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今重磅上市!三重引擎驱动创新药黄金周期,掘金千亿老龄化需求+技术出海红利
新浪财经· 2025-08-01 11:00
市场表现 - 隔夜美股三大指数收跌 中概指数涨0 66% 港股三大指数小幅低开 恒指跌0 12% 国指跌0 14% 恒生科技指数跌0 09% [1] - 创新药概念股部分下跌 百济神州 诺诚健华 三生制药 药明康德均有跌幅 脑机概念股南京熊猫电子跌近5% [1] -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盘中上涨近1 5% 成交额近5000万 换手率近15% 成分股中多数上涨 乐普生物-B涨超5% 亚盛医药-B涨超4% 石药集团 丽珠医药 康方生物涨超3% [1] 行业驱动力 - 中国创新药产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战略跃迁 人口结构变革 政策红利释放 技术突破共振三重驱动下行业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周期 [1] - 2024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规模突破2 2亿 占总人口比例达15 6% 肿瘤年新增病例超过450万例 心脑血管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 催生出未被满足的千亿级临床需求 [1] -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制定创新药目录"纳入国家战略 国家医保局通过动态调整机制使创新药谈判成功率稳定在90%以上 2025年即将落地的丙类目录创新支付制度聚焦临床价值显著但暂未纳入医保的突破性疗法 [2] - 地方层面 广州 上海 北京等核心城市密集出台《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 形成覆盖研发 审批 准入 支付的全生命周期政策网络 [2] 产业突破 - 2024年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首付款总额达到57亿美元 占全球生物医药授权交易首付款比例的20% [4] - 三生制药将PD-1/VEGF双抗SSGJ-707海外权益授权辉瑞 获得12 5亿美元首付款 创下中国双抗药物出海纪录 联邦制药将GLP-1创新药UBT251授权诺和诺德 首付款达2亿美元 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达成技术平台合作 首付款及短期里程碑金额达1 75亿美元 [4] - 2025年上半年国产1类新药获批数量创历史新高 TROP2 ADC GLP-1受体激动剂 IL-4R抑制剂等重磅靶点药物集中上市 [4] 指数编制机制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锚定港股通标的与恒生综合指数(A+H)的双重资格门槛 行业分类上精准锁定"281020生物技术"子行业 [6] - 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量化企业的创新关联度 系统性剔除排名后5%的"伪创新"企业 实施研发投入增长率末位淘汰机制 将年度研发开支同比增长排名最低的5%企业排除 [7] - 流动性层面设置日均成交额不低于1000万港元的硬性标准 并对成交额排名后20%的成分股施加50%市值折价系数 最终通过市值排名筛选50强企业 [7] 权重配置逻辑 - 采用流通市值加权的核心理念 个股15%的权重上限防止单一个股风险过度暴露 前五大成分股合计权重不超过60% [7] - 指数每季度的权重再平衡机制及时捕捉市值变迁 半年度成分检讨采用"40/60缓冲区"规则 历史回溯显示该机制使指数在2024年生物科技板块剧烈震荡中减少约2 3%的换手损耗 [8] 指数成分股 - 前十大持仓包括百济神州(15 76% 总市值2810 74亿元) 信达生物(12 96% 总市值1682 94亿元) 药明生物(10 96% 总市值1359 09亿元) 康万生物(9 13% 总市值1371 52亿元) 石药集团(7 24% 总市值1163 72亿元) [10] 投资价值 - 2025年上半年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实现58 95%的累计收益 显著跑赢恒生指数(+18 2%)和沪深300指数(+12 7%) 相较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获取11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 [10] - 截至2025年6月末 指数市净率(PB)为3 09倍 较2023年历史低点2 1倍有所回升 但仍低于5年均值3 8倍 市销率(PS)2 88倍 处于近十年30%分位水平 [11] - 2025年第二季度南向资金在港股医疗保健板块净买入额前十名的企业均为该指数成分股 其中创新药企业占比达80% [12] 配置策略 - 长期配置型资金建议考虑通过港股创新药精选ETF(交易代码:520690)建立基础仓位 结合季度财报披露周期实施网格策略 [15] - 趋势交易型资金可关注指数与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的联动效应 产业投资者可利用指数成分股调整规律在调整日前布局可能新入围的中小型创新药企 [15]
ETF市场日报 | 稀土、金融科技板块强势领跑!银行板块回调居前
新浪财经· 2025-07-11 15:21
市场表现 - 沪指盘中涨幅达1.3%,收盘微涨0.01%,深证成指涨0.61%,创业板指涨0.80%,沪深两市成交额超1.7万亿,较昨日放量2000亿 [1] - 稀土板块领涨,稀土ETF易方达(159715)涨幅6.31%,稀土ETF嘉实(516150)涨幅6.26%,稀土ETF(516780)涨幅6.22% [1] - 金融科技板块表现强势,金融科技ETF(159851)涨幅3.76%,金融科技ETF(516860)涨幅3.57% [1] - 银行板块回调,银行ETF(512800)跌幅1.99%,银行ETF南方(512700)跌幅1.97% [3] 稀土行业动态 - 北方稀土与包钢股份拟将2025年第三季度稀土精矿价格上调至19109元/吨,较二季度上涨1.5%,连续第四次上调累计涨幅达13.8% [2] 金融科技行业逻辑 - 资本市场对稳定币生态持续关注,相关上市公司通过软硬件系统落地获得业务增量 [2] - 国元证券指出稳定币生态发展依赖计算机软件行业支持 [2] ETF市场活跃度 - 香港证券ETF(513090)成交额居首达382.04亿元,换手率334.06% [5][6] - 银华日利ETF(511880)成交额161.76亿元,短融ETF(511360)成交额156.20亿元 [5] - 港股医疗ETF(159366)换手率329.14%,港股金融ETF(513140)换手率247.52% [6] 新发ETF产品 - 云计算ETF汇添富(159273)追踪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指数,覆盖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等50只云计算相关企业 [7][8] -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追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聚焦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纯创新药企 [7][9] - 港股通创新药ETF嘉实(520970)追踪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覆盖50只创新药全产业链企业 [7][10] - 科创创新药ETF国泰(589720)追踪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精选百济神州、泽璟制药等30家科创板药企 [7][11] 指数编制特点 - 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指数覆盖沪港深三地50只云计算企业,行业集中于信息技术和通信服务 [8]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修订后完全剔除CXO企业,成分股上限40只,单只权重不超10% [9]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覆盖50只创新药全产业链企业,包含CXO企业 [10] - 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聚焦30家科创板药企,样本每季度调整一次 [11]