9%、下降9.8%及下降47.0% [62] - 年内制剂产品研发费用增加26.6%,达5.772亿元[62] 公司业务合作与发展 - 2025年3月24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及公司与诺和诺德就自主研发产品UBT251订立独家许可协定[11] - 2025年3月24日公司与独立第三方订立独家许可协议,预付款为2亿美元[48] 会计准则相关 - 公司于2024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期间强制生效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会计准则[17] - 2020年修订本就评估自报告日期起至少十二个月的延期结付权利提供澄清及额外指引[18] - 2022年修订本明确阐明实体须于报告期末或之前遵守的契约方会影响延迟结清负债的权利[19] - 公司已追溯应用新会会计政策对负债进行流动或非流动分类[20] - 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修订本新增有关供应商财务安排的披露目标[2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后在披露流动性风险资料要求中增加供应商融资安排例子[21] - 本年度采用相关修订本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2] - 公司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多项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2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7号有关金融工具分类及计量修订本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23][27] - 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7号修订本预期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及表现产生重大影响[2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允许提早应用[28] 公司诉讼与证券相关 - 2023年11月向集团获选董事及员工授出共12096900股奖励股份,分三年归属[67] - 2023年3月集团申请对成都恒大诉讼,要求收回未偿还应收代价约3.4亿元及相关损害赔偿[69] - 2024年12月28日法院判决成都恒大向集团支付约1.363亿元,集团已上诉[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1] 公司治理与公告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72][7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75] - 公司将在2025年7月10 - 1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76]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6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7] 公司研发相关 - 公司年内药品研发投入9.855亿元,同比上升21.9%,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8.908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9470万元[59] - 公司开发中的人用药品新产品45项,其中22项为1类新药;动保新产品59项[59]
联邦制药20250325
2025-03-25 22:31
纪要涉及的公司 联邦制药、东宝生物、诺和诺德、礼来、齐鲁制药、硕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联邦制药 2024 年业绩情况 - 营业额 137.6 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 26.6 亿元,同比下降 1.5%;派息比率 38% [2][3][5] - 制剂产品销售收入降 5.9%至 47.28 亿元,胰岛素系列产品增长显著,动保业务收入增 17%至 13.8 亿元,中间体销售收入升 14.8%至 26.6 亿元,原料药销售收入基本持平约 63.7 亿元 [2][6][10] 新药研发进展 - 利拉鲁肽注射液获批上市,美格鲁泰注射液、德谷门冬注射液已申报上市;一类创新药 UBT251 注射液完成 IIb 期临床研究并启动中美临床试验 [2][4] - 2024 年研发投入 9.9 亿元,同比升 21.9%,预计 2025 年研发费用在 13 - 15 亿元之间 [2][12][31] 国际化战略突破 - 与诺和诺德达成 UBT251 独家许可协议,首付款 2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最高 18 亿美元,另有销售分成 [2][4] - 人胰岛素业务成功中选巴西卫生部采购标段,与国药控股、新西兰 Softec 达成宠物食品市场战略合作 [2][3] 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 制剂业务中胰岛素系列增长显著,抗生素类产品含冻宝销售收入同比降 10%至 31.8 亿元,大健康业务布局五大产品管线 [6] - 动保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宠物类销售收入大幅上升 213%至 1390 万元,在国内建立产业布局并拓展全球市场 [6][8] - 中间体及原料药覆盖全球 80 个国家和地区,未来重点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9] 产能利用率和生产基地建设 - 6APA 青霉素 G 钾工业盐和贝塔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实现满产 [11] - 多个生产基地预计 2025 年内建设收尾,预计新增产值贡献超 50 亿元 [11] 未来发展战略 - 全面推进创新转型,由生产型制药企业转变为高端研发型制药企业,深化全球战略布局 [17] - 维持稳健现金流动性,控制财务成本与外汇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8] 产品相关情况 - 产品开发思路集中在技术创新和安全性上,用量相对较小,活性和安全性表现优异 [24] - UBT251 与礼来的三靶点激动剂分子结构不同,临床开发旨在结合三靶点激动剂在减肥领域达更强效果 [27] 财务相关情况 - 2024 年毛利 60.8 亿元,同比降 4%;亿利达 39.4 亿元,同比降 0.9%;每股盈利 146.39 分,同比降 1.5% [5] - 2025 年上半年中间体业务利润率降近三个百分点,原料药业务利润率升八个百分点,药品制剂业务也有所提升 [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东宝生物 2025 年重点打造宠物类产品,预计两类产品销售额超千万元和五百万元,在保健品等四个领域综合布局 [34] - 东宝生物正在研究第二波股权激励计划,研发投入预算 13 亿元左右 [35] - 联邦制药 2025 年业绩预计平稳并略有增长,若出口量增加业绩表现会更好 [39]
与诺和诺德官宣合作“不敌”去年净利下滑 联邦制药盘中跌13%
澎湃新闻· 2025-03-25 21:58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联邦制药股价在3月25日盘中下跌超13% 收跌11.78%至14.68港元/股 市值266.74亿港元 [3] - 股价下跌发生在公司与诺和诺德宣布合作利好消息后 市场反应意外 [3][4] - 下跌主因是2024年业绩显示净利润下滑1.54%至26.6亿元 与2021-2023年双位数增长形成反差 [4][7] 与诺和诺德合作详情 - 联邦生物授予诺和诺德UBT251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台以外地区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 [3] - 诺和诺德支付2亿美元首付款 最高1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外加分区特许权使用费 [3] - UBT251为GLP-1/GIP/GCG三靶点减肥药 处于早期临床阶段 用于治疗肥胖和二型糖尿病 [3][9] 2024年财务业绩 - 收入137.59亿元 同比增长0.14% [5][7] - 股东应占溢利26.6亿元 同比下降1.54% [5][7] - 每股基本盈利146.39分 下降1.5% 全年股息56分 增长7.7% [5] - 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溢利39.39亿元 下降0.9% [5] 业务板块表现 - 中间体产品收入增长1.8% 溢利上升5.9% [7] - 原料药收入下降0.5% 溢利下降9.8% [7] - 制剂产品收入下降5.9% 溢利大幅下降47% 主因国家集采导致价格下调 [7] - 制剂研发费用增加26.6%至5.772亿元 [7] 内分泌代谢业务进展 - 糖尿病产品销售收入12.483亿元 同比增长9.5% [8] - 胰岛素专项集采中全线产品以A类中选 采购基础量增加52.5% [8] - 胰岛素类似物销量同比上升17.2% 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8] 研发与产品管线 - UBT251于2024年7月完成中国Ia期临床 公司为全球第二家化学合成法制备三靶点激动剂获批企业 [9] - 司美格鲁肽仿制药三期临床试验于2024年5月完成 2025年1月上市申请获受理 [9] - 该产品被列入广东第一批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品种 [9]
联邦制药(0393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4 22:5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37.59亿元,较2023年的137.40亿元上升0.1%[3] - 2024年公司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溢利为39.39亿元,较2023年的39.77亿元下跌0.9%[3]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2.89亿元,较2023年的33.44亿元下跌1.7%[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为26.60亿元,较2023年的27.01亿元下跌1.5%[3]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146.39分,较2023年的148.67分下跌1.5%[3] - 2024年公司中期股息为每股16分,较2023年的12分上升33.3%;末期股息为每股28分,与2023年持平;特别股息为每股12分,与2023年持平;全年股息为每股56分,较2023年的52分上升7.7%[3]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37.59亿元,较2023年的137.40亿元略有增长;毛利为60.82亿元,较2023年的63.35亿元有所下降[14]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2.89亿元,较2023年的33.44亿元略有下降;本年度溢利为26.58亿元,较2023年的27.01亿元有所下降[14]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46.39分,较2023年的148.67分有所下降[1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97.62亿元,较2023年的72.30亿元有所增长;流动资产为160.71亿元,较2023年的137.87亿元有所增长[15] - 2024年流动负债为87.73亿元,较2023年的66.27亿元有所增长;非流动负债为26.25亿元,较2023年的16.43亿元有所增长[15][17]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72.98亿元,较2023年的71.60亿元有所增长;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170.61亿元,较2023年的143.90亿元有所增长[1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43.88亿元,较2023年的127.35亿元有所增长;权益总额为144.35亿元,较2023年的127.48亿元有所增长[17] - 2024年对外销售总收入为137.59亿人民币,2023年为137.40亿人民币[33][35]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29亿人民币,2023年为3.34亿人民币[33][35] - 2024年其他收入为3.57亿人民币,2023年为2.12亿人民币[37]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1.54亿人民币,2023年为 - 0.24亿人民币[38] - 2024年其他开支为9.28亿人民币,2023年为7.78亿人民币[38] - 2024年财务成本为3495.8万人民币,2023年为6689.6万人民币[40] - 2024年一般性借贷组合开支按3.40%年率资本化,2023年为4.35%[40] - 2024年中国市场外部客户收入为11.12亿人民币,与2023年持平[35] - 2024年税项支出为6.31077亿元,2023年为6.43303亿元,香港利得税按16.5%计算[41] - 2024年核数师薪酬为549.4万元,2023年为521万元[44] - 2024年员工成本为18.27993亿元,2023年为16.48745亿元[44] - 2024年分派股息为1.017535亿元,2023年为5814.48万元[44]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46元,2023年为1.49元[46] - 2024年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支付约28.58081亿元,2023年为11.43439亿元[47]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及相关款项总计6.272323亿元,2023年为6.31448亿元[49] - 公司通常给予贸易客户45日至180日信用期,2023年为45日至120日[50]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的应收贸易账款(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2.39291亿元,2023年为2.366179亿元[50] - 2024年应收银行承兑票据(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3.333054亿元,2023年为3.496538亿元[50] - 2024年公司收入约137.59亿元,较2023年基本持平[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收入约137.589亿元,与2023年持平;毛利60.824亿元,同比下降4.0%;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39.394亿元,同比下降0.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6.597亿元,同比下降1.5% [71] - 公司年内财务成本3500万元,同比下降47.7%;已资本化的借贷成本4040万元(2023年:1550万元)[7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抵押银行存款、银行结余及现金约73.642亿元(2023年:52.342亿元)[7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计息借贷约31.383亿元(2023年:14.969亿元),全部借贷于五年内到期[7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约160.707亿元(2023年:137.872亿元),流动比率约为1.83(2023年:2.08)[7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258.331亿元(2023年:210.172亿元);总负债约113.978亿元(2023年:82.696亿元)[7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内地雇员约17,000名,2023年为15,000名[76] - 2024年12月31日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均无重大或然负债[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已有8个1类新药项目进入临床阶段[6] - 公司大健康事业部已布局五大产品线,上市18个产品[7] - 公司已取得6个动保制剂海外注册批文[9] - 公司中间体及原料药业务海外营收再创新高[10] - 2024年中间体产品、原料药、制剂产品分别为2.66亿、6.37亿、4.73亿人民币[33] - 2023年中间体产品、原料药、制剂产品分别为2.32亿、6.40亿、5.02亿人民币[35] - 中间体及原料药业务对外销售收入分别为26.59亿元和63.73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4.8%及下降0.4%,海外出口销售收入26.43亿元,占总营业额19.2%[59] - 制剂产品对外销售收入为47.28亿元,同比下降5.9%[60] - 糖尿病产品销售收入12.48亿元,同比上升9.5%,胰岛素专项接续采购基础量增加52.5%,胰岛素类似物销量同比上升17.2%[62] - 抗感染产品(人用)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3.6%至17.97亿元[64] - 大健康业务销售收入2000万元,已布局六大产品线,上市18个产品[66] - 动保业务销售收入13.82亿元,同比上升17.1%,上市新品22个,取得五类新兽药证书1个,获得6个动保制剂海外注册批文[67] - 中间体产品、原料药及制剂产品的分部收入分别上升1.8%、下降0.5%及下降5.9%,分部溢利同比分别上升5.9%、下降9.8%及下降47.0% [71] - 年内制剂产品的研发费用增加26.6%,达5.772亿元[71] 公司业务合作与项目进展 - 2025年3月24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及公司与诺和诺德就自主研发产品UBT251订立独家许可协定[12] - 内蒙古公司启动一期分盐及酸碱转化项目及沼气焚烧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建成投运110KV变电站[11]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将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新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强化产业布局,拓展国际市场,降本增效[12] 会计准则相关 - 公司于2024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综合财务报表[20] - 2020年修订本就评估自报告日期起至少十二个月的延期结付权利提供澄清及额外指引,以将负债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21] - 2022年修订本明确阐明,实体须于报告期末或之前遵守的契约方会影响实体于报告日期后最少十二个月内延迟结清负债的权利[22] - 公司已追溯应用新会会计政策,对负债进行流动或非流动的分类[23] - 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修订本新增一项披露目标,订明实体须披露有关供应商财务安排的资料[2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经修订后,于披露实体面临集中流动性风险的资料的要求中增加了供应商融资安排作为例子[24] - 公司并无提早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26]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修订本澄清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的认定及解除认定,并新增一项例外[28]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有关指定为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值列账之权益工具之投资之披露规定已予修订[2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7号的修订本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之年度报告期间生效,并允许提早应用[2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允许提早应用[30] 公司诉讼相关 - 2023年3月7日集团向广州中院申请对成都恒大诉讼,收回未偿还应收代价约3.4亿元及相关损害赔偿[78] - 2024年12月28日成都中院判决成都恒大向集团支付约1.363亿元,驳回其他诉讼要求[78] 公司治理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采纳并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及报告原则和适用守则条文,但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81][8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会同管理层审阅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84]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6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6] 公司股份相关 - 2023年11月公司向集团获选董事及员工授出12,096,900股奖励股份,分三年归属[76] - 公司将在2025年7月10 - 1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85] 公司研发相关 - 公司年内药品研发投入9.855亿元,同比上升21.9%,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8.908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9470万元[68] - 公司开发中的人用药品新产品45项,其中22项为1类新药;动保新产品59项[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